陶渊明诗三首注释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

发布时间:2016-08-28 16:08: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昔欲居南村,非爲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廬何必廣,取足蔽牀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1.南村:古直《陶靖節年譜》義熙六年下:“南村亦曰南里)果在何處?李公煥曰。何孟春曰柴桑之南村。……愚通考先生詩文以及誄、傳,而知南村實在尋陽附郭。……自義熙七年至元嘉四年凡十七年,先生蹤跡皆在尋陽。其尤顯著者如‘因家尋陽’,如‘過尋陽見贈’,如‘經過尋陽,臨別贈此’,如‘在尋陽與潛情款’,如‘經過尋陽,日造淵明飲焉’,皆確指其地,不可假借。然則南村之在尋陽附郭,萬無可疑已。”古直所考有據,然《移居》詩果爲何年所作,並無充分根據以論定之,則南村是否在尋陽附郭,亦未能論定矣。

2.其宅:意謂不是因南村之住宅好。卜宅:《左傳》昭公三年:“諺:‘非宅是,惟鄰是。’”

3.素心人:心地樸素之人。《文選》顏延之《陶徵士誄》:“弱不好弄,長實素心。”李善注:“《禮記》曰:‘有哀素之心。’鄭玄曰:‘凡物無飾曰素。’”

4.樂與數shuò晨夕:意謂喜歡與素心人朝夕相處。數:屢。何注:“言相見之頻也。”

5.從茲役:爲此事,指移居南村。從:。《管子·正世》:“知得失之所在,然後從事。”役:事。《左傳》昭公十三年:“此役也。”

6.鄰曲:鄰居。

7.抗言:高言。《後漢書·董卓傳》:“卓又抗言曰”,李賢注:“抗,高也。”在昔:陶澍注“《商頌·那》‘自古在昔。’《魯語》:‘古曰在昔。’”

8.奇文:或指自己與朋友所作文章,或指前人文章。《漢書·王褒傳》:“朝夕誦奇文。”

9.疑義相與析:蔣薰評《陶淵明集》曰:“讀‘疑義相析’,知淵明非不求解,不求甚解以穿鑿耳。”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爲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箋注

1.賦新詩:古《箋》引嵇叔夜《琴賦》:“臨清流,賦新詩。”

2.更:更替輪流。

3.斟酌:斟酒飲酒。

4.披衣:披衣出訪。

5.此理將不勝,無爲忽去茲:意謂此理難道不妙乎?勿輕易舍此而去也。“此理”,指下二句所謂力耕之理,淵明《庚戌歲九月中西田早稻》:“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意思相近。將不:豈不,有揣測或商量之語氣,六朝慣用語,相當於今言“難道不”。《世説新語·言語》:“謝靈運好戴曲柄笠,孔隱士謂曰:‘卿欲希心高遠,何不能遺曲蓋之貌?’謝答曰:‘將不畏影者未能忘懷?’”又《政事》:“殷仲堪當之荊州,王東亭謂曰:‘德以居全爲稱,仁以不害物爲名。方今宰牧華夏,處殺戮之職,與本操將不乖乎?’”勝:優、妙。古《箋》:“‘理勝’蓋晉人常語。《晉書·庾亮傳》‘舅所執理勝’,《袁喬傳》‘以理勝任’,《王述傳》:‘且當擇人事之勝理’是也。”無:猶言不要。

6.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意謂人生必須經營衣食,盡力耕作必有收穫。紀:理,經營。力耕:盡力從事農耕。不吾欺:不欺吾。

考辨

此二詩之年,各家多有考證。李注《戊申歲六月中遇火》曰:“靖節舊宅居於柴桑縣之柴桑,至是屬回祿之變。越後年,徙居於南之南村。”李注《和劉柴桑》曰:“靖節自庚戌徙居南村。”此乃義熙六410也。丁《譜》曰:“柴桑舊宅旣毀,移居南村,有《移居》詩。”古《譜》亦繫此詩於義熙六年。王注、逯注均於義熙七年辛亥411,以遷就《與殷晉安別》所謂“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意謂素心人指殷晉安景仁等人,並《與殷晉安別》於義熙八年壬子412。然據霈考證,殷晉安絕非殷景仁,究系何人,無可確考,然則《與殷晉安別》一詩之年代亦不能確定。更不能據此詩年代,進而考定《移居》之年代也。詩曰“農務各自歸”,其鄰曲似亦力耕者,而非宦者如殷晉安。《移居》詩之年代姑付闕如。至於是否遇火後移居南從何處移居而來亦均難考定。

析義

此二詩語言清新樸素,直如口語,然鄰曲之情、力耕之樂溢於言表。“奇文”二句向爲人稱道,其妙處在以最精煉之語言道出讀書人普遍之體驗。有素心人可與共賞奇文、共析疑義,真乃一大樂事也。此外,如“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所談爲“在昔”,態度爲“抗言”,有此等鄰曲實乃幸事。又如“過門更相呼”“相思則披衣”,亦極富情趣。

讀山海經十三首選一首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吾亦愛吾廬。

旣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何如?

《山海經》:古代典籍中最早提及此書者《史記》:“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大宛列傳贊》) 漢書·藝文志》於“數術略·形法家:之首列《山海經》十三篇。《漢志》采自《七略》,其中數術諸書乃成帝時太史令尹校定者。漢哀帝建平元年,劉秀(卽劉歆)又校上《山海經》十八篇。晉郭璞就劉秀校本整理注釋,並著《山海經圖贊》二卷,今傳《山海經》之祖本。《山海經》今傳本共十八卷,三十九篇。

此詩乃讀《山海經》及其圖而作。淵明所見圖,當郭璞所見並之作贊者也。第一首寫耕種之餘,飲酒讀書之樂;以下十二首就《山海經》內容,參以《穆天子傳》,撮其要以詠之,間或流露其情懷。

其一曰:“眾鳥欣有,吾亦愛吾廬。”與《歸鳥》詩心情相近。“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與《歸園田居》“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之生活相近。從“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看來,顯然是閒居躬耕時所作,而且生活尚有餘裕。姑與《歸園田居》《歸鳥》同繫於晉安帝義熙二年丙午406。其五曰:“在世無所須,唯酒與長年。”與《形影神》詩異趣。論其思想,當早於《形影神》(義熙九年,413)也。

1.扶疏:李善注:“《上林賦》曰:‘垂條扶疏。’”《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李善注:“《文》曰:‘扶疏,四布也。《呂氏春秋·辨士》‘樹肥無使扶疏。’”

2.時:時常,經常。

3.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意謂居在僻巷,少有故人來往也。李善注:“《漢書·陳平傳》:‘張負隨陳平至其家,乃負郭窮巷,以席門,門外多長者車轍。’《韓詩外傳》‘楚狂接輿妻曰:“門外車轍何其深。”’”淵明《歸園田居其二:“窮巷寡輪鞅。”《戊申歲六月中遇火》:“草廬寄窮巷。”頗:王叔岷《箋證稿》曰:“頗猶每也。《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漢獨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內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頗食邑其中。’《漢書·田千秋傳》‘至今餘巫,頗脫不’(脫猶或也)兩頗字亦並與每同義。”逯欽立注曰:“深轍,大車的轍;古人常以門外多深轍,表示貴人來訪的多。……詩言隔深轍,是無故人車到窮巷。”回:轉回,掉轉。這句是説連故人的車子也掉頭他去,把故人不來故意成是由於“窮巷隔深轍”。

4.歡然酌春酒:古《箋》:“春餘夏始,春酒未罄,故爾。”

5.泛覽周王傳:李善注:“周王傳,《穆天子傳》也。”西晉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塚,得竹書數十車,其中有《穆天子傳》。晉郭璞有注。《春秋正義》引王隱《晉書·束皙傳》曰:“《周王遊行記》五卷,説周穆王遊行天下之事,今謂之《穆天子傳》。”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亦曰:“郭璞注本謂之《周王遊行記》。”

6.流觀山海圖:朱熹曰:《山海經》“疑本依圖畫而述之”王應麟《王會補傳》引。此後,胡應麟、楊慎、畢沅皆認《山海經》乃《山海圖》之文字明。霈案:此無據,書中有少數文字確實類似圖畫之文字明,如“叔均方耕”之類。書中可能有一部分內容系根據上古流傳之圖畫記錄成文,但不可以偏概全,整部書都是圖畫之文字明。今所見山海經圖,皆《山海經》成書後繪製之插圖。《史記·大宛列傳》:“漢使窮河源,河源出自窴,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云。”武帝所案古圖書,據篇末讚語,是《禹本紀》與《山海經》。如果所謂圖書有文又有圖,則武帝時已有一部《山海經圖》,其時代在《山海經》成書之後。郭璞注有“畫似仙人”“畫似獼猴”“在畏獸畫中”等語,可見郭曾見圖畫,可惜郭璞所見之圖已佚,不可考其繪自何時。淵明此詩所謂“山海圖”,亦不可詳考其究竟矣。至楊慎、畢沅所謂《山海經》出自禹鼎圖,更不可信。

7.俯仰終宇宙:意謂短時間內可神遊遍及宇宙。李善注:“《莊子·在宥》:‘老聃曰:“其疾也俯仰之間,再撫四海之外。”

黃文煥曰:“蓋從晉室所由式微之故寄恨於此。”“愴然易代之後,有不堪措足之悲焉。”《陶詩析義》卷四吳崧曰:“案此數首,皆寓篡弑之事。”《論陶》陶注曰:“晉自王敦、桓溫,以至劉裕,共、鯀相尋,不聞黜退,魁柄失,篡弑遂成。此先生所爲託言荒渺,姑寄物外之心,而終推本禍原,以致其隱痛也。”王瑤注曰:“帝者慎用才”,“蓋慨歎晉室的滅亡”。又據其十一日:“顯然是劉裕弑逆而作。按宋武帝位後,廢晉恭帝零陵王;永初二年九月,以毒酒謀鴆零陵王,王不肯飲,遂掩殺之。詩中開首就‘孟夏草木長’,則本詩當零陵王被害的次年,宋武帝永初三年壬戌422所作。”逯年》此詩於義熙四年戊申408:“這年六月中遇火。讀山海經是遇火前作品。”

霈案:黃文煥等以此詩寓指劉裕之篡晉,恐難自圓其。《讀山海經》其十一“巨猾肆威暴”,故事見山海經·西山經與《山海經·海內西經》,一是“鼓”與“欽䲹”殺“葆江”,遭帝之懲罰;一是“貳負”與“危”殺“窳”,遭帝之懲罰。此二事並不涉及篡位,與劉裕之篡晉不倫不類,不必勉強比附。其一:“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夫何如”明言流覽異書俯仰宇宙之樂趣,何憤慨之有何深意之有自湯漢解釋《述酒》以來,或以陶詩多有寓意,《讀山海經內容荒渺,尤易作種種猜測,恐失之穿鑿。元劉履選詩補注》卷五:“詞雖幽異離奇,似無深旨耳。”“愚意淵明偶讀山海經,意以古今志林多載異,往往不衷於道,聊詠之,以明存而不論之意,如求其解,則鑿矣。”此説最爲通達。

此乃陶詩中上乘之作。“眾鳥欣有,吾亦愛吾廬”,物我情融,最淵明特有之意境。“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自然淡雅,最是淵明口吻。“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十字寫盡讀書之樂。

以上內容選自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中華書局“中華國學文庫”叢書之一,20113月第一版。

《讀山海經》十三首組詩,是寫《山海經》《穆天子傳》的奇聞怪事的,各有它的旨趣。這首詩却是一個發端,寫村居農閒讀書之樂。詩開始四句,點明時節、背景,孟夏是一年較好季節,樹茂、鳥鳴,綠陰繞屋。二段兩句,寫主人耕種旣畢,書生本色出現,“時還讀我書”,爲全篇綱領。然而筆鋒突轉,不直接寫讀什麼書,却插來三段“窮巷隔深轍”三句,描述了巷居的無車、人來訪,落得一己清閒,酌酒摘菜,微雨好風,清爽宜人。看來似爲閒筆,實際是加深讀書背景的美感享受。末段四句“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點題了。讀之如何?是“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真是讀書最樂啦。讀這詩,讀者亦與之分享啦。

以上是對《讀山海經》第一首的評語。選自金啟華、金小平編著《魏晉南北朝詩精華二百首》,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10月第一版,“中國古代詩歌精華大”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0b121a998fcc22bdd10d1c.html

《陶渊明诗三首注释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