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与南翔历史人文 报告版

发布时间:2012-02-08 10:05: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嘉定与南翔历史人文

嘉定篇

1、 嘉定简介

嘉定区,古称疁城,是上海西北郊的区。其中心位置在东经12l°15′,北纬31°23′。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总面积463.55平方公里。1992年撤县建区。总面积463.5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53.25万人。离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30公里,上海大众等汽车合作企业早就在此地设立工厂。区人民政府设在墅沟路。

2、 历史

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太仓州。南宋嘉定年间建县时,春申乡领6个都,临江乡领8个都,安亭乡领6个都,平乐乡领4个都,醋塘乡领3个都,共27个都。都领区(区分正副扇及中上下),区领图,图领圩。淳祐年间,春申乡易名守信,临江乡易名依仁,安亭乡易名服礼,平乐乡易名循义,醋塘乡易名乐智。明弘治十年(1497)县西北境分隶太仓州,尚领24个都668个图。

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始发港——浏家港就处于嘉定境内(太仓州);嘉靖年间,抗倭。清初,清兵嘉定三屠就发生在此地。 清咸丰年间,青浦天地会、上海小刀会揭竿起义。 太平天国后期,三次攻占嘉定城。 抗日战争时期,外冈游击队坚持抗日武装斗争。

清雍正二年(1724),析东境置宝山县。尚领15个都349个图。康熙十年(1671),知县赵昕赈灾,四乡分设粥厂。嘉庆十一年(1806),知县吴桓增设赈灾粥厂至31处。遂后,以厂代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光绪末年(1908),全县分133厂。宣统元年(1909),为举办地方自治,厂改称乡,吴行厂改名吴巷乡。

  1958年起由江苏省改隶上海市。

  199210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嘉定县,设立嘉定区。

  19934月撤县建区工作完成。

 

3、 人文

浏河岛

浏河岛位于嘉定区唐行镇,东临长江口,面积108公顷。岛上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花果飘香。经过10年的开发,已育成森林绿化27公顷,种植各种花木84种,达10万余株,形成银杏、桂花、罗汉松、香樟、广玉兰、腊梅、紫薇、水杉等林园20个。一年四季,遍地红花绿叶。岛上的别墅群,建筑新颖别致,与状元楼、潜研堂古今兼容,相映成趣。

嘉定孔庙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素有吴中第一之称。孔庙内设嘉定区博物馆。门前为东西甬道,甬道东西均有牌坊,名为育才坊和兴贤坊,棉队孔庙大门的牌坊叫仰高坊。沿汇龙潭有石柱,柱顶上刻有姿态各异的72只狮子,用于代表孔子72个最优秀的学生。进们是潘池,在往前是大成门。大成们前有龟座7只,背负大石碑,记载着13世纪以来历代修建孔庙的情况。孔庙内设有考场,向游人介绍古代的科举制度。

汇龙潭

  汇龙潭于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所建,自北向南有五条河流汇集而成,应奎山坐落潭中,绿水怀抱,宛如一颗明珠,自古有五龙抢珠之称,汇龙潭因此而得名。

  园内布局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是应奎山和汇龙潭组成的自然山水风景。登上应奎山的四宜亭,俯视四周,魁星阁、玉虹桥、碧荷池、打唱台等尽收眼底。打唱台是一座金碧辉煌、精雕细刻的百鸟朝凤台,始建于1888年,为上海闸北区钱业会馆里的一座戏台,1976年迁入此园。

公园的北部景点相对集中,有碎玉泉 、夕照亭、芭蕉小院、玉莲池等,错落有致异常精巧。此外,园内还有建于1885年的怡安堂;建于1886年的缀华堂;建于13世纪的万佛宝塔和畅观楼、九曲桥、嘉乐亭等。

秋霞浦

  秋霞圃位于上海嘉定区嘉定镇东大街,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明代园林,由明代龚氏园、沈氏园、金氏园而成,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秋霞圃始建于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06—1566年),是当时工部尚书龚宏的私人花园,园内有松风岭、鸟语堤、寒香室、数雨斋、桃花潭、洒雪廊诸胜景。清初龚氏子孙衰微,园归汪姓,始名秋霞圃。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归城隍庙。乾隆中,与东邻沈氏东院合并,改建为城隍庙后花园。后多次遭破坏,现存建筑多系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以后重建。园内建筑大多建于明代,而城隍庙则可以上溯至宋代,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园林。

秋霞圃以清水池塘为中心,石山环绕,古木参天,造园艺术独特,分桃花潭、凝霞阁、清镜堂、邑庙等四个景区。桃花潭景区的池上草堂,有一堂静对移时久,胜似西湖十里长的赞誉。堂南的一副对联:池上春光早,丽日迟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草堂霜气晴,秋风飒飒,水流花放,疏雨相过。此联将秋霞圃春秋两季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凝霞阁景区的环翠轩轩西有复廊式碑廊,上集明清碑刻17方。从西门入园,院内森桂轩的四周遍植桂树;轩南置明代遗物三星石,分别取名福、禄、寿;园内还有一涉趣桥,建于公元1921年。小桥连接曲径北岸,横跨幽泉清溪。如此灵巧古老的园林桥全国罕见,在上海堪称一绝。

吴兴寺

  座落在嘉定区外冈镇,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初建时,占地10余亩,分东西两院,东院崇福,西院永德。正中有大雄宝殿、大悲阁、文昌阁等建筑100余间(民间流传有5408间之说)。

  寺内一年四季香火不绝。 解放后,吴兴寺曾被用作剧场、农机站,文革中大雄宝殿、大悲阁等全部被拆除。1994年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修理建了吴兴寺山门和天王殿,19955月正式对外开放。吴兴寺的重建不仅仅为广大佛教信徒增加了宗教活动场所,也为广大观光游客增加了一处游览胜迹。

南翔篇

1、 南翔简介

南翔位于上海的西北,是嘉定联接上海的门户,距离外环线3公里,距市中心18公里。现辖8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33.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万人,居住人口11万人。南翔是一个千年古镇,早在梁天监四年(公元 505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得名。后又建成五代砖塔――双塔、南宋抗金民将韩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鹤槎山、明代建造的园林――古猗园。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2、 历史

南翔,古名槎溪。梁天监四年(505),建白鹤南翔寺于此,因寺成镇,遂以寺得名。位于县境(今上海市嘉定区)南部,距县城约12公里。明初,经济繁荣程度已为全县各市镇之首。嘉靖年间,屡遭倭寇焚掠,万安寺以南民房被毁殆尽。

  至隆庆、万历年间,逐渐复兴。镇上,布庄林立,成为全县土布业集散中心。

镇周围四乡所产的刷线布,又名扣布,光洁厚实,畅销远近。外省市商以徽商居多,携巨款来此收购土布。万历年间,因受无赖蚕食,徽商稍有避徙,景况一度衰落。清初,人口增多,市场繁荣,花豆米麦,百货骈集,舟车纷繁,遂有银南翔之称。乾隆三十四年(1769),在此特设县丞署。

  清末,街衢南北2.5公里,东西3公里。宣统初,自南街至沪宁铁路车站兴筑马路,士商侨寓纷至沓来。东街、南街有大小商铺400余家,晨间午后两次集市,以棉花、土布、洋纱、米麦、蚕豆、鲜茧、竹木、油饼、水产、蔬菜为大宗贸易。

  沦陷期间,日军实行物资统制,禁运粮食。南翔地处上海近郊,成为粮食集散地,有米行粮店130余家,碾米厂10家,另有酒馆、茶楼30多家,烛箔店13家,鸦片烟铺5家,赌场1处,居民约6000人。

3、 人文

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离市中心21公里,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也是江南名园之一。 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原名猗园,取绿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遍植绿竹,内筑亭、台、楼、阁、榭、立柱、椽子、长廊上无不刻着千姿百态竹景,生动典雅。清乾隆11(公元1746),拓充重葺,此时更名古猗园。

  如今,古猗园几经扩建,面积达146亩。全园按不同景观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各具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散发着古猗园特有的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气质。园中保存的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引人探古问胜。园中因“813”事变,当地爱国人士重修补阙亭,独缺一角,以志国耻的缺角亭,象征着我国反帝民族之魂。

  古猗园,以猗猗绿竹、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于世。文明悠久传千载,沿革兴衰古猗园,这座集江南苏杭园林特色为一园的明代古园,为上海这颗明珠镶上了绿宝石,发出熠熠光彩。

南翔小笼

南翔小笼是南翔镇的传统名产,原名南翔大肉馒头,后曾称南翔大馒头,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起始于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由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创始,后日华轩的小笼师傅分别受雇于古猗园或自行开设松鹤轩经营,全镇酒菜馆争相仿制,旅沪的南翔人也邀请南翔师傅,分别在上海城隍庙和西藏路开设南翔小笼店,经常顾客盈门。

南翔小笼产地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南翔镇,后来扩展到嘉定全区及上海豫园老城隍庙等地。南翔小笼创始人黄明贤出生于嘉定区南翔镇,早年开设日华轩糕团店,经营南翔大馒头,黄明贤天天挑着馒头到古猗园叫卖,因大肉馒头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闻风而动,都来古猗园叫卖大肉馒头,使黄明贤生意受到影响,不能一人专利,于是他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紧酵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馅内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季节,加入蟹粉或虾仁或春笋,以取时鲜。每只馒头折裥14个以上,50克面粉制作10只馒头,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出笼时任取一只放在小碟内,戳破皮子,汁满一碟,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鲜、肉嫩、馅丰的特点。

  后来旅沪的南翔人邀请黄明贤到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馒头店和西藏路上开设古猗园馒头店,挂名南翔小笼,至今盛名不衰。因南翔小笼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纷纷效仿,使南翔小笼在上海及全国各都见其身影。日华轩名声大振,大家争吃南翔小笼。

1963年古猗园重新恢复经营南翔小笼,从民间征召做小笼师傅,不断改良配方重整南翔小笼,19816月南翔小笼由嘉定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投入国际市场,1984年上半年即向日本、香港、澳门、加拿大等地区出口。南翔小笼馒头打入国际市场,从此走出国门,南翔小笼闻名中外。

留云禅寺

白鹤是南翔的象征,是南翔人心中的吉祥物,在南翔地区,不管是城市雕塑,街区装饰还是壁画图案,处处可以看到展翅飞翔的白鹤英姿。南翔这个地名来源于一个与白鹤有关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

  相传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荒凉的乡村。当地农民在耕地时挖到一块一丈多长的大石头,石块一路地面,就有一对丹顶鹤在上空盘旋,还落到石块上歇脚。一个名叫德齐的和尚路过,认为白鹤翔舞之地是吉祥宝地,决定在此建一座佛寺。可是建寺缺乏资金。说来也怪,每天白鹤飞往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有人来献款,天天如此,不久就筹齐了一大笔钱款,破土动工开始建造寺院。到了天监四年(505年)佛寺落成那天,那对白鹤载着德齐和尚腾空而起,扑棱棱飞向南方。为了纪念这对南飞的白鹤,佛寺就取名为白鹤南翔寺

  白鹤南翔寺的名胜越来越大,不少人都来烧香拜佛,这里热闹起来了,逐渐形成了集市,便取名为南翔镇

  白鹤南翔寺在唐代有一次大的扩建,传说也是与白鹤有关。

  那次唐代开成年间,白鹤南翔寺历时三百年沧桑,年久失修,就快要倒塌了。一天来了个叫行齐的和尚,同时又飞来一对丹顶白鹤。白鹤飞到财主莫少卿家,莫少卿听说过白鹤化缘造寺的故事,认为这是天意要他积德,就拿出一大笔钱给行齐和尚,不但把佛寺修建得比以前更加壮丽,而且寺基扩大到了一百八十多亩,寮舍六十三间,拥有和尚七百多人。完工那天,那对白鹤立刻展开翅膀,凌空飞舞一阵,又飞下来,让行齐和尚骑在和尚,便向南飞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有人说,行齐和尚就是德齐和尚,白鹤也就是当年那对白鹤。

  南翔寺内名胜极多,经历代修建,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地藏殿,七佛殿,文昌阁,弥陀殿,三元殿,钟楼等和净因堂,雪方堂,圆照堂,海会堂,香林堂,古松堂,翠云堂等,还有被称为八景的唐经幢两座和萧梁井,九品观,云卧楼,望鹤楼,祯明侩,望鹤楼、博望楼,齐师鹤等。

  南宋绍定年间,宋理宗赐丞相郑清之南翔寺匾额给白鹤南翔寺,遂改名南翔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圣祖书云翔寺额赐南翔寺,乃改名云翔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附近香花桥民房火灾殃及天王殿。后屡经战火破坏,四秒几尽毁。尤其是1932128日凇沪抗日战争爆发,十九路军总指挥部设在南翔寺,寺庙屡遭日机轰炸。到解放前夕,云翔寺只剩一个小和尚看守残存的一座地藏殿了。

  现在云翔寺经政府批准,拨地五十亩进行重修,周围另有五十亩生态园林,重修工程将建造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普贤殿,文殊殿,法堂,大背纪念堂,云水堂,钟鼓楼以及僧寮,斋堂等殿宇堂室。寺庙仿唐代建筑风格,其实恢宏,建筑色调古朴,庄重,尽显东方佛土庄严。整个工程即将竣工。

  南翔镇这个因一对吉祥的白鹤建寺庙而兴起的古镇,历经前年沧桑,如今重建云翔寺,重塑往日的回望,南翔会再一次腾飞的。我们期盼,南方的白鹤再次归来,出现在南翔高远蔚蓝的天空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63782e3169a4517723a344.html

《嘉定与南翔历史人文 报告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