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课文分析)

发布时间:2019-12-16 08:51: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文简析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一、动静结合绘美景

课文首先抓住色彩写静态,突出碧绿。作者首先写草原的主色调──“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接着具体写出它绿得有层次──“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绿得浓烈──“到处翠色欲流”,在这万绿丛中还点缀着白色的羊群、明亮的河流、棕灰色的马群和各色的衣裳,真可谓美丽迷人,充满生机,让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

其次,抓住声音写动态,突出热闹。初入草原,偶尔有“忽飞忽落的小鸟”声;接着“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后来“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声音由低到高,由稀到密,使草原变静为动,为草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欢乐。

二、马跃人欢显真情

写马群,突出一个。快到目的地时,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疾驰,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了客人,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群马疾驰,远迎客人,足见主人心情之急切,欢迎之热烈、真挚啊。

写宾主,突出一个。蒙古包外,宾主相见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进了蒙古包,奶菜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干部和老翁都向我们敬酒再敬酒。宾主们还一起联欢,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唱起来。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载歌载舞,骑马奔驰。这些都充分说明主人热情好客。这盛情待客,蒙汉人民情谊深厚,亲如兄弟,团结互助齐向前的气氛,表现得特别浓烈,充满真情。

三、矛盾手法见奇妙

文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也颇耐人寻味。 惊叹舒服 愿久立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其实,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 ,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何况是感情丰富的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诱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正是这矛盾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再如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一句, 既然看不见什么东西 怎么还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其实,这是运用了一种叫舛互的修辞手法。它对某一事物既全面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真切地衬托和强调初入草原时的静感。这是以声写寂,以动衬静,从而突出了辽阔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77109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5.html

《草原(课文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