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发布时间:2013-10-30 20:33: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安徽明光中学 周兵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变化

1.春分日(321)或秋分日(923),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

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22)昼最长;冬至日(1222)昼最短。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4.全球各地,春秋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各地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半年内,昼长夜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半年内,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二、昼夜长短的判断技巧

1.利用太阳直射点来判断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

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来判断昼夜长短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昼长=2|12-日出时间|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差即为该地昼长。某地的正午时间(地方时12点)为白昼的中间时刻,上午(晨至正午)与下午(正午至昏)的时间相等,均为昼长的一半,则可在只知某地日出时间(晨)或日落时间(昏)的情况下,便可求得该地昼长和夜长。

3.特殊地区在特殊日期的昼长

夏至日,10°N地区昼长为12小时34分,20°N地区昼长为13小时13分,40°N地区夜长为09小时09分,40°N地区昼长为14小时51分,50°N地区夜长为7小时51分,65°N地区夜长为2小时51分。冬至日,15°N地区夜长为12小时53分,55°N地区昼长为06小时53分,60°N地区夜长为18小时30分。

【典型例题】1.地球上某日甲地(110°E40°N)昼长比乙地(115°E30°N)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日出早8分钟 日出早56分钟 日落晚20分钟 日落晚48分钟

A B C D

解析:不同经线不同纬度要考虑两地地方时的早晚。设乙地的昼长为t分钟,则甲地为(t+56)分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表中的结论。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

答案:B

三、纬向行程中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

纬向(东西向)运动的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T的计算公式T=360°/15°±θ)θ为纬向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角速度,单位为度/小时当纬向运动的物体向东运动时,公式中取加号;向西运动时,公式中取减号。

1.当纬向运动的物体向东运动时,即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15°度/小时,物体运动的角速度为θ度/小时,那么最终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为(15°+θ)度/小时,因而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加快,因此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

2. 当纬向运动的物体向西运动时,即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1)若0<θ<15°时,那么最终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为(15°-θ)度/小时,因而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减慢,因此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长于一个太阳日。

2)若θ=15°时,那么最终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为(15°-θ)=0°度/小时。物体保持初始状态不变,即物体与太阳相对静止。太阳位于观测者的某一方向静止不同,无昼夜交替现象,无昼夜更替周期

3)若30°>θ>15°时,那么最终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为(θ-15°)度/小时,因而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减慢,因此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长于一个太阳日长,只不过T值为负,理论上观测者看到太阳西升东落。

【典型例题】2.一飞机沿赤道以555km/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乘客感觉到的昼夜长短

A.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B.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15小时

C.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D.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6小时

解析: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弧长为111km,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的角速度Φ地=555÷111)°/h=5°/h;地球自转的角速度15°/h由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用昼夜更替周期T的计算公式T=360°/15°-θ);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360°/15°-5°)=36h。在赤道上昼夜等长,所以乘客感觉到的昼长=夜长=36÷2=18小时。

答案:C

【典型例题】3.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上的自然法则,但在某些特条件下,在较高纬度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飞行员却能够看见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需要具备的特定条件是

A.清晨,飞机向西飞,飞行速度越快 B.清晨,飞机向东飞,飞行速度较快

C.傍晚,飞机向西飞,飞行速度越快 D.傍晚,飞机向东飞,飞行速度越快

解析:纬向运动的飞机向西运动,其运动角速度θ°/h,若30°>θ>15°时(飞行速度运行的角速度比地球自传的角速度15°/h快,说明飞机飞行速度快),飞行员才能够看见太阳西升东落。太阳从西边升起,说明太阳位于西方,此时应是傍晚。

答案:C

昼夜长短变化及计算(高考题组)

作者: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11·江苏地理卷34题)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2010·四川文综卷1011题)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34题。

3.若该图表示622状况,则南纬40-50度地区的夜长约为

A.15小时~16小时20 B.17小时~19小时20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

4.若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

2009·福建文综卷1012题)读下图,完成56题。

5.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 B0°-20°S

C20°N -23°26N D20°S -23°26S

6.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5238B62218

C11236D122218

2008·全国文综Ⅰ卷810题)下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完成79题。

7.若Q地的地方时为5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 B.南半球、5C北半球、5D南半球、8

8.若Q地的地方时为2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B45°~55°C5°~l 5°D60°~70°

9.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30B9月、17 C6月、430 D4月、5

2007·全国文综Ⅰ卷67题)下图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10-11题。

10.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 B15 C9 D19

11.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54°N C75°N D85°N

二、综合题

122003·上海地理卷3640题)下图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问题。(36分)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3分)

AXOF BTOF CFON DTON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EF之间为 带。4分)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9分)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8分)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word/media/image11_1.png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带和 12分)

132001·上海地理卷十五题)读下图回答问题。20分)

(1)图中北纬66°34′处的昼长为 小时。4分)

(2)下列四地中,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4分) ( )

A新加坡(1°N) B广州(23°N)

C悉尼(33°S) D北京(40°N)

(3)图示日期所在的季节,亚热带气候区大陆东部的河流处于 (洪水期、枯水期);西部的气候特征为   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通过所给表格计算出①地当日昼长14小时、②地当日昼长11小时22分钟、③地当日昼长13小时零8分钟。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所以①纬度最高,②纬度最低。故选B

2C 如果③为北京,可计算出北京当日昼长为13小时零8分钟,次日昼长为13小时10分钟。昼长大于12小时且逐渐变长,所以此时为春分到夏至之间,故选C

3A 若图所示622状况,根据图中曲线变化,首先判断出三根曲线中最上面一根是正确的,然后读出北纬40°-50°昼长大约为15小时~16小时20分,而南北半球则关于赤道对称,即北半球的昼长就是南半球的夜长。故选A

4D 若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则越往南日出越早,白昼越长,选AD。又此时为北京时间12点,所以

150°W18点。位于昏线附近,故选D

5C EF为赤道,则HP之间与EF垂直的线段为地轴,从图中可以看出晨昏线和地轴夹角为20°,

P70°N,即70°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太阳直射点在20°N及其以北,故选C

6D 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可知弧HP为昼弧或夜弧。设弧HP为昼弧,北半球昼短夜长,是冬至前后。弧的中间为12时,求出E点是18时。设其为夜弧,北半球昼长夜短,是夏至前后。弧的中间为0时,求出E点是6时。故选D

7C 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交点,地方时为53012点之前,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530×213小时>12时,昼大于夜,当地为夏半年,故选C

8D 地方时为23012点之前,仍然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230×219小时>12时,昼远大于夜,说明当地纬度高是接近极昼夜的地方,故选D

9A 4月和9月接近二分日,且位于低纬,昼夜长短变化较小,日出日落时间应接近6时和18时,而B选项的17时和D选项的5时均差近1小时,所以错误。C选项在低纬即使6月份昼长也不可能达到15个小时,日出时间也就不能早到4点半,错误。故选A

10B 南极附近是极昼现象,因此此时北极附近是极夜现象;M点是北极附近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所以M点所在经线时间应该是12点;最后根据材料中给出的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0,判断出MP经度差为450P又在M的东侧,所以P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5时。故选B

11C 此时为7月份,北极附近应为极昼现象。夏至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也就是图中的M点位于北极圈上,7月份时极昼的范围略有减小,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M点应略向北移,故选C

二、综合题

12.(1C 2北温带3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 (太阳直射点至EF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4ABD 535°N 热带 寒带

13.(124 2B3洪水期 高温干旱或炎热干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285803b4daa58da0114a32.html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