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诗词故事

发布时间:2018-06-29 06:03: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问刘十九

昨晚有晚自习,回家的时候已经十点过了。刚打开门,就听见卧室孩子的声音:“爸爸!”放下东西,到天天的床前。

“今天我们讲什么呢?”

“我们讲白居易的一首诗好吗?”

“白居易是大诗人!”

“是啊!不过今天我们讲的不是你以前听过的《草》,我们讲《问刘十九》好吗?”

“好!”

我靠在天天身边,开始讲:

“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可是后来他被小人陷害,被贬官了,贬到江州当司马。”

“江州是什么?”

天天是每一个细节都要弄清楚的孩子。

“是一个地方。”

“司马呢?”

“是一个小官。”

“哦。”

“江州很小,很穷,人也很少,但是人们听说大诗人白居易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也都很喜欢他,因此,白居易在江州也交了不少朋友,有一个叫刘十九。”

“有一天,和现在一样,是很冷的冬天,马上就要下雪了,白居易坐在家里,想:这么冷的天,干什么好呢?干脆喝酒吧!”

“古人就喜欢喝酒。”天天很老练地作出了总结。

“是的,”我笑着说,“不过古代的酒是用米酿成的,刚酿出来的时候,上面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泛着绿色,跟小蚂蚁一样,好可爱的。而且古代人冬天喝酒的时候要用火炉温一下。”

“这样就不会感冒。”天天从医学角度进行了解释。

“对。”我又笑了。

“但是一个人喝酒很寂寞,应该请一个朋友来喝啊,请谁呢?”

“请刘十九!”天天替古人作出了选择。

“对!于是,白居易就想写一封信给刘十九,请他来喝酒,白居易是诗人,于是他的信也用诗来写。”

问刘十九

白 居 易

绿蚁新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刚酿出来的酒啊,上面浮着绿色小蚂蚁一样的泡沫,真好看,红泥做成的小火炉让人好温暖。天晚了,马上要下雪了,白居易问朋友,能够来喝一杯吗?”

“无是什么意思?”

“‘能饮一杯无’就是‘能不能来喝一杯’的意思,无就相当于‘好不好’。”

天天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进行了评论:

“诗人写信都用诗写,真好玩。”

“后来呢?”

我愣了一下,诗里面没有写后来怎样,但是为了满足天天的好奇心,只好杜撰了:

“后来啊,刘十九看到白居易的这首诗,心里十分高兴,马上就出门到了白居易的家里,两个人一起聊天,喝酒,这时候啊,天上也下雪了,两个人很高兴,然后就完了。”

二,游子

天天上床之后,就等着爸爸来讲诗的故事。我坐到床头,靠在他身边:

“今天我们讲一首关于妈妈的诗好吗?”

“好!什么诗呢?”

“《游子吟》。”

“好啊!什么叫游子呢?”

“游子啊,就是古代那些因为读书或者工作还有当官离开了家的人啊。”

“那么‘吟’呢?”

“‘吟’是一种诗歌的名字,等天天长大了,读初中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的。”

“这首诗是唐朝一个诗人叫孟郊的写的。孟郊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读书很刻苦。他长大了之后,就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去考试。”

“考上了吗?”

“没有,他考了很多次都没有考上。那时候啊,他的生活很苦,但是还是坚持读书。后来终于考上了。”

黑暗里,我听见天天轻轻舒了口气。

“后来啊,他就到一个叫县的地方当县。”

“县尉是什么?”

“是古代的一个官。”

“哦。”

“当了官之后,孟郊终于挣钱了,于是就想把妈妈接来一起住。在路上的时候啊,孟郊就想,为了把自己养大,妈妈吃了多少苦啊,现在一定要让妈妈过好日子了!于是,他就写了这首《游子吟》。”

游子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要离开家的时候,妈妈在灯下给他缝衣服,线缝得很密。”

“为什么呢?”

天天对针线很不熟悉。

“这样啊,孩子穿的衣服就很结实啊。以前还有一个风俗,说给孩子的衣服缝得密一点,孩子就能早点回来。”

“哦。”

“所以孟郊的妈妈也很想他能早点回来啊。‘意’就是心里,‘恐’就是害怕。所以妈妈很害怕他回来得太晚了。”

“寸草心是什么?”

天天的思维已经跳到了下一句。

“‘寸草’就是小草,这里孟郊的意思是,我现在对母亲好,但是我的心只能跟小草的心相比。怎么能够报答春晖一样的母爱呢?”

“那春晖是什么呢?”

天天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你看,春天来了,阳光灿烂,花儿也开了,树叶也绿了,这些都是阳光的功劳是吗?”

“嗯,是。”

“春晖啊,就是春天的阳光。所以小草即使报答阳光,你说能够报答得了吗?”

“报答不了。”

实力悬殊的道理天天还是懂得的。

“所以啊,孟郊的意思是说,妈妈的爱太伟大了,自己永远也不能报答啊!”

三,观沧海

与学生学习诗词害怕长篇的相反,天天希望每天晚上讲的诗歌都很长。这倒不见得是他好学,只是希望诗歌长一点,睡觉的时间就可以晚一点。因此那天当我又靠在他身边的时候,天天首先提出了要求:

“爸爸,今天讲首长一点的诗好吗?”

“好吧,那我们就讲曹操的《观沧海》吧!”

“就是打赤壁之战的那个曹操吗?”

“是啊,不过他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没打赤壁之战呢。”

“沧海是什么意思?”

“就是大海啊,观就是看的意思。”

“长吗?”

“比较长,爸爸给你背。”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背完了之后,天天满意地点了点头:“嗯,还比较长,给我讲诗的故事吧。”

“好。有一年啊,曹操跟敌人打仗……”

“打赢了没有?”天天的问题总是直指结果。

“打赢了。结束之后,曹操想休息一下,于是登上了那里的一座山,这座山叫碣石山,正好对着大海。曹操登上高山,远望过去,好浩大美丽的大海啊!大海无边无际,波光闪闪,海上有很多岛屿,露出水面,就像是小山一样,所以叫‘山岛竦峙’。”

“哦。”天天表示明白了。

“在岸边,在岛上,都生长着很多很多的树,所以叫‘树木丛生’,树下还有很多很多的小草,所以就是‘百草丰茂’。”

“真美丽!”天天似乎入神了。

“这时候正是秋天,秋风吹起来了,很大的海浪从海上涌起来,好壮观啊!”

“大海很大吗?”天天问,他还没见过海呢。

“当然啊!很大很大,无边无际。站在大海上,太阳和月亮都像是从海里升起的,星星也好像是从海里升起来的似的。”

“呵呵好夸张哦!”天天笑了:“太阳和星星离我们很远很远,不是从海里升起来的……”
天天准备给爸爸普及科学常识。

“是啊,因为大海太大了,所以这里曹操都有错觉了啊。而且天天你看,曹操在海边看得久吗?”

天天思索了一下:“久。”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从有太阳的时候看到有月亮的时候,从白天看到晚上了。”

我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好像是诗词鉴赏题的原题。

看到这么美的风景,曹操高兴极了,于是他说:

“我真是太幸运了啊!我要用诗来把这些写下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所以啊,曹操就写了这首《观沧海》。”

“好了,讲完了,该睡觉了臭小子。”

天天把被子往上拉了一点,问我:

“爸爸,你见过大海吗?”

“见过。”

“以后你也带我去看大海好吗?”

“好的,爸爸带天天一起去看大海。”

四,虞美人

平时给天天讲的大多是诗,这天晚上,天天要睡觉的时候,居然我一时想不起哪首诗比较熟悉了,于是决定给天天讲词:

“天天,今天爸爸给你讲《虞美人》好吗?”

“虞美人是什么?”

“《虞美人》是一首词的名字,”我又觉得不妥,改口说,“是一首词的词牌。”

天天大概还没有反应过来词牌是什么意思,于是继续问:

“为什么叫虞美人呢?”

“你还记得爸爸给你讲过的项羽的故事吗?项羽被包围的时候,他的虞姬很难过,为他舞剑,唱歌,后来自杀了?”

“嗯,想起来了,她为什么自杀呢?”

“因为不想受辱啊。”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久,于是说:

“好了,爸爸还是给你背词好吗?”

“好的。”

虞 美 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作者是李煜,以前爸爸没给你讲过。从前啊,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南唐,李煜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他很会写诗写词,喜欢喝酒,但是不喜欢治理国家,所以国家很穷很弱。”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天天希望能给古人一锤定音。

“他是一个很好的词人,但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哦。”天天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这时候啊,北方出现了一个国家,叫宋。”

“就是宋朝!”天天插嘴说。

“是啊。宋朝很强大,于是就派兵攻打南唐,南唐就被打败了,李煜也被俘虏了,带到了北方。”

“这时候,李煜才后悔,自己以前怎么不好好治理国家呢?所以他写了很多词,都是怀念以前的国家的,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一首。”

“哦。”天天似乎明白了。

“春天开花了,秋天的月亮升起来了,一年又是一年,可是李煜被关着,觉得日子过得很慢很慢。所以他说: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呢?‘何时了’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他难过呢?因为他现在被关着,想起了很多很多以前的往事,数也数不清啊!”

“春天来了,他住的小楼昨晚又感觉到东风吹了起来,于是李煜又想到了自己的国家,他十分难过,不堪回首啊!”

“什么是‘不堪回首’?”

“就是不愿意回头去想以前的事情,因为太难过了啊。”

“李煜想到他以前的皇宫,以前的国家,皇宫的栏杆啊,台阶啊,都和以前一样,还在那里,可是皇宫的主人却不是自己了。‘朱颜’原来指女子,这里就是指李煜自己。”

“哦。”天天回答。不过我估计天天这时候对这种香草美人写法多半是似懂非懂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我问问自己,能有多少忧愁呢?忧愁太多了,就像是这长长的江水,永远流动,永远也流不完啊!你说他的愁多不多?”

“嗯,很多!”天天使劲点了点头,表示对李煜的观点的无限认同。

五,夏日绝句

要六岁的孩子乖乖睡觉大概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天天更是如此。这天他上床之后,还没有一点睡意。我说:爸爸今天讲一首天天的诗好吗?”

“我的诗?”天天很惊奇。

“是啊,你不是叫夏天吗?今天我们就讲一首夏天的诗,叫《夏日绝句》。”

“哈哈哈哈!我就是说嘛,哪里是我的诗啊!”天天知道上当了,但是很开心。

“什么叫绝句呢?”

天天的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绝句是一种诗歌的形式,一般只有四句。比如杜甫有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天天很熟悉,应该是他以前看碟子看到的。

“是啊,这就是绝句。今天讲的《夏日绝句》是一个女诗人写的,她的名字叫李清照。爸爸给你背一下好吗?”

“好!”

夏 日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嗯,好,给我讲讲诗的故事吧。”没有故事的诗,天天是不感兴趣的,只是傻小子未必知道,没有故事的诗,根本是不存在的。

“有一年啊,李清照来到了乌江边上,有人对她说:这里是以前项羽自刎的地方。李清照听了十分感动……”

“项羽为什么自刎?”天天打断了我的讲述。

“你忘了爸爸给你讲过的《垓下歌》吗?我笑着说。项羽和刘邦打仗,在垓下被包围了。到了晚上,他的营地四周都响起了楚地的歌声。”

“四面楚歌!”天天插言说。

“是啊!项羽说:难道我们的家乡都被敌人占领了吗?于是他也不想再打下去了。于是他和一百多个骑兵冲出重围,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向他问路,老人讨厌项羽的残暴,于是故意给他指错路,结果项羽再也逃不掉了,最后手下的人都战死了,他也被围在乌江边上。”

“嗯,我想起来了。”天天点点头。

“当时啊,乌江的亭长,就是一个小官对项羽说:我这里有船,可以帮助大王逃回江东,以后再打回来。可是项羽不干。”

“他为什么不干呢?”

“项羽说:从前我起兵的时候,带着从江东出来的八千子弟兵,可是现在打败了,这些人都全部死光了,我还有什么脸回去见江东父老呢?”

“哦。”

这时候啊,敌人的追兵也逼近了,项羽最后就用宝剑自刎了。

“他为什么自刎呢?”

“因为不想受辱啊!”

“什么叫受辱?”

幼小的天天当然还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然而我似乎也有些不知道怎么解释:

“受辱就是被侮辱啊。以前他当大王,现在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就会侮辱他,他不愿意这样,所以就自杀了啊。”

天天听得有些似懂非懂。

“好了,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好吗?李清照这时候就到了项羽自刎的地方,她想起项羽不愿受辱的精神,十分感动,于是她说:活着,就要成为人中的豪杰,即使死去,也要成为鬼里的……”

“英雄!”

天天接嘴。

“很对!李清照觉得项羽就是这样的人啊,活着是大豪杰,死去了也是鬼中的大英雄。所以李清照说,我现在还在想项羽,想他当年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就是因为不愿意受辱啊!”

清平乐 村居

天很冷了,周末,给天天洗了澡,他看了会书,要睡觉了。

“今天讲什么诗?”天天躺在床上问。

“今天讲《清平乐•村居》。”我回答。

“谁写的?”

“是宋朝的一个词人,叫辛弃疾。”

“哦。”

“辛弃疾可厉害了,他是一个大诗人,还是一个将军。”

“文武双全!”天天反应很快。

“是啊。辛弃疾是南宋时候的人,当时,北边的大片土地被敌人占领了。”

“被谁占领了?”

“是北方的一个国家,叫金国。”

国在哪儿?”小孩子的思维跳跃得让人反应不过来。

“什么国?”

“就是‘暗箭伤人’那个成语里面的国。”

“哦,这个爸爸不知道,那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

“你讲的是什么时候的?”

“是宋朝的。”

“哦,你讲吧。”解决了背景问题,天天开始下命令了。

“当时,北方的领土被金国占领了,很多大臣和将军都想把这些领土收回来。辛弃疾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当时的皇帝和一些大臣贪生怕死,不愿意打仗。”

“什么叫贪生怕死?”

“就是总想享受,不愿意为国家出力。所以,辛弃疾很难过,后来他就不想当官了,于是他到了乡下,看到很多农民,他看见他们很辛苦,但是也很快乐,所以就写了一首词,叫《清平乐•村居》。村居就是农村生活的意思,爸爸给你背一下。”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嗯,什么意思?”天天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过一首诗一定要我讲它的意思。

茅檐就是茅草盖的房子,农民很穷,所以他们的房子很矮小。但是他们住的地方景色十分美丽,有一条清清的小溪,小溪岸边,还有青青的小草,美丽极了。”

“农民喝了酒,互相聊天,说着‘你好你好!’吴音就是吴地的话。”

“什么叫吴地?”

“就是你看《三国演义》里面的吴国的地方。”

“哦。”

“大家都在打招呼,有白头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

“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种豆子,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什么是鸡笼?”天天问。

“就是养鸡的笼子,用竹子编成的。”

“哦,农民好辛苦哦!”天天居然一语中的。

“是啊,农民很辛苦。但是最小的一个儿子最可爱,他呀,趴在小溪边上,正在莲蓬吃呢!”

“那是生的啊!”天天说。

“莲蓬可以生吃的呀。”

“那我们这里的莲子怎么都是煮熟了的呢?”

我一时想不起怎么解释:“我们这里的莲子,是晒干了之后吃的,但是新鲜的莲子是可以吃的。以后爸爸如果看到有新鲜莲蓬,给天天买来吃好吗?”

“好吃吗?”

“当然好吃啦!不过,现在天天该睡觉了。爸爸再给你背一遍,然后闭上眼睛,乖乖睡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天天给爸爸讲诗歌故事

周末,我对天天说:“爸爸带你去看电影好不好?”

“我想租碟子回家看!”

“那爸爸给你一个选择:看电影还是租碟子?”

“先看电影后租碟子。”小子挺贪心。

“那不行,只能选择一个。”

“那还是租碟子吧。”天天思考之后决定。

“那好,我们出去租碟子。”

牵着小家伙的手,我们走到楼下。

“爸爸黄鹤楼在哪里?你去过黄鹤楼吗?”

“黄鹤楼在武汉,去年爸爸去过武汉,但是没有上黄鹤楼。”

“那我给你讲碟子里面的黄鹤楼诗的故事好吗?”

“当然好啊!”我笑了,看来好为人师是人性,天天也未能免俗。

“一片羽毛从黄鹤楼顶上掉下来,一只嘴巴、脖子是红色,身上都是黄色的小黄鹤飞下来,想捉住羽毛。飞到二楼的时候,它停住了,里面有两个伯伯在说话。”

“哦,是吗?他们说的什么呢?”

“一个穿棕色衣服的伯伯说:‘李兄啊,我马上就要走了,到百花盛开的扬州去了,真有些难受啊!’一个穿白衣服的伯伯说:‘是啊,孟兄,真舍不得你走啊,呜呜呜呜呜呜……’他们哭了。”

“是吗?”我问。

“好朋友分别,心里很难受,你说他们哭不哭嘛?”天天抬起头,仰起小脸很严肃地启发我。

“对对,是难受,要哭!”我连忙点头,表示对天天老师的观点无限的支持。

“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黄鹤楼……什么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对!谁写的?”

“李白。”

“哦,”天天点了点头,不过他背诵的诗歌倒是一点不错: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诗写得真好啊!”天天感叹了一句:“这首诗什么意思?”

我哑然失笑:“你意思都不知道你还说它好?”
“好,爸爸给你讲。故人就是朋友,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孟浩然要去扬州了,李白在黄鹤楼送他,孟浩然向着西边告别,所以就叫‘西辞’。”

“孟浩然要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扬州了……”

“烟花是什么意思?”天天问。

“就是有很多鲜花盛开的意思。”我回答。

“孟浩然坐的船远去了,船上的帆越来越小,消失在天的尽头,只看见……”

“只看见长江在流!”天天接嘴说。

“是的,只看见长江在天的尽头流啊流。”

“其实天是没有尽头的,古人不知道!”天天试图用现代科学给古人挑刺,“爸爸,天为什么没有尽头呢?”

“因为宇宙太大,人们还不知道他是否有尽头,至少我们现在没有发现它的尽头,所以说天没有尽头。”

“哦,”天天若有所悟,“就是,奥特就是宇宙的守护者,人类的保护神!我要租奥特碟子!”

我笑了,天天的思维转换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题都城南庄

从严格意义上说,有故事的诗歌并不是太多的,因此,当天天要我讲有故事的诗的时候,我几乎是第一反应就想到了护的《题都城南庄》。

“今天爸爸给天天讲《题都城南庄》好吗?”

“好!谁写的?”天天的版权意识十分明确。

“是唐代的一个诗人,叫护?”这个诗人天天还是第一次听说。

“崔什么?”

护,就是保护的护。”

“哦,好吧,给我讲故事吧。”弄懂背景资料是天天听故事的前提。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诗人叫护。有一年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花儿都盛开了。崔护就和大家一样,到城外去踏青。”

“什么叫踏青?”

“踏青呀,就是春天的时候出去春游啊。”

“哦,说起春游,天天明白了。”

崔护走啊走啊,一路上看了很多春天的美景,真漂亮啊。可是他走了很久,又累又渴。怎么办呢?正好,他看见一大片桃林,桃林里面有一家人家,于是护心想:我就到这家人家去要点水喝吧。”

“嗯,对。”天天对护的选择表示了高度赞同。

护走进这家人的园子,园子里也栽了很多桃树,桃花盛开,美极了。崔护去敲门,可是敲了半天,也没有人答应。”

“是不是没有人啊?”天天在推测。

“过了一会,门里面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你是谁啊?’”

护回答:‘我是过路的,因为渴了,想到你们这里讨点水喝。’”

“过了一会,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端着一碗水,对护说:‘你喝吧。’”

“哦,有人啊。”天天说。

护喝水的时候,那个女子就靠在门边看着他。枝头的桃花就开放在女子的脸边,很美丽。后来崔护就喝完了水,告别了女子。”

“后来呢?”天天似乎也意识到肯定还有下文。

“第二年,又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护又到这座都城南边的人家这里来踏青,他又走进这家人家的园子,敲门,可是这次,他敲了很久的门,也不见有一个人出来。崔护有些遗憾,就在门上题了一首诗,名字就叫《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什么意思?”天天问。

“这首诗的意思是啊:去年的今日,就在这个门里面,那个美丽的女孩子的脸和红艳艳的桃花相映,真是美丽极了。可是今年我来的时候,那个美丽的女子却不知道哪里去了,只剩下美丽的桃花,还和去年一样,在春风中微笑呢。”

“嗯,这个故事真好听。”天天满足地说。

大风歌

和往常一样,天天上床,我关上了灯,黑暗中,躺在天天身边:

“今天,爸爸给天天讲《大风歌》好吗?”

“嗯,有故事吗?”天天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有啊!爸爸讲好吗?”

“好!大风歌是什么意思?”天天问。

“就是在刮起大风的时候写的诗。”

“呵呵真好玩,刮大风还要写诗啊!是谁写的?”天天问得很有专业精神。

“是汉朝的皇帝,叫刘邦。”

“哦,给我讲吧。”

“好吧。汉朝的第一个皇帝叫刘邦,他和许多人一起推翻了秦朝,又和项羽打了四年的仗……”

“他们为什么要打仗?”天天很不喜欢暴力。

“因为都想当皇帝啊,所以他们为了争夺天下而打仗。”

“哦。”

“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

“就是四面楚歌的时候打败的是吗?”天天听过这个故事。

“是啊,于是刘邦当了皇帝。不久,有人叛乱了。”

“什么叫叛乱?”

“就是反对皇帝,造反。”

天天似懂非懂。

“刘邦带兵去打败了叛乱的人,回来的路上,他路过了沛县,这里是他的家乡。他以前的乡亲们都来迎接他,于是刘邦下令,全体人马就在这里休息几天。刘邦就和乡亲们整天喝酒唱歌,聊天。这一天,刘邦十分高兴,又刮起了大风,刘邦说:我来写一首诗吧!于是就写了这首《大风歌》。”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说的是:大风刮起来了啊,云也在随着大风飞扬。我当了皇帝,威力遍布天下。可是,我希望国家能够安定,受敌人欺负,那么,我哪里能够得到勇士,来替我守住四方,不让敌人侵略我们呢?”

故事讲完了,天天似乎有些不满足:

“太短了。”

“明天我们再讲一个长一点的故事吧,现在,天天得睡觉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

晚上,天天刚上床,我还没到卧室,就听见天天在说:

“爸爸,今天讲宋词里面的‘望海湖’吧?”

“什么望海湖?”我觉得有些奇怪:哪里有这样一首词呢?我估计天天多半是不认识“潮”字,把望海潮看成望海湖了。

等我走进卧室,果然看见天天拿着一本儿童版宋词在看。

“你说什么‘望海湖’?”

“你看,就是这个。”天天把书拿给我看。我一看,果然是柳永的《望海潮》。我笑了:

“小粗心鬼,这是望海潮啊!”

“哦,我看错了,”天天认错很快,“谁写的?”

“柳永。”

“给我讲这首词好吗?”

我想了一下,这首词主要写景,北宋的市井生活距离我们已经太远,对一个六岁男孩来说过于陌生。

“这样,爸爸给你换一首词讲好吗?”

“好!讲什么呢?”天天很好说话。

“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吧。”

“好!”

“宋朝的时候啊,有一个大诗人叫苏轼。”

“他也会写词!” 天天补充说。

“是啊,他不仅会写诗,写词,还会写文章,还是一个书法家,还是一个烹饪家呢!”

“什么叫烹饪?”这个词天天没有听说过。

“就是做菜啊。苏轼还发明了一些菜呢,比如‘东坡肉’。爷爷做过的东坡肘子就是苏轼发明的。”

“哦,他好厉害哦!”天天惊叹。

“是啊,有一年,苏轼当一个叫密州的地方当太守。”

“什么叫太守?”天天问。

“就是一个地方最大的官。一次,苏轼率领手下一起去打猎,打了很多猎物,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就写了一首词,就叫《江城子•密州出猎》。”

“什么叫‘江城子’?”

“江城子是词牌,就跟前面爸爸讲过的虞美人一样,是写词的格式。密州出猎是题目,就是说,这首词是讲苏轼在密州打猎时候的事情的。”

“哦,那给我背一下吧。”天天对每次讲诗词故事的流程已经十分熟悉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好听吗?”背诵完之后,我问天天。

“嗯,好听,什么意思?”天天并不满足于音韵的和谐。

“这首词是说:我现在老了,但是我有时候也跟少年人一样,偶尔发狂一下。”

“呵呵,真好玩!跟少年人一样!”天天觉得很新奇。

“于是,我左手牵着猎犬,右手举着苍鹰。这里的苍鹰是打猎用的。”我解释。

“苍蝇怎么打猎?”天天不解。

“这里的苍鹰是一种老鹰,古人驯化了之后,它就能听人的话,它飞上天空,看到哪里有猎物,就扑下来抓住,带给主人。”

“哦,我还以为是苍蝇呢!”天天将“蝇”字念成轻声,突出了两者的区别。

“嗯,然后,我带着很多人,他们戴着好看的帽子,穿着貂皮的衣服,呼啦啦一下子就卷过了小山坡。”

“什么小山坡?”天天听得很仔细。

“平岗就是小山坡啊。因为我们骑马很快,所以就像风一样,一下子就卷过去了。现在啊,全城的人都出来看我打猎了,为了报答大家,我要孙权一样,亲自射一只老虎给大家看看!”

“就是《三国演义》那个孙权吗?”天天问。

“是啊,”我回答,“据说孙权就曾经亲自射老虎,现在苏轼也要射,你说他勇不勇敢?”

“嗯,真勇敢!”天天赞叹。

“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我即使是喝醉了酒,但是我胆子很大,还可以拉开射箭,即使我的头发已经有些白了,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有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天天总是对故事很感兴趣。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魏尚,他因为一些罪过被贬官了。”

“什么罪?”天天追问不休,好在这段历史我还比较熟悉。

“是有人说,他报告给皇帝的战功是虚假的。”

“什么是战功?”天天又在追问。

“就是打仗的功劳啊,比如消灭多少敌人之类的。”

“哦,天天终于明白了。”

“因此他被贬官了,后来敌人大举入侵,皇帝说:谁能够领兵打败敌人呢?有一个大臣叫冯唐,就说:魏尚可以!皇帝说:好!就派你去,传达我的命令,赦免他,让他带兵打仗吧!”由于牵涉古代典制,我没有详细给天天讲“持节”,不然由此再扯到“使持节”、“假节”什么的,今晚就别想睡觉了。好在天天也没有追问。

“苏轼这里的意思是说,我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是我还是想为国家出力啊,有谁能够魏尚一样,带来皇帝的命令,让我上战场抵抗敌人呢?”

“哦。”天天似乎明白了。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啊,我一定会把弓拉得满月一样的圆,射下西北天空的天狼星!”

“天狼星是牛郎星吗?”天天不明白。

“不是,”我笑了, “是西北天空的一颗星星,古代人常常用天狼星代指战争,或者代指敌人。当时,宋朝北方有一些国家老是想侵略我们。所以苏轼希望能够拿着武器,上战场,打敌人,报效国家啊!”

“哦。”故事讲完了,可是天天似乎意犹未尽:

“爸爸,我给你讲‘指鹿为马’的故事吧!”我知道这是天天从儿童成语故事碟子里面看到的故事。于是说:“好啊。”

黑暗中,天天绘声绘色地讲指鹿为马,讲完之后,还要给我讲故事。我说:

“好了臭小子,已经很晚了,乖乖睡觉……”

推敲的故事

今天有晚自习,回家的时候已经十点过了,和往常一样,刚打开门,就听见了天天的叫声。我放下电脑,来到卧室,天天睡在床上。我靠在他身边:

“今天我们讲推敲的故事好吗?”

“好啊!是谁的?”天天总是对当事人很感兴趣。

“是唐朝一个诗人,叫贾岛的。”

“哦,贾岛,我知道,他写了《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天天对这首诗十分熟悉。

“背得真好!”我夸奖天天。

“贾岛是一个诗人,以前曾经是个和尚,但是他十分喜欢写诗,而且写诗很认真。有时候,他思考一句话、一个字怎么写都要想很久。”

“哦!”天天赞叹道,“那他诗一定写得很好了?”

“是啊!”我回答,“有一次,他骑着一头小毛驴走在街上,突然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就是说晚上了,小鸟在池塘边的树上都睡觉了,月光下,和尚也推开了门要回去了。可是过了一会,他又觉得好像用‘敲’字更好。”

“为什么呢?”天天很好奇。

“我也不知道。”我故意卖了个关子,“但是贾岛就骑在驴上一直想啊想啊,还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

“突然,冲上来两个士兵,一下子把贾岛从驴背上拉下来,押到一个人面前。原来啊,贾岛想诗想得太入神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结果冲进了一个大官的仪仗队里,这个大官叫韩愈。”

“呵呵真好玩!”天天觉得贾岛有些不可思议。

“韩愈也是一个诗人,他看见兵丁把贾岛押过来,就问:你为什么闯进我的仪仗队啊?贾岛说:贫僧想两句诗,想得入神了,没有想到冲进您的仪仗队了。韩愈就说:是哪两句诗啊?贾岛把两句诗告诉了他。天天,你说,应该用推好还是敲好呢?”

“嗯,我觉得应该用敲。”天天思考了之后回答。

“为什么呢?”我为天天与古人暗合而暗喜。

“因为门很大,又很重,和尚推起来太费劲,所以应该敲门,让别人来开门。”

听了天天的解释,我终于发觉孩子的思维与大人的确不一样。

“嗯,天天真聪明!韩愈也说:我觉得应该用敲。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呢?”

“韩愈说啊,静悄悄的夜里,发出几声敲门的声音,于是夜就显得更安静了啊。”

“为什么呢?”六岁的天天还不是太明白“鸟鸣山更幽”的道理。

“你想一下啊,敲门轻轻的,咚咚!夜很安静,声音又很好听,于是这夜晚不是更美了吗?”

“哦。后来呢?”天天问。

“后来啊,韩愈不但没有怪罪贾岛,还和他成了朋友,和他一起作诗,贾岛终于成了著名的诗人。”

“哦,”故事讲完了,天天似乎还没满足,“你刚才说那个人,贾岛刚刚认识的诗人,叫什么名字?”

“韩愈。”

“你能够给我背一下他的诗吗?”天天很贪心。

我笑了:“不用爸爸背,你都知道他的一首诗。”

“什么诗?”天天问。

“天街小雨……”我停下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天背得很流利,我知道这首诗是他从书里面学到的。

“那这首诗什么意思呢?”

“春天来了,小雨淅淅沥沥下起来了,很柔和,很滋润,就像是奶酪一样。远看小草是绿色的,走近看,就没有那么绿了。最美丽的风景就是在这春天啊,美丽的烟柳,就是烟雾一样的柳树……”

“柳树为什么烟雾呢?”天天有些奇怪。

“你说呢?”

天天想了一下:“因为柳枝很长,春天的时候,树叶‘登’‘登’地冒出来了,就像烟雾一样。”

“是啊,天天说得真对。还有,那时候正在下着小雨,蒙蒙的,远远看过去,你看柳树像不像烟雾呢?”

“嗯,真的有些耶。”天天表示赞同。

“是啊,这样美丽的柳树,整个长安城里都是,于是长安城就更美丽了啊。”

“嗯,是的,这首诗是韩愈春天写的吧?”天天问。

“是啊,是春天刚到的时候写的,就是早春。”

“嗯,真美!”

“好了,小子,现在该睡觉了。明天是圣诞节,你会有礼物的哦?”

“什么礼物?”

“你最喜欢的,爸爸答应过的啊。”

“恐龙合体击队!”天天一直盼着这礼物。

“是啊,你要红速龙是吗?”

天天几乎从床上蹦起来:“好

惠州一绝

天天喜静不喜动,所以,我们希望他能多运动。这天下午饭后,我要他跟我一起出去散步,天天不愿意去。我只好以利诱之:

“散步的时候爸爸讲故事。”

“好吧。”天天思考之后,终于答应。

还没走到楼下,天天就催我:

“爸爸开始讲故事吧。”

我搜尽枯肠,还是找不到适合给天天讲的故事,没有办法,只好故伎重演:

“爸爸讲一个诗的故事吧?”

“好!”好在天天还挑食。

“宋朝的大诗人苏轼很厉害,又会写诗又会写词……”

“还会书法!还会做菜!”天天听过我讲苏轼。

“是啊!他还会烹饪,真是全才!”

“什么叫全才?”天天问。

“就是什么都会啊!”

“可是他不会武功,不是文武双全!”在天天眼里,只有文武双全才是全才。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因为他擅长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也叫全才。”

“哦。”

“后来啊,就有一些坏人想陷害他。”

“为什么要陷害他?”

“因为苏轼太有本事了,那些人嫉妒啊。”

“什么叫嫉妒?”追问不休是天天最大的优点,虽然这个优点有时候弄得我苦不堪言。

“就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里不高兴,就想害别人啊。”

“哦,明白了。”天天终于停止了追问。

“于是,小人陷害苏轼,就贬了他的官,把他贬到一个叫惠州的地方。惠州在广东,当时是一个很荒凉偏僻的地方,苏轼吃了很多苦。但是惠州有一个大优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不知道。”天天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就是这个地方在热带,天气很好,所以啊,就有很多水果。苏轼很喜欢吃这里的水果,就写了一首诗,叫《惠州一绝》。”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什么意思呢?”天天仰着头问。

“罗浮山是惠州的一座山,苏轼说:这里的气候真好,罗浮山下,一年四季都跟春天一样温暖。不会下雪,也不会冻着人。山下有很多果树,一年四季,一会儿桔子成熟了,一会儿梅子成熟了,多得吃都吃不完。可是,苏轼最喜欢吃一种水果……”

“荔枝!我也吃过荔枝,红红的壳,白色的肉,酸酸甜甜的,真好吃!”不知道天天此时流口水了没有。

“是啊,所以苏轼说:假如一天能让我吃三百颗荔枝……”

“三百颗!好多哦!”天天惊叹道。

“是啊,苏轼说,如果能够吃到的话,那么把我贬到这里,我也不生气了,哪怕我一直生活在这里也好啊,因为荔枝多好吃啊!你们都吃不到!”

“哈哈!”天天咯咯地笑,“就是嘛,荔枝那么好吃的,我也想吃。爸爸,给我买荔枝好不好?”天天一下由历史回到了当下,由浪漫主义跳跃到了现实主义。

“好的,”我笑着摸着天天的头,“等荔枝出来了,爸爸也给天天买,看你能不能吃三百颗!”

春夜喜雨

今天晚上本来打算给天天讲杜牧的《清明》,我刚开了个头:

“今天呀,爸爸给天天讲杜牧的诗。”

“杜牧我知道,”天天抢着说,“他写过那个什么喜雨呢?”

“天天搞错了,那是杜甫写的。”我笑着说。

“哦,那是什么喜雨呢?”天天问。

“是《春夜喜雨》。”我回答。

“杜甫和杜牧哪一个大?”

“杜甫大,杜牧出生的时候,杜甫已经去世了。”

“哦。”

“那爸爸就给天天讲杜甫的《春夜喜雨》好吗?”

“好!”

“杜甫生活在成都的时候,住在草堂……”

“杜甫草堂!”天天说。

“对。有一个春天的晚上,杜甫睡觉的时候听见滴滴答答的声音,他很奇怪:是什么呢?于是起来到窗前一看,原来是下雨了。小雨滴,落在地上,声音好听极了。”

“是不是滴滴答答滴滴哒哒,吹小喇叭一样?”

“我想是的吧,声音很美。杜甫想,春雨下了,禾苗一定能喝得饱饱的,明天就会长得更壮。杜甫心里很高兴,于是说:我要写一首诗。”

“他为什么要写诗呢?”天天好奇地问。

“因为他是诗人啊,高兴的时候就喜欢写诗。”

“哦。”

我摸着天天的头,开始背诵: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什么意思?”我还没背完,天天就开始问了。

“杜甫说:这场春雨真聪明啊,它知道应该在这时候下下来,正好在春天。小雨随着风潜入黑黑的夜,滋润万物,一点声息都没有。”

“要是大雨,肯定就不是这样了。又有闪电,又有雷,‘轰’!‘哗’!‘咚咚’!”天天爬起来给我模拟狂风暴雨的情景。

“好了,小子躺下!”我把他放倒在枕头上。

“杜甫从窗口看出去,外面有一条小路,小路上面的天空,有乌黑的云。为什么是乌黑的呢?”

“因为要下雨啊。”天天很干脆地回答。

“是啊。杜甫再看,窗外的河上,有一条船,河上漆黑漆黑的,只有船上的一盏灯在亮着。杜甫就想,明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春雨把花打湿了,一定很美丽……”

“就是,花瓣上有露珠,小小的,圆圆的,就像珍珠一样,真美丽!”天天插嘴。

“对啊。所以杜甫说:早上起来看被打湿的花,这些美丽的花一定会把成都城装饰得更加漂亮!锦官城就是成都,这是成都的另一个名字。”

“哦。”

“现在爸爸再把这首诗背一下好吗?”

“好。”

我开始背的时候,天天也跟着我一起背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背完了,照例亲了臭小子,我说:“好了,该睡觉了,爸爸去写字。”

“写什么?”

“就是爸爸给天天讲的诗啊。”

“就是那个《天天给天天讲诗词故事》?”我给天天看过我博客写的东西。

“是啊。”我回答。

“真好笑!怎么是我自己给自己讲故事呢?”天天笑了。

“呵呵,是每天给天天讲故事的意思啊。第一个天天就是每天。”

“第二个天天呢?”天天问。

“就是你啊。”

“哦,就是天天给天天讲诗词故事,对吗?”天天很认真地把第二个天天的第二个天字念成了轻声,“就是每天给夏子仪讲诗词故事对吗?”天天又补充了一句。

“很正确!现在你该睡觉了,爸爸去写。”

“你记得住吗?”天天似乎有点不放心。

“能记住的,写好了,天天和爸爸一起看。”

清明&过华清宫绝句

昨晚本来就打算讲杜牧的《清明》的,但是被天天打岔,就讲杜甫的《春夜喜雨》了。今晚,我打算讲《清明》了,唯一的问题是,天天可能很熟悉这首诗。果然,我说杜牧的时候,天天还将他和杜甫混淆,但是我一说清明,天天马上说:

我知道我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天天背得真好!要不你给爸爸讲吧?”我说。

“嗯,不,我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是你讲吧。”天天挺谦虚。

“好吧。有一年的清明节,杜牧一个人在外面游玩,这时候是春天,还有些冷,又下起了小雨,杜牧觉得有些忧伤,也有些难过……”

“还有些无聊!”天天补充。我觉得天天说得比我还好。

“是啊,还有些无聊。于是他想喝酒了。”

“为什么想喝酒啊?”

“因为他无聊啊。”我觉得我似乎有点被天天逼得“无聊”了。

“可是啊,他到处看,也没有看见一个人,好不容易看到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于是杜牧就问:请问你知道哪里有酒家吗?牧童用手指着远处说:杏花村!”

“嗯,对。”天天点头。

“所以啊,杜牧就写了这首诗。现在天天再给爸爸背一下这首诗好吗?”

“刚才背了的啊?”天天有些不愿意。
“再背一遍啊。”

“好吧。清明时节……”

“还有题目和作者呢?”我打断了他。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天天背完之后,我自己都觉得今天讲得太少了,于是又补充:

“杜牧是个大诗人,写过很多有名的诗,比如说《山行》……”

我知道我知道!”天天急不可耐地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天真能干!背得真好!还有一首也很有名,《过华清宫绝句》。”

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我只知道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爸爸你给我讲讲前面吧。”

“好的。这首诗是这样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给我讲讲这首诗吧。”天天要求。

“好啊。唐朝有个皇帝叫唐玄宗……”

“唐玄宗是唐太宗的祖先!”天天断然改变了李氏家谱。

“不,唐太宗是唐玄宗的祖先。”我纠正说。

“哦,唐太宗就是派唐僧西天取经的皇帝。”天天对《西游记》十分熟悉。

我无意分析小说与历史的区别,因此没有继续纠正天天:

“唐玄宗很喜欢一个妃子,叫杨贵妃。”

“是个美女!”天天判断十分准确。

“是啊,杨贵妃十分喜欢吃荔枝。但是长安没有荔枝,于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广东广西去运送来。所以皇帝就派快马专门为杨贵妃送荔枝。因为马太快了,路上很多人都被撞死了,有些马都被累死了,有些人也累死了。”

“为什么呢?”

“因为路途遥远啊,从广东到长安有几千里呢!”

天天惊讶得张大了嘴:“这么远啊!”

“是啊。所以杜牧很不高兴,就写了这首诗。杜牧说:回望长安宫殿,十分美丽,就像是锦绣的一样,到早晨的时候,山上宫殿的门一个接一个打开了……”

“爸爸你说的是哪两句?”天天对诗歌的理解是一定要落实到字词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哦。”

“这时候啊,一个人骑着快马,扬起灰尘,飞快地跑进来,杨贵妃一看见这个人就笑了。为什么呢?”

“因为她知道是送荔枝来了。”

“是啊,可是别人不知道啊。”

“无人知是荔枝来。”天天主动把我的讲解和诗对号。

“对,别人还以为是国家出了什么大事呢。”

“杜牧有点不高兴。”天天做出了判断:“为什么不高兴呢?”

“因为他觉得不公平啊。”

“为什么不公平呢?”

“你想啊,为了杨贵妃吃荔枝,皇帝就累死这么多人,撞死撞伤这么多人,还累死好多马,你说公平吗?”我解释。

“嗯,是不公平。”天天回答:“所以杜牧很生气。”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天天上床了,灯关了,等着我讲故事。

“今天讲什么故事呢?”天天问。

“今天讲古诗十九首的故事。”

“谁写的?”天天问作者。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人写的,后来有人把他们搜集在一起,但是已经不知道作者了。”

“哦,有故事吗?”

“有啊,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哈哈!这个故事都早就下岗了!”天天大笑。

“什么下岗?下岗什么意思?”我莫名其妙。

“就是太老了的意思。”天天一本正经地解释。

“那天天给爸爸讲吧?”

“嗯……不,我要听你讲。”天天只想当听众。

“好吧。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养了头牛,每天劳动,十分认真辛苦,人家都叫他牛郎。由于他十分勤劳,大家都很喜欢他,连天上的仙女都喜欢他了。”

“就是织女!”天天插嘴说,“是最小的那个仙女!”

“就是,”我说,“织女是在天上织布的……”

“她织的是云!”天天很认真地纠正。

“是吗?”我故作惊奇地说,“那彩霞一定也是她织的吧?”

“就是!很美丽很美丽的!”天天强调。

“哦!织女看到牛郎这么勤劳,十分喜欢他,于是就偷偷从天上跑下来,和牛郎结婚成了夫妻,他们还生了两个孩子。”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天天补充。

“哦,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后来,这件事让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很生气,说仙女怎么能嫁给凡人呢?于是派天将把织女抓回去了。牛郎就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在后面追……”
“他怎么追?”天天问。

“上天追啊。”我说。

“他怎么会飞呢?”天天继续追问。

“这个……”我一下子语塞了。

“他的牛以前死了,现在复活了,告诉他:我的皮可有用了,你把我的皮剥下来,就可以做成一条小船,你就能驾船飞上天追织女了。”天天很耐心地给我补充遗漏的环节。

“呵呵是吗?爸爸都忘记了。牛郎就驾着船,带着两个孩子在后面追,眼看要追到了,王母娘娘一看,从头上拔下金钗划,于是在他们中间就出现了一条宽宽的天河。”

“就是银河!”天天说。

“是啊,银河阻挡住了牛郎织女,他们只能隔河相望。后来喜鹊十分同情他们,就在每年的七月七日,为他们搭起鹊桥,让他们相会。这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

这个传说天天很熟悉,但是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嗯,现在给我讲诗吧。”

我开始为天天背诗: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成章,

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迢迢’的意思就是很远,‘皎皎’的意思是美丽。前两句的意思是说,银河隔在中间,牛郎和织女隔得好远好远,织女在这边织布……”

“是织云!”天天纠正。

“嗯,是,是织云。她的手又白又巧,所以叫‘纤纤’,‘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
“什么是织布机?”
“是古人织布用的机器。”
“哦。”
“这两句说织女的手又细又白,十分灵巧,正在织布机前织布。可是,她织了一天,也没有织出一匹布,为什么呢?因为她一直在哭泣啊!”

“因为想念牛郎。”天天做出判断。

“是的啊。银河很清澈,也很浅,可是却把他们分开得这样远。”

“这么浅的水,他们为什么走过去呢?”

“也许是因为王母娘娘有法力阻止了他们吧。”

“哦。”

“河水清澈,挡在中间,他们两个隔河相望,连一句话都不能说。”

“为什么呢?”

“因为太远了啊。”

“哦。”听完了故事,天天很满足,突然他问我:

“爸爸,银河是什么样的?”

我愣了:天天从小长到六岁,似乎的确没有看见过银河,在这灰暗的天空,连星星都很少见了。而我自从长大,似乎都再也没有见过银河。我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种悲哀。

“银河……就是在晚上,一条很宽很白的带子,从天这边到那边,一条河一样……”

“就是银河系!银河系是很多很多星星组成的,远看上去就像河一样!”天天用现代天文知识给我解围。

天天给爸爸讲打油诗

元旦放假了,终于能够睡个懒觉。我起来得早一些,打开电脑,把昨天给天天讲的故事写了。过了一会,天天也起来了,还没洗脸刷牙,就拿着一张小卡片跑到我面前:

“爸爸你看这首诗真好玩!”

物品拿来一看,是他的唐诗小卡片,上面是张打油那首“流传千古”的诗:

雪诗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我笑了:“为什么好玩呢?”

“嗯……就是好玩。”天天似乎也说不出什么理由。

吃了早饭之后,我带天天到街上买水彩笔,走在街上,天天又提起了那首诗:

“爸爸,今天那首诗好好玩哦!”

“哦,是吗?那天天给爸爸讲一下好吗?”

“好!我先给你背吧!”天天对“诗歌鉴赏”的流程已经十分熟悉了。街上很嘈杂,但是天天还是很大声给我背了一遍。

“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下大雪了,雪下得到处都是,江水上也是,所以叫江上一笼统。”天天学着爸爸逐字逐句地耐心讲解。

“井上一窟窿。是说井边也有雪,只剩下井口一个黑窟窿。”

“哦,是吗?”

“下雪了,雪落在黄狗身上,把黄狗都变白了。”

“呵呵,真好玩!”我附和。

“雪落到白狗身上,白狗都变胖了,这里的‘肿’有‘胖’的意思。”天天的解释居然十分准确。

“哈哈,这首诗是真的很好玩啊!”我笑着说:“不过,有一种说法说是‘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那是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因为下大雪啊,天地都茫茫一片,所以叫天地笼统。因为满地都是大雪,大地啊,山啊,河流啊,都变成白的了,只有天空是黑漆漆的,所以有人说,井上一窟窿不是说水井,而是指天是漆黑的。”

“哦,是这样啊。”虽然跟自己的观点不一样,但是天天还是虚心接受。不过我更喜欢天天的“解读”。

“这首诗好好玩哦!”天天念念不忘的是这个。

“是啊,所以,后来人们把一些写得不像诗的顺口溜就叫做‘打油诗’了,‘打油诗’就是从这里来的啊。”

如梦令

“爸爸,我给你讲了打油诗,那你也给我讲一个诗词故事好吗?”天天讲了雪诗之后提要求了。

“好啊,讲谁的呢?”我问。

“讲李清照吧!上次你给我讲过一个她的故事的。”天天说。

上次给天天讲过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好吧!不过现在太吵了,我们到安静一点的地方再讲好吗?”

“好的。”天天答应得很爽快。我一边牵着天天的手离开大街,一边在想给天天讲什么故事。

“有一天啊,李清照晚上喝了酒,就睡觉了。到晚上的时候,她听见刮起了风,下起了雨,但是她没有起来看,因为醉意还没过去。”

“呵呵,她喝醉了。”天天理解很正确。

“是啊,第二天早晨,李清照还没有起来,她的丫环起来了。”

“什么叫丫环?”天天问。

“就是侍女……”

“什么叫侍女?”天天还是不懂。

“就是服侍她,是她的仆人,给她做事的女孩子。”

“哦,那就是给她服务的。”天天用了一个很正式的词。

“嗯,也对吧,”我继续讲,“李清照就问丫环:‘昨晚刮风下雨,你看看咱们的花园怎么样了?’丫环回答:‘小姐,海棠花还和以前一样呢!’李清照不高兴了,说:‘你知道吗,经过这风雨,叶子会更美丽,但是花却会被打落不少啊!’这就是这个故事。”

“背背。”天天的命令简捷明了。

“好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李清照说:昨天晚上下起了小雨,但是刮起了大风,我昨晚喝醉了,睡觉醒来,都还不舒服。”

“哈哈,她喝醉了。”天天不喜欢喝醉,尤其不喜欢我喝醉。

“‘卷帘人’就是李清照的丫环,李清照问她:刮风下雨之后,花园怎么样了?丫环却说:小姐,海棠花还和平时一样呢!李清照不高兴地说:你真粗心!你知道吗?窗外的绿叶因为下雨之后肯定会更美丽了,可是花肯定被打落了很多了!‘绿肥’就是指绿叶有了雨水的滋润更加绿了,就胖了一样;红瘦就是说花被风雨打落了,就消瘦了一样。你还记得吗,有一首诗说‘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天天马上接过来,“哦,就是,我明白了。”

游园不值

昨天天天就说他的水彩笔不能用了,叫我给他买新的。今天放假,于是带着天天去街上买。找了几个店子,才找到合适的。天天拿着水彩笔,对着我说了一句话,逗得卖水彩笔的阿姨直笑:

“回去我用水彩笔画你上次给我讲的‘一枝红梅出墙来’!”

“我也笑了: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哦,我记错了。”

六岁的天天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爱把它画出来,不管是唐僧猪八戒孙悟空,还是奥特米老鼠。这首《游园不值》是很多天前给他讲的。

那天,天天照例躺在床上,等我讲诗词的故事。

“今天我们讲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好吗?”

“好!”天天总是很干脆。

“叶绍翁是宋朝的一个诗人,有一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真美丽啊!叶绍翁想起一个朋友,他有一个花园,这时候应该更加美丽吧,于是他穿上木屐,去找朋友。可是,他扣了很久的门……”

“叩门就是敲门!”天天补充。

“是啊,‘僧敲月下门’也就是月下和尚叩门的意思。我们继续,他扣了很久的门,可是还是没有主人来开门,叶绍翁想,你是不是害怕我的木屐会踩坏你花园的青苔呢?”

“为什么会踩坏青苔呢?”天天觉得奇怪。

“因为木屐下面有两个齿啊,而且是木头做的,很硬。”

“哦。”天天明白了。

“叶绍翁等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他只好失望地离开。正要走的时候,突然看见墙头有一枝红色的杏花,春天了,开得十分美丽,叶绍翁笑着说:原来春天是墙关不住的啊!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游园不值’,游园就是去游览花园的意思,不值就是没有碰上主人在。”

“哦,背一下。”天天命令。

游园不值

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屐齿就是木屐上的齿,这两句是说,主人大概是害怕我的屐齿会踩坏他的青苔吧?不然,为什么我扣了这么久的门还不来开门呢?”

“主人不在。”天天做出判断,居然十分准确。

“但是,即使你把门关上,那美丽的春天也是关不住的啊!你瞧,一枝红色的杏花不是从墙头伸出来了吗?”

“嗯,杏花是什么?”

“就是杏树的花呀,秋天的时候天天吃过的杏子就是杏树结出来的。”

“哦,是什么颜色?”天天又问。

“你说呢?”

“红色!因为他说是‘红杏’!”

“说得真好!”

刚把这篇写完,天天拿着他画的“一枝红杏出墙来”我看,一个小枝上,几朵鲜红的杏花,的确很好看,我由衷地说了句:“天天画得真好!”

塞下曲

“今天晚上,爸爸给天天讲《塞下曲》好吗?”

“好!”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将军,很厉害!”

象颖考叔一样厉害吗?”

天天刚看了颖考叔的故事。

“你颖考叔还厉害呢!他姓李,名字叫李广。”

“李广,我知道我知道,他很厉害……”

“是啊,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

“称他为飞将军!”天天接着说:“有一次他被匈奴人捉住了,他假装昏迷,突然一下子飞上了敌人的马,因此人们称他飞将军。”

“是吗,这么厉害啊?”我故作惊奇。

“还有一次,”天天继续说,“他晚上散步,看见有一只老虎,就箭射去,第二天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箭射进了石头里,用好多士兵拔都拔不出来!”天天对李广的故事很熟悉。

“是呀,今天讲的这首诗,就是讲这件事的。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卢纶。”

“卢纶?没有听说过。”天天还是第一次接触他的诗。

“是的,他不是很有名。爸爸还是给天天背一下好吗?”

“好!”

塞 下 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说的是,晚上,森林很阴暗,一阵风吹过来,草在摇晃,好像有什么东西似的。”

“好像有老虎!”天天说。

“是啊,于是在夜里,将军拉开了弓,‘嗖’地箭射出去!”

“引是什么意思?”

“引就是拉的意思。”

“平明寻白羽……”

“平明是什么意思?”天天问。

“平明就是白天。白天的时候,将军去寻找箭射在哪里了呢?”

“射进石头里了!”天天给出了答案。

“是啊,原来啊,那不是老虎,是一块大石头。李广厉害不厉害?”

“嗯,真厉害!”

“现在,天天和爸爸再把这首诗背一遍好吗?”

“好的!林暗草惊风……”

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个周末,有成都难得的冬日的阳光。

吃午饭的时候,我就告诉天天,吃饭后我带他出去玩。等天天吃完之后,带着他的滑板车,我们去桂湖森林广场。走到一半的时候,天天说想去宝光广场,我说好吧,反正都是玩,于是我们一起朝宝光广场走去。

“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路上,天天提出了要求。

“好啊,讲什么故事呢?”我故意给天天出难题。

“还是讲诗词故事吧!”天天很善解人意。

“那么讲什么诗词故事呢?”

“讲那个什么古原草……”天天记不清题目了。

“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吗?”

“对对!就是这首诗!”天天应该是从碟子里面知道这首诗的。

“好吧!”我答应了天天。

“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白居易……”

我知道我知道,他是一个大诗人!”天天插嘴。

“是啊,白居易小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学习,很爱看书,爱写诗,等他长大了的时候,他的诗就已经写得很好了。后来,他到长安去……”

“我知道长安,是当时最美丽的城市!”天天说。

“是啊,长安就是唐朝的都城。”

“什么叫都城?”天天不解。

“就是首都啊。”

“就北京一样!”天天明白了。

“嗯,是的。白居易到了长安,按照当时的习惯,他要把自己的诗歌给当时著名的诗人们看,于是,他就来到了一个著名的大诗人的家里。”

“那个著名诗人叫什么?”

“叫顾况。”

“我怎么不知道呢?”天天觉得这么个著名诗人自己居然不知道很奇怪。

“他在当时很有名,现在没有那么有名了。白居易到了他家门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让仆人传进去。这叫名片。然后把自己写的诗歌也托仆人带进去。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片之后就大笑。”

“笑什么?”天天问。

“顾况说:‘京城米价很高啊,白白居住恐怕不容易啊!’”

“什么意思啊?”天天一时没有明白这个文字幽默。

“‘白’就是不给钱,‘居’就是居住,‘易’就是容易,顾况把白居易的名字拆开了跟他开玩笑呢!”

“哦!”天天明白了之后也咯咯地笑,“真好玩!”

“可是,当顾况笑过了之后,拿起白居易的诗歌来一看,大惊说:‘能写这么好的诗,在京城白居也是容易的啊!’于是马上把白居易请进来,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后来,白居易在顾况的推荐下,又结识了很多诗人,于是他自己也成了一个大诗人。顾况称赞的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一起背一下好吗?”

“好!”天天答应。

于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牵着天天的手,一起大声背诵:

原上草,

一岁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凄凄满别情。

“我知道这首诗前面的意思!”天天抢着说。

“好啊,那你给爸爸讲一下好吗?”我说。

“好!”天天答应:“古原上生长着很多小草,每年会黄一次,枯一次,没有一次。也会生长一次。野外的火烧起来但是无法烧完它们,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又会生长出绿色美丽的小草了!”

“天天解释得真好!”我表扬。

“后面什么意思呢?”对后面四句,天天不是很明白。

“好的,爸爸来讲。草原上盛开着一些小小的花,这些小花啊,生长得很远,连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都生长着它们;草原很宽广,草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古代留下的城市里面。”

“哦,真美!”天天喜欢这美丽的景色。

“‘王孙’是指朋友,诗人说,在这长满野草的古原,我又要送朋友离开了,心里感到好难受好凄凉,所以说凄凄满别情。”

“哦,我知道了。”天天明白了。

已经走到宝光广场了,我说:“好!我们再背一遍,就去玩!”

赠汪伦

今天下午我没课,于是到幼儿园接天天回家。

平时我接天天的时候不多,所以他看见我的时候很惊喜。牵着天天的手回家,他要求:

“爸爸,给我讲《赠汪伦》的故事吧!”

“好啊!你怎么知道《赠汪伦》的呢?”

“碟子里面看的啊!我还知道怎么背的呢!”天天很得意。

“那给爸爸背一下?”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有一个朋友叫汪伦,李白要走了,汪伦送他……”天天似乎等不及我的讲解,自己先开始讲了。我静静听着他讲。

“踏歌是什么意思?”天天问。

“古代人唱歌的时候,喜欢用脚跺着地下打拍子。”我解释。

“哦,就是这样是吗?”天天一边说,一边跺脚,做出打拍子的动作。

“是的啊。”我牵着他的手说:

“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就在岸上跟他告别,唱歌为他送行,所以李白很感动,就写了这首诗。”

“对!”天天接口道:“李白说,桃花潭的水有很深很深,但是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

“对呀,因为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啊。”

“他会写诗吗?”

“应该不会吧,李白有很多朋友,有的朋友是诗人,有的不是。”

“哦。”

春望

每天的例行功课,天天是不会忘记的。只是有一天,我感冒咳嗽得实在不行,于是给天天请假:

“爸爸感冒了,今天就不讲了,下次讲两首好吗?”

天天很懂事,答应了我的请求,还叫我记着吃药。所以,当下午讲了《赠汪伦》之后,晚上,我还是再给他讲已经准备好的一首诗:《春望》。

“唐朝的时候啊,有个大诗人,叫杜甫……”

“杜甫我知道我知道!”天天马上插嘴,“是诗圣!”

“是啊,这首诗的题目叫《春望》。春就是春天,望就是看。”

“看大海吗?”天天问。

“不是,是看城市,这时候正是春天,草儿绿了,花儿开了,但是杜甫的心里却十分难过。”

“为什么呢?”天天不解。

“这是因为啊,唐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有一个将军,叫安禄山,带兵叛乱了。”

“什么叫叛乱?”天天不解。

“叛乱……就是……造反,就是不服从朝廷……”我觉得我自己解释得也很勉强。

“于是他带兵一直杀向长安,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连皇帝都逃跑了。”

“哦……”天天拉长了声音惊叹。

“可是杜甫没有跑掉,所以他被敌人俘虏了,被带到了长安。这时候,正是春天,草儿也绿了,花儿也开了,但是,原来的长安城里有很多人,现在,有的逃跑了,有的死了,城里都长出了荒草,很荒凉。”

“也很美丽!”天天心中似乎还不能理解荒凉的含义。

“嗯,是的,所以杜甫就写了这首诗。”

春 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说:国家被打得这样残破。山河却和以前一样。”

“为什么一样呢?”天天问。

“因为山河是不会变化的啊。”

“哦。”

“现在是春天,草长得很茂盛,树也很多。可是,风景越是美丽,杜甫的心里就越难过。”

“哦,我知道了,如果风景不那么美丽,杜甫心情就会好了。”天天的推断很可爱。

“不会的。”

“为什么呢?”天天对一切景语皆情语还不理解。

“因为杜甫心里难过,所以他看到什么景物都会难过的。比如说天天心情不好,于是有些好吃的东西也不想吃了是吗?”

“嗯,是的。”天天明白了,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所以杜甫说呀:伤感的时候,花儿好像都在流泪,难受的时候,鸟叫都让人心惊。这时候到处都在打仗,而杜甫被敌人抓住了,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于是他说,在这打仗的三月,如果能有一封家里的信,那真的是比万金还珍贵啊!”

“为什么呢?”

“因为杜甫和家人分开了,互相都很牵挂:是不是死了?活得还好吗?生病了没有?还健康吗?可是到处打仗,你说信能寄出去吗?”

“不能。”

“所以说这时候的信很珍贵啊!”

“那最后两句呢?”

“杜甫这时候已经老了。已经有白头发了,他难过的时候老是用手去挠头,于是把头发也挠下来不少,剩下的也更短了,短得连别头发的簪子都别不上去了。”

“他为什么难过的时候要挠头呢?”天天不明白。

我突然发现我似乎也不明白为什么杜甫会挠头,以前读这首诗,都是想当然地就过去了,而天天提出问题,我真的还无法解答:

“大概……大概是他的习惯吧。好了,这就是这首诗,现在,天天该睡觉了……”

相思

天天小的时候很怕水,给他洗澡的时候他总是躲,有人要谋害他一样。长大一点之后,不仅不怕洗澡,甚至还喜欢洗澡了。以前洗澡的时候,我们总会做一个游戏,一起背诗,然后互相打水仗,于是给他洗澡其实变成了给我洗衣服。

今天又要洗澡了,给他脱衣服的时候,天天就提出要求:

“爸爸今天洗澡的时候给我讲个诗词故事吧!”

“好的,讲什么呢?”

天天思考了一下,说:

“就讲《相思》吧!”

“好的。”

水温很合适,我把天天放进澡盆。

“爸爸给我讲吧!”

“好的。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王维,是个大诗人……”

“哈哈,每次都是说是大诗人。”天天笑了。

“不对吧。上次你说的张打油就不是大诗人啊。”

“可是他写的诗真好玩!”天天又笑。

“是啊,”我继续说,“王维是唐朝的大诗人,很小的时候他就很爱学习,很喜欢写诗,长大之后他就能写出很美丽的诗来了。十七岁的时候,他就写出了一首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天天会背吧?”

“会,可是我记不清第一句了。”天天说。

“独在……”我提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天背得很流利。

“天天背得真好!”我表扬:“后来啊,王维就中了进士。”

“什么是进士?”天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在唐朝,读书用功的人就可以考试,这个考试就叫进士考试。考上了就成为进士,就可以做官了。”

“哦。他后来被贬官了吗?”看来诗人就是要被贬官在天天看来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了。
“嗯……后来贬官了的,后来,王维又写出了很多很好的诗。”

“就有《相思》!”

“对,这首诗天天知道吧,背一下?”

“我还是记不清第一句了。”

“红……”我提示。

相 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经过我的提示,天天一下子就很顺畅地背出来了。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问。

“红豆生南国就是说红豆生长在南方。”天天说。

“南国的意思是南方吗?”天天问。

“嗯,是的,就是我国的南方。下面又说啊,春天来了,红豆生长出了几枝呢?我希望你多多采摘红豆,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东西就是相思的信物啊!”

“什么叫信物?”

“就是感情很好的人之间送的礼物。”

天天明白了。

“爸爸我也给你讲个故事吧!”

“好啊!讲什么呢?”

“嗯……”天天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

“你也给爸爸讲个诗词故事吧!”

“好!可是我知道的诗词故事不多啊!”

“那你给爸爸讲《鹅》吧!”以前我给天天讲过这首诗。

“好!”天天马上开始背: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绿水,

红掌拨清波。

“给爸爸讲一下诗的意思好吗?”

“好!”天天答应道:“大白鹅,大白鹅,弯曲着脖子向着天唱歌。白白的毛浮在绿绿的水上,红色的掌划着清清的波浪。”

天天一边讲,一边用手脚在澡盆里划动,模仿大白鹅的动作。

“嗯,天天讲得真好!现在,该穿衣服起来了!”

芙蓉楼送辛渐

澡盆里讲的诗在天天看来是不算正式讲的,所以他要求今天讲两首。穿好衣服之后,我坐到电脑前把刚才讲的打下来,天天跑到我面前:

“爸爸,待会睡觉的时候还要给我讲一首哦!”

“好的,但是讲什么呢?”

“嗯……讲那个芙蓉楼送什么吧!”天天记得不是很清楚。

“是《芙蓉楼送辛渐》吧?”

“嗯,就是,我只记得最后一句了: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笑了,天天倒是记得精华的部分。

“好的,天天先上床脱衣服,爸爸把这一点打完就来好吗?”

“好!”

天天跑回卧室了。我继续打字。过了一会,我听见他在卧室里面大声朗诵: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笑了,天天居然知道预习了。我打完最后一行字,关上电脑,走进卧室,天天已经躺在床上了。

爸爸讲爸爸讲!关灯!”天天嚷着。

我关上灯,躺在天天旁边:

“好吧,爸爸今天讲《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是唐朝一个大诗人,叫王昌龄的写的。”

“王昌龄我知道我知道!他写过那个黄沙百战穿金甲,那首诗叫什么名字呢?”

这首诗是天天以前在碟子里面看过的,可是题目我一时回忆不起来了:

“出塞?塞上曲?塞下曲?”

“我想起来了!叫《从军行》!”还是天天想起来了。

我突然感觉惭愧: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青出于蓝?

好在天天没有追究,而是直接给我背诵《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天天真能干!”我的称赞是由衷的。

“明天就讲这首诗吧!”天天给我安排教学任务了。

“好吧。我们继续讲这首诗。王昌龄是大诗人,写出了很多很好的诗歌。所以有人就嫉妒他,说他的坏话,他们说,王昌龄是个坏蛋!王昌龄知道之后十分难过。有一次,他送别一个朋友。”

“就是辛渐!”

“对,在一个叫芙蓉楼的地方,他们告别了。王昌龄心情很不好,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很冷,江水滚滚,直流到吴地,吴就是现在的浙江一带。天亮了,王昌龄送朋友,他看见楚山,也觉得十分孤独。”

“楚山是什么山?”

“楚的意思是楚地,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一带。”

天天还没有学地理,对省份并不熟悉,不过我想这样下去他一定会越来越熟悉的。

“王昌龄对朋友说:你到了洛阳,如果我的亲朋好友问:王昌龄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啊?”

“这是哪一句?”天天很警惕地问,这是个要把问题都搞清楚的孩子。

“是‘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说:如果他们问你,我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你一定要告诉他们:我的品德就在玉做的壶里,放着一片冰做的心,晶莹纯洁。很美丽。那你说,王昌龄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嗯,是好人!”天天肯定地说。

“好了,小子,故事讲完了,该睡觉了。”

天天听话地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突然他又睁开眼睛:

“好了,你去把它打下来吧。”

观书有感

和其他六岁的孩子一样,天天很喜欢看电视看碟子,天天也喜欢看书。有时候在书上看到了有趣的东西,还一定要讲给大人听,要大家和他一起分享。所以,今天晚上我打算给天天讲一个读书的故事。

“今天讲的这个诗人啊,天天还没听说过呢。”晚上,天天躺在床上了,我靠在床头对他说。

“是谁?”天天问。

“他是宋朝的一个大学问家,叫朱熹。”

“哦,朱熹,我没有听说过。”天天很诚实地说。

“朱熹和天天一样,也很喜欢学习,很喜欢读书。有一天,他在书房里面读书,读了很多,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他觉得心里很愉快。于是,他推开窗子,看见自己书房外面有一个小池塘。”

“很美丽。”天天想象说。

“是啊,这个小池塘的水特别的清,特别的美,池边的树啊,天上的云,都倒映在池塘里,波光粼粼,美丽极了。朱熹就想,这个池塘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明亮呢?于是他仔细观察,原来啊,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把清澈的水源源不断地灌进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就不是死水了。”

“什么叫死水?”天天问。

“就是没有灌进新鲜的水的池塘什么的,这样的水很快就会变得浑浊,而且会发臭。”
“哦。”天天明白了,但是他又有了疑问:“没人往水里扔垃圾吗?”

我有些哭笑不得:“没有,那时候的人很讲卫生,不会往池塘里扔垃圾。朱熹看到这清澈明亮的水,联想到读书,于是就写了一首诗,叫观书有感。”

“什么意思?”

“观书就是看书,有感就是有了感受。爸爸给天天背一下这首诗好吗?”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就是说这个水塘很小,方塘就是说这是一个方形的池塘。鉴的意思就是镜子。这句是说:一个小小的方形的池塘,但是水十分清澈,就像镜子一样,什么都能映照出来。”

“嗯,真清澈,天天表示同意。”

“天气晴朗,天上的阳光,云的影子,都在池塘里面徘徊,十分美丽。于是朱熹问: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呢?渠的意思是它,如许就是这样,清如许就是这样清澈。原来啊,是它的源头有一条小溪,一直在不断地把活水灌注进来,所以小池塘的水就十分的清澈了啊!朱熹这首诗的意思是:人读书就像池塘灌注进新鲜的水一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求知,人就会更加美丽,更加聪明,更加能干,就不会死水一样了。”

“那么死海是怎么回事呢?”天天思维的跳跃经常让人猝不及防。

“死海是因为水里含的盐分太多了,所以动物植物都无法生存,看上去死寂一片,于是就叫死海。”

“但是死海上面人沉不下去!因为死海水的体重比人的体重都大!”天天不知道是从书上还是从碟子上看到的。

“不是体重,是比重。”我纠正:“以后天天大了,学习物理,老师会告诉天天这里面的道理的。”

“哦,”天天似乎明白了,“物理是什么?”

我知道今天打住的话小子又无法睡觉了,我帮他把被子掖好:“物理是一门学科,是教你万事万物的原理的学科,爸爸教的语文也是一门学科。好了,臭小子,现在该睡觉了。”

咏雪诗

关于南国的记忆,很少是能够与雪拉得上关系的,今年却是个例外。

第一次雪从天上飘飘洒洒下来的时候,我就想到天天一定会很高兴。果然,从幼儿园回来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爸爸爸爸,今天下雪了,老师还带我们到外面去玩雪!我终于看到美丽的雪了!我从来没看过呢!”我仔细一想,的确,天天从生下来,今天是第一次看见下雪。

“那我们今天讲雪的诗好吗?”

“好啊!我记得的就是‘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我笑了,看来恶俗的东西人总是容易接受一些。

“其实我们还讲过其他的雪的诗啊……”我提示,“比如柳宗元的……”

“江雪!”天天接口,“还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是啊,不过今天爸爸给天天讲一个小朋友写下雪的诗的故事。”

“好!是哪个小朋友呢?”天天很好奇。

“你听爸爸讲吧。古代,有一家人姓谢,家里有很多小朋友。一天,大人在跟小朋友们玩,突然下雪了。于是就问他们:这下雪什么啊?一个小朋友回答:洒盐空中差可拟。”

“什么意思?”天天问。

“这个小朋友的意思是说:下雪就往空中洒了一把盐巴一样。差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可拟,就是可以比较,就是很像的意思。天天说这个写得好吗?”

天天想了一下,说:“嗯,我觉得好。”

“为什么呢?”我问。

“因为都是白色的,很像。”

我接着讲:“这时候,一个女小朋友说,不对不对,不像洒盐,应该是‘未若柳絮随风起。’”

“这是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这个小朋友的意思是说:下雪就像是春天来了,柳絮飘飘一样,随着风一下子就飘起来了啊。天天觉得这个写得好吗?”

“嗯,这个写得也好。”

“那你觉得哪个更好呢?”我问。

“都好。”天天似乎不愿意得罪人。

“呵呵,当时的人觉得那个女小朋友的写得更好。”

“为什么呢?”

“你想呀,要是洒盐的话,一下子就掉到地上了,但是柳絮很轻啊,于是就在空中随着风飘呀飘呀,慢慢地落到地上,你说是不是更下雪呢?”

“嗯,”天天想了一下回答,“这个是要好一些。”

送友人

前一段时间,天天说不想听诗词故事了,于是我改讲《一千零一夜》,讲辛巴达航海。天天很感兴趣,每天讲一次航海故事,睡觉之前他就等着听了:“爸爸,今天该讲第三次了!”讲完了七次,他还想听其他的一千零一夜故事,可是我没有事先“备课”,只好跟他商量:“今天我们不讲一千零一夜了,讲诗词故事好吗?”

天天很好说话:“好吧,那讲谁的诗呢?”

“爸爸今天讲李白的《送友人》。”

“这个讲过的吧?”

“没有讲过,爸爸以前讲的是《赠汪伦》。”

“哦,那讲吧。”

“有一次,李白的一个朋友要离开了,李白很舍不得,就去送他,一直送了很远,都走出了城门……”

“为什么走这么远呢?”

“因为他们不想分别啊。可是,毕竟还是要分别,于是,李白就写了一首诗,爸爸给天天背一下好吗?”

送 友 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李白送朋友,送出了城门,他看见青青的山在北边的城墙边上横着,这个‘郭’就是古代的城墙。古代的城墙有两层,外面的一层叫‘郭’,里面的一层叫‘城’。”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敌人来攻击我们,我们就先在外面的城墙抵抗敌人,如果敌人还没被打退,我们就退到里面的城墙再反抗啊。”

“哦。”天天似懂非懂。

“第二句是说啊,白色的河水绕着东边的城墙流着。原来,我们已经到了城外了。于是,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吧,就是‘此地一为别’;现在啊,你就一个孤单的蓬草一样,开始了你万里的征途。”

“什么是蓬草?”天天不懂。

“蓬草是一种很轻的小草,风一吹,它就到处飞舞,没有自己的目的。”

“爸爸继续讲:我抬起头,看到天上漂浮的云彩,就像是你的心意一样吧,因为浮云也想回家了啊;天渐渐阴沉了,太阳要落下去了,它也想回家了吧。”

“嗯。”说起回家,天天是很有心得的。

“我们站在这里挥挥手,你就从这里出发离开。自就是从,兹就是这里的意思。”

“哦。”

“这时候,我听见了一匹离群的马悲哀的叫声。班马就是离群的马。”

“它为什么离群呢?”

“也许是迷路了吧,也许是走丢了吧。”

“李白的朋友为什么要离开呢?”天天很想不通。

“也许是因为作官,或者读书,或者被贬吧。”

作官可以在城里作啊,读书也可以在城里读书啊?”天天还是不理解。

作官有时候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啊,读书有时候也是,等天天长大了,读大学的时候,很可能也会到很远的地方读书的。”

“去哪里?”天天有些担心。

“那要看你考到哪所大学了啊。”

“读小学不用吧?”天天问。

“读小学不用的,读中学也不用的,到天天读大学的时候,天天也长大了,长大了,就应该离开家了。”

生查子

“天天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不知道。”

“今天是正月十五……”

“我知道!”

“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

“哦!难怪今天幼儿园老师要我们画闹元宵的画呢!”

“是啊,元宵节到的时候,人们就要放花灯,还要放烟花,可漂亮了。”

“嗯,对,很漂亮。”天天上周才看过花灯。

“今天,我们就讲一首元宵节的词好吗?”

“好!”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女词人,叫朱淑真,她就写了一首元宵节的词……”

“词牌是什么?”天天已经很熟悉讲词的流程了。

“是生查子。”

“生查子什么意思?”

这下把我问住了:“具体什么意思爸爸也不知道,爸爸得去查一下。”

“什么叫具体?”天天马上转移了火力。

“这个……”

“什么叫抽象,什么叫具体?”天天继续追问。弄得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抽象,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具体。”天天很老练地解释。
“哦……对对,就是,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书看到的。”天天很自豪。

“哦,真能干,好了,还是继续讲词吧,爸爸先给天天背一下好吗?”

“好。”

“生查子,宋,朱淑真……”

“没有题目吗?我是说只有词牌吗?”天天很仔细。

“哦……好像有名字,叫元夕吧,夕就是夜晚的意思,元夕就是元宵节的夜晚。”我充分品尝到了没有备课的痛苦。

生查子 元夕

宋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人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什么意思?”天天问。

“就是说:去年元宵节的晚上,花灯好多好明亮,把夜晚照得白天一样。”

“‘昼’什么意思?”天天问。

“就是白天的意思。”

“这个晚上,朱淑真约了一个朋友一起玩,她们在哪里约的呢?哦,是在柳树下面,在什么时候呢?是在月亮爬上柳树树梢的时候,就是黄昏的时候,所以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哦。”天天明白了。

“可是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也和去年一样,花灯也和去年一样,朱淑真又约了这个朋友,但是这个朋友却没有来。”

“为什么呢?”天天不解。

“爸爸也不知道,反正他没来吧,而作者就很难受,所以她就一个人在那里哭,哭得袖子都弄湿了。就是‘泪湿春衫袖。’”

“什么叫‘春衫’?”

“就是她穿的衣服啊。”

“为什么袖子湿了呢?”天天不习惯用袖子抹泪水,所以缺乏生活体验。我装作哭的样子:“呜呜呜呜,呜呜呜呜……你看,她一边哭,一边用袖子抹泪水,你说袖子会不会湿了呢?”

“嗯,会的。”天天明白了。

“好了,今天就讲这首了,爸爸再给天天背一遍……”

别董大

下了晚自习,回家,开门,尽管声音很轻,但是我知道,我一进门,天天肯定会叫“爸爸”,因为他根本就还没睡。今天也是一样。

把电脑放在书房,我走进卧室,天天已经睡在床上了:“爸爸讲故事讲故事!”我在天天身边躺下,帮小子掖好被子:

“好的,今天给天天讲《别董大》好吗?”

“《别董大》?这首诗老掉牙了!”天天笑着说。

“是吗?天天知道这首诗吗?”

“我知道!”

“那你给爸爸背一下?”

“好!千里黄云白日,北风飞雁雪纷纷……后面两句我记不清了。”

“哈哈,那你怎么说你清楚呢小子?这样可不好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要谦虚啊,你可是骄傲了。”

“嘿嘿……”天天有点不好意思。

“而且前面两句你也背错了,是‘北风吹雁雪纷纷’。这样,爸爸给天天讲一下好吗?”

“好!”

“董大啊,是唐朝的一个乐师。”

“什么是乐师?”

“就是演奏乐器的人。”

“哦。”

“董大很厉害,会演奏很多乐器,技术很好,大家都很喜欢他佩服他,因此很多人都认识他……”

“哦,我想起来了,诗的最后一句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天天大叫起来。

“是啊,很正确。有一次,董大要离开了,到很远的地方去,高适去送他。临别的时候,董大很难过,说:‘我去的地方,没有你们这些朋友,好难过哦!’高适说:‘不会的,你这么有名,到处都有你的朋友啊!’于是,高适就写了这首诗。”

别 董 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董大离别的时候是在冬天,地上有烟尘,所以云都变成黄色了。”

“这个我知道,白日什么意思?”天天急切想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就是晚霞,意思是说到处是灰蒙蒙一片,就像已经到了黄昏一样。”

“哦!”天天想象道。

“然后,高适对董大说:不要担心你去的地方没有朋友,‘知己’就是好朋友的意思。天下没有哪个人不认识你啊!”

“嗯,”天天听完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再背一遍好吗?”

“好!”天天欣然同意。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60854058fb770bf78a5597.html

《有趣的诗词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