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民族语言在生活里焕发光彩 - 471

发布时间:2020-07-08 16:41: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标语: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

  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二)明确典型任务。可供选择的角度有三:一是抗疫标语为什么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二是抗疫标语的用语比较与作用分析;三是由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的诸多思考。“此”规定了写作的范围,“感触和思考”点明了写作的重心。考生写作时必须把抗疫标语的使用分析和民族语言的传承发展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

  (三)坚定价值判断。本题考查考生的文化自信与理性思辨能力,在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中,既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又要合理吸收他人的长处。我们先民的语言异彩纷呈,各种方式的表达,共同汇聚战“疫”的力量。虽然文辞各异,但心意相通,目的相同。考生固然可做褒贬,但得注意分寸。文章的高下之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扬抑得当、拿捏有度。

  【思路导引】

  本题属于标语组合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对疫情下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的理性思考与技术运用。

  这三组标语表述不同,情感相同,目的相同。任务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感触和思考。考生可以谈标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也可以谈标语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还可以谈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等等。

  从任何一个角度分析,都要以材料为立论背景,紧扣“抗疫标语”与“民族语言”的关系展开。语言确实有雅俗之分,但这个“俗”是相对的,民间生活用语,重在表达观点、立场,传递信息,往往通俗直白,甚至有的粗俗不堪。但乡间、街头这种场合,若都使用太雅的语言,有的人未必能懂,效果不一定好,阳春白雪也可能曲高和寡。这主要是出于对使用场合、受众对象的考虑,对此不能一概加以否定。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雅言俗语,各有其长。

  2.文辞各异,心意相通。

  3.白话口,诗意心。

  4.雅俗合力,共抗疫情。

  5.做民族语言的守玉人。

  6.怀“情”带“智”,浇灌民族语言之花。

  偏题立意:

  1.华夏物语,因时制宜。(偏离材料,不是因“时”,而是因“地”,乡间、街头、日本等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风格的标语)

  2.心向疫情,无关词藻。(与材料主旨相悖,不同场合、不同受众应使用不同语体色彩)

  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完全脱离材料核心“标语”和“民族语言”,套作时评文)

  4.莫让汉语“俗”透了。(题目并未否定街头和乡间标语,反而说“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

  5.你有你的诗意,我有我的威猛。(对乡间标语和街头标语的定调错误,不是“威猛”而是“直白”)

  6.一枝一叶总关情。(顾此失彼,只注意到标语背后蕴含着的人们的情感,忽视了智慧的存在)

  【精彩标题】

  1.源于人民,为了人民

  2.名为“人”的光芒

  3.雅言俗语各有光芒

  4.雅俗合力,共抗疫情

  5.雅俗共赏,天下大同

  6.让民族语言充满暖心之力

  7.民族语言,雅俗同当

  8.用“雅俗与共”守护我们的民族语言

  9.“雅”言隽永,“俗”语温馨

  【佳作赏析】:民族语言在生活里焕发光彩

  我们的社会,这些年一直在思考如何传承创造民族语言,或是创办诗歌学会,或是举办诗歌大赛、文化综艺等等来提高人们对于民族语言的兴趣,但收效有限。

  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创造出许多优美如画的诗词歌赋,令我们惊叹不已。但我们慢慢意识到语言的美是表面的,只有语言背后凝聚的厚重情感才能真正在人心底留下痕迹。然而我们又常常难以体会得到那些感情,从而失去了对民族语言的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没有在生活中去体味那些隽永的民族语言。

  文字刻印在书本上,没有情感,难以引发人内心的波澜。而作为读者的我们是需要用内心的情感来与之共鸣,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文字的内在含义。而这情感不是“为解其情强说愁”,而是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体悟到的、感受到的。

  在武汉的物资中转站,当你看到从邻邦日本送来的货物上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你就不再觉得那是书本里干巴巴的重复啰嗦的句子了;当那些在武汉奋斗一线的医生们说出:“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的时候,你会真的被这样逆境中依然凝聚着希望与光明的句子感动着,而不觉无味;即使是“众志成城齐努力”这样“有些土”的句子,你在此时也会觉得有着无比的力量。

  民族语言中凝聚着的是先民们的生活情感与行为方式,以及其背后中华民族的内在形成的人格与精神,这当然是打动着我们的东西。

  而民族语言的创作也是如此,不要在想像的情感中生造语言,而应在传承先祖给予我们的精神与人格下,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去体悟情感,去感受中国人的气质,再去创作出属于中国的民族语言。如同一位武汉前线记者说的:“在这里看到了太多的悲伤,恐惧与生离死别,我们也不是生而勇敢,但我们选择坚强。”这是疫情下我们民族真实的情感与精神。这样的创作就能给我们真实的感动。

  民族语言的创作不完全在于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在语言中能够体现生活中中国人的那些品质,那些无比珍贵的精神气质:坚强、乐观、热爱生活、永不言弃等等,就如同在这次武汉抗疫战里无论是朴诚烂漫的农民写出那些朴实的口号与标语“病毒来了我不怕,我和病毒打一架”,还是那些有着情怀与理想的记者们写下令人动容的诗篇“你舍弃小家情感,奔向大爱无疆,你抬头便是阳光,你低头便是坚强,汗水里是奉献,泪光里是希望。”抑或是亲友间真挚的祝福“今年冬天我们保护好自己,明年春天我们再相聚言欢。这些都是从生活中结晶出来的,都是蕴涵着中国人生活气息的民族语言,这些文字能够感染人激励人,会永远留在民族语言中。

  所以,真诚地感受生活的情感,诚恳地写下民族的气质,才能真正传承好先民留下来的文化锦囊,才能真正创作出好的民族语言,才能真正把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与智慧交给我们的下一代子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ba8fd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7.html

《2021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民族语言在生活里焕发光彩 - 47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