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4-27 16:26: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女排》观后感

《中国女排》观后感1  8月20日晚,在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体育馆,中国女排在万名现场观众和亿万电视观众的见证下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少女傅园慧的一句”洪荒之力”,让国人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风。而随着中国女排的登场并且最终摘得金牌,很多国内网友才明白,原来女排精神才是真正的”洪荒之力”,让我们在激动落泪之后能够感受到昂扬向上的力量。

  ”女排精神”是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她那一代的女排队员用一记接一记的重扣打出来的,用一座接一座的奖杯铸起来的。但是不可否认,30多年来,中国女排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也曾遇到低谷,经历失落,但女排姑娘们面对失败与低潮,永不言弃,奋力争先。哪怕是遭遇大赛的失利,面对奖牌的旁落,姑娘们仍旧没有丝毫的懈怠,仍旧用训练场上的汗水与伤痛告诉自己,也告诉国人,希望的启明星仍旧悬挂在前方。这次奥运会之旅同样如此,中国女排开赛之初备受打击与压力,但正是不言弃的精神帮助她们走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要想夺冠,都离不开拼搏与奋斗。女排姑娘们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时的风光,我们都看在眼里,但是她们在日常训练中所付出的汗水,却是我们看不见的。而她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正是无数个日夜不懈努力和付出的结果。正像郎平所说的,”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里约奥运已经结束,”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却早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被视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让我们向女排姑娘们致敬,向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致敬。

《中国女排》观后感2   郎导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铸就体坛传奇的精神瑰宝,它孕育、建构与形成于中国女排走向冠军的过程中,凝聚着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是社会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同样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精神。

  女排精神推动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女排精神让人们明确实现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每个人勇敢的奉献,真诚的付出,建立同心同德,团结互助、和谐美好的社会关系,最终用正确的精神力量规范、矫正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获得人生价值的最终实现。

  女排精神是调动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激励人们迎难而上,加快小康社会美好理想的实现的精气神。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济还处于发展中,社会矛盾还一定程度存在,因此,必须用女排精神教育人们:一个缺乏理想信念的民族,就是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追求和目标,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希望和前途的。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是艰苦的事业,越需要精神的支撑,必须具有必胜的信念。

  女排精神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的不朽精神。新一代中国女排姑娘续写了新的辉煌。象征团结拼搏、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展现了中国体育人团队协作、拼搏奋进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全体中国人在时代洪流中奋勇争先、破浪前行的奋斗姿态。女排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中国一步步迈向大国、强国。

  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被视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化作浓浓的解不开的情结,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中国女排》观后感3  电影中国女排即将上映之际,一系列怪事也将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推上风口浪尖,最终经过证实,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造谣,陈忠和衷心希望这部弘扬中国女排的大戏热卖,希望中国女排精神流传千古。另外除了陈忠和事件外,里约奥运会12人中的10人都是本色出演,只有杨方旭和魏秋月由别人代替,这是为什么呢?

  杨方旭,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了,中国女排接应位置上的希望之星,由于服用禁药被禁赛四年,杨方旭的职业生涯基本被毁灭,可以想象的是一名有争议的球员,肯定不会出现在电影荧幕中,杨方旭实在太可惜了。

  另外一位是魏秋月,魏秋月是天津女排的核心,中国女排的功臣之一,助教袁灵犀的妻子。按理说作为里约奥运会12人之一,魏秋月应该出现在中国女排这部电影中,为何独独她会缺席呢?据悉,魏秋月是怀上了小宝宝,这也在魏秋月的微博中被证实,魏秋月亲自承认怀孕,恭喜恭喜了。

  既然魏秋月缺席,那么谁将替代魏秋月参加电影中国女排的拍摄呢?答案就是天津女排队员姚迪。一来姚迪长相甜美,她出现在镜头中符合大众审美;二来姚迪也是中国女排队员,天津女排成员,对魏秋月比较熟悉,由她饰演魏秋月再适合不过。魏秋月十月怀胎,喜欢出境的姚迪替代,完美。

  如今距离中国女排这部电影上映还有将近20天的时间,想必球迷早已经激动不已了吧,别急,好饭不怕晚,静等大年初一的到来吧。

《中国女排》观后感4  要说起20xx年最让人期待的一部电影,我想莫过于还原女排夺冠历程的《中国女排》,20xx年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十次捧起世界大赛的冠军,20xx年将是她们下一个十次冠军的新征程,在这样的一个契机下,用一部电影让我们铭记这些为祖国荣誉不懈奋斗的姑娘最合适不过。电影由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排国家队队员主演,该片将于20xx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上映。

  12月27日,电影《中国女排》发布“新一代女排”阵容海报,里约奥运会冠军队成员集结,重现激情瞬间。海报中,既有中国女排队员们英姿飒爽、热血拼搏的燃情画面,也有眼泛泪光的柔情瞬间。朱婷、张常宁、惠若琪等女排队员们身着蓝白球衣,驰骋赛场,将观众的记忆拉回那经典一战——20xx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战巴西。那一战,扭转了里约奥运会原本不利的赛局,中国女排最终站上了里约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时隔12年,再夺奥运会金牌。

  除了巩俐和黄渤分别出演郎平以及陈忠和之外,根据发布的电影海报,朱婷出演朱婷,惠若琪出演惠若琪,张常宁出演张常宁……中国女排本人出演的消息让观众对《中国女排》的期待值达到沸点,同时本人出演又让电影的画面感以及比赛的真实性更强,也对球员的演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毕竟演员并不是他们擅长的工作,不过我相信陈导有能力拍出一部好电影。其实很多人就有疑问,为什么不让郎平也饰演自己呢?还能让电影更加真实。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电影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必须要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像巩俐和黄渤都是影帝出身,多年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他们的参演并不是美中不足而应该是更上一层楼,所以大家就不用太过于纠结这个事情了。

《中国女排》观后感5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

  自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2力克当时的世界劲旅日本队,首次登上世界冠军之巅之后,接连登上领奖台,实现五连冠傲人战绩。可以说,这在一个排球竞技中几乎是不可及的成绩,真实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但与所有运动队经历过的一样,中国女排也曾跌入低谷,也曾经历过青黄不接,三十多年来,战绩屡有浮沉,但精神从未沉沦。从“铁榔头”的洛杉矶,到“郎平妈妈”率队的里约,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正如郎平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传承,并不是说赢了比赛才有女排精神,如果这场比赛输了,我认为队员们依然很努力。”这样的女排精神,正是我们喜欢中国女排和提起女排就满满正能量的原因。

《中国女排》观后感6  20xx年度“感动沈阳”人物颁奖典礼在沈阳盛京大剧院落幕,中国女排核心主力、北长城颜妮最终获得“感动沈阳”年度人物,并出席了颁奖典礼,祝贺颜妮,再次获得巨大殊荣,颜妮作为一名老将,她的表现不但感动了沈阳,也感动了全中国的人,颜妮好样的!

  颜妮作为中国女排的一员,在场上的位置是打副攻,被球迷称为中国女排的北长城,她是中国女排的拦网大杀器,能力出色,短平快打的是真好,但是在里约奥运会后,颜妮已经一身伤病,身上缠满了胶带,无奈中国女排在副攻位置上的人才迟迟没有成长起来,于是颜妮决定带伤再次出战奥运,帮助中国女排继续征战东京奥运会。

  颜妮在去年的世界杯上发挥出色,她的进攻和防守帮助中国女排以11连胜霸气登顶,颜妮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最佳副攻,这绝对是实至名归的,颜妮能够忍受伤痛,这种低调、朴实、勇于拼搏的精神为国人做出了榜样,她诠释了什么是“女排精神”。

  在颜妮登上领奖台后,接受了少年队员的鲜花,颜妮笑的可开心了,随后一位老艺术家念出了致敬词,他说到:“工人后代,痴迷球场匠心逐梦绷带姑娘,藐视伤痛淡泊功名探头杀,光直下,翩若惊鸿七截阵,声直上,婉若游龙你用热血诠释了“女排精神”的真谛,你用青春鲜艳了国旗上闪耀的五星你是——830万沈阳人民的骄傲沈水骄阳孕育的巾帼英雄。

  其实不只是颜妮,中国女排姑娘们个个都非常的低调,她们从不骄傲自满,只要站在了赛场上,就会拼劲全力,去努力打好每一场比赛,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中国女排的真实写照,希望颜妮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在东京奥运会上再创辉煌,目标依然是升国旗奏国歌,加油。

《中国女排》观后感7  郎平在分享会上谈起了中国女排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她说:“我们始终牢记每一次出征都是代表国家,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也感到非常光荣。每一天我们都在全力以赴,为的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在平时的训练中,我强调队员要养成遇到困难想解决办法的习惯,而不是抱怨。”

  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回忆起刚进国家队时刻苦训练的一幕,“我记得我刚来(国家队)的时候,郎导就和我说你准备好接六轮一传了吗?来到国家队就要过一传这一关,从20xx年到现在我也是一直在翻越这座大山。”朱婷说。谈到传承多年的“女排精神”时说:“女排精神就是每一天的坚持,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我也要学习女排精神,一天一天地去做,一点一点地去做,努力完成教练安排的任务,养成这样的习惯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惠若琪则说,自己在上一个奥运周期从前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女排精神更多地体现在队员日常生活和训练场上的点滴中,她们给我很大的触动。”

《中国女排》观后感8  历史总是上演着相似的轮回,青黄不接是任何一支队伍都逃脱不了的魔咒。20xx年,中国女排两度负于日本,亚锦赛又史无前例地被泰国击败。据说在回国的机场,有安检人员说,“你们连泰国都敢输”。女排队员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人想输”。

  此后,中国女排进入了新老交替的调整中。赵蕊蕊等老队员退役,主帅换人,中国女排进入了一段风雨飘摇的日子。刚刚接过帅印的蔡斌,又把帅印交给了王宝泉,在后者“地狱式”的训练方式下,女排夺得了瑞士精英赛冠军,并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上收获第四名。五个多月后,王宝泉又因身体原因挂印而去。

  两年内三度易帅,这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也让女排一下子找不到了灵魂。20xx年,中国女排跌入谷底,仅仅取得世锦赛第十名的成绩。20xx年,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遭遇滑铁卢,再度陷入低谷。

  中国排管中心的领导再次把目光投向了郎平。很多人把这时的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无数人劝她,不要去接。

  “接!为何不接!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在女排最危难的关头,郎平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她看起来依然霸气,只是额头上略微松弛的皮肤,以及眼眸深处偶然显露的疲惫,才能让我们想起,郎平,已经不再年轻。

  我跟袁头儿也说,我应该是老女排最后一个还在一线的了,应该为中国女排传承一点东西,留下一点东西,这么累这么重的活,咱也不能一直干啊,但是女排的东西再不传承就可惜了。大家都退休了就有心无力了。还是有一种女排情结,希望培养一些年轻队员和年轻教练,让中国女排一直保持在世界上的高水平。

  ――郎平接受采访时内容

  郎平坦言,其实在面对排管中心邀约时,她曾再三推辞,因为中国排球面临诸多困难,她有些疑虑。但排管中心领导的承诺最终打动了她,对于郎平要求的女排选人用人的绝对话语权、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打造女排大国家队模式、甚至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等等与现有体制和传统模式差异极大的一整套新思路、新做法,排管中心全盘接受。

  重新出山的路,并不好走。其实在很早的时候,郎平就已经摘除了全部髌骨,前后做了7次软骨移植手术。一跑步就是骨头撞骨头,出水就出积液,什么运动都不能做;以前做拦网的时候,队友扣球,直接把她两个手骨打断了,手根本伸不直;而且她腰部也有很严重的腰伤。

  但是最终,郎平仍然站到了主教练的岗位上。很难想象如此多的伤病的她,每次训练仍旧坚持亲自上阵演示扣球拦网的高难度动作。

  在新队伍里,郎平像教练一样严肃,又像妈妈一般慈爱。在郎平的强烈要求下,女排配置了一支14人的保障团队。在这支国际化复合型保障团队中,有来自美国的’国际体能师和理疗医疗师。她不想让姑娘们在30岁退役之后,再度重蹈她伤痕累累的覆辙。

  在场下,她对队员体贴入微,鼓励年轻的队员有自己个性,也会自己掏钱给队员包春节红包,“论年纪,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般,所以我还承担着母亲的责任。”

  上演王者归来,她就是中国女排的灵魂

  带着中国女排的骄傲与荣光,赌上了一个女人人生所有的砝码,郎平又一次在数十亿人的期盼中登顶。

  20xx年世锦赛,亚军;

  20xx年亚锦赛,冠军;

  20xx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20xx年,郎平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是这么说的:“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世界杯夺冠后,中国队成为里约奥运会夺冠热门,然而巨大的压力却让年轻的中国女排一开始没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在小组赛三遭败绩,仅获B组第4出线,1/4决赛被迫提早与卫冕冠军巴西碰面。

  这场比赛某种意义上甚至要远远超过最后的决赛。但郎平在队员们面前,保持住了淡定:“这种生死球,紧张有什么用啊?我就告诉队员们,放开打吧,咬她一口是一口,不能让她轻易赢得比赛。虽然我水平可能比你低,但不能让你随便欺负。”

  胜利后,国内媒体全部沸腾了,纷纷报道,“女排精神回来了!”郎平却真诚地说,“其实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要因为胜利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这一刻,你才真正感受到,她,已经完成了从“铁榔头”到“郎图腾”的完美蜕变。

  半决赛,中国女排赢下此前小组赛战胜过自己的荷兰,四局比分分别是27:25、23:25、29:27、25:23。这样激烈的场面,这样胶着的比分,不但我们从所未见,连郎平都被深深刺激到了。“这是一场足以让人发疯的比赛。”她说,“每局分差都是2分,我的心脏快受不了了。”

  而当决赛开始之前,很多人都觉得比赛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没有谁能够阻挡中国女排。

  随着惠若琪探头命中将比分定格在25—23,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决赛3—1逆转击败塞尔维亚勇夺冠军,时隔12年再度摘得奥运金牌。

  今天,姑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让我们再次荣耀地站在了最高的领奖台上。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赋予我们的金牌,感谢奋斗拼搏的日子,感谢代代相传的女排精神!

  ――郎平率队夺冠后发布微博

  有人问,女排精神是什么?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是一路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无论结果,都要把杀气和狰狞留给对手。

  是无论我们落后8分还是10分,郎平都会朝着姑娘们大喊:“没关系,慢慢来”时候的从容和坚持。

  是30多年间,无论站在世界之巅,还是被打入谷底,无论是遭遇青黄不接还是魔咒轮回,我们都始终坚信,女排精神,一直都在。

  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对女排精神的坚守,让这支队伍穿越过波峰浪谷,在顶级赛场的顶级对抗中如剑出鞘,没有奢华,没有骄狂,甚至没有自我,一切为了国家荣誉,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人生不是一定会赢,也不是一定要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感谢中国女排,你们让里约之行重燃激情;祝贺中国女排,你们未来一定会再创奇迹!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有一种坚持叫中国女排,

  有一种胜利叫中国女排!

  为中国女排点赞!

《中国女排》观后感9  当朱婷最后一个重扣打手出界,中国女排奇迹般地战胜了对手,东道主、卫冕冠军、第一夺冠热门巴西女排,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重新唤醒了国人的热血和情感。刹那间,女排精神再次横扫各大媒体,成为了今日体坛的头版头条。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当中国女篮荣光不再,中国女足深陷困境,中国男排未能称霸亚洲,中国男篮和男足成为无法言说的悲哀,在三大球项目里,所有的希望都面临着崩溃。也许我们在国乒中自我满足,在体操跳水里欢呼雀跃,但在世界的眼中,我们仍然是黯淡无光的弱者,至少在体育上是这样的。可是今天,中国女排在面对东道主巴西时奋力搏杀,赢下了这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让多少人湿了眼眶!在世界认可的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女排依然昂首挺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守候,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

  如今,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梦幻已然不再,我们可以在四五十寸的电脑显示器面前观看着世界各地的体育比赛。但我们很难再去为一直球队疯狂、感动,我们失去了梦想和信仰,我们习惯了在三大球项目中的失败。当中国女排再一次用拼搏和顽强战胜对手时,曾经的荣光和信仰突然焕发,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女排精神是刻苦奋斗、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人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充满了彷徨和失落。中国女排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式这个时候,为了迅速提升中国女排的实力,时任女排主教练的伟民对女排进行了魔鬼训练。由于当时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女排姑娘们在地上摸爬打滚,被摔得遍体鳞伤。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比力气;没有创可贴,就有胶布粘贴。

  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中国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中国人民通过女排征服了世界,他们重新唤起了民族骄傲,在媒体发酵和渲染下,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努力向中国女排学习,树立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体育一度陷入低谷,虽然其间中国女排曾经夺冠,但和数十年前相比,中国女排身上的信念和决心已慢慢飘散。如今,中国女排面对坚不可摧的对手,她们再次展现出了动人心魄的女排精神,让国人振奋不已,泪流满面。

《中国女排》观后感10  很多年后,中国更强大了,中国人依然会想起20xx年8月21日的这个场景:中国女排姑娘站在里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齐声高唱国歌: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中国女排里约之行,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大片,逆袭命运,咬牙死磕,绝地反击,最终迎来气壮山河的胜利! 这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人最关注的一场比赛。一位“80后”妈妈在朋友圈里写道,她带着6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完了这场直播,“奏国歌时,我把女儿拽着站起来,一起跟着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就是集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那是一个中华民族争取“球籍”的年代,百废待兴,而又迷茫困惑,中国人需要精神偶像。关键时刻,中国女排带来了一场关键胜利。1981年年底,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那时在中国,黑白电视机都不多见。决赛那天,人们黑压压一片守在电视机前、广播前,收看收听中国女排对阵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获胜。举国沸腾。天安门广场上,人们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在今天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谈理想为荣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国人争先恐后用勤奋与智慧改变祖国面貌的年代,而中国女排用“五连冠”的佳绩,对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诚如当时《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所言:“她们的胜利捷报,也使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国人民得到极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己,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向她们学习吗?中国女排在体育战线上为国争光,我们就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多作贡献吗?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5千亿元,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万亿元。各个领域,中国都迎来了收获时刻。中国人对待奥运金牌的心态,越来越理性。毕竟,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已不仅仅是体育了。但是,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对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的比赛,为何仍然让中国人揪心关注、热泪盈眶?

  这又是一场关键时刻的关键胜利,远远超出了一块金牌的含义。中国人从这场比赛中,看到了理想的复苏,看到了奋斗的价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天,中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前面路上充满激流险滩,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许多人像中国女排在里约那样“一分一分咬牙顶”,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缩,还有人堕落……在今天,时代和人民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越来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没有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中国女排在里约的坚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梦想实现的路径吗?中国人用“女排精神”去坚持去努力,像中国女排那样专注、团结、拼搏,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基于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大背景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梦想总是美丽的、动人的,是激励人前行的不竭动力,但追梦之路,并不平坦,有不少的艰难与险阻,有不少的挑战与考验。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之崛起,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投入改革开放;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的胜利,将再度激发中国人的精神动力,自信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4ea1391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2.html

《《中国女排》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