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支教随笔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支教随笔
支教随笔【第一篇:做个深情的老师聆听梦想花开】 “书斋中的青春总有些‘纸上谈兵’的骄傲,网络上的青春总有些‘盲目拍砖’的任性,温室里的青春总有些‘难经风雨’的脆弱,自我沉醉的青春总有些‘不解风情’的冷漠。”20169月,江苏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一行8人赴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萃英学校和广西百色市德保县鉴河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如今,一个学期过去,支教团成员用他们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支教之歌。 走上讲台的美妙
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萃英学校,杨琨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讲台的情景,那时的他既期待又忐忑,紧张、激动各种心情融合在一起,以前每天倒头就能睡的他居然在开学前一天久久不能入睡。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杨琨顿时觉得一切复杂的感情都是多余,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微笑。杨琨说:“那真是‘微微一笑很倾城’。”看到一双双大眼睛,听到五花八门的问题、孩子们一声声的“老师好”,杨琨心里暗下决心:“这一年,绝对不可以辜负每一位喊你‘老师’的人。”
“欢迎您,老师!”当毕克走进广西德保县鉴河小学开始上第一节课时,5个歪歪扭扭的大字瞬间映入眼帘。毕克所教的课程是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第一堂课的内容是“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作为教学经验不足的新老师,毕克第一节课竟然把嗓

子讲哑了。“老师,您喝口水”,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位坐在前排的小女孩递过自己的水壶给毕克。毕克说:“我迟钝了,一股暖流流入心田,眼眶似乎也湿润起来。我接过水壶,抿上一口,刹那间,透过模糊的视线看讲台下的孩子们,乐观、活泼、纯真、有热情……”毕克那一刻觉得心灵真的比天空还要博大。
教师节的喜悦
2016910日,支教团成员迎来人生的第一个教师节。孩子们纯真的微笑,一句句“老师,教师节快乐”“老师辛苦了”……孩子们写来小纸条、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对教师的祝福,让杨琨和伙伴们感受到“莫大的喜悦与温暖”。
教师节那几天,恰逢萃英学校七八年级学生军训,支教团成员全部参与军训活动,不少学生有中暑、胃疼、崴脚等情况,支教团成员和校医务室的老师们忙着照顾这些孩子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的支教团成员来说,是一件重要而有意义的大事,于学生而言,老师的照顾也是幸福而暖心的。杨琨说:“在支教过程中,参与比承诺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同样,常怀仁爱之心,关爱学生,爱比传授知识重要。”
99日,教师节前一天,在广西德保县鉴河小学,赵一鸣刚走出办公室,孩子就围上来送花、送卡片,走走停停,从一楼一直跟着他到四楼。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听着孩子们的祝福,赵

一鸣说,“那时那刻幸福溢满全身,那段新建的水泥楼梯,是走过的最幸福的楼梯”。
910日,赵一鸣刚走进上课的班级,孩子们全体起立,齐声说:“赵老师,您辛苦了!”赵一鸣呆住了,只有向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孩子们并未同往常一样地坐下来,而是一个接着一个把花送上讲台。有单枝的黄灿灿的雏菊,更多的是一小把一小把扎起来的花束,花朵很小,但红的、蓝的、黄的掺杂一起,色彩斑斓,赏心悦目。赵一鸣说:“那时我心花怒放。” 属于阎鹏宇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让他在被爱与被感恩中重新学会了感恩。那一天,除了孩子们的鲜花,还有孩子偷偷塞给他小纸条,小纸条上面写着:“我们新来的阎老师,您很温柔,祝您节日快乐”……看着学生写的纸条,阎鹏宇觉得幸福无比,在学生的爱与感恩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感恩的真正意义。在鉴河小学过教师节,校长邀请支教团成员到家中吃饭,副校长给他们送去了热乎乎的玉米……阎鹏宇说,自己做了教师,自己被感恩,才突然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才知道作为一名支教教师要做的还有很多。
来到你们的世界,我不会是路过。支教团成员走访了不少留守儿童、贫困少年的家庭,父母的期望,孩子的渴望……这些都深深触动着每一名支教团成员的心。赵一鸣说:“那时,心里只有一句话,我要让孩子们变好。”
赵一鸣说,山区的孩子很朴实可爱,课间路过教室的时候,

他们就会簇拥在身旁问东问西,他们会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告诉自己。回首走过的路,赵一鸣觉得自己很幸运,家人给了他最深情的爱,老师们给了他最好的教育。现在来到广西,还有这样一个支教的好机会,“一定会用自己所学,把这分爱、把受到的教育传递给鉴河小学的孩子们”。
一次,学生问赵一鸣:“赵老师,您是不是还要回去啊?”这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本应是支教尾声提到的问题,学期还未过半就有孩子屡屡提起,让赵一鸣感到有些突然,也心生感慨“从现在开始,来到你们的世界,我不会是路过”。
在国庆节的前一天,支教团在萃英学校开设的心情驿站收到了一封求助信,一名八年级的女生,在信中说:“开始对物理老师及这门刚学的物理课感到恐惧和厌倦,自己总成绩在下降,打破在老师心中好学生的形象。”研支团的王轶收到信件后,一时间联系了母校电信学院的青芽团队,希望能够帮助求助女生解惑。很快,青芽团队给支教团回信,穿越1600多公里传递着爱心。节后上学第一天,王轶悄悄地把青芽团队的回信塞进了求助女生的桌子里。几日之后,在心情驿站中出现了一封感谢信:“老师,谢谢您,同时也感谢远在江苏却关心着我的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王轶说,虽然只是寥寥的几个字,但是学生的困惑没有了,感觉一下子轻松很多。王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会努力把心情驿站做成学生心灵和情感的港湾,成为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解开成长的困惑,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作为江苏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团长杨琨、广西分团团长毕克,成员马晓龙、王轶、杨欣彤、阎鹏宇、施方长、赵一鸣,他们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支教工作中脚踏实地,正努力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支教随笔【第二篇:在孩子内心洒下有梦想的种子】 法国梧桐的叶子簌簌飘落,爬山虎只剩下干枯的红棕色,核桃树林笔挺地站立着,时间留下的痕迹徐徐展开在支教生活里。 在叶城二中支教,我担任七年级7班的数学老师。全班有30名同学,大部分来自乡村,12名汉族学生,18名少数民族学生。初次走进班级,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期待,班长一声“起立”,全体同学迅速站立朝向我鞠90度躬,震耳欲聋地喊道“老师好”,三尺讲台带给我的震撼从这一刻开始,震颤入心。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这一年我能带给这些孩子什么?我能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什么?作为支教老师要与平常授课老师有所不同,不仅要教好课本,更多的想要带给他们新鲜的东西,带他们认识和接触外面的世界。1027日下午,利用两节自习课和孩子们分享我的大学和理想。
30个孩子端坐在面对大背投不反光的墙边,我操作着不常用的机器,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像是注视着我正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从我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大学活动三个方面给孩子们一一讲述。120多张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是满满的回忆和故事,当我讲到大学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参加兴趣社团、

出旅游、志愿活动等等,他们都说,“小李老师,我也要上大学,我也想要去外面看看”。
谈到理想的时候,孩子们问我,“老师,梦想和理想一样吗”?我想了想,借用三毛的一句话来回答说:“梦想可以天花乱坠,而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孩子们埋头在一张张小纸条上写下理想或是梦想,整齐折好偷偷的塞到我的手里,夜晚伏在案头一张张打开这些有重量的悄悄话,多男孩子想要成为特警,很多女孩子想要当医生,其中,一个孩子幼稚歪扭的一行字顿时让我眼睛湿润,她写道,“我的理想是成为像小李老师一样的老师。”
以梦为马,随处可栖。心有梦想,人就不会是行走的躯壳,心怀理想,如磐石般坚定不移,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随处栖息,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改变的初心。
我想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一颗有理想、有梦想的种子,时间会慢慢浇灌它。真希望多年以后,再回首这段时光,他们仍然能记起在某年夏天悄然走进他们的世界,让他们能有一点点改变的小李老师,足矣。
支教随笔【第三篇:且行且珍惜】 今天是约好的下乡支教的日子!
跟几个同事一起,外加一个别校的老师,我们一行六人,有车送我们去的。
惯例是:先给那所学校的老师讲解做课件的基本方法,然后

他们自己练习,我们在旁边指导。
今天的情况有些特别,到那里的时候正在抽考,只有少数老师有空,不超过10人,所以很轻松,在机房练习的时候,我坐在一位英语老师的边上,她做的东西不复杂,我基本可以帮她解决困难。
简陋的机房里,虽然电脑不少,但相比我自己学校的机房来说,条件差很多,零乱的线像蜘蛛网似的,地面也显得乱乱的,整个机房很无序。
曾有同事羡慕那所学校老师的居住条件,说他们享受着田园式的美好生活,但我却没一点羡慕的成分,骨子里我还是喜欢城市里干净整洁的街道,清洁安静的校园,或者是南方的青山绿水,支教学校里接近北方农村的冬天的寒冷让我很不适应。不到半天就感觉到很干燥。灰尘四处飞扬,再加上汽车的颠簸,让我很难受。只想着快点回到家。
同行的几个人里有个是学校的书记,支教学校所在的县里有好多他的同学、朋友都是领导,硬是拉我们一起去见他的那些同学领导,席间觥筹交错,习惯了午睡的我,终于昏沉沉的在车上迷迷糊糊的差点睡着。
虽是很埋怨这种支教的方式,但还是得去,庆幸自己是一普通老百姓,不用每天违背自己的心意在酒桌上笑脸面对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场面和人。
毕竟支教只有一年,怎么着都能熬过去的!


支教随笔【第四篇:长大后成了你,我才懂得教书不易】 长大后当我成了你,我才懂你的不易,你并不神秘,你也会迟疑,但你从未放弃。
今夜我还是我,一如两个月前在乌鲁木齐火车站下车时的兴奋与期待,期待未来的时光以及明天的模样,爱探索,从未失望。 如今我还是我,就像六十多天八九十节语文课上,通过自己与作者的共鸣传达着故事里主人公们的善与美,或平静如水,慷慨激昂。
支教的故事,老师的生活,似乎一如既往,好似我们曾经设想过的所有的场景:孩子们乖巧,听话,眼神里时刻流露着求知的渴望,老师们美好,温柔,笑容里总是闪烁着关怀的柔光,凡是有老师和孩子们的地方,到处都有美妙的节律在酝酿。 然而,你能想象吗?我是无法想象。一个已经带班带了两个月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在一周的周五下午,于自己班教室门口徘徊良久之后还是没有勇气踏进去,为什么?是有突发事件还是有何难言之隐吗?没有,只是因为当我直面自己内心的时候,只能看到自己做不到的,于是,犹豫,退缩,至此。
今天,我只是想如实地记录这个过程以及前后自己的心态变化,权当自我的认识与勉励。
我在带班一个月的时候在自己的随感里写过,对学生,我坚持润物细无声地去影响,自己以身作则做榜样。然而在两个月末,当学生已经适应了我,我也适应了学生的时候,教学和育人本应

该正常顺利地进行下去的时候,我却陷入了十分瑟缩的境地,来对自己讲故事和讲道理的能力十分自信的我,不禁怀疑,我所有的自以为合理,对于教育学生来讲,究竟对不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怀疑,是因为我的班近期语文课堂纪律差得学生的声音经常盖过我的声音,我必须停下来等他们安静点再继续讲,近一半的学生语文作业写得极其不认真。在和学生谈心时,学生说,梁老师你太不严厉了,我们班学生都不怕你,因为不怕你所以就不认真写作业。我不禁思考,何谓严厉?“怕我”构成“认真学习”的必要条件吗?我自己认为“学生怕我”和“认真学习”之间没有太大关系,虽然我没有进行严格的经济学计量分析。果我将这种“怕”理解为不是害怕,而是一种作为老师的威严,那么也就是说,梁老师两个月以来,在学生心里没有树立起做老师的威严,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在学生心目中变得有威严?曾经我认为当学生发自内心觉得老师做得对,主动向这个老师学习的时候,自然这个老师就有威严了,所以每当我给学生提要求时,我做到了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但依然没有树立起威严,那么,是我的想法错了吗?不禁又想起,上个星期,一个学生家长在微信群里针对我们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我探讨班级管理的方法,后得出一个结论:严师出高徒,梁老师你不够严格。我当时是真的无言以对。
回到上文提到的那个周五,是我们班值周的最后一天,两个月以来,我带班经过了德育复验,也经过了一周的值周,相比较

而言,那只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周五而已,偏偏心理建设不到位,居然进教室的勇气都没有了,后来故事是怎么发展的呢?很惭愧,我请德育主任帮我进班稳定了一下气氛,趁着这个氛围,我安排完应该安排的事情,又开了一节班会。我说同学们,你们觉得最近语文课有收获吗?——沉默。你们觉得安静的环境适合学习还是吵闹的环境适合学习?——安静的环境。那你们觉得咱语文课的环境是正常的课堂环境吗?——不正常。同学们,我也觉得不正常,所以这节课你们什么都别干,咱就聊聊,到底问题出在哪儿了,问题在我,那我改,如果你们有不对,那你们改,解决了问题,语文课才能正常进行,好不好?这个时候就有学生说了:老师我们以后语文课不说话了不闹了,你上课吧。每当这时,我就很无奈,因为对我的学生来说,承认错误太容易了,改掉太难了。我说先别这么着急认错,肯定我和你们身上都有原因,咱今天就谈谈吧。语文课纪律这么差,首先,我的问题在哪里?课太无聊?声音不够大?还是别的什么?……等待良久,一学生说:梁老师你从不骂我们,管得太松了。你看看别的班都有惩罚措施,我们班没有,同学们就不怕你……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威严从何而来?
教学是一门艺术,带班也是一门艺术,而我们,一腔热血的支教大学生,对这门艺术的皮毛都知之甚少,更别说领悟其精髓。我曾天真的以为,语文老师,思品老师,是教学生辨是非,明事理的,十二三岁的学生已经能够基本分辨是非好坏,是懂道理的,

那么我待之以诚,以信任和尊重去换取反馈,我温柔地讲话,冷静地处理问题至少教会学生不要遇事就靠拳头解决,我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讲话的时候都需要一个安静的让声音传播的环境,使自己的话被听到,然而两个月后,我的语文课,且不谈学生听懂了没有,甚至有时候,听到都很难。当真讽刺。
虽然我真的在怀疑我所坚持的“润物细无声”是否有效,虽然我在教学和育人的过程中真的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我也看到了好的效果,虽然少,但的确存在。比如课堂上听课的同学会很大声地读书和回答问题,想要压过吵闹的喧哗;她们即便坐在后排,依旧坐姿端正甚至有些急迫地想要知道我将要讲什么并且积极应和;一些孩子的作业做得一次比一次认真,她们的作文里会运用到我课堂上有时候不经意讲出的一句话;她们陪我一起值周的时候会说老师你穿得太少了,会冷的;值周五天,早到校站岗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甚至偶尔,她们好像能察觉到我的迟疑和不自信,会安慰我说,老师,虽然我们班比较闹,但我们支持你哦;打扫卫生的时候她们看我手在凉水里涮抹布,拿下自己的手套硬要给我戴,说老师我们习惯了,你不行。我时常在想,怎么会有这么懂事的孩子,就冲着这些懂事的孩子,我也要使劲儿地给她们呈现一堂又一堂有趣的语文课,她们使我在投石问路的过程中不怕跌倒,是我迟疑徘徊时的强心剂。
其实这么多字写下来,我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但罗列这些

想法,是自我的一个梳理。教学简单吗?不简单。育人容易吗?不容易。有人说了,那你严格一点好啦,但是“严格”这个词又是太柔性的词,并没有精确的标准,再说了,人的思维不是电脑程序,输入因子就会有固定的输出,这其中的不可控真的太多了。我记录这些,就是告诉自己,经过怀疑和动摇之后,依旧是有所坚持的。一如那个热爱生活,喜爱探索的自己,我一直坚持,做什么就要有做什么的样子,现在我是一名老师,我遇到的是任何一名新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那么,多多请教,多多思考,多多实践,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那么路的尽头,是我期待的繁花盛开。 支教随笔【第五篇:
岁末,一派节日的氛围。日前,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吴元鑫小学2017年度元旦汇演在同学们的翘首企盼中上演了。 当然这也是安徽工业大学研支团成员陈路敏最忙碌的一天。早上6点多起床,她不仅要布置好会场还要领着15个瓜娃子去化妆。这是她第一次当老师,第一次编舞,第一次带领着15孩子到处跑。
元旦汇演在舞蹈《快乐橡皮擦》中拉开序幕,孩子们优美的舞蹈,让我们擦去2016的忧与愁,带来2017的欢与喜。随后一个个学生自编自导的节目纷纷上演。台上的表演让台下的小观众们忍俊不禁,歌舞表演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广场舞的表演让本来属于广场大妈的舞姿在这群孩子的表演中绘声绘色。由研支团组织的三年级的舞蹈《大梦想家》更是获得了一致好评。班主任说:

“台下看起来效果特别好,整齐可爱,没有辜负你这半个多月的辛劳。”
动听的歌曲,传递着是祝福,是希望,是激情。优美的舞蹈,舞出的是快乐,是向往,是奔放。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他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绚丽的舞台留下了他们最美的身姿,最动听的声音,这份回忆里也有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记忆。舞台上的每一个节目,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有老师细心的指导,都凝聚了老师的智慧。所以,当汇演结束时,台下的小观众么把掌声献给了演员们,也把掌声献给了敬爱的老师和在背后默默支持和鼓励的家长们。
研支团成员陈路敏说“这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个元旦并且是最幸福的”。因为这是她在异乡带领着一群孩子编写的一部关于梦想的曲目。元旦汇演,是有艺术梦想的学子们起步的摇篮,是载着学子们信心与勇气的飞船。汇演结束了,但快乐仍在,梦想仍在。加油吧!为梦想起飞,快乐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51e5b3e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8.html

《最新支教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