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黄酒制法

发布时间:2018-07-01 19:29: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襄樊黄酒的制作,说起来很简单,但想做的地道却不容易。自然,做黄酒得有黄酒曲才行。听说我要做黄酒,老师傅专门送给了我一些酒曲,并嘱咐了做黄酒的要点。黄酒曲看上去,小小的、圆圆的,琵琶果大小。据说,集贸市场上也有卖的。做黄酒,得先将糯米洗净,入笼屉蒸,不用蒸熟。待到糯米8成熟时,将糯米淘起来,迅速倒入冷水中,稍后捞起控掉水分。目的就是让糯米降温,而让糯米芯保持一定的温度。我就这个问题,特意请教过老师傅们。结果,答案各式各样。我估计,他们自己也弄不明白,只不过传承了了一套做黄酒的传统模式而已。但大家都提到一个问题,糯米出水后的温度,将直接影响到黄酒的出酒量和黄酒的嫩、老的比例程度。

将带着微微一点余温的糯米,倒进干净的容器里,将黄酒曲碾碎与糯米拌匀。再将糯米在糯米在容器里按平后,铺平容器的底部。最后,特意将中间留出一个空窝窝。在容器上用蒲盖之类的东西盖好,放在略高于环境温度的地方就可以了。

除冬天以外的一般季节里,只要24小时左右。容器下面的糯米中间,就慢慢出现了透明的液体,这表明黄酒开始出酒了。此后,黄酒就会越来越来老,直到成了又酸又黄的老酒。这时的老酒,品相不大好,味道也不咋样。可是,黄酒不会坏,只是口感大变。所以,在民间,就有自古就有,襄樊黄酒不出城的说法。意思是,喝黄酒就要趁着新鲜。

2436小时出酒的时间里,将放凉的白开水倒进装酒的容器里。再静置12小时左右,黄酒就可以喝了。干嘛非得讲个时间段?直接倒水进去不就得了。不,何时加水,以及加多高温度的水,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那个容器中窝窝里的液体,可是黄酒里的精华,俗称福窝酒。能喝到福窝里的酒,自然是有福之人。所以,襄樊土话,说某某人享福,就说其叫做掉进了福窝里。大概,就是从这里说起来的。

做黄酒不易,听人家说是一回事,轮到自己做又是一回事。从师傅那里取完了经,我就兴匆匆地在家里做起了黄酒。结果,仅仅成功了两回,剩下的都不行。不是酸的的没法喝,再就是淡的跟白开水一样。再向师傅一讨教,才晓得要学的还有很多。不仅仅,要掌握糯米蒸煮的火候、糯米冷却的温度、酒曲的多少。连酒曲、糯米的选择、容器的摆放、起锅的时机、加水的方法、温度都有讲究。看来,要喝上地道的黄酒,我自己怕是指望不上了。

襄樊人从不怀疑,武松打虎时一连喝了十八大腕,襄樊人也不认为,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是夸张。因为,襄樊黄酒本就是醉人的酒。而且,一旦醉了,人醉的不轻。其实,黄酒在全国各地都有。以襄樊为中心,周边各地的黄酒从风味上来看,都有别于襄樊黄酒。比如,枣阳的地封黄酒、宜城的黄酒、谷城的黄酒,甚至,丹江口的黄酒,都是各有各的一套章法。酒曲,来自当地。方法,来自传承。风味却是独一无二的,即学不来更做不来。

古诗词中,有很多有关描写酒的字句。例如,一壶浊酒,一声清唱,帘幕燕双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不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真可谓数不胜数。我想,古代人没有现代人所掌握的酿酒技术。他们所说的酒,为何总是说浊酒而不说别的酒?我估计,这里浑浊的酒也好,带酒糟的酒也罢,都应当归于黄酒一类。

 李白在他的《襄阳歌》里有这样的字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在他的《襄阳曲》里:山公醉酒时,酩酊襄阳下。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令诗仙一日要饮三百杯,酣畅时倒著骑马的酒,莫非就是我们现在还在喝的襄樊黄酒?这也只是猜想而已。

        襄樊黄酒不同于,江南的米酒或甜酒,更不同于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说到底,一句话,它们都是用大米或糯米做的,区别仅仅在于风味。襄樊黄酒,原料来自糯米。不过有一点,襄樊黄酒和陕西的稠酒类似——“稠酒好喝,可惜带不出潼关。因为有生酵母存在,酒会连续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应尽快饮用。所以襄樊黄酒也是这个特点,也带不出襄樊。兴许,这也是限制了襄樊黄酒,在全国缺乏名气的客观原因。不过,听说稠酒现在已经可以装起来卖了。只是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在全国各地的超市货架上,都摆上瓶装或听装的襄樊黄酒?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54a352fcfc789eb172dc855.html

《襄阳黄酒制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