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西汉与东汉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0-07-08 10:37: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唯物史观

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两汉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时空观念

认识两汉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文献资料记载,了解两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措施的特征、影响。

历史解释

运用文献资料,认识汉代儒学思想与治国理念、文学作品与汉代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

家国情怀

认识到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汉代社会的发展进步。

1.重点:两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征

2.难点:多角度认识两汉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联系

基础认知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与“汉承秦制”

(1)建立:公元前___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_______。

(2)“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_____,史称“________”。

(3)郡国并行制:地方行政制度采取____________体制。刘邦分封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_______。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又陆续分封了一批________。这给汉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____。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_______。但叛乱不得人心,3个月内即被平定。

2、“文景之治”

(1)背景:西汉初立,社会残破,汉初统治集团吸取______的教训政治上尊奉_______思想。

(2)政策:“_______”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________。

(3)作用: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_______,社会稳定,史称“_______”。

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1、条件:经过60余年的_______,西汉_______。雄才大略的_____积极有为,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2、措施:

(1)对内:

①政治上:颁布“______”,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再行分封给子弟。这一措施成功分解了_____的势力。加上采取其他一些打击手段,诸侯王势力逐渐衰落,不再对中央形成威胁;加强皇权,削弱___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____;建立以______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____,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_______;任用___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济上:改革币制,将_____收归中央;实行____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______,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_____,颁布算缗、告缗令,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思想上: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____。______,儒学上升到经学。至此,百家学说虽未完全消失,但儒学______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_______。

(2)对外:

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______。汉武帝任用____、______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汉在河西走廊设4郡。自汉武帝至昭帝、宣帝时,匈奴势力被逐出西域。汉宣帝时,在_____设_______府,统一管理西域。

为配合__________,汉武帝募遣____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___________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

汉对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经过汉武帝的经营,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

三、东汉的兴衰

1、西汉灭亡

(1)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_______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___,西汉灭亡。

(2)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________,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_______更加激化。王莽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赤地千里,____、_____等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____,王莽政权被推翻。

2、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____重建汉朝,不久定都____,史称东汉。刘秀即_______。随后,刘秀又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2)“光武中兴”:汉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①政治上:东汉初年,刘秀在政治上,他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加强________,“虽置三公,事归____”,严格控制____干政;裁并机构,裁减_______,节省政府开支,提倡____;整顿吏治,惩处_______。

②经济上:他恢复西汉的______制;实施度田,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六次下诏_______

③思想上:他提倡文教,重视____,“退功臣而进文吏”,以“____”治天下。

3、东汉的衰亡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不能亲政,____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____手中。皇帝长大后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____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____________的局面。他们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通过品评人物而抨击时政,称为“____”。他们的反抗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_________”。

(2)农民起义与军阀割据:___________在东汉发展迅速,________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_____”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_____”。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军各个击破,但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________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________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四、两汉的文化

1、史学

(1)《史记》:西汉中期_____撰写的《史记》,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叙述了上起____、下至______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首创了_________体裁。《史记》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____和____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2)《汉书》:东汉中期____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断代史。

2、文学

(1)汉赋:汉赋是一种介于____和____之间的文体,特点是讲究_______,_______。

(2)乐府诗与五言诗: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____采集____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_______。东汉民间流行_____,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3、医学

(1)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_______》奠定了________的基础。

(2)东汉时的《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专著。

(3)东汉______博采众方,著《________》,被后世誉为“____”。

4、数学:《_______》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_______。

5、造纸术:105年,东汉宦官____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_______,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其他重要科技成就:两汉科技成就众多。东汉____发明________,测定地震方位,被誉为“制作侔造化”。他还撰写了天文学专著《____》。在农学上先后出现了《______》和《______》。

深化探究

探究一 汉代“斑马式”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国并行制)

材料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核心观点:(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分裂叛乱问题。

(2)汉初对地方管理实行郡国并行制,体现了汉代统治者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的治国策略。

探究二 汉代官僚体系统治的特点

“汉承秦制”,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环境。

布衣将相

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重视母族亲属关系

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儒士受到重用

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地方势力强大

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探究三 汉代田庄经济

史料一 (田庄)“是以大地产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为剥削形态,有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封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

——张竹云《汉代田庄与西欧庄园比较研究》

史料二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后汉书•仲长统传》

史料解读史料一、二主要论述了汉代田庄经济的特点。史料一紧扣材料阐释的田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管理体系及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思考;史料二从田庄经济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理解。

探究四 多角度认识董仲舒新儒学

角度1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角度2 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

(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角度3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 875斤粟;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这说明秦汉(  )

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

C.官僚体制严重失衡 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

答案 A

2.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C.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答案 C

3.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答案 C

4.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xie,疏通)。”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目的是为提高商人地位 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意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答案 C

5.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答案 A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677a9e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9.html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