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版高一语文散文的赏析-情感类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19 07:21: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苏版高一语文】散文的赏析-情感类教案

【一】考点精讲

散文有什么样的特点?散文的特点表现为〝形散神不散〞。没有〝神〞的散文只能是一堆废话。高考文学类阅读对散文〝神〞的考查是必然的,也是散文考查中最稳定的考点。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散文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体验。小说强调人物和情节,而散文那么重在感悟或生活体验。散文中作者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写人表意。通过直抒胸臆或寓情于他人他物他景的方式来传递自身的思想情感。散文是以抒发情思为主的以情动人的文学体裁,贵在有作者〝我〞的参与,因此对于它的阅读,关键之处在于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

«考试大纲»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并适度增加阅读量。要求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同时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表达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题目难度略大于往年,且分值在3-6分之间。

通过对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都含蓄温婉地表达了作者特定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成文欣赏散文文学作品的核心。

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高考对于散文〝思想情感〞的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概括作者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 分析行文线索

品味词语〔动词、名词、形容词〕来体会作者情感 分析语言

分析景物描写品味作者情感 分析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

分析人物描写体会作者感情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情感

等角度命题。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题型一 特殊词语〝xxx〞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019·全国卷2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分

作者交替使用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其他常见提问形式:

〔1〕结合上下文,请分析〝xxx〞词的特殊含义。

〔2〕根据上下文,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特殊词语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首先思考词语的本义是什么。动词、名词、形容词,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其他词。

2〕切记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在上下文中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词语进行思考、领悟与阐释。

4〕结合〔1〕〔2〕〔3〕内容,利用文中原词,简介清晰地给出答案。

题型二 整体理解思想情感

2019·全国卷3

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

2019·北京卷

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6分

其他常见提问形式:

〔1〕结合上下文,请分析第三段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请分析文章结尾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请分析标题的深刻内涵。

〔4〕这篇文章给予我们很多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纵观全文整体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通读全文,结合标题和文意,明确全文中心思想。

2〕注意具体细节,在表达整体思想情感时的作用。

3〕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全文思想情感进行思考、领悟与阐释,特别是情感的发展变化。

4〕结合整体和部分的情感内容,准确简介地回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方法指引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问题。〔原创练习试题〕

栖居在自然里

闫语

     1〕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怀念乡村生活的,已经记不清了。

  〔2〕多年以前,我一直生活在那里,但现在只剩下怀念了。

  〔3〕怀念是一种心灵的旧地重游吗?

  〔4〕夏天的夜晚,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看满天的星星,白昼的种种喧嚣都渐渐隐退了,耳边荡漾着微风和虫鸣。小小的菜园里,黄瓜伸直了腰,西红柿羞红了脸,还有那一架葡萄也在用晶莹圆润的眼睛帮我数着天上的星星。这个时候,夜色格外地温柔体贴,虽是万籁俱寂,却也蕴含着勃勃的生机,这个时候,我惬意地栖居在自然里。那时我还不知道诗意为何物,后来才明白,就是:一种对自然的回归,风景和自我融为一体,而后进入生命。

  〔5〕坐在家里,精神却在远足。每当我从文字中抬起眼睛,看着自己身处的房间和那扇窗户,想着我的思绪可以冲破钢筋水泥堆砌的禁锢远走高飞的时候,它就是一缕魂,维系着我在乡村的根。我喜爱的诗人荷尔德林说:〝假如大师使你们恐惧,向伟大的自然请求忠告〞。是的,自然就在那里,是呼吸,是朝霞,是天空和石头,是青草和麦苗。也是丰收和荒芜,诞生和死亡。

  〔6〕难道这还不够勾起你出去走走的愿望吗?

  〔7〕但,仅有景色是不够的,仅有眼睛也是不够的,还要有一颗效法自然的心灵。树叶纷纷飘落,果实招摇枝头,这些大自然的婴孩,它们是哭是笑,全在于我们敏锐的感知。春日喜雨随风潜入夜里,秧苗们欢呼雀跃却招来世人的几许愁绪;花儿朵朵娇颜风华绝代,世人喜形于色却不觉花儿正在暗自神伤。

  〔8〕往往就是这样,当我们写下春天,春天就在窗外渐渐远去。当我们写下村庄,村庄已在风景中悄悄老去。这是一个行将消失的时代,当然我指的是一种建筑或是一种景致,而不是一种文化。时间匆匆复匆匆,它在反复读着自己内心的秘密,也在用多重的演绎将我们推到故事当中去,故事里的自然之美或是伤怀之美,是古人的,也是今人的。时间用经久不息的水滴在我们的心底激起一圈又一圈涟漪,有的深沉,有的慌乱。

  9〕或许时间也是一种风景吧,像回忆倒进我们的怀抱,也像绝望和温存,构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如同那早已远去的家乡小镇。

  〔10〕小镇不繁华但很热闹,因为这里拥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橡胶厂,小镇的经济效益就屈指可数了。我的家就在小镇的近郊,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在这缕〝经济风〞的吹拂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好了,街坊邻里就有大把的时间对他人关怀备至起来,我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一片关切声中度过的,之后想起来,好像除了怀念那里的风景,就是想逃离想忘记了。可是今天,此时此刻,当我的回忆再次关联到家乡的那片土地时,竟然意外地感受到了如许的思念,思念那里诗意的风景,更思念那里熟悉得有些陌生的父老乡亲。

  〔11〕写下这些的时候,想象在那条没有名字的乡村小路上,阳光泼下了碧蓝的天空,两只脚踩着同一个节奏,一棵棵早已茂盛起来的树,也在不约而同地讲述着昔日的一个个场景。季节,正清晰着,明亮着,向我们款款走来。

( 原载« 人民日报 »20191109 24)

文中第四段和第十段都是描写家乡,描写的重点和表达的情感各有什么不同? 4分〕

【答案】①描写重点:第四段重在描写家乡的自然风景,而第十段重在描写家乡的人文风景。②表达情感:第四段表现栖居自然的惬意之情,而第十段表达对家乡人、事物和风景的思念之情。

【解析】具体分析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对比。尽可能多地使用文中原词,简洁清晰。

【三】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问题。〔原创练习试题〕

地泉之灵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 从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汩汩生长,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铧嘴类似都江堰的鱼嘴,当海阳河流来的水大时,灵渠可以通过大小天平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的安全。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 〝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 〝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91130日〕

本文作者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4分〕

【答案】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解析】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回答以下问题的要点是〝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的原因。其次围绕要点组织答案。可以借助诗歌鉴赏中的〝景〞〝情〞关系,概述〝雨后秋景〞的特点〝明朗开阔〞〔可选用文中词语〕与作者心情〝放松欣喜〞〔可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山舒缓〞〝水吟唱〞〝云柔软〞〝醉人的醇酒〞〝飘然〞〝嬉戏〞〝舒展〞等,运用联想想象来体会〕;再借助散文写作的基本思路,理清写〝兴安雨后秋景〞的原因,〝引出下文〞〝作铺垫〞等要点就可以想到了。

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问题。(原创练习试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觉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那么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曾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假设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吐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着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

【答案】 ⑴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听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⑵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喜欢听雨尤其是狂风骤雨,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⑶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解析】找表示〝不同时期〞和〝不同境况〞的关键词。近日、小时住在乡下、长大以后、参加工作后、身居闹市多年等。用原词归纳每一点的情感和心理。〔每点2分〕

【四】课堂小结

解题时需要注意三点:

注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要善于正确理解、分析具体语境,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不能简单分析表层含义。

特别注意文章的题目和抒情性文字的提示。

表述规范,简洁、清晰,分点或者用原文词句阐述。

【五】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12分〕〔2019年高考全国卷2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那么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那么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假设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

1. 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答案】B

【解析】此题从文章整体内容上考查作者的行文态度和情感。〝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全文都在表述我们多半看到的都是〝窗子以外〞的世界。窗外无穷无尽。同时,B选项出现了〝永远〞〝就〞绝对化的词语。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3分〕

【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割了不同的生活场景; 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此题考查特殊名词的深层含义,不能忘了结合全文。①答出文中具体的〝窗子〞。②结合全文解释〝窗子〞的深层含义。

3.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案】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每点2分〕。

【解析】此题考查特殊名词的深层含义,切记结合全文。通过人称变化来表达不同的人生视角和情感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8分〕〔2019年高考全国卷3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的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上,〝嗒嗒嗒嗒〞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平和,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的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这偏僻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定物------清澈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聚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也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困扰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跑,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就越害羞,双手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定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拉出来,村子例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微笑。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选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吐吐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 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双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

4.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答案】B

【解析】文学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主旨、主要情感的考查。需要读懂文章,并从整体上进行理解。集中分析第3段。作者整篇的感情基调,是描写朴素简单的生活,清澈、清洁,〝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特别是这句话回应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生活琐碎而真实,辛苦但充满平凡简单的幸福,而不是〝平日的〞〝斤斤计较〞。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答案】①和干其他工作一样,裁缝工作太麻烦,还得想办法赚钱。②和干其他工作一样想要找别的出路,但同时又热爱和享受工作带来的琐碎、简单真实的快乐生活。

【解析】①结合在这一段中的含义。②综合整体文章的含义,理解〝都一样吧?〞有疑问也有肯定。要扣紧原文中的词语。〝麻烦〞〝同样辛苦〞〝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相通〞。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7题。〔9分〕〔2019年高考北京卷〕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吼吼的冰层中泛起春潮,和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木,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那个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原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合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披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钱,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既能,谋求新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释: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6.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答案】D

【解析】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并没有穿上城市流行的裙子,也没有说新生活就是时尚的。

7.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

【答案】〔1〕① 根河的生命力以及养育两岸万千生物的伟大。 以玛利亚·索为代表的鄂温克人停止传统的打猎、伐木活动,转为守护驯鹿和看护森林,与森林河流和谐共处。③鄂温克人搬下山,将更多的空间留给草木以及驯鹿等动物,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2〕〝抵达不了〞的原因是我们是山外的人,匆匆来去,无法深刻体会鄂温克人贴近森林河流生活的丰富经历和思索。〔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

3〕表达了作者对森林河流的敬畏和对鄂温克人转变传统生活方式、保护自然的敬意。〔对少数民族原始、淳朴生活的赞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信息提取能力以及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对于原因的分析,需要纵观全文,从庞杂的信息中细致地检索出原因。而对于情感,概括归纳出几个论点即可。〝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作者寄托的情感各2分。〝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70ccb4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0.html

《2019年苏版高一语文散文的赏析-情感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