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二:如何采访、写消息和通讯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采访者的素质

新闻记者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因为记者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有人称之为无冕之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件风光威风的工作。如路遥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当上记者,立刻在县城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确实,在当今社会,记者工作是一件令人羡慕的工作,在七十二行中,应该算是一种
好职业,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从事记者工作的酸甜苦辣,更不知道这门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高尔基公允地说:新闻工作和文学工作一样,都是非常困难的职业。它们要求的学习和工作,不是少于而是多于其它任何职业。因此,这种工作是不能顺带做做,而是需要把整个身心献给它!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邓拓也说:报纸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的。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
范围越广越好。
记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懂得新闻本行业的业务,而且要熟悉所要采访的行业的知识。如采访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记者对足球知识一无所知,采访就不会顺利;采访人要懂得一些心理学;采访经济,
应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
从事新闻工作必须有新闻敏感,敏感指对事物的分析力、理解力、洞察力和判断力。既有敏锐的眼睛,也有敏锐的头脑。只有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行业的抢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
能从事件中发现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来自刻苦学习、长期实践及经验积累。
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作新闻,虽然有人结论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但采写是融为一体的。写新闻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新闻文体众多,新闻写作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和感人。但是生动,
就很难达到,必须讲究写作技巧。
斯大林把记者称为社会活动家,指出记者不仅要有新闻敏感,也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敏感。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必须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高的公关水平,甚至应该八面玲珑,有阿庆嫂的来的都是
客,全凭嘴一张的本事。一个木纳笨拙、羞于言谈的人无法当好记者。
刘少奇说:记者工作是独立的艰辛的劳动。记者常常是独挡一面,孤军作战,要求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独立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生存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调查研究本领,特别要求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我国早期的名记者黄远生总结出记者的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耳能听,手能写。可以归纳为四勤
脑勤想,脚勤奔,耳勤听,手勤写。
记者一定要吃苦耐劳,甚至敢于殉自己的新闻事业。记者郭超人为了写《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曾同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一起攀到海拔6600米的高度这个高度和登山英雄攀到8848米相比较是小巫见大巫,但对非专业登山运动员的记者,却是了不起的高度,记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战场上,随军记者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线采访,受伤甚至牺牲的事件常常发生。在和平年代,也出现记者在采访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如80年代中期一家青年报刊的记者采访黄河漂流队途中,被滚落的山石砸中,不
幸殉职。

采访的特殊要求

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职业性的社会调查活动。有别于常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写作)中的获得材料的社会调查。在常规写作中,调查搜集材料没有采访在新闻写作中重要。虽有巧妇难为

无米之炊形容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但在常规写作中,是三分调查,七分写作。在新闻写作中,却是
分采访,三分写作
新闻采访具有特殊性。采访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写成新闻,而主要是为了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向大众传播;采访是采访者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而不是采访者表达自己主观意向的活动。常规的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探索、考察、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总结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新闻采访的目的不是抓住抽象的本质或规律,而是寻找客观的新闻事实。因此新闻采
访对采访者有以下几点特殊要求:
采访的重点应该放在分析、比较、选择和衡量事实上,寻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通过解剖事实,发掘最大的新闻价值,为报道做好充分的准备。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是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至上的调查研究,不能主题先行,为了验证某一理论,说明某一观点而去简单地寻找事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是由客观事实决定的,而不是由抽象理论决定的。即使要论证某一政策的正确性,也必须纵观全局,沙里
淘金地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闻的客观性决定了采访者不能先入为主地任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访者虽然有聪明地启发的灵活性,却不能喧宾夺主。采访者应该像一部录音机,需要全面客观地记录,不能有个人意志。因为客观事实是不以采访者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正反的意见都必须听。只有全面客观地采访,
才能综合各种事实做出客观准确的报道。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准确的报道,要求采访时深入具体。新闻的时效性决定采访者不可能进行重复采访,因此要求一次调查成功。要保证一次成功,采访时必须细致认真,要特别重视事件的原因、结果、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等在报道中必须出现的内容。俗语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采访时认真
一点,就会减少写作时的许多麻烦。
美国名记者普利策说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香港一位记者也形象地说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
意思是不怕跑断腿,不怕少睡觉,不怕挨饿。因此,新闻采访是特殊行业的人的特殊的社会调查。
采访的方法

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这是新闻采访这种调查研究和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的不同之处。面上找题目是指纵览全局,确定自己的采访的指导思想,再有的放矢地深入调查。包括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被采访事物的普遍状况和进展的速度等客观材料,即普遍实施。点上作文章要求纵观全局以后再纵深发展,寻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个别事实。主要指典型事例。然后点面结合,把普遍事实和个别事实加以联系、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值得报道的新闻事实。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没有孤立的、静止的
事物,只有点面结合,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准确地发掘出新闻。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纵横比较法也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有特定对象的采访。的比较主要指对采访对象现状与过去的比较,的比较主要指对采访对象与其他相邻事物的比较。例如采访一个改过自新的青年,要弄清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原因,必须要知道他的过去,将他的过去和现在比较。通过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他是怎样变成先进的。采访一个先进单位,应该弄清楚它好在什么
地方。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个单位与其他相关的单位进行的比较。
纵横比较既是采访者在采访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通过比较,可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采访和应该选择谁作为采访对象,还可以据此拟定采访的具体步骤及方法;也是采访者在采访后必须做的工作,只有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才能够判断出自己采访的事物的新闻价值的有无和大小确定报道的方法、

角度和分寸。在记者生涯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事情:采访前满以为某个事件很有新闻价值,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一旦经过深入细致又全面客观的采访后,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一比较,才发现并不是一个重大新闻,甚至不是新闻,不值得报道,只好放弃。徒耗精力做无用功的主要原因是采访前没有做好纵
横比较的准备工作。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以个性反映共性,采访必须抓住特点,用具体事实突出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特别
要重视有特点的事实,提问时要多涉及。
常用的采访方法有个别访问,开调查会,现场观察和蹲点调查等,将问、听、看、记、想五个环节紧密结
合,在提问时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聪明地启发
消息的特点

新闻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这些事实?常写的表现方式有哪些?
这些是记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知识。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通讯等其他新闻问题比较,消息的时效性最强、发表量最大、读者也最多。以报纸为例,现代报刊自十六世纪问世以来,主要任务一直是传播新闻。第一家中文的近代报刊是18158月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也都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报纸的新闻性越来越重要,发表的新闻占全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这些新闻中,绝大多数是消息。新华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编发的新闻稿约六万字左右,其中消息占四万字以上。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发稿量达300万字,其中三分之二是各类消息,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每日发稿量约70万字,消息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消息,就没有新闻。这里的消息,指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的新闻栏里,广播、电视的新闻时间里经常使用的一大
类文章体裁。所以,有人把消息也称作新闻。
消息在它的地位、作用、读者对象、报道要求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文体特点。根据消息的文体特点,可以给消息下这样的定义: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
值的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消息的最大特征。消息的真实,主要是指构成新闻五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真实。所用的材料,如史实、数字和资料必须准确无误。一切都要求用事实说话。如胡乔木所言:学些新闻还叫我们会用事实来发表意见,要学会用事实说话,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无形的意见。不发议论或下结论。记者在消息里通常不用我们我的我们的等第一人称,只能以旁观者身
份作理智的叙述。
简短是新闻文体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要用最少的语言将最生动、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告诉给受众,不许
闻必录。也不能因为追求简短而略掉消息的基本要素。
在报道要求上,消息必须及时新选,抢新闻主要是抢消息。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
陈年老酒马后炮雨后伞都与消息无缘。
消息的结构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消息有特殊的文体结构。
消息的特点是以直截了当的故事来打动读者,消息报道讲求短小、精粹、新鲜、迅速。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闻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了消息的文体结构。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联社就提出了消息写作应该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要求每则新闻有五个W,英文单词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第一个字母均是W新闻的五要素即这五个基本内容,习惯上简称为五个W”。新闻的五要素最早是由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有关南太平洋
沿岸遭受风暴袭击的消息而得名的。有人认为,还应该在五要素上加上How(如何,成为六要素。为了一目了然地在消息中将新闻的五要素完美地表现出来。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消息的最佳结构形式仍是倒金字塔式。它类似于记叙文体写作中的倒叙法。这种虎头蛇尾的结构,是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按重要性依次递减地安排段落。这种方法恰当地照顾了人们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由于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兴趣是引起人的注意的主要原因,最重视的是第一印象。在信息大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这种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更加明显。另外,阅读新闻的条件和要求都决定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求急求快。有人形象地将倒金字塔式称为吊胃口式,利用读者重视第一印象的心理制造强烈的外在刺激,迫使受众一见钟情,再利用读者的好奇心理达到传播新闻
的目的:看了标题即知道了新闻的大意,读了导语便被吸引,愿意继续看下去。
最常见的消息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和述评消息。动态消息是关于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综合消息是一种综合反映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或近似情况的新闻报道;经验消息又称典型报道是对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新鲜经验的报道有别于工作总结作简报;述评消息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评边议,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的新闻体裁。最常见的消息是动
态消息。
倒金字塔式的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和结尾等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和要求。标题的任务是立刻抓住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消息内容的精华,要求鲜明、生动、醒目地点明主题。新闻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的差异是,新闻标题具有多行性、层次性和直观性,不能像文学类文章采用意象性标题。消息的标题通常由正题、引题和辅题三项、正题与辅题、正题与引题组成,也可以只要正题。正题标在中间,用来点明消息的主要事实,不能省略。标在正题之上的题目叫引题,也称眉题肩题,用来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消息的内容要点、新闻来源、行为主体以及该条消息产生的条件、背景等,也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起引出正题的作用。排印在正题之下的是
,也称副题子题,用来披露消息中的某些重要事实或具体细节,对正题起补充作用。导语,是消息的开头。要求用极简要的文字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主体位置在导语之后,要求以充足和典型的材料,对导语涉及的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扩充,作深入的阐述和说明。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消息,对产生消息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交代。如新华总社早在1948年就在通报中指出:新闻不注意说明必要的背景,如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其结果是故意不让人看。如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消息中,以具体的史实和民间传说作背景,点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说明了我军占领南阳的重大意义。结尾是消息的收尾部分,可有可无。常有概括性地小结消息内容、写出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号召及鼓励等方法,对主题起升发作用,切忌画蛇添
足。
文无定法,消息也无定式。随着新闻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倒金字塔式并不是消息的唯一结构模式。人们甚至发现了采用顺叙的反转倒金字塔结构。国内外的新闻都逐渐向散文化、特写化发展,追求一气
呵成的自然效果,消息与通讯的界限不再如过去泾渭分明。


怎样写导语

首先请看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消息的导语:
萨莫亚·阿庇亚三月三十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三月十六日、十七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它般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一百四十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
则在远离家乡万里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这是世界新闻史上被奉为新闻五要素的经典之作的一则消息的导语。它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五要素一应俱全,受到美联社的称道,该社随即要求各地记者以此为楷模发消息。数十年后,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被世界各地新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接受。直到今天,虽然消息的写作模式大大增加,传统倒金字塔式结构受到现代的反倒金字塔结构的挑战,但是人们从来不曾怀疑过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
则。
从约翰·唐宁的这则导语中可以窥见导语的写法。
晋朝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导语正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在消息中起着一语定意的作用。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
的就是写好导语。
导语最忌讳的是空泛、冗长和公式化。要求简短、生动,所介绍的消息要新鲜、确实。西方新闻界曾规定导语不得超过21个字。导语要精练,写进导语中的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头衔、事实、数字、细节
不要太多,只要言之有物,五要素俱全或两三个要素俱备即可。
导语写作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概括式导语是把消息的各项内容概括归纳,浓缩成一两句话,适用于主题严肃、内容复杂的动态性消息和经验性消息;描述式导语,也可以分为叙述式导语和描写式导语两种。叙述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概述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描写式导语要求对主要事实或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生动的特色描写;提问式导语是采用设问的方式,把新闻报道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造成悬念,然后再用事实加以回答;评论式导语是先概述最重要的事实,然后发表评论,做出判断;对比式导语是通过对报道事物的纵横对比,达到不见高山,不知平地的效果;比兴式导语采用即物起兴的手法,通过引用诗句、谣谚或是比喻象征性的描写,再引出所要叙述的新闻事实,我国是诗国,古诗词佳句众多,常借诗起兴;摘要式导语常用摘取数据或有可比性事例的
手法突出新闻的要点,与对比式导语相似。
导语的写法很多,应该因文(消息内容)和因人(接受者)而异。如比兴式导语的文艺性较强,但对接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坚持立片言而居要的基本原则,不能因注重形式而本末
倒置。怎样写主体

先写导语,接着写主体。主体是消息的展开部分,也是消息的主题部分,主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条消息
的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
写作主体的原则是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进行详细的叙述,导语的目的是开宗明义,主体是用具体、典型的材料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目的是揭示主题。必须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标题、导语、主体如同三

个从小到大的环,大环包括小环,最小的环标题是新闻中最突出的事实。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环环相扣、后者补充说明前者的关系,而是在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实,叙述的方法有简繁差异,标题最简略,
导语次之,主体最复杂。因此,三者的语言要力求避免重复。
一篇新闻的主体常常具有两部分的内容:对导语提出的主要新闻事实、问题或观点,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和回答,使导语的内容更加明朗清晰,使新闻的诸要素更为明确和详尽;用附加的材料来补充说明导语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通过背景材料说明新闻的来源、背景及意义,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明确,新闻
的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主体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消息是记述性文体,叙述的常见方式有顺序、倒叙等,其中顺序又分为两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是人们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因此,消息主体部分的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根据事实的前后次序的排列层次,按时间顺序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通过展示事实的全过程给读者明晰完整的印象,也可以由远及近地倒叙;按照逻辑顺序写作,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问题的逻辑层次,通过展示点面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完成倒叙,可以依次阐述,也可以先突出结论性的事实,再交代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来安排内容。由于消息体裁要求短小、单纯和简洁,特别是动态消息,不适作太多的分析渲染和叙述
描写,一般不采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写作主体。
主体写作的总原则是:材料充实,客观准确,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力求生动,用易于传播的平实的大众化语言;篇幅紧凑,言简意赅,不要空泛议论。古人说:文章要有曲折,不可做直头布袋。诗人袁枚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主体要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不同叙述手法,避免结构平淡、行文呆板。

通讯的起源和分类

通讯是详细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文体。通讯可以通过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迅速、详尽和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报道新闻事实的全过程,也
可以采用议论手法作一定的分析,常常带有夹叙夹议的成分。
通讯是由消息演进而成的一种新闻写作体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讯特指新闻通讯;广义的通讯包括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游记、侧记以及报告文学等。十九世纪中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中还有通讯。随着新闻业的繁荣以及邮电交通业的发展,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满足于通过消息了解新闻,还想刨根问底,了解新闻的详细情形来龙去脉,不再只满足于看见树干,还想看见枝叶繁茂的树,要求读新闻报道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就需要有一种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
新闻体裁,通讯应运而生。
受电报、传真等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影响,通讯文体逐渐发展和丰富,出现新闻特写、巡礼、侧记、纪实、
小故事等种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又诞生了报告文学。
通讯是我国新闻界写作中所运用的名词,最早称为通信。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报传入我国,成为最迅速的新闻传播手段,因为价格昂贵,只能用来传递简明扼要的消息报道,详细的报道只能通过邮寄方式传递,当时称通过轮船寄递的新闻报道为通信,后来改由电报送发或航空邮寄后,新闻界便将通信改名通讯。西方新闻界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新闻专稿的文体特性与我国的通讯相似:不像消息那样新闻五要素齐全,只求详细具体地报道新闻事实,文笔灵活,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美国新闻学院教授詹姆斯·阿伦森曾说:特稿必须在有限的篇幅内提供尽可能多的情况,使读者对新闻有一个纵深的了解

常见的通讯有多种,如以报道人物为主的人物通讯,具体形象地描述新闻事件的事件通讯,反映实际工作中的经验、问题的工作通讯,反映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的发展变化的情况、风貌的风貌通讯,对读者所关心的人、事、问题和风物作专题采访报道的专访,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过程、片断进行突出报道的特写
和记者把采访中的见闻,用札记形式写成的采访札记。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是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消息演进而来的。通讯和消息是新闻写作中主要的文体,都必须遵循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的新闻原则,即都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和时效性。两者却有明显的
差别。
从早期我国新闻业传递消息和通讯的方式中可以形象地看出两者在篇幅长短上的形式差别: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报传入我国后,消息使用电报传递,通讯则使用轮船寄递,原因是电报费用较高,发报必须精减新闻的字数。消息如同电报,写消息如同发电报,必须字字计较,压缩到最低限度。通讯如同书信通讯如同写书信,虽然也力求简洁,但没有必要像拟电文那样字斟句酌,只求精不求全。通讯与消息的区
别主要在于内容、结构、篇幅、时效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
在内容上,消息通常是作准确、概括的报道;通讯一般作具体详细的报道。消息侧重记事。绝大部分消息都以事件为中心,虽然也有消息性的新闻人物特写,但这种报道的数量少,写作上也很简略。消息通常只要求准确概括地叙述一件事。通讯可以详尽地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写比较多的人和事。通讯以写人物
活动为主,人物是通讯的中心,写人旨在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在形式上,消息写作的程式性较强,如同八股文,限制极大,有固定格式,一般都是由多行标题、导语、主体(有时要穿插背景材料)和结尾几个部分组成,较难发挥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易打破这种固定模式。通讯却无定式,比较灵活,更不太拘泥于消息的固定格式。通讯的常用形式有围绕一定的中心来组织材料的横式和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纵式,但是可以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和写作者自己的擅长的叙述方法采取不同的形式。在结构上,消息常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却不拘一格,因题材而异,因内容而异,因记者的写作水平而异。在篇幅上,消息通常一事一稿,篇幅较短;通讯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从
多方面去表现,一般篇幅较长。
在表现手法上,消息多用概括和举例的方法,主要用记叙,在细节和情节上不做过多的展开,要直截了当的叙述事实,以事动人,语言要高度浓缩凝练。通讯常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重视情
节、细节,寓理于事,以情动人。语言形象生动,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在时效上,消息要争分夺秒,时效性强,尽快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刻不容缓,遇事即报;通讯要
深入采访,以丰富的事实,确切生动地告诉读者事情的来龙去脉,报道时间可略晚于消息。
通讯的特点

作为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通讯有自己的特点。
通讯既然是新闻体裁中的一种,也就具有新闻报道中各种体裁的相同特点。即通讯的最大特点是新闻性。通讯的新闻性主要是指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通讯反映的是新闻的真实,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具有新闻意义的近期出现的真人真事,选材必须来源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假想。通讯中不存

合理想象,不能为了追求报道的生动形象而不顾事件的真伪,要正确区分通讯和文艺作品的不同体裁的特点,不能塑造典型、虚构情节。通讯的新闻性要求注意时效,要迅速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即使对同一事物进行连续性的报道,也应该每次都选取新的角度,不能总是使用同一
的材料。即力求做到反映的客观事实要新鲜,报道的速度要快。
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文体,不是文艺作品,却具有文学性。通讯的文学性不只针对内容而言,而是指具有文学创造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即可以采用文学的描写、烘托、渲染、类比、比喻、拟人、象征、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通过叙述、描写客观事实来表达无形的意见,新闻的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保证通讯材料的真实性的基础上,不搞有闻必录,也不作纯客观的报道,而是借鉴文学的典型手法,在已有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如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和典型环境,特别要善于运用典型的情节表现人物、体现主题。还要选取精彩的典型细节,来突出主题。但是通讯的典型手法有别于文学,是在众多材料中实事求是地直接选取典型,如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说:朝鲜时,我曾写过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来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时最可爱的人》,我只选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大诗人歌德说:一个作家的才能不是看他写了什么,而要看他去掉了什么。一个记者写通讯时,也要学会取舍材料。记住白居易的话: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常常采用杂取种种,合成
一个的方式。
通讯还具有评论性指记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客观事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触景生情,缘情见理。无论抒情议论都要缘事而发。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通讯时要感情投入,不能作
静的叙述者
通讯的类别

从报道的内容分,通讯可以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主题通讯和小通讯。下面分
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及写法。
人物通讯是以写有新闻意义的典型人物为主的一种通讯,通过人物的动人事迹,给人们以教育和启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物通讯主要是用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如列宁所言:要使大家熟悉并大力宣传任何一个多少有点出类拔萃的地方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列宁读报》,苏联《新闻工作者》1980年第3期)建国后,我国先后报道过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人物,使之家喻户晓。一篇人物通讯可以写一个人或几个人,主要写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在求实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点,不要贪大求全,无论是写人物的行动、语言,还是写景致、情感,都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特别是写隐形的心理活动时更要力求真实。还要于细微处见精神,平凡中见伟大,注意具体生动的细节。发表议论要恰到好处,通常是先叙后议或者夹叙夹议。既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空间的转换或
逻辑意义的分类组织安排材料。
事件通讯以事情、事件为写作的主要对象,以记叙事件为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具有新闻性的事件,而不是一般的故事,更不是虚构的故事。要求完全真实,讲究时效。报道的事件一般比较详细,如在六十年代极有影响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通讯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多姿多彩。写作事件通讯的要求是: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有新闻的倾向性,如刘熙载所说:叙事要有寓理,有寓情,……无寓,则如偶人矣。(《艺概·文概》)叙事要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善于抓住事件的矛盾,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在叙事中还要选好和写好人物。周立波在《谈通讯报道》中说:

须选择几个重点,用特写镜头加以描绘,来概括其余。报道事件时还要注意角度,最好用一条单纯、明朗
的主线贯穿全篇。叙事容易冗长,要用简洁的笔法。
工作通讯是直接反映和指导当前实际工作的重要体裁,要善于抓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实报道,多运用典型、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不要写成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要带有一定的评论色彩,做到虚实结合,
根据事实分析议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理并茂。
概貌通讯常常是通过形象的描述,勾勒出报道对象的基本面貌。常有点面结合、鸟瞰全景、移步换形、分类描写等写作方法。要抓住特点写见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认为记者运用观察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不引人注目的观察和体验式的观察。记者要写出有现场感的概貌通讯应该同时采用这两种观察概貌新闻要在字上作文章通过对比衬托出新面貌和新变化。如果写风光景物,要寓情于景,寄情于物,记者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冷静,最好是缘物寄情抒心怀,将
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主题通讯又称集纳通讯,要求围绕一个主题,集纳一组新闻材料集中报道,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要注
意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
小通讯也可以称为新闻小故事,内容集中,情节性强,生动活泼。写作时求精不求全。
通讯的分类和文体的分类一样,都是相对而言的。有时独立,有时相互使用。应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通讯的结构

通讯不像消息,有一定的格式,结构模式单一。但是作为一种已经成熟的新闻文体,仍然有常见的结构方式。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组织结构。由于通讯体裁容量大、题材范围广和写作方法灵活多样,通讯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形式,更要求写作者思路清晰,取材得当,逻辑严密,
构思巧妙,布局合理。
安排通讯的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围绕主题思想进行,材料的取舍、文章的层次、段落以及着墨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托尔斯泰认为:组织材料是最困难的任务,有时细节会使作家离开主题;有时相反,主要的东西没有体现到必要的形式中。通讯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在结构布局时更要会组织材料,弄清楚骨干材料和一般材料,处理好情节和细节,不要因为材料丰富而舍不得舍弃非重要的材料,更不能因为采访
搜集材料很辛苦,而对材料倍加珍惜,不敢忍痛割爱。
可以将通讯结构方法归结为四句话:一要善于突出,二要波澜起伏,三要过渡自然,四要首尾兼顾。通讯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有纵式、横式和纵横式三种。纵式结构是将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或者作者对事物认识由浅入深变化的顺序作为表达全文的线索,然后采用红线串珍珠的方式,写出全文。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便于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一目了然,有条不紊,最适合事件通讯和小通讯。缺点是如行云流水,虽然自然,却平淡无奇,缺少波澜起伏,感染力不够。横式结构是利用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的性质来安排材料。优点是概括面广,最适合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缺点是容易面面俱到,突不出重点。纵横式结构是以事件顺序为经,以空间变换为纬,两者有机结合。适合于涉及的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地
点较广的通讯。需要作者有较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紧扣一条主线,否则会杂乱无章,漫无头绪。无论哪种结构,都要做到以下几点:善于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缓急适当;层次分明,波澜起伏,富有变化,特别要精心安排高潮;过渡自然,照顾周全,使结构天衣无缝;首尾兼顾,耐人寻味,最好有

头,猪肚,豹尾。开头要引人入胜,如明末清初著名的传奇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所言: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结尾最好寓理于事,余音缭绕。

通讯的写作方法

通讯既要材料充实,内容具体,又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必须讲究写作方法,适当地使用语言。通讯写作的第一步是从采访获得的大量材料中,精心提炼具有新闻意义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新闻写作忌讳主题先行。在实际新闻中,也有新闻单位先确定报道主题,然后再派记者深入实际采访。要提炼出正确、深刻、鲜明、集中的通讯主题,必须重视新闻角度,挖掘出新闻细节。选择新闻角度要抓住特点,如果报道事物,要弄清事物的本质特点;如果报道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力求新意、新鲜,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开掘。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选择典型、提炼素材和深化主题,三者相辅相存,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始终。由于采访得到的材料众多,不同材料反映的主题也较多,因此,通讯的主题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攻其
一点,有其纵深
通讯大多以写人为主,人活则文活,要写活人物,展现精神。正如歌德所言: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歌德谈话录》)人物的思想面貌揭示得越清晰、深刻,人物的言行及通讯报道的新闻事实就越真实可信。写活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抓住特征,突出个性,显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同高尔基所说:为了使艺术作品有说服力,有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地使人物多行动,多说话。写人物的言行,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人物的肖像,可以使用白描等手法。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要真实、仔细、精确。必须符合生活真实,严禁凭空杜撰新闻事实;既指取材本身要细小而具体,也指描写要细致入微;要求
不要堆砌细节,如杜鹏程所说:从一百个细节中选取一个细节。要选取能够传神的细节。
消息反对作者议论和抒情,通讯需要虚实相生,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议论者要有高屋建瓴的洞察力,发的议论要一针见血,力求深刻,不要泛泛而论,也不要故作深沉;抒情要真挚,反对矫情。无论是议论
或者抒情,都必须尊重新闻事实。
写好通讯还要灵活地运用文学笔法,融形象、情愫、哲理于一炉,汇文学性与真实性于一炉。但是应该分
清新闻文体与文学文体的差别,不要滥用文学笔法。
通讯写作要运用多种表现方法,通讯的语言却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诗歌语言因有别于散文等其它文体的语言而被称为诗家语。新闻通讯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通俗易懂,直截了当地叙述新闻事实,多用确切有力的动词表现运动状态的事物,谨慎使用形容词和附加语,形容事物时要注意分寸。采用朴实无华的笔调,如老舍所言: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光彩。力求清新自然,少用矫揉造作的书面语,多用利于传播的群众语言。在不影响传播的条件下,尽可能富有浓郁的感情
色彩和文采。无论使用什么语言,都要字斟句酌。

通讯常用的表现手法

写好通讯,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主要是文学手法,但在使用时又不能完全与文学的表现方法混为一谈。通讯是以文学的表达方法来处理新闻题材的,应该采用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统一的表现手法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差别在于前者要求必须尊重客观的新闻事实在写作内容上严禁妙笔生花,

后者强调作者的主观愿望,允许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新闻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要求在写作内容上坚持新闻性,不主观臆造任何新闻事实,在表现形式上偏向文学性,凭借文学手法给通讯罩上美丽
的外套,达到文质彬彬的写作境界。
通讯常常采用描写、抒情、叙述和议论等表现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综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通讯偏重于不同的表现方法。山水画式的游记及人物通讯偏重于描写,事件通讯格外重视叙述,主题通讯更需要议
……关键是要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灵活运用。
叙述是通讯最基本的表现方法,要力求具体实在,生动活泼,脉络清楚,一目了然。不论采用顺叙、倒叙、插叙哪种叙述方式,都要求突出新闻的五要素,叙述的主线要串好这五颗珍珠。叙述要生动,最好的办
法是选择典型的事例和感人的情节,避免空洞无物的议论,让事实说话才最具有说服力。
人物通讯在新闻通讯中占的比例较大,在事件通讯中,也常常离不开人。因此人物描写在通讯写作中十分重要。主要从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和细节几个方面对新闻人物进行描写和刻画。通讯的人物描写必须真实,与新闻人物相符合,不能没有胡子写成有荷西那样的大胡子,把身材矮小的南国奶油小生写成人高马大的北方汉子,反对脸谱化描写,好人坏人一出场亮相就一目了然,必须在真实的基础上追求传神。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通讯的人物描写也要学会画眼睛,抓住特点,突出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更要求真实,不能凭空杜撰,用自己的想法去取代新闻人物的思想。总之,描写人物要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行,如见其人。景物描写要使人身临其境,常与抒情融合,但抒情的成分没有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中的多。通讯中的描写只是一种为了使通讯生动活泼、具
体真实的手法,不能本末倒置,为描写而描写。
古人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新闻反对作者太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为了增强通讯的可读性,需要适当的抒情。作者最好以强烈的感情、形象的语言表达出对所写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感受。这种感受必须因事而生,真实正确,以事实为中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通讯的抒情是有条件的抒情,是为了更好地表诉新闻事实的抒情,人的主观能动性较小。有时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不得不让作者自己的感情委曲求全,
甚至根据事实作无病呻吟
通讯中的议论更是有条件、有节制的议论,议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通讯的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作者的观点是次要目的,因此必须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准确地议论。议论不能太多,要点
到为止,因为新闻通讯不是新闻评论,只能用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实反映主题。
因此,在通讯的写作中,无论哪种表现手法都必须重视新闻性,尊重新闻的客观性,以事实为依据。
述评性新闻的特点

由于新闻的客观性的限制,新闻写作一般忌讳议论,特别是反对作者大发议论。在消息写作中,作者几乎是一位隐形的旁观者,他的任务是不带主观意见地、冷静地陈述新闻事实。在通讯写作中,为了启发读者的思维,需要配合着内容进行议论,但议论也必须恰如其分,不能离开事实。除了消息和通讯两种主要的新闻文体外还有一种不排斥议论的新闻体裁可以把它称为述评性新闻如我们在报纸上常见的
华社述评
述评性新闻是一种介于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写作体裁,如同散文诗在十九世纪产生是为了突破诗和散文在文体形式上的专横,为了弥补散文在抒情上的弱点和诗在叙事上的弱点,而产生出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独立文体。述评性新闻也是为了既借鉴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两种文体的优点,又
去除消息报道缺乏对接收者的引导性和新闻评论容易空洞说教的缺点而出现的新闻体裁。

评述性新闻是信息时代信息几乎泛滥成灾的产物,是适应读者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面对眼花缭乱的新闻无所适从,需要新闻报道传播方面适当地引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新闻界主要使用消息报道新闻。不久出现国际性的政治、经济大动荡,重大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令读者琢磨不透,无法理解新闻事件的实质。有理智的读者不仅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件,而且要求知道事件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这就需要一种深层次的消息报道,很多西方新闻学者如美国的韦伯·斯拉姆认为: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赞同单纯报道新闻是不够的看法。(《报刊的四种理论》)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时代》周刊专门辟出综述专栏,对一周来的新闻综合性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国内外形势。由于述评性新闻可以拆分发挥新闻的倾向性,有利于新闻发布的舆论导向,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议论和评介,可以更好的影响、干预和控制舆论,比采用新闻时采用的用心地启发,聪明地表达更自由、更巧妙和更透彻地表达观点。所以述评性新闻很快受到新闻单位的欢迎,三十年代便形成独立的新闻文体,风行全球。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专门辟有国际述评经济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等专栏。19827
份的《人民日报》总共有70多篇述评性新闻。
述评性新闻有两个特点:客观的叙述新闻和较详细的介绍背景材料;围绕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议论和评介。它包括新闻综述、新闻述评、新闻分析、记者述评、采访札记、工作研究、调查报告以及某些读
者来信等。它发展迅速,种类仍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述评性新闻的写作

述评性新闻是介于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文体,是取消息和新闻评论的长处组合而成的,也受通讯的一些影响。因此,写述评性新闻首先要弄清它和消息、新闻评论以及通讯的区别。消息只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述评性新闻不仅客观报道新闻事实,而是比消息更重视新闻背景材料和相关的事实,以此为依据对新闻事实加以解释和分析。消息只采用事实说话,避免记者的议论和评介。述评性新闻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议论是非,评介得失。消息的目的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述评性新闻在此基础上还要告诉读者新闻发生的原因,实质以及于此相关联各种关系。消息是用事实来打动读者,述评性
新闻还要用高明正确的观点来吸引读者。消息的时效性强,述评性新闻的时效性较弱。通讯采用文字的表现方式,用形象的手段突出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述评性新闻极少甚至不用文学手法,只用简明概括的文学,有时也采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陈述事实,恰当议
论。通讯的内容一般以人物为中心,述评性新闻是以事件为中心,但也不排斥人。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是代表新闻出版单位的观点的新闻言论,主观性强,所用的新闻事实是为了阐明观点的。评述性新闻仍是一种新闻报道,叙述新闻事实是主要任务,新闻的客观性强,议论必须围绕
新闻事实进行,议论的目的不是为了阐明论者的观点,而是为了报道新闻事实服务。
述评性新闻是对新闻事实作深入的报道、分析和评介的新闻体裁。分析和议论必须用材料和事实进
行,要客观公正,讲究新闻价值,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可续性。
写述评性新闻,首先要选好主题,主题明确,写作时才能深入,如同古人所说:立意高远而境界自出。要重视搜集和运用背景材料,否则会出现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必须花大力气调查采访获得背景材料,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背景材料,通过博观等方式加强业务修养,掌握理论材料。要掌握好述与评的关系,评是为了述,最好夹叙夹议,不要让议论脱离事实,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叙述简明准确,一目了然;议论贴切深刻,一针见血。消息写作中不可以有我,述评性新闻中不可以无我,但不能自以为
是,以主观意志决定客观事实。述评性新闻的语言要求单纯、朴素、明快和集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762fdf0f90f76c661371abf.html

《新闻写作二:如何采访、写消息和通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