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撼-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6-03-29 20:00: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书笔记

专业:应用统计2015

姓名:庞博宇

学号215025200036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作者:张维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71  阅读时间201510--12

日读了一本好书,是张维为教授写的《中国震撼》。初读书名,便有感慨,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的确巨大。张教授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中国震撼》涵盖了诸多方面的概念、数据和资料,脉络清晰,语言生动,全书共有八章内容,在我看来,可划分为五部分

(一)不要再误读自己

时间20151010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

中国崛起不是一般国家的崛起,而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人民的崛起,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西方历史上也都曾遇到过。……而中国今天则要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所有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时,其本土人口只有1 000多万人,少于今天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而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进行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在自己境内消化所有的问题,没有发动战争,没有对外进行掠夺,而是给大部分国人和全球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使中国成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正是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成功及其模式的意义非同寻常。中国人硬是靠自己的智慧、苦干乃至牺牲,闯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有了这样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我们可以从容自信地应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

——摘自第一章世界变化真快&这个崛起不寻常

毋庸置疑,近30余年中国取得了震撼世人的发展成就:从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当年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50%左右,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越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发展成就众说纷纭,认为这是全球经济和政治权利的转移,甚至一些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还预测,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中国经济规模可能超过美国

本书开篇第一章题为“不再误读自己”,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作者认为无论“谦虚谨慎也好,韬光养晦也好,关键是要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对中国今天真正的经济规模要心中有数”。一方面,应当充分肯定我们在维持和平环境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纵观世界历史,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这与西方崛起的动荡与战争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新中国的发展更是在一贫如洗、一穷二白的起点出发,一步一步进行现代化建设,并且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所有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因此中国的成功和发展模式非同寻常,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具有特殊的里程碑意义。另一方面,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比如城乡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等,但也要客观认识这些问题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发展中的必然衍生品,不能因此就否定已有的发展成就。第三,作者最后提示中国人应既不因外界的乐观预测而得意忘形,又不因为当前的迅速发展而忘乎所以,提前在软、硬实力上未雨绸缪、早作准备。

二)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时间:20151022

中国人建设自己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是悲壮的,是长达百年的不懈努力。从清王朝覆灭到走向共和,从五四运动到军阀混战,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前仆后继,经历了数千万人的牺牲,终于建立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随后又经历了诸多波澜曲折的变革,终于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确立了自己真正的世界大国的地位,并开始迈向世界第一。

通过长达百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由上、中、下三层结构组成的强大的现代国家,形成了空前统一的政府、市场、经济、教育、国防、外交、金融、货币、税收体系。但我们国家又和一般国家不一样,我们“文明国家”的许多传统并未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而消失。恰恰相反,它们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在现代国家的载体中得到了更好发挥。

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接受了现代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主要观念。中国不会恢复朝贡体系,也不会拥抱种族优越论。我还认为,中国首先是一个现代国家,而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又使它与众不同,这就是“文明型国家”与“文明国家”在概念上的差别。前者融“文明”与“(现代)国家”为一体,而后者中的“文明”和“(现代)国家”则常常是一个矛盾体。一个古老文明,同时又具备了现代国家的品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中国“文明型国家”主要有八个特征。这八个特征又可以被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

——摘自第走向“民族国家坎坷&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在这中,作者首创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是他的创见。他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与此相对应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是一种建立在在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的与众不同的华夏大国的国情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创新——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中国既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同时又是“百国之合”。历史上中国也是成百上千的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这种国家的特点,四个超级因素,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我们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

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

时间2012117

198710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来华访问,邓小平与他会晤。当时东欧和苏联的动荡已经初现,邓小平向他提出忠告:不要照搬西方的做法;不要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不要丢掉自己制度的优越性。

现在看来邓小平当初对卡达尔讲的三条意见,就是对中国模式总体思路的一个很好概括:不照搬西方,不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放弃自己的优势。在这“三不”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体制创新,大胆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同时也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应对席卷世界的金融海啸中,中国又展现了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使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难怪美国金融家索罗斯最近多次感叹: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模式主要有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些因素大致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规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也有人尝试着跳出这八个特点,但最后在实践中又总是被拉回来,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摘自四章第二节中国模式可能胜出

“中国模式”是现在世界上最热的话题之一。作者认为这种模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即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最大发挥。如果不利足国情,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

其实,事实上连我们自己都并没有想到能够取得如此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不善谈“模式”、“结构”等等西方舶来词语的中国人,“中国模式”听起来既陌生又自豪,却也在这微妙而朴实的情感变化中被深深地“震撼”。当然,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更是触动了一些从学理上捕捉、阐述大国发展规律的专家和学者,他们之中有戴着西方意识形态有色镜而瞠目结舌却仍不断抛出所谓“中国拐点论”等危言,也有站在纯粹学术意义上解析中国文化传统及习俗制度所不同于西方的优劣态势,甚至在中国学者中也分为了不同的派别,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四)一种政治话语崛起

时间20151118

“一个国家的政治话语非常重要,而政治话语的核心是理念。中国迅速崛起虽然引人注目,但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并没有产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认为中国还处在过渡阶段,最终还是要全盘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而我认为,中国这种“文明型大国”的崛起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理念的过程。

我梳理出的八大中国理念是: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虽然中国理念还有很多,但我认为如果能够把这些理念阐述清楚,我们就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迅速崛起背后的关键思想以及它们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摘自第五章第二节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

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非常重要,而其中的核心是理念。中国迅速崛起虽然引人注目,但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并没有产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认为中国还处在过渡阶段,最终还是要全盘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其实,中国理念在崛起过程中已悄然产生,不少西方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中国的理念了。没有理念上的崛起,一个民族是无法真正崛起的。作者梳理出的八大中国理念大致勾勒出中国迅速崛起背后的关键思想以及它们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治理的难题日益增多,从反恐到全球变暖,从环境治理到消除贫困,从文化冲突到金融危机,造成今天诸多全球问题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西方的一些理念和实践,西方需要认真反省,否则西方自己的前途、整个世界的前途都不容乐观。而13亿中国人通过三十多年实践证明的理念是站得住的,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许多棘手问题也是有帮助的,对于西方自己认定要进行的那些改革也有参考意义。中国理念丰富了世界的智慧,构成中国政治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政治软实力的崛起,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五)西方模式的困境

奇怪的是我们国内一些学者至今还认为我们应该走东欧的道路。例如,不久前,国内一位教授说:“向市场经济转型包括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苏东国家的激进式转型,是把两个改革放在一块进行。我们的渐进式转型是先进行经济改革,再进行政治改革。但第二个改革的相对滞后,使第一个改革难以彻底。当前要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加强政治改革,在此基础上再彻底完成经济改革。”中国当然要继续进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但我们要汲取东欧的教训,汲取西方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的教训,超越西方模式。我们的目标,严格地讲,不是“转型”,而是“创新”,即使我们使用“转型”这个词,指的也是“制度创新”,而非效仿东欧。

……

既然西方民主制度自身已暴露出这么多问题,既然这种制度在非西方国家的实践几乎没有真正成功的例子,难道我们还一定要前仆后继,甚至赴汤蹈火去照搬西方的体制吗?我个人认为对于东亚国家,乃至整个非西方世界,只有汲取别国民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自己的文化传统来进行制度创新,才是惟一可行的办法。

世界根本不存在其他文化必须一致照搬的惟一的民主模式,世界各国都应该自己去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模式,也就是说民主模式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元化的,世界的政治发展也不可能是一种单线的西方民主模式。

——摘自七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欧&第八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亚

西方模式不只是应用于西方世界,书中所提及的印度、东欧、东亚三地共同之处在于,都是随着本国、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而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选择了西方的发展模式,但在实际发展进程中,或多或少地都出现了因西方模式而产生的困境。

印度独立后在政治上实行了西方民主制度,经济上先实行官僚控制的计划经济和公平优先于效率的政策,后逐步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大力吸引外资。然而,若干年过去后,印度仍保持着落后的种姓制度。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有民主而无集中,政府无力整合不同利益诉求,国家一盘散沙;政府实施计划能力不足,法治进程效率低下;政府仅考虑短期问题,不为人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谋划;党阀之争导致讨论问题泛政治化倾向严重,很难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为了扩大竞选票源,政客们往往宣扬民粹主义,引发宗教冲突和恐怖主义等不稳定因素。

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产生了“两个激进”,即政治上激进转型,由原来的共产党体制迅速转变为西方式的多党制,经济上采用激进的“休克疗法”,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迅速地转向私有化、市场化。结果政治激进带来的是政治参与突然爆炸和持续混乱,“休克疗法”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失业人数增多。现今,东欧经济竞争力仍普遍疲软,政治上虽有宪政的架子,但没有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一批私自私立的政客争权夺利,导致百姓对政府普遍失望。

东亚以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大都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儒教文明圈”之列,先后都采用了西方多元民主制度,但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其民主政体的品质普遍不佳,都遇到了非西方社会采用西方政治制度后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社会分裂、贪污盛行、经济滑坡。事实上,东亚社会有着与西方社会迥然不同的文化传统,更多地以家庭及其衍生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而形成一整套风俗、习惯和制度,不同于西方以个人为基础的文化传统。因此,在民主建设上,应当结合自身文化传统,进行趋利避害的制度创新,而不是一味改造自己的文化以适应西方文化及其影响下产生的政治制度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写作初衷:中国的震撼来自于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维护自身国情特点、坚持自身发展道路的“中国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明型国家”发展理念。这种在宏观上区别于既有西方模式传统的描述,以及带有神秘东方色彩且完全不同的行事风格,使诸多西方人受到了“震撼”

中国震撼带给我们的还有无穷无尽的思考。今天的中国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城乡差异问题、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现象在发展过程中是必然出现的,这是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矛盾。要在这么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里全面实现现代化确实不容易。我们的政府和人民更要齐心合力,坚决拥护党的先进领导。抓住机遇,既学习别人之长,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对别人之长进行学习、消化与整合的过程中,大胆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实现对西方标准的超越。中国在加快前进的步伐的同时,中国的进步也要与国际接轨,与世界接轨,许多被中国验证的成功理念和方法都可以推荐给世界,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79e77ce3169a4517623a3a3.html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