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祝福》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情意目标: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重点】
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用具】
课本、语文教师用书、导学案等【设计理念】
《祝福》是短篇小说的精品,提供了丰富的小说鉴赏资源。但鉴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如面面俱到,不如有所侧重,力求有一定的深度。首先,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其次,小说刻画的形象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方法丰富多彩,值得体味;再次,小说的主题特别深刻,但学生对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比较陌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课时安排】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程】
【导语激趣】[设置目的:横向导入(结合前篇小说,使两篇小说合理过渡),纵向拓宽(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的对比,思维与视野空间得以拓展]侧重《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的桥梁---“生活”【作者简介】
.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知识拓展】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始终以文学作为启蒙的工具,其作品一直贯穿着“改造国民性的主题”,其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民族魂”
[让学生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有个宏观上的把握,为《祝福》的讲解进行热身]【基础知识】(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基础)
1.字音积累(分男生组和女生组,各读一部分,于竞争中,相互激励)2.字形积累(听写)【创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知人论世,为小说主题的讲解做铺垫)【互助探究】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复述小说(要求:精简)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明确几个小问题:
<1>.情节线索(祥林嫂的死)
<2>.叙述方式(倒叙)和其意义(倒叙的作用: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3>.基本框架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来到鲁/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九曲黄河,东流入海,只有具体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对黄河入海的全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在阅读活动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机整体,也必须对文章的有机结构作深入剖析,细心发现各部分之间与整体的内在联系才行。在把握了整体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的思想意义,也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在艺术上作出准确判断,因为与整体的关系,对整体的作用,是解析评价各个局部的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准。整体感知部分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对提高鉴赏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2.鲁迅言要想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画他的眼睛,本文围绕祥林嫂的遭遇,三次刻画了她的肖像,尤其是眼睛,请找出来加以对比,并分析造成其相貌发生变化的原因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一次:初到鲁(死了丈夫,不想被婆婆卖掉而逃了出来)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顺着眼。
塑造了一个以精神力量抗拒着人生灾难的、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的青年妇女形象。她的生活是困苦的,脸色青黄,但精力是充沛的,两颊是红的,她的穿着反映了她旺盛的生命力量,也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明净。
第二次:再到鲁镇(被迫再嫁,第二个丈夫死了,儿子死了,大伯收屋)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像是一个精神受到挫伤、意志的支柱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动摇但仍在勉力维持着的习惯打扮。脸色和眼光表明她已经失去充盈的精神
第三次:临死前(其不幸无人同情,捐门槛灵魂无法救赎,被鲁家赶出,沦为乞丐)肖像: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像则是一个精神完全枯竭的妇女形象,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妇女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典型的人物形象及其典型的意义)3.小说中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的。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的批判者,正是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小说中经常会涉及到叙述视角问题,本文中用第一人称叙述,也是很多小说经常采用的视角,理解好这种视角,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
4.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以下句段
<1>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四叔为什么骂祥林嫂是?)
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中,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这样罪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是更显得与这个社会作对吗?所以他要愤愤然地骂祥林嫂谬种
<2>.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以他人的痛苦,填补了自己空虚的生活。
<3>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4>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能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为什么?)
不能改。因为文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已经二字表明祥林嫂做乞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是此时此地的事,因此也不能省略。
(小说是最好的哲学,其精华浓缩于语句,值得品味。精彩语句的分析,主要着手于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联系课文内容,这是解题方法,也是关键的一步)【各抒己见】
问题一:你认为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从犯罪学的意义上来说,大家都不是凶手;然而,从精神实质上来说,又都是凶手。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在封建道德观念和封建礼教的驱使下,占统治地位的鲁四老爷等人,自然极力维护封建的思想统治,就是普通民众,在两千年封建统治的禁锢下,精神上也受到极大的毒害,往往成为冷漠、残忍的看客和无意识的凶手。可以说,祥林嫂身边的每个人,几乎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迫害与虐杀祥林嫂的行动中来。鲁迅曾将他们命名为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自身因素:封建的思想观念和封建礼教(如,好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为祥林嫂奉为圭臬,因此,她才会对再嫁以死抗争,并且内心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才会去捐门槛赎罪。
总的说: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害死了祥林嫂。她被迫改嫁是族权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认为败坏风俗,是夫权的影响;而她这耻辱阴司还洗不掉,是神权的控制;鲁四老爷对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权。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让祥林嫂的人生走向悲剧。
(文章的意蕴,是贯注在文章生命机体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闪光。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艺术个性呢?叶圣陶先生给我们作出了回答。叶老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课文的鉴赏(审美实践)比作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起手来,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这部分的设计在于把课堂真正还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专题,主动去发现,去研究)
问题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解读文本内容和衷心的关键,小说为何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2.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此题考查小说的题解,解题思路,首先从“祝福”最基层含义出发,作为一个传统的习俗,是文章的脉络,又是典型的环境,一个大的社会氛围,时代氛围。一方面与行文结构的相联,一方面与行文内容相衬。【小结】;
本文围绕着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小说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与中国广大农村妇女一样,她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但就是这样可怜的要求,也被封建的思想文化与冷漠的社会所拒绝。作者怀着深厚的人道主义同情,从处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出发,通过他们在封建传统思想与传统道德摧残下痛苦的人生命运,深刻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根据以上讲述,对主题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学生对主题的感知)【最后练笔】;
小说写祥林嫂的遭遇时多提到春天,可有人说她没有春天,你认为呢?试以课文为依据简要说明(写篇小短文)(明确: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和命运进行探究)
(设题出发点,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努力摆脱从众的思维惰性,启发学生“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站在书本之上,开拓崭新的个性视角,勤于探索,敏于发现,言人所不能言。这一设计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大有好处)【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2c450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3.html

《鲁迅《祝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