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6-29 22:58: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职教学反思

近年来,职业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职业教育,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职业教育者的社会地位。有了这三个“前所未有”,对于我们基层的职业学校教师来说,似乎也应该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显身手的时期,然而,作为一个热爱职教事业的教师,我也常常感到艰难和困惑。

艰难是指当我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面对的却是为数不少的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一个班50多个学生,想学习的,占1/3;学也可,不学也可的,占1/3;完全不想学习的,占1/3。学生如此厌学,上课违纪也就在所难免了,睡觉的、讲话的、搞小动作的,屡禁不止,“按下葫芦浮起瓢”。做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怕对教学内容挑剔的学生,就怕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没有比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反应让教师更加身心疲惫的了。不少教师就开始感觉上课没有成就感,逐渐对上课丧失兴趣,甚至厌倦。上课变得机械而麻木。教师的这种情况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更加不想学习,这样就导致恶性循环,

如何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走出来,解放教师,轻松教师,是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与教师双方都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

要走出这种困境,我们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品味、审视、分析,“思所得,思不足” ,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一种“反刍”,唯有这样,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轻松自如驾驭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反思一:教书的同时,是否注意育人

1)育人是中职教育的第一要务

中职教育面对的学生,是他们同龄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教师要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不少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或是“留守儿童”长大,或是父母对他们的学习不闻不问,或是家庭教育简单、粗暴,他们在应试教育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而自惭形秽,自暴自弃,导致不良行为频频发生。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尊重学生,真诚对待他们,适时地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厌学情绪,变被动学习为自觉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拨动他们情感的弦,引起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才会生机盎然,才会春风化雨润人心。

2)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和掌握知识可以互为促进,二者相得益彰。教学的任务在促进学生认知智慧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发展。

各门学科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当然,在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中职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杨金土主任指出:“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相信人人有才、引导人人成才、帮助人人成才。”实践证明,不少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走向社会创业后,照样取得很大成功。中职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人才观,相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这样,才可能赏识学生,有意识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摆脱“失败者”阴影,帮助他们从自卑、自弃,转化为自信、自强,最终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既不赞成用“多元智能理论”把我们的学生说成是前途无量的社会精英,更不能接受把我们的学生打入另类,认为只要他们不危害社会,我们的工作就“善莫大焉”了。我的观点是:他们就是平凡老百姓家庭中最普通的孩子,他们即将构成未来企业职工队伍的主体;他们将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各种服务。

反思二:理论是否注意联系实际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并无直接的切身体验,显得比较抽象,教师必须联系实际进行知识讲授: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际,联系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等,这样才能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另外,教师应多方位挖掘教学素材,深入实践,并经常从教材、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等摘录、吸收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尊敬。

反思三:是否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把一门学科教给一个人,不是要他把结果牢记心头,确切地说,那就是要让他参与知识的获得与组织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国的教学长期以来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知识。这种强输硬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的好学生而言,尚能接受;对于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的中职学生而言,就很难接受,他们表现为上课不久就提不起精神,或昏昏欲睡,或讲小话,或搞小动作。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强调教与学的统一机制是“引导”,即教的引导与学的被引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四:是否了解学生个人状况

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有很浓重的情感因素。中职教师应当多深入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这样才能理解学生,包容学生,鼓励学生。例如,中职学生学习心理脆弱,抗干扰能力不强,教师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多鼓励、多引导,指导学生学会放松自已,克服抑郁、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学习意志,提高抗干扰能力。中职学生普遍懒动,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学习精力不充沛,有时会因气候变化等原因,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而是多鼓励学生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另外,教师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受到教师关注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反思五:是否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进行中提出的认识任务,要与学生的认识潜力相适应。如果所提出的任务跟学生所具有的认识可能性之间差异太大,那么这样的矛盾不仅不会成为教学的动力,反而会成为教学过程的阻抗力。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每次授课的内容不宜太多,否则他们就接受不了,消化、吸收不了。所以中职教学讲究“实用、够用”为原则。

反思六:是否注意授课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组织教学、表达情意的主要载体。教师讲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注意控制好音量、语调和语速。语速不宜太慢,以免学生感到厌烦;语音不宜太高,以免学生的听觉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此外,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文采,抑扬顿挫,有一定的幽默感。

中职学校上课最常碰到的问题是,有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学生讲话。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便提高语音,由于沉不住气,语速越来越快;结果学生的讲话声也越来越大,讲话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明智的做法是:讲课停下来,目光搜寻讲话者,并注视着讲话者,直到完全安静下来,才不急不慢接着讲课。

反思七 是否应该像学生示弱

记得有一次,我咽喉化脓,嗓子疼的难受,根本不想说话,但课还是要上吧,到了教室,我有气无力的说:同学们,Miss Yu 嗓子难受,说话困难,今天上课声音很小,希望大家谅解,然后,我就开始按部就班的上课,没想到的是,这节课出奇的安静,我顺利的上下了这节课,我当时就感概万千,让我反思教师的适时示弱。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在学生面前扮演着一个强者的角色,在学生面前逞强好胜、维护师之尊严,从不甘心示弱。

而这节课,我在学生面前就是一个病人,一个弱者,一上课我就示弱。

在这个班级,我曾经用严肃的面孔和敲打桌面等别的老师习以为常的方法来教训学生,可收效胜微,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对我的教导也仅仅限于表面,一旦我背过身去,学生又会恢复顽皮的本性。也许不少人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示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是教育的失败。其实不然。在学生面前示弱,唤醒他们的爱心,促使他们学会做人,进而激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是完全可行的。在教学过程中,示弱能使我们轻松的营造出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心境的开放,是主体性的凸现。示弱,它首先是一种教学态度。去除师道尊严的想法,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亲切地点头、微笑,滑稽的摇头、皱眉都构成一种氛围。

教师完全可以尝试着扮演一个弱者的角色,因为老师也是凡人,而不是神,学会示弱,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更是一门艺术。

   当然,要求我们学会示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确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有时感到预定的教案不那么符合教育实际。有时深感自己的知识储备不那么充足,这些很正常。今天的社会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会有很多新鲜事物、新鲜玩意儿产生。而这些新东西,我们未必都能及时捕捉、了解。而孩子们是一个群体。一个人知道一点,那他们加起来就是一个知识的宝库。而且这个宝库里面的知识每天都在变幻更新。几天前我给我班学生讲生活中的英语字母缩写,当时一个学生就问我 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曾坦言:孩子们都用上了MP3,而老师又有几个了解MP3呢,很多人甚至没有MP3这个概念。可能老师的工作太过劳累,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确实比孩子多了。

教师学会示弱,有时的确挺难为情的,但这却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以前我们总是站在讲台上,从形式上就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仿佛一个传道士。讲起课来滔滔不绝,讲到兴起时,甚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老师醉了,学生也醉了,而这样又有什么好处呢?一部分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进入了知识的殿堂,一部分差生上课说话,破坏课堂,让我们感觉无可奈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在举国上下呼吁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学会向学生示弱,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

阅读《老子的智慧》一书,至深地体会到适时、适度的退一步,反而可以以退为进,使问题更迅速,更有效的得以解决。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对待学生,学会宽容,等待,变通,同样可以达到可喜的效果。学会示弱,并非无原则的退让,它是体现教育者教育机智的一种策略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也能以幽默风趣的方式适时地把自己弱的一面展示给同学们,那么课堂一定会很快乐。老师放下了架子、解除了武装,学生消除了心理压力、敞开了心扉。真诚使得知识像缕缕清泉缓缓地流入孩子们的心田,也流入了老师的心田。

     学会示弱,示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遇到难路虎,有时真是急煞人啊!我们会怎么做呢?是避重就轻,绕道而行;还是和和稀泥,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者是瞒天过海,将错就错呢?为了维护老师的权威,我们很可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做法。可是我们不要忽视学生的模仿能力可是很强的,你和稀泥,他在学习中也和稀泥,我们这不成了木刀杀人,误人子弟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坦诚一点,莫若坦诚一点,如若不然,十几年后,我们可能成为他们饭桌上的下酒菜,何必呢?关键时候,可以请孩子们帮帮忙。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实事求是,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很有意义。

    示弱有助于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老师发挥过于出色,就会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反映迟滞。这就像一个玻璃瓶里装有两种不相融的气体,一种气体极度膨胀,另外一种气体就会被压缩。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信心不足、自卑心强、从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那就更谈不上质疑了。而有意地示弱,例如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太清楚。你能告诉老师吗?”“谈谈你的看法,老师很想知道。”“这段课文怎么朗读,你能教教老师吗?”……这些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有不会的问题,老师也会有错,从而增强信心、找回自我,也使得他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敢于以怀疑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而这些是很重要的。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会上,伦敦经济学院长霍华德·戴维斯就认为怀疑精神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只有对先人持怀疑态度,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的教学正是要唤醒孩子们身上的这些特质。

   总之,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把自己每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过程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尤其要及时捕捉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将这些“智慧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寻找教学的新思路,制定教学的新策略、新方案,并精心准备,大胆实践,及时反馈。依靠不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中职教师走出教学困境的最好途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9e46e9a300a6c30d229fee.html

《中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