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赏析

发布时间:2020-07-17 12:00: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篇一】陶渊明饮酒赏析高中诗歌鉴赏题相关材料汇总2 高考语文诗歌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技巧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以下两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点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以折柳表惜别。"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4)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中,菊花无疑已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908216d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9.html

《陶渊明饮酒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