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 清明节假期作业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
清明节假期作业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石( qìng 鞭笞chī 虚无飘渺 无计于事 B 陷阱jǐng 国粹cuì) 礼上往来 残羹冷灸 C 愧怍zuò) 泥塑sù 销声匿迹 一蹴而就 D 桎梏gào 耀( xuàn 昙花一现 振耳欲聋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加剧、资源能源耗竭等挑战,大力提升和培育低碳竞争力,能为企业和国家逆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不竭动力。
B.将于20日召开的北约芝加哥峰会注定是空前也很可能是绝后的“大峰会”,包括北约成员及参与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共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将参加峰会。 C.英国国防大臣哈蒙德表示,奥运会期间如果发生飞机被劫持事件,即使机上有大量无辜乘客,必要时也会下达击落飞机的命令,以避免类似美国9·11事件的不再发生。 D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9.9%的人认为现在大学生过早职业化现象普遍。
3.阅读下面文字,从中找出能概括《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词语。(4分)
我在那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
4.葛朗台在临死前有怎样的具体表现?请简述之。 (5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
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④,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闾里之侠皆宗 宗:敬重
B.环堵萧然 萧然:冷落萧条的样子 ..C.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跟从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使:假如
6.作者邂逅方山子后“耸然异之”,能够体现方山子“异人之处”的一组是 3分) ①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 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方山子世有勋阀 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⑤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⑥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传记作者有意不显其姓名,不录其字号,用绰号代之;开篇寥寥几笔写了这位隐士成长的三个阶段。
B.作者谪居黄州,经过岐亭,意外发现这位隐士原来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故人。故人一家虽过得清苦,但却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C.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也流露出对方山子们生活的向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4分)
译文:

⑶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上竹下作 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注释】:七律《池上竹下作》作于洛阳。诗人杭州刺史任满,返归洛阳。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白居易什么样的生活?(3分) (2颈联、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
2)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卒相与欢, 4)有善始者实繁, 5 ,吾将上下而求索。 6)亦余心之所善兮, 7 ,不指南方不肯休。 8)惧满溢,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20
水之经典 肖复兴
(1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2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语,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予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3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家园的生命。
(4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5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类的多变纷纭的世界,一辈子只当了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花开花落不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6去年秋天,我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黄尘翻滚,刀光剑影,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7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的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澈透明、纤尘不染。孔雀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让人联想到西方教堂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的净,就在这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8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特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木、水藻水绵,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新塑造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世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9九寨沟的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神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
(10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11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和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12我们谁也无法离开水,我们选择水,水也选择我们。我们身旁喧嚣、嘈杂、泛滥的污泥,漂浮着的落叶,禁不住一阵风吹就会抖擞波纹的水太多了;要不就是人工制造的湖水、喷泉水、蒸馏水、矿泉水太多了;我们身旁浅吟低唱、矫揉造作、流行时尚、浮华奢靡的水太多了……都江堰和九寨沟,是那种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的水。他们才是我们的水之经典。 11.文章第二段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请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4分) 12.文章第六段写在成都看演出的片段,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13.文章第十一段末尾作者说“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为什么说这两种水是“人类的一面镜子”?4分)

14.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水之经典”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
孤独者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学被卷进了政治。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这样一个物理学家,被视为危险分子,他的周围充满了敌意。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正在美国的爱因斯坦对德国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公开宣布终生不再回德国。
爱因斯坦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了自己的操守。在一个为军国主义的暴行辩护的《文明世界的宣言》上,有93个科学家签名,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只有4个人签名,其中之一,就有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朋友也并不能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爱因斯坦从不按传统习俗行事。传统习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的却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所以,他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他常常忘记带家里的钥匙,即使在结婚当天,婚礼结束后,他和新娘返回住所也不得不喊房东开门。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致来求见他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装束依然不变: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衣领上别着一支钢笔,甚至连面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他创立的理论十分深奥,只能使当时很有限的少数科学家感到激动,但是他的名字却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对自己造成的这种现象困惑不解。他说:“我有过好主意,其他人也有过。但是我的幸运在于被接受了。”社会公众如同洪水暴雨似地对他表示关注使他感到困惑。人们想会见他,陌生人在大街上会停步向他凝视和微笑,科学家、政治家、学生和家庭主妇写信给他,甚至他身上的东西,哪怕一颗扣子,也成了别人的圣物。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一头卷曲的白发,一件普通毛衫加一只烟斗,加州理工学院人人都知道这个形象是谁。 由于要求他写自传的人络绎不绝,爱因斯坦只好要求冯·卡门想个办法让他避开。卡门为他在洛杉矶奥列薇拉大街安排了一个住处,那是条艺术街,街上行人以留长胡子、穿羊毛衫而远近闻名,因此,他走在大街上从未碰上过麻烦。结果谁也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后来他同爱尔莎结婚。她喜欢招待朋友到家里来喝茶,有时为了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下也会叫他下楼和他们一起聊天。他的回答往往是粗暴的声音:“不!!我不!再这样打扰我,
我简直受不了了!”爱因斯坦并不需要这些,他需要的是宁静的思考,而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他差不多独自生活在小阁楼里,那才是他自己的天地,他在那里几乎与世隔绝,全身心地和他研究的宇宙结合为一体。
19554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语急促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最熟悉最自然的语言,也是心底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
15第五自然段说“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应如何理解?4分) 16.简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爱因斯坦的“孤独”的。(6分)
17作者不写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却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爱因斯坦“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这样写的用意何在?(8分)
七、作文(70分)
18. “防震减灾”主题,根据自身掌握的科普知识,结合身边发生的故事叙述自身的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在作文纸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99976af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d.html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 清明节假期作业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