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发布时间:2019-10-04 16:09: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1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 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答:

1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九日:重阳。江:指长江。 ②棹:划船。 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从全诗来看,尾联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4分)

答:

(2)颔联情藏景中,请结合诗句作赏析。(4分)

答:

1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

西江月 秋兴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4)

(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4)

13.8分)

1)①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②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

4分,画线处各1分)

2)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而途经此地只感到“苦”“难”。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4分,画线处各1分)

13.1)“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1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1分)

2)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如答“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也算1分)(4分,11分,44分)

13.1 比喻(1分)(答对偶也可) 步骤一) 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他们为富贵功名而像燕子一样奔波劳碌的时候,斯文消失,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两鬓如白练斑白。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1分)(步骤二)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特点。(1分)(步骤三)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尽道便休官!”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得分点: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分)

附注释 ①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②斯文:指旧时代的礼乐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与。”   

③光阴寸隙:形容光阴过得飞快。《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焉而已。   ④“尽道“二句: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此用其意。林下,指山林隐逸的地方。   

⑤寂寞彭泽县:言隐居的人很少。

赏析

  《塞鸿秋》讽刺小令,尖锐地撕破了官吏们的鬼脸,假名士的画皮。开头以四个比喻,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们的可鄙形象,这些痴迷于仕宦之途的可怜虫们,投机钻营,蝇营狗苟,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度和尊严,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但正当他们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的时候,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两鬓已经斑白。但恰恰是这些卑鄙猥琐的小人,装扮出一副清高脱俗的样子,“尽道便休官!”这只是他们故作高致、以退为进的“终南捷径”。“至今寂寞彭泽县”的有力反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的口是心非,撕去了他们的伪装,“寂寞”二字与“忙如燕”遥相对比,使高唱归隐者原形毕露。

13.1)①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1分)

②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1分)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2分)

2)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

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13.(1)山庄访隐 江村送别(各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隐者(1分)。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1分)。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僻(1分),诚恳而又热情(1分)。

13.(1)本曲抒写了作者落魄江湖间的羁旅情愁(1分)。首句刻画了萧瑟秋风中孤独泛舟,渺无去处的孤独者形象(1分);“伤心句”抒写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1分);“相知几个白头”,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1分)。

2)本句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山瘦”、“树愁”,赋予山、树人的情思,同时营造出一派萧索、悲凉的意境(1分);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无常、人生易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及重阳佳节的羁旅情愁(对家人的思念)(1分)。

13.1)①对友人依依难舍的别情;(1分)②对坎坷人生的悲叹:自幼失父、远役他乡、饱经困厄、绝少知音;(2分)③现世纷争、风尘扰攘,后会无期的凄凉之叹。(1分)

2)①上句写故人沿路远去,阴云密布,天幕低垂,小路仿佛伸出寒云之外,此景阴冷、压抑,有力地烘托出离别时沉重、悲凉的心境。②下句写客去人归,时值薄暮,又逢阴雪,郊原茫茫、踽踽独行,无限空寂凄凉,写尽诗人心中的孤独苦寂之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a8119caef8941ea66e0511.html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