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发布时间:2020-06-22 14:51: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1(统一长度单位)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8(估测、解决问题)

1. 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

1)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1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

4.识线段。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等同于线段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5.解决问

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1庹、1拃、1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的长度观念,知道1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6.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的长度观念,知道1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应全面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观念建立的能力

4.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例如认识米一课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来体会厘米和米的关系。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6.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4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23页及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厘米测量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

师:怎么测量巨石的宽度?怎么测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

生:用庹量巨石,用拃量布,用脚长量竹竿

师: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1老师的手大小明手小

2(提出问题):他俩的不一样长

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呢?

生:都对

师:选谁量的结果?

生:无法选择,因为都可以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认识直尺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都有什么?

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引导学生找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四、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1. 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

师:在直尺上找1厘米,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1厘米吗?

师:从0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生:(活动)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

生:(回想)

师: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

生:(比划)

师: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生:短、小、又短又小

师:你用的词真好。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生活举例。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师伸出食指)老师食指的宽度、(举田字格本)这田字格的宽度(举图钉)图钉的长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生:(举例)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更多。?

五、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纸条的长。

师:这张纸条有多长呢?怎么用直尺测量??

让学生自主测量,教师巡视。

2.汇报。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师:对,我们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3.测量自己的数学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

六、总结评价,深化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4页例4、例5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100厘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测量物体的长度。

3.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1,知道1100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度(比一比看谁量得最快)

2.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通过测量黑板你们有哪些感想,谁想说(体会小尺子量比较费劲)

提出问题有比较长点的尺子吗?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米尺,说明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1.认识米,建立1的实际概念

师: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拿出1米尺

2.小组交流、比划1的长度。(伸开双臂,量一量身高)

3.汇报,体会大约1的有多长。

4.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的物体。

5.仔细观察一下米有什么特点。米可以用m来表示

讨论1100

三、用米测量

1.指名学生: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门的高度。

2.交流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估测一下教室的长度,再用卷尺实际量一量。

4.一说米尺的好处

四、做一做

引导学生量的时候应注意:把绳子拉直才是正确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56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出示一截细绳,让学生测量。

1.说一说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拉直)

2.汇报测量结果。

3.比划绳子的长度。

4.沿着米尺把绳子的长度在黑板上画下来,让生观察这一条线就是绳子的长度。

这条线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自主探索

课件演示绳子拉直的过程(从直观物体抽象出线段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线段。

1.观察线段的特征。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是

2.刚才我们量了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多少?那么这条绳子拉直后我们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也是……,引导学生体会线段的另一个特征:可以量出长度。

3.找一找我们周围的些物体可以看成线段(黑板、书桌、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三、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几条线,区分线段。

2.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线段让学生量一量长度。

3.汇报结果,交流量的方法。

四、画线段

引导学生画线段必须用到直尺才能确定线段的直。

1.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比一比谁画最快。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如果直尺上的0刻度不清楚了,谁能想个办法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

(课件演示)

4.画一条比3厘米1厘米的线段。(说说应该画几厘米?)

5.教师小结。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的表现如何,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疑问?

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

教学目标

1.在建立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能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口头出题。

(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同学们看操场上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回答,说想法。

3)教师引导

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

4)小结: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巩固深化

1.出示教材第7做一做题目。

1)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

引导60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

2)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呢?(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5????黑板长2????

小红身高124?????课桌面长150??

四、课堂评价

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8~11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b87648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b.html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长度单位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