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长征》导读与训练

发布时间:2019-07-14 14:08: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著《长征》导读与训练



【名著档案】

书名:《长征》体裁:纪实文学作者:王树增

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彭德怀、贺龙等

成书时间:2006年

地位:第一部荣获国家级三大图书奖项的优质读本

关键词:长征;中国共产党的成熟;苦痛与饥饿;意志与信念;奇迹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王树增,1952年2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少将军衔,国家一级作家,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获政府特殊津贴。为了写好《长征》,作者翻阅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仅笔记就有两百多万字。

【内容梗概】

1.作品主旨: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已进行战略转移。《长征》详细展现了自1931年11月中共在江西瑞金建立苏维埃政府到1936年11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红军长征顺利结束的一段历史。作者在文中罗列了众多历史材料,记录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事实,深入挖掘了长征历史中的细节,对青少年了解长征、了解中国共产党有重要的作用。

2.内容速览:从红军一支部队的突围和为寻找新的根据地的惨烈战斗开始记叙,讲述了负载着无数辎重的十万大军和无数老幼妇女一路的翻山越岭,一路的战争,一路的迷茫与困惑,一路的矛盾斗争,一路的绝望与期望,一路的疾病与饥饿,一路的生与死,表现了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过程中充满的艰辛与艰难。《长征》以中央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为主要线索的同时,也用了很多笔墨全面记叙了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以及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的军事转移行动,这些行动构成红军长征的重要部分。他们的转移与红军主力的转移一样悲壮,面临着艰难险阻,一样前赴后继,他们的信念也一样坚定。

【重要情节】

篇章

情节提要

感悟评价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贵州甘溪

作为全书的第一章,作者从红军在江西瑞金的突围写起,详细记录了第六军团与国民党桂军第二十四师的“甘溪之战”,和第七军团在进攻福州时遭遇的惨烈伤亡事件。两个军团的重创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归因为中央攻占大城市”的战略失误。第六军团和第七军团的遭遇,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事件发生的前兆。

此章以第六军团为切入点,从前卫营营长周仁杰的视角出发,叙述了甘溪之战”的始末。我们可以看到红军在突围时所遭遇到的重重阻碍以及红军内部所存在的指挥失误等问题,但更多的是,我们在惨淡、昏暗的绝境中看到了红军必胜的决心。

《绚丽之梦》1931年11月江西瑞金

此章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决裂,在血的教训中懂得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随即共产党人开始武装起义,朱德、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带军会师井冈山,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部队。同时,连续三次粉碎蒋介石的“围剿”后,1933年上海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往中央苏区,博古和李德获得军事指挥权。他们的错误指挥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决定长征。

文章将中央苏区的欣欣向荣与蒋介石统治下的破败和萧条做对比,将瑞金这一座“苏维埃”京城的祥和、鼎盛与温情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毛泽东因被指控有“四大错误”而失去指挥权,但无论遭到多大的攻击,他依然坚决反对“攻占大城市”的主张。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本章介绍了红军长征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党内逐渐激烈的矛盾以及按照命令留在瑞金并坚持斗争的“中央分局”。作者首先对博古、李德的生平做了详细的考证和介绍,说明了博古和李德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搬抄与毛泽东等人的军事主张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同时,国民党正集中兵力向中央苏区核心地区逼近,转移迫在眉睫,红军主力第一、三、八、九军团在乡民《十送红军》的曲子中一路向前。

本章中最触动人心的形象是被留下的共产党人。正如作者所说,“最终制定的那份‘走留’名单是一个永远的悲剧话题”。因为留下的人必定九死一生。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被留下的项英、陈毅、贺昌、瞿秋白、何叔衡、刘伯坚等人的遭遇。陈毅远遁荒山,饥餐露宿;瞿秋白被捕就义;刘伯坚死前慷慨写下首《带镣行》。

《路在何方》1934年10月粤北与湘南

红军长征首先面临的是蒋介石设置的包围中央苏区的防线。红军向广东方向突围的过程中遭遇了粤军首领陈济棠。陈济棠为了保存粤军的实力与共产党代表何长工等召开秘密会议并签订五项协议,红军顺利前进,直面潇水和湘江,并占领渡江要地宜章县城。国民党的第二道防线由粤军和湘军共同构成,九峰山阻击战后红军结束与粤军的对峙。蒋介石在气愤中重新部署“追剿”计划,重点防止朱毛红军北上与贺龙、萧克会合。

九峰山是从广东进入湖南的咽喉之地,也是乐昌以北的制高点。负责抢夺九峰山的是红一军团。红军艰苦作战,最终将粤军赶下山,成功地掩护了红军部队的转移。

《山河苍茫》1934年11月湘西、皖南与豫西

本章主要记录第二、第六兵团,位于皖南的红十兵团以及位于像西的红二十五军三个军团对红军主力部队撤退的配合作战。第二、第六兵团占领永顺、桃源和慈利县城,最大限度地牵制了湖南境内的国民党军队;红十军团的十九师进入皖南伏击国民党军队,却因为失去制高点而陷入包围,方志敏遇害;处于豫西的红十五军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阻击之后,进入了伏牛山。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贺龙军队因为军事部署要烧毁永顺县城的一道花桥。为了不影响老百姓的出行,贺龙命令支取一千块大洋,专款专用给老百姓修建新桥。百姓以前都认为“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但红军却可以做到出钱为百姓修桥,这让他们十分感动。

《橘子红了》1934年11月湘南

1934年11月22日,红军主力部队开进道县,道县百姓自发协助红军战斗。毛泽东所在的军委纵队主张不渡潇水,博古、李德主张进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蒋介石把湖南南部的国民党部队编为五路大军,由何键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负阻击。红军由道县出发后渡潇水,紧接着与桂军抢占湘江渡口并占领重要渡口界首。1934年11月28日,总司令朱德发出渡过湘江的战斗命令。

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作品中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的出生、家庭、青年求学和早期工作的经历。他可以用一半的生活费买书,可以孜孜不倦日夜相继地阅读,他的青春是热血而张扬的。他坦言要“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正是这种激情和信支撑着他坚定地革命。

《血漫湘江》1934年11月湘西、皖南与豫西

红军渡湘江一役,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万六千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中国工农红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1934年10月28日,红军开始渡江。蒋介石部署四个师,调动15架飞机,并以桂军白崇禧为主力部队对红军进行追击。中央红军以左右二翼为渡江掩护,左翼为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对阵桂军主力,右翼的红一军团则对阵湘军。

红军第八军团、红五军团在转战中遭到国民党的包围,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被敌人割下头颅,挂在城墙上。革命的脚步,每一步都凝结着共产党员的鲜血。

《恭贺新年》1935年1月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的任务由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红军团一师一团和红三军团五师完成。他们分别在江界河、回龙场和茶山关负责攻占渡口,架设浮桥。红军战士在1935年新年的第一天迎着敌人的火力跳入寒冷狂怒的乌江进行侦查。1935年1月3日,红军渡过乌江。

“乌江无安渡,茶山尤险极。急流一线穿,绝壁千仞植。”红军在新年渡过乌江,乌江过后便是遵义这是共产党新的开始。

《夜郎之月》1935年1月遵义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红一、三、五、九军团分别在遵义北部、南部和东部形成防线。红军在遵义建立县革命委员队并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开始了他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1935年1月29日,红军渡过赤水,向云南东北部威信和扎西转移。扎西会议暂缓了红军北渡长江的计划,并任命张闻天为中国共产党第五任总负责人。

川军的拼死作战使得红军队伍损失严重,红军被滞留在川、滇黔边境。为此,红军抽调一百多名干部成立中共川南特委,组建川南游击队。女红军李桂英被留下组建游击队,在丈夫牺牲后,依然坚持着革命。她被俘虏后遭受了比死亡更残酷的折磨,但她却一直没有放弃,直到被组织设法保释出狱。

《残阳如血》1935年2月娄山关

1935年春,红军离开云南扎西重新进入贵州北部。2月28日,红军二渡赤水河,毛泽东制定了“牵牛宰猪”的作战策略,即引诱牵制川军,集中主力攻打遵义,大刀阔斧地宰杀黔军这头肥羊。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遵义北面的雄关天堑—娄山关交战,作战的红三军团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红军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险。最终,红军再次占领遵义。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主席的这首词是对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最深情的纪念。

《巴山蜀水》1935年3月川北、湘西与陕南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之际,由张国焘、徐向前领导的当时最有实力的红四方面军在川北也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点围剿。但第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攻克南部、阆中、剑阁等八座县城,一度控制了嘉陵江到北川约三百里的广大区域。同时,位于湘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也在围剿中不断在湖南、湖北的荒山中游移。红二十五军在官兵皆食不果腹的条件下灵活作战,在战争中不断壮大队伍。

革命里的爱情是浪漫而真挚的。红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因为作战时凶猛无比,被人称为“徐老虎”。 1935年12月10日上午,二十五军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庾家河,子弹打中徐海东左眼后又从颈后穿出。一个女战士一直守候在昏迷的徐海东身边,陪着徐海东去找队伍,尽可能地找他能吃下去的食物。这个女战士就是徐海东的夫人周东屏。

《金沙水畔》1935年5月金沙江

渡过了北盘江的中央红军一路向西,由黔西进入云南。中央红军在哨口村会议上决定要抢渡金沙江,毛泽东做了具体的战略部署,红一、红三军团抢夺皎平渡口。红一军团二师佯攻昆明,诱敌追击,红五军团掩护中央部队渡江。掉队的红九兵团经过艰苦的奔波也渡过了金沙江。

红四军首领张国焘在知道中央红军只剩下三万多人的时候,成立西北联邦政府,其架空中央的野心开始暴露。

《喜极之泪》1935年6月四川达维

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到达泸沽县城。为了能成功地向彝族同胞借道到达大渡河,刘伯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其后,红军抢占了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决定夺取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此情报被国民党得知,红一军团与川军再次狭路相逢,红军胜利夺桥。红军渡过大渡河后,越过郎山迅速突破川军阻击,艰难地翻越大雪山夹金山。1935年6月12日,在夹金山北麓的达维镇,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红军渡过大渡河之后,中央委派陈云经上海去莫斯科联系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国际支持遵义会议在党领导人上的变动。

《黑暗时刻》1935年8月松潘草地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引发了新的危机。以张国焘为“主席”的红四方面军有八万之众,而中央红军只剩下两万多人,张国焘主张南下四川,毛泽东则主张北上陕甘。张国焘拉拢中央红军中高层官员,红军北上翻越松潘大草地,张国焘则拒绝带领红四方面军北上。

松潘大草地是红军遭遇的又一次巨大困难。红三团的九名炊事员为了让官兵吃上饭,宁可自己吃野草,也不吃一粒粮食,最后全部牺牲。可见,所有的困难在红军顽强的意志和舍己为人的胸怀之下,都是可以被克服的。

《北斗高悬》1935年9月陕南与甘南

红二十五军为了掩护中央红军转移,在陕南进行运动战,不断袭击陕南县城,在平凉遭遇了国民党第三十五师。红二十五军在消灭国民党二○团后与陕甘苏区的红军会合。中央红军继续北上,经腊子口进入甘肃。

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能够坐下来好好地吃一顿饭成了红军的期望。但红军是与民同乐的,他们会邀请当地百姓一起享用。

《北上北上》1936年7月四川甘孜

当中央红军与陕甘苏区会合之后,贺龙、萧克领导的红二、红六兵团两万名官兵于1935年11月19日往北向贵州转移。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会议提出抗日和红军军事战略问题。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六兵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合。

“瓦窑堡会议”得以召开,张国焘能够放下野心让红四方面军北上,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林育英带回的共产国际的指示。可见,共产国际在共产党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山多娇》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红二、红六兵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之后,共同向陕甘宁苏区进发。同时,张学良到达陕西延安,周恩来与张学良就抗日问题交换了意见,对陕西实力最大的军阀杨虎城也做了动员工作。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抗日指日可待。

红四方面军妇女团一营一连在护送五百名伤员经过腊子口的时候遭到土司骑兵的袭击,女红军拿着大刀直面骑兵,保护伤员撤退,全连近百名官兵中有70多人阵亡。

【人物形象】

1.毛泽东

精要分析:当选为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主席,是红军北上陕甘宁的提出者。在红军遭国民党疯狂“围剿”的时候极力主张北上,并在危急时刻提出了正确的军事主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性格特征:信念坚定、深谋远虑、风趣乐观。

2.周恩来

精要分析:当选为红军长征的总政委,领导红军长征。接受毛泽东对红军转移方向的正确主张,遏制了博古等人的错误军事指挥。与张学良谈判,为中共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开辟了道路。

性格特征:温文尔雅、意志坚定。

3.朱德

精要分析:作为红军长征的总司令,与毛泽东等共同指挥红军长征。1935年,奉命到张国焘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执行任务。1936年11月,成功带领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来到陕甘宁边区。

性格特征:忠厚英勇、平易近人、艰苦朴素。

【名著点评】

名人点评

人民网: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并尽可能地收录了所有关于普通红军官兵的史料。

大众点评

1.《长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

2.《长征》从红军一支部队突围寻找新的根据地的惨烈战斗开始记叙,预示了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的前所未有的艰辛与艰难。作家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

【积累与写作】

妙笔生花

◎东方的云翳裂开一道巨大的缝隙,血色的云霞从缝隙中喷涌而出。

◎如果从空中看下去,四周残酷的战场在沉沉黑夜中一片死寂,唯有被死寂包围着的这一片土地上闪耀着人间欢愉的光芒—这样的景象对于中国历史宛如罕见的绚丽之梦。

◎二十六日,大雨倾盆。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和中央纵队在大雨中向安顺场急促前进。路上休息的时候,毛泽东遇到一位当地的老秀才,毛泽东向老秀才问起渡河的事,老秀才看看毛泽东身前身后的队伍,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大军切勿在此停留!”

◎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发布了把中央红军消灭在第二道封锁线的作战命令。同时,在全国的各大报纸上发布了悬赏布告:“生擒毛泽东朱德者,赏洋二十五万元。”

◎凌晨三时,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联名致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电报到了:“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退则我野战军将被敌人层层切断……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好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一号一时半作战命令全部实现。”——这是对红一、红三军团全体官兵的最后的战斗动员。

微写作

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无比坚定的信念,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学校要举办以“歌颂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认真阅读《长征》,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演讲稿。要求:符合演讲稿的格式,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模拟演练】

一、填空题

1.《长征》的作者是 ,国家一级作家。

2.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七律·长征》)

二、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长征铁流劲旅中的巾帼英雄

邓六金

①一次,我们在翻越一座大山时,遇到敌人飞机的轰炸,一个抬担架的民夫被吓跑了。我看到副担架孤零零地放在路边,另一个民夫在担架旁急得不知所措,而担架上是一位胸部负伤的团级干部。不能扔下伤员。我忘记了自己体弱有病,抬起担架就走。山很陡,我只得跪着爬行,膝盖磕破了,肩膀磨出了血,火辣辣地疼,但不能停下,落下队伍是很危险的。下了山之后,我再也支持不住了,大口大口地吐起血来。民夫和担架上的伤员再也看不下去了,说:“女人干不得这个,还是找个男人来。”但荒天野地,去哪里找男人?我吐完血,抬起担架继续追赶队伍。在长征路上像我一样抬担架的,还有好几个女同志。

②照顾伤员也是一件很难办的事。由于缺医少药,一些伤员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我们以女同志特有的细心和耐心,精心地护理伤员,帮他们擦洗伤口、换药、喂饭。一些伤轻的,拄着拐棍自己还能走一段;有的重伤员,根本就离不开担架。如钟赤兵同志,原是一位很优秀的团长,在战斗中被打断了一条腿,他非常顽强,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截的肢。周恩来副主席指示我们,一定要将他抬走。钟赤兵同志是我们抬着走完长征的。伤员同志除了要忍受伤痛的折磨,还常常忍饥挨饿。我们除了要护理伤员,还要筹措粮食,有时筹不到粮食就得饿肚子。

③长征路上,我们与千千万万的红军一样,爬雪山、过草地、冒酷暑、蹬江河、吃草根、嚼树皮,历尽艰辛,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在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时,只见满山遍地全是雪,连棵借力爬山的草都没有,常常走一步退两步。山上空气稀薄,憋得脸发青,我亲眼看见一个个战士倒下去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下山时,我再也坚持不住了,往地上一躺,滚到了半山腰,才爬起来跌跌撞撞地赶路。过草地也如此,千里草地就像一块大“魔毯”,一时乌云翻滚,一时又大雨倾盆,好像随时要把我们吞没似的。草底下是一片终年不干的积水,河沟交错,泥潭深不可测。水像生了层红锈一样,散发着腐臭气味。走路得寻着草根,要不然陷进泥潭,很快就把你吞没。我们在草地上摇摇晃晃地走了一个星期,才走出了草地。

1.联系语境,说说第①段中的画线句体现了“我”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说“照顾伤员也是一件很难办的事”?

3.用自己的话说说红军爬雪山和过草地时经受了怎样的“生与死的考验”。

4.请从修辞角度对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进行简要赏析。

5.读完本文后,如果你想寄一张明信片给作者,你会在上面写些什么呢?



《长征》参考答案

模拟演练:

一、1.王树增2.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1.体现“我”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尽职的精神品质。

2.缺医少药;很多重伤员离不开担架,而女红军抬担架较吃力。

3.饥饿、严寒,道路险峻易跌入深渊,爬雪山时严重缺氧,过草地时泥潭众多。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辽阔、天气多变、不可捉摸和危险重重的特点。

5.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您的壮举,您的功绩将永远被历史铭记!红军奶奶,我们永远爱您!

微写作:(《长征》)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长征精神在我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先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坚毅执着的脚步和胜利后的灿烂笑容。八十年前,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dd347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3c.html

《名著《长征》导读与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