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文学院微格教学训练自评分析报告
专业班级:2018级汉语言文学本科二班学生:刘师进学号:2222111823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授课对象谢正杰、杨婷、锦传20201124日特教大楼微试教形式小组
试教时间地点格教室40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篇课文教学
教学节段名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本词运用典故的妙处及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提升对古
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激发爱国
情怀,强化责任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深入
理解作者的政治立场。2.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情感体验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学设计
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竞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开创者为北宋的苏轼,那么到了南宋是谁再举豪放之旗?对,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诵读1.学生初读2.师范读
(三)鉴赏诗歌,体味情感鉴赏诗歌四抓法1.题目2.作者3.注释课题

4.内容关键词
1.题目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临古地、忆古人、思古事。通过今昔对比,以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抒己志。
2.作者(知人论世)
其词抒发北伐抗敌,伐金复国的爱国之情,倾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是辛弃疾已经65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隐居的生活,得不到赵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率北伐,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他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所写下。
3.注释
1)结合课本注释理解文意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难找到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却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2)由注释可以看出,这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用典(引古事,古人来喻今事今人,以抒怀)4.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1)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
2)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增强作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四、诗词内容
1.词的上片,作者运用了哪些典故?1)用“孙权
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占据江东。赤壁之战大破曹操,遂使天下三足鼎立,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

操生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用“刘裕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他出身低微,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取代了东晋政权。2.用典意图是什么?
南宋统治者昏庸,不思收复北方失地,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3.下片选用了哪些典故?用典意图是什么?1)用“刘义隆”典
元嘉为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年号。“狼居胥”为今蒙古境内的肯特山。
刘裕之子刘义隆,听信王玄谟的大话,草率北伐,惨遭打败。
写作意图:借古讽今,以史为鉴。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2)用“拓跋焘”典
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兵败,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辛弃疾写此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
忆:四十三年前,烽火扬州路看:四十三年后,一片神鸦社鼓。
通过对比,唱出了稼轩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当年的感慨心声。
写作意图: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尽早收复失地,不要让老百姓安于异族统治,民族意识模糊,忘记自己是宋氏臣民。对南宋的不满,对国情的痛悲和担忧。3)用“廉颇”典
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赵王想要再用他,派人去看他。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写作意图: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五)小结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

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懑,也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六)作业布置1、背诵本首词;2、完成课后练习。
注意:教学过程应详尽,包含主要的教师用语和师生交流环节,应体现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方案。
五、课后延伸
六、板书设计
京口北固亭怀古
孙权建都京口,保卫家园建功立业刘裕京口起兵,建立政权令人仰慕
刘义隆—元嘉草草,仓皇北顾—警告当局借古讽今拓跋焘—佛狸祠下,神鸦社鼓—怒斥偏安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未已南宋——屈辱求和,歌舞升平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收复失地

小组成员对刘师进的试讲,进行了如下评价:首先,刘师进同学讲课声音洪亮,一点也不紧张和怯场,但是语速有点快;其次是她的课件制作得比较新颖、好看,同学们能清楚地理解她所讲的内容,板书也比较好;最后,课堂衔接得比较好,板书清晰,但是对课文不够熟悉,准备不够充分,讲课缺乏生动性,与学生的互动还不够,不过整体效果还不差。总之,教学设计
小组交流情况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知识由浅入深,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
体地位,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必须插入至少一张教学视频截屏图片一、试教总体情况
第一次试教后
虽然刘师进同学讲课的时候语速有点快,但是声音洪亮,都
自评分析
都能听清楚,讲课思路比较清晰,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整体效果比较好。



二、试教的优点及特点
1.讲课思路清晰,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
2.课件制作得比较新颖、清楚,板书比较清晰。3.善于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语速有点快。
2.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讲课不够生动。
3.对课文还不够熟悉,对课文知识掌握得不够,准备得不够充分。
4.看课件时间过多,没有自己更多的思考,缺乏创新。5.问题设置不够,讲课授课的经验不足。
四、改进措施
1.克服紧张的心理,讲课语速放慢。
2.设计更多的问题,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3.讲课尽可能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主要改动内容标红,用加黑字体一、教学目标
五、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六、理解本词运用典故的妙处及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提升
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七、体会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激发
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改进后的教学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深入
理解作者的政治立场。
设计4.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情感体验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竞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豪

放派的开创者为北宋的苏轼,那么到了南宋是谁再举豪放之旗?对,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诵读1.学生初读2.师范读
(三)鉴赏诗歌,体味情感鉴赏诗歌四抓法1.题目2.作者3.注释
4.内容关键词
1.题目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临古地、忆古人、思古事。通过今昔对比,以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抒己志。
2.作者(知人论世)
其词抒发北伐抗敌,伐金复国的爱国之情,倾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是辛弃疾已经65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隐居的生活,得不到赵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率北伐,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他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所写下。3.注释
1)结合课本注释理解文意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难找到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却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

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2)由注释可以看出,这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用典(引古事,古人来喻今事今人,以抒怀)4.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1)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
2)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增强作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四)诗词内容
1.词的上片,作者运用了哪些典故?1)用“孙权
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占据江东。赤壁之战大破曹操,遂使天下三足鼎立,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生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意图: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意图: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2)用“刘裕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他出身低微,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取代了东晋政权。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且有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的意思。
意图: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2.用典意图是什么?
南宋统治者昏庸,不思收复北方失地,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3.下片选用了哪些典故?用典意图是什么?1)用“刘义隆”典
元嘉为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年号。“狼居胥”为今蒙古境内的肯特山。
刘裕之子刘义隆,听信王玄谟的大话,草率北伐,惨遭打败。
写作意图:借古讽今,以史为鉴。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2)用“拓跋焘”典
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兵败,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辛弃疾写此词时,

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
忆:四十三年前,烽火扬州路看:四十三年后,一片神鸦社鼓。
通过对比,唱出了稼轩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当年的感慨心声。
写作意图: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尽早收复失地,不要让老百姓安于异族统治,民族意识模糊,忘记自己是宋氏臣民。对南宋的不满,对国情的痛悲和担忧。3)用“廉颇”典
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赵王想要再用他,派人去看他。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写作意图: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4)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4.思考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用典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对比5.本文写作特色:
手法: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风格:豪放悲壮、慷慨愤世。(五)小结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懑,也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六)作业布置1、背诵本首词;2、完成课后练习。
注意:教学过程应详尽,包含主要的教师用语和师生交流环节,应体现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方案。
注意:教学过程应详尽,包含主要的教师用语和师生交流环节,应体现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方案。
五、课后延伸


六、板书设计
京口北固亭怀古
孙权建都京口,保卫家园建功立业刘裕京口起兵,建立政权令人仰慕
刘义隆—元嘉草草,仓皇北顾—警告当局借古讽今拓跋焘—佛狸祠下,神鸦社鼓—怒斥偏安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未已南宋——屈辱求和,歌舞升平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收复失地

第二次试教时/地点
注:必须插入至少一张教学视频截屏图片一、试教总体情况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课堂衔接的比较好,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二、试教的优点及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思考。2.课件制作得比较新颖,教学思路清晰,
第二次试教自3.讲课思路清晰,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
4.善于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分析
5.板书比较清晰。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缺乏讲课授课经验。
2.对课文还不够熟悉,对课文知识掌握得不够,准备得不够充分。
3.课堂衔接得不好,没有自己更多的思考,缺乏创新。4.讲课不够生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组织语言的能力还不够。

四、改进措施
1.进一步熟悉课文,掌握课文知识。2.多练练板书,提高板书水平。
3.多向老师同学学习,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

讲课尽可能生动,要有所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f3db7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7.html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