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诗的产生发展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16 08:24: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六言诗的产生发展与影响——六言诗小史

 内容提示:

     一、六言诗的地位       二、六言诗的萌芽 ------ 六言句式

     三、六言诗的产生 ------ 骚体六言  四、六言诗的再生 ------ 古体六言

     五、六言诗的发展 ------ 近体六言  六、六言诗的影响

 

      几千年的光辉灿烂的诗歌遗产,使我国赢得“诗歌的国度”的美称。在万紫千红的诗园里,五言诗、七言诗是名贵的牡丹,而六言诗只是一朵很不起眼的小花,但它也和五、七言诗一样,以他特有的美姿装扮了中国诗史这个文学大观园。198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选了陆游的一首六言诗“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激起笔者极大的激情,现将多年来对六言诗的发展历史的探讨撰文于读者,敬请斧正。

      一、六言诗的地位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而文学史的研究史却很短暂。在有名的诸大家文学史专著中,没有六言诗的一席之地。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仅仅在插图上选了三张明刊本“唐诗画谱”的王维、李白、柳宗元三位大诗人的六言诗插图,正文只字未提六言诗;陆侃如《中国诗史》在谈到嵇康诗特点时提及“嵇康诗”“一是以四言殿之以五言,一是六言诗句句协韵”;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洋洋六大本,仅选了一首王安石的六言诗(题西太一宫壁);沈祖棻、程千帆合编的《古今诗选》共选了王维和王安石的四首六言诗;《中国诗词曲律纲要》把六言诗作为一体而选了刘长卿的一首六律予以说明,但只字未提六言诗发展概况,句式特点、平仄格律;王力的《中国诗律学》专讲诗词格律,也同样只字未提六言诗;至于游国恩和科学院分别编的《中国文学史》,同样矢口不提;就《49----79三十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目录索引》来看没有一篇关于六言诗的研究论文。如此看来,六言诗是个被遗忘的角落。

做为一种诗体,它在文学史上存在并产生过微弱的影响并一直流传至今。《辞海》和《历代文学及工具书常识》为六言诗释了名,并把它和其他诗体相提并列。具体解说如下:“六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其诗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唐代以后,也有用六言句诗者,但大都偶一为之,不甚流传”。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亦不传。”这些解释非常重要。能为六言诗作释说明它作为诗体自有其地位和特点;“不甚流行”说明它地位不高,影响不大;“偶一为之”说明了它没有形成辉煌时代的原因;这些释条还勾勒了一条六言诗的发展线索。

诚如这些释条所言,人们是“偶一为之”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唐诗》、《王安石文集》《苏东坡文集》《陆游集》以及元代以后的诗歌总集合在一起,共有六言诗二百余首。值得注意的是:宋人洪迈所缉的《万首唐人绝句》,竟然在卷末附六绝一卷,收唐人42首六绝。看来宋人已经注意到了六言诗。

毛泽东一生只写了一首六言诗,但却很有名,他写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陈毅诗选》共选诗150首,也有一首六言诗,即《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1964)》现代和当代诗人、民歌和谚语、谜语之中都可以搜集到许多六言诗,但又确实偶一为之。尽管如此,六言诗在中国诗史上毕竟还产生了影响,应当有它的一席之地。

二、六言诗的萌芽 ---- 六言句式

如果说“在四言诗盛行的时代,五言诗既已萌芽”,同样,在代表中国文学起步时代的《诗经》里也可以找到大量的六言诗句 ---- 六言句式。

“王事谪我, 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编摧我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沦猗 ……  ”(《诗经.魏风.伐檀》)“六月食郁及隩,七月烹葵及  ”(《诗经.豳风.七月》)

《诗经》中的六言句式,从语言特点上看,分为带虚词和不带虚词两类。不带虚词的,如“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  ;带虚词的,如“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由不带虚词的六言句式产生了后来的古体六言诗和近体六言诗,由带虚词的特别是带“兮”的六言句式,产生了伟大的“骚体六言”。

  三、六言诗的产生 ------ 骚体六言

随着奴隶主贵族古老的雅乐的消亡,新声南音楚辞也就蓬勃兴起。“楚辞变更了渐劲而不易流传的四言格式,变更了纯朴短促的民间歌谣,变更了教训式的格言诗,变更了拘谨素质的作风。”(郑振铎《文学史》)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次诗体大变革。

徐红火的《诗词曲律常识》和王力的《诗律》都认为从每句字数看,诗歌不外偶字句和奇字句两种。偶字句,主要是四言和六言,奇字句主要是五言与七言。《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以六言为主。一部楚辞,可以说是一部“骚体六言诗”。

楚辞主要有两种句式:一种带“兮”成六言,以《九歌》为代表;另一种去“兮”成六言,以《离骚》为代表。王力《诗律》讲:“楚辞以六字句为主要形式,“兮”字有声无义,不算在六字以内。”例如《离骚》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共有287句,去掉“兮”不成六言的句子有37句,带上“兮”不成六言的句子共有30句。如“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根据王力的说法,“离骚”则是一部辉煌的六言长篇巨制。在《九歌》十一篇组诗中,除《山鬼》《国殇》全是去“兮”成六言句式外,而带“兮”成六言的诗句在其余的诸诗中皆有整段的使用,象《湘君》《湘夫人》就是如此。如《湘君》一开始,湘夫人唱道:“君不行兮夷尤,寒谁留兮中州?美更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柱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流淌,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又如《湘夫人》中湘君唱道:“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缤纷兮并道,灵芝來兮如云。”

总之,无论从带“兮”成六言诗,还是去“兮”为六言诗来说,楚辞都应是优美的六言诗,笔者把它名之为“骚体六言”。

骚体诗的发展诚如王力先生所言:“诗骚的偶字句结果发展成为汉赋、六朝赋及骈体文句式”。由班彪《北征赋》到张衡《归田赋》、再到陶潜的《感士不遇赋》,直到苏轼的《茶赋》和王夫之的《刈草辞》 ;由带“兮”押韵到不带“兮”押韵,从句句押韵到隔句押韵,直到不押韵。就这样,骚体诗一步步走上了散文化的道路,这就是骚体六言诗的发展和归宿。

四、六言诗的再生 ----- 古体六言

《诗经》中带虚词的六言诗句发展成为“骚体诗”,而不带虚词的六言句(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发展成为古体六言和近体六言,亦即工具书做了释条的六言诗。

汉大赋把骚体六言诗引上了绝路以后,另一类六言诗 ------ 古体六言产生了,为了区别前一个产生,笔者姑且名之曰“再生”。

东汉末年,《古体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到了建安时代,则发展到一个高峰。伴随着五言诗的高潮,古体六言诗在建安时代产生了。 

1、最早的古体六言诗作者 ----- 孔融与曹丕

相传六言诗始于西汉谷永和东方朔,可惜其诗皆失轶不传。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六言诗是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和“三曹”中的曹丕的诗作。

孔融(153 --- 208)为人刚直。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主要是散文。他写有三首六言诗:

其一

汉家中道衰微,董卓作乱乘衰。偺上虐下去威,百官惶怖末违。百姓惨惨心悲。

其二

郭李分争是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衰,梦想曹公归来。

其三

从洛到许崴崴,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祈祈。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这三首诗抨击了做乱的董卓,反映了军阀混战下时代的灾难、生活的艰难、人民的忧郁和悲哀。歌中那种苍凉悲壮的音响,带着当时典型社会环境中典型人民情绪氛围的影响的深重烙印。“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在这六言诗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曹丕(187 --- 226)是一个勇于开拓诗歌新领域的诗人,他既为七言诗的创作开辟了道路,又为六言诗的创作做出了贡献。《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他做有三首六言诗,他的诗作既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样的汉末实录,又有着“牵牛织女要相望”的思妇郁情。他的三首六言诗,既反映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又描写了思妇怀念丈夫的忧伤。

奉辞桃罪遐征,晨过黎山黎峥。东济黄沙金营,北观故宅顿倾。中有高楼亭亭,荆棘绕藩丛生。南望果园青青,霜路惨惨宵零。彼桑梓兮伤情。《黎阳作》

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以时整理。复子名辟致仕。

这两首诗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凄惨荒凉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吾将以时整理”拯救乾坤的雄心。

曹丕还有一首带入言情的骚体六言诗《寡妇》。其序曰:“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孤寡,为此作诗。”(注:阮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这是一首十四句的思妇咏怀,举其中数据如下:“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乘 …… 涂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悽。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

综观孔曹二人六首六言诗,此时六言诗的特点是质朴自然,但不稳定。句数不定,平仄不论,韵脚较乱。

2、愤世的狂啸者 ------ 正始嵇康

正始年间,魏晋易代,司马父子制造白色恐怖。当时的文人们为了生存,大都采取远离现实、崇尚老庄、纵酒狂放、寄情竹林山水的态度。阮籍和嵇康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借史实寄寓对时事的不满,抒发内心的苦闷,他们带着超脱的味道,说着想说又不敢说的话,与建安率直明快的诗风相反 ------ 即曲折隐晦的正始之音。

嵇康(223 ---- 268),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最后惨遭杀害。他的诗往往出愤世嫉俗之情和清逸超脱的境界。如果说六言诗在建安文人那里仅仅是起步的话,到了嵇康,则趋于成熟,嵇康有集15卷,存诗53首,其中就有十首六言组诗。

这十首六言诗,或表现对古代圣贤的崇拜,对任人唯贤的礼赞,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如《惟上古尧舜》:“二人功德齐均,不以天下私亲。高尚简朴兹顺,宁济四海丞民。”

或表现对于尘世的愤懑、轻财寡欲、轻视功名、超然处世、修身养性的人生态度。如《名行显患滋》:“位高势重祸基,美色伐性不疑。厚味腊毒难治,如何贪人不思。”又如《生生厚招咎》“金玉满堂莫守,古人莫此鹿魂。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特别是《老菜妻贤名》和《嗟古闲原宪》最能表现作者疾俗超凡,不愿和司马氏集团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不患夫子相荆,相将避禄隐耕。乐道闲居菜萍,终厉高节不倾。”(《老来妻贤名》)“弃背膏粱朱颜,乐此屡空饥寒。形陋休逸心宽,得志一世无患。”(《嗟古贤原宪》)朱嘉徵曾曰:“中散六言,歌内贞自乐闲静也。”这确是恰切之论。

这十首六言诗借古讽今,曲折隐晦地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在基本精神上的继承建安风骨的传统。这十六首六言诗的形式上,句句用典,隐晦曲折。在声律上,注意对仗,句句协韵。嵇康一生作诗53首,而六言诗就占五分之一。在正始年间这个六言大家。嵇康应当是魏晋时期的六言诗作的代表人物。

3、两晋的六言诗诗人------傅玄、陆机、碪方生、苏若兰。

傅玄(217 --- 278)。晋初著名诗人,作有“历九秋篇董逃行”十二章的六言巨制。每章五句,在篇建上明显的受有曹丕“令诗史”一首五句格式的影响;全篇十二章,在形式上,灵活多变,既有骚体句式,又有古体诗句式。如如其五:“做成醉兮治欢,引樽促席临轩。进爵献寿翩翩,千秋要君一言,愿爱不移如山。”又如其十:“君若影佤随形,贱妾如水浮萍。明月不能常盁,谁能无根保荣,良时冉冉代征。”

碪方生,是和刘琨、郭璞同时代的诗人。在玄言诗风盛行之际,他的诗作“乃是一个别调”。(《插图本文学史》)五胡变乱,晋朝南渡,他写下了骚体六言“怀归瑶”。这是篇充满爱国热情、悲凉凄戾的诗篇,诗中写到:“辞衡门兮至欢,怀生离兮苦辛。岂羁旅兮一慨,亦代谢兮感人。”“望归途兮漫漫,盼江流兮洋洋,思渉路兮莫由,欲越津兮无梁”。他的另两首六言“秋夜诗”“游园咏”,皆为骚体长篇巨制。他是魏晋时期唯一骚体六言写得多亦写得好的诗人。

苏若兰,东晋女诗人,以制作“璇玑图”名世。相传苏若兰嫁给秦州刺史窦涛后,窦涛有宠姬赵阳台“旭台専伺苏氏之短”,苏氏备感冷落,遂“织锦为回文,纵广八坟,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 ……  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滔览之,感起妙绝”“遂礼迎苏氏,恩好愈重”(引自《全汉魏晋南北朝诗》)

“璇玑图”中有两首六言诗:“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怜清,华饰容朗镜明。”“谗言作乱庭怜,奸相害我忠贞。祸原肤受难明,所恃滋极骄盁。”感叹自己被宠姬所馋,冷落宫闱,感伤嗟呀,也是有感而发的。

苏若兰“璇玑图”一出,便开了文学游戏的先河,藏头诗、回文诗等从中受到启发,这方面例子颇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4、北朝的六言诗诗人 ----- 王褒和庾信

王褒,南北朝时北周的文学家。他的诗质朴刚健。一生仅作有一首六言诗。“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倾杯覆盅凗凗,垂手奋袖婆娑。不惜黄金散尽,只是白日蹉跎。”颇有点“慷慨悲凉”的建安风味。

庾信,南北朝最后一个优秀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评价到:“庾信生平地萧瑟,晚年诗赋动江关。”庾信前期完全是一个宫廷文学侍臣,所作多为花间月下,诗情浮艳。如《舞媚娘》 :“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只疑落花漫去,复道春风不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钱。”后期屈节仕敌,故国之思常常煎熬着他内心极为痛楚,诗作染上了国家之思和屈身仕敌之苦的沉郁色彩,形成苍凉刚健的风格。如其《怨歌行》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岁断弦。”从这首六言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背井离乡之苦,屈节仕敌之痛。诗人通过一个远嫁少妇之口,以苍劲的语言抒写“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的故国之思。这两首六言诗,已经暗合唐代近体六言诗的格律。

综上所述,古体六言诗自从产生之后,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

从注重实在的内容到注重空洞的形式;从建安风骨到华靡浮艳;从民间到宫廷;(在“郊庙歌辞”“燕射歌辞”这些歌功颂德的贵族乐府诗中,有一部分内容空洞洋洋洒洒的六言巨制,本文没有举例。)从古体走向近体。从陆机开始,写六言诗的诗人们已经相当重视词藻和对偶,齐梁时代,由于声律师学说兴起,诗体产生了很大变化,诗歌创作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经过庾信的努力实践,六言诗基本上具备了六律的雏形。

汉魏六朝,虽是六言诗的起步时期,然而也正像先秦诸子一样,百花齐放,风格多样。既有慷慨悲凉的抒怀,又有隐晦曲折的吞吐,还有缠绵悱恻的言情。这一时期,是六言诗的光辉时期。

五、六言诗的发展 ------ 近体六言

(一)、唐代六言诗概况

唐诗,是我国古诗发展的高峰,数量之多,题材之广,质量之高,形象之美,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此时的六言诗总量亦有百余首,虽只占唐诗总数的0.2%,但就六言诗的发展情况来看,也相当于汉魏六朝六言诗总数的二倍多。比较有名的作家四五十人,也比汉魏六朝作家多出好几倍。从艺术技巧来说,对仗、工整、平仄韵律的成熟也是汉魏六朝不能比拟的。唐代以后的六言诗写作,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近体诗,姑且名之为“近体六言”。

唐代写过六言诗的作家有(按时代顺序):张说、王维、李白、刘长卿、白佶、李嘉佑、郎士元、韩偓、朱放、皇甫冉、顾况、韦应物、卢纶、王建、薛涛、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韩诩、冯延巳、鱼玄机、李冶、贯休、毛文锡、和凝、毛震熙、尹鹗、孙光宪等。

现大体按时代发展顺序分类叙述如下:

1、初唐诗人 ------ 张说

张说(667 ---- 730 ),玄宗时居相位。他作有八首六言诗。(二首律诗《破阵乐》 、六首绝句《舞马词》)内容皆为歌舞之词、升平之乐。两首《破阵乐》写得很有汉唐气势。

“汉兵出顿金撇,明月光明铁衣。百里火燔焰焰,千里云骑靡靡。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戚。”

“少年胆气凌云,其许骁雄出群。匹马城西挑战,单刀苏北从军。一鼓鲜卑送款,五饵单于解纷。誓欲成名报图,羞将开阔论勋。”

由这两首律诗,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极力歌功颂德,极尽谄媚之词,一方面又受初唐四杰的影响,渴望功名,积极进取。

2、山水田园诗人 ----- 王维、韦应物、刘长卿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他的山水田园诗,是他亦官亦隐,闲情逸致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对世事漠不关心的自然流露。在六言诗的尝试中,他写有一组七首《田家乐》六绝,在这七首六绝中,幽美的山水、宁静的田园、伴随着她孤寂或悠闲的心情,从他笔下流了出来。

如“山下孤烟远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卷,五柳先生对门。”前两句景物描写,很容易使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在如此广阔而冷落的背景下,诗人却要象颜回那样身居陋巷,洁身自好,像五柳先生那样隐居为乐。

又如“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更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春天的芳草是那样的茂盛,松树的干叶是那样的繁密。夏天在它下面乘凉,凉爽宜人。这里所写的田园生活,不仅风物宜人,而且民情纯朴,孩子们连隐居者的官服都没有见过。

再如“桃红复仓夜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里,春晨雨过,景色清新,意境恬静,隐居者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闲。

韦应物和刘长卿都是安史之乱后的著名田园诗人他们生活在日益衰败的社会,缺乏奋发向上的勇气,因而诗作表现的情绪恬淡,最后都以寻求世外桃源予以解脱。如刘长卿的《寻山居》 :“危石馋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韦应物诗除恬静之外,还有感伤意味。如《三台》“一年一度老去,明日后日花开。未报长安平定,万国岂得衔杯。”

3、李白《醉兴》和柳宗元的《遣怀》

“江内索我狂吟,山月笑我酣饮。醉臣松竹梅林,天地籍为衾枕。”

李白一生只作过这一首六言诗,却也显示了他狂放的浪漫主义风格。

“小苑流莺啼画,长门浓蝶翻来。烟锁颦眉慵饰,倚栏无限伤心”。柳宗元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首六绝,他不同于李白的狂放,表现了他受排挤遭打击后的悲愤沉郁的伤感的心情。 

4、大历十才子(郎士元、韩诩、卢纶)的送别诗

色比琼浆犹嫩,香通甘露仍春。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

           ------ 郎士元《寄李袁州桑落酒》

年华近逼清明,落日微风送行。黄鸟绵蛮芳树,紫骝躞蹀东城。

花间一杯促膝,烟外千里含情。应渡淮南信宿,诸侯拥族相迎。

           ------ 韩诩《送陈明府赴淮南》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幕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 卢纶《送万臣》

这里写友人相别,确是情真谊深。这些绝句和律诗,对仗工整,注重平仄,汉魏六朝的诗人们望尘莫及。

5、新乐府的诗人 ------ 顾况

顾况是大历前后较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反映现实,质朴平易,富有民歌色彩。他的《过山农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六言佳作。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此诗由远及近,朴实自然地描述了诗人们路过山村时所见情景;过往的人们在板桥上行走,桥下是淙淙的山泉流水,公鸡在茅舍前啼叫,农民们正忙着炒茶晒谷。从侧面反映了农民辛勤的劳动情景和丰收的喜悦。“顾况曾官著著作郎,因嘲诮当朝权贵被劾贬为饶州司户。后来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游国恩《文学史》)。他的另外两首六言诗就是归隐前后的思想和生活的反映:

不能经纶大经,甘作草莽闲臣。青锁应须长别,白云漫与相亲  ------ 《思归》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 《归山作》

  6、风雨同舟的相互酬唱

皮日休和陆龟蒙、刘禹锡和白居易,有着共同的生活遭遇和相似的生活情趣,他们写下了一些相互唱和的六言诗作。皮、陆的酬唱全用律诗,刘、白的酬唱则全用绝句来写。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举他们四人的诗例。

7、女诗人的闺怨抒怀

鱼玄机(约744 --- 871),唐代女诗人,后来出家为道士。她的诗作写怀春妇女的内心生活,非常生动。如《隔汉江寄子安》 :“江南江北相望,相思相忆空吟。鸳鸯暖卧沙浦,鸿鹊闲飞橘林。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含情咫尺千里,泥听家家远砧”。

唐代还有许多诗人和诗歌,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二)、宋代的六言诗概况

到了宋代,作六言诗的人就更多了。唐代诗人,一人作六言诗最多不超过十首,而宋代,苏东坡、陆游都是近三十首。自宋以后,六言诗作全是绝句,很少律诗。

王安石写有三首六言诗,其中两首《题西太一宫壁》 被朱东润和程千帆的选本分别所选,无疑是佳作了。现录于下:

其一: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烟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三十年前此地,父见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第一首,前三句写景,江南的阳春无比艳丽,在茂密的柳叶中,蝉正鸣叫着,在落日的光影下,荷花显得格外的红。加上后一句,全部景象渗透了一层无边的惆怅。白发苍苍的诗人,重游汴京三十六陂,触景生情,想起自己曾经游玩过的弥漫着春水的江南三十六陂,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和景的交织,组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第二首,“王安石十六岁随父来汴京,十八岁时,其父死于南京,全家在南京安家。过了三十二岁,他家发生了沧桑之变,而他的抱负又未实现,转眼年近五十,心情格外沉重,然而在这两首小诗中,今昔之感表现得含而不露,非常深沉。后来苏轼游此,面对墙壁上这三首诗注视良久,然后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赞到:‘此老,野狐精也’。”(摘《古诗今选.注》并为此作和,其一为:“秋早川原清丽,雨余风日清酣。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江南。”

苏轼是北宋文学的代表。他的诗保存下的有四千多首,题材广阔,风格多样。其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歌咏自然风光,富于哲理趣味。他一生所写的二十六首六言诗却非常一般,不是奉敕做的祭诗,就是友人酬唱的无聊和诗,缺乏积极的内容。只有几首还反映了他执着不阿向往仁政的进步思想和无门而又不忍归隐的苦闷心情。如:“作邑君真伯厚,去官我岂曼容。一廛愿托仁政,六字难赓变风”。又如:“谁识天闲老骥,不争日幕长途。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作诗近万首。他的诗作,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红线。他以慷慨悲壮的诗歌,唱出了那个民族危亡时代的最强音。他的二十九首六言诗,同样具有这些特色。如:

功名正恐不免,富贵酷非所须。铁马未平辽碣,钓船且醉江湖。

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使陆游“铁马”平“辽碣”的壮志难酬,在“钓船且醉江湖”的嘨歌中,我们不正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满腔悲愤吗?冷酷的现实使陆游的理想难以实现,但他从未忘怀过。既使在梦幻中也向往着民族昌盛。“梦中明明周孔,胸中历历唐虞。欲尽致君事业,先求养气功夫。”为了修身养气,做一番拯救乾坤的伟业,他认真读书,从前人那里汲取精神营养。“觅饱如筹大事,拥书似堕重围。误喜敲门客至,出看啄木惊飞。”这首小诗所写的读书生活,多么富有情趣。

陆游终于没有实现自己的壮志,最后不得不以啸傲山河来打发残生,这里有着多少辛酸呀!“壮岁京华羁旅,暮年湖海清狂。勿倚新知可乐,笑中白刃如霜。”他一生最尊崇屈原和杜甫,他爱国主义精神陶冶了他,使他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民族正气诗篇:“失马讵知非福,亡羊不妨补牢。病里正须周易,醉中却要离骚。”

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也同样热爱生活,他热烈地歌唱美好的生活,流露出来亲切淳厚而又真挚无比的感情。“溪涨秋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他诗里所写的美好生活和动乱的社会相比,是那样的恬淡闲适,富有情趣。

(三)、元代以后的六言诗人

元代文学,以曲为著,诗词地位下降。日后杂剧、传奇、小说繁荣,诗词地位更是江河日下。从元以后,作六言诗的人更少了,在清代学者们所辑的总集《元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中,找不到六言诗,六言诗这只纤微的涓涓细流,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几乎要干涸了,然终没有断流,笔者总算还搜集到一些,他们是元代少数民族诗人马祖常、巙巙,明末的顾炎武、王夫之,清代人郑板桥。下面予以说明。

成吉思汗并非“只识弯弓射大雕”。他注意从征服的民族中选拔人才,沟通各民族文化的空前交流。元代少数民族诗人,学习汉族文化,写下了大量诗歌。其中也包括六言诗。

马祖常(1279 --- 1388)其高祖名锡里吉思。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因官名中有“马”字,后代遂以“马”为氏。马祖常七岁识字,元仁宗延二年(1315)首行科举,当时他已年近四十,一举及第,官翰林文学,后陛临察御史,为官比较正直,曾弹劾罢免了贪赃枉法的首相铁木迭儿。其诗文皆享盛名,诗尤高于文。诗作反映社会生活画面较广,揭示阶级矛盾下的人民疾苦,对村夫、蚕妇、灾民、戍卒、妓女等受压迫被剥削的人民表示同情。艺术上朴实平易,自然流走,犹如汉魏民歌。(引《元代少数民族诗选》)

他写有三首六言,《元代少数民族诗选》选了两首。

其一:白鸟飞来何许?青山闲对谁家?日暮一尊浊酒,不知风帽欹斜。

其二:绝涧花迎暮竹,回塘水媚春云。欲赋淮南《招隐》 ,山中桂树留人。

这两首诗的意境情趣清新别致。特别是第二首,全诗用拟人手法,溪边野花,因微风吹拂而轻轻摇摆,似乎在欢迎暮竹,曲折的池塘,池水清澈,照见春日的云影,山中的桂树在挽留自己,在这里隐居吧,不要再出去做官。诗情画意,情趣盎然,是不可多得的六言佳作。

巙巙(1295 --- 1345),其父不忽木,为元世祖,成宗时名臣。幼时即升为礼部尚书,兼修国史,以《资治通鉴》进讲。为文宗尊礼。其六言诗为:“鹦鹉洲边明月,凤凰台下清风。人物江上两绝,才高不为世容”《送高中丞南台》。

这是一首送别诗。对于被送者高中丞既富有赞美之词,又富有惋惜之意。鹦鹉洲是汉阳南长江上一个小州,因三国时祢衡作《鹦鹉洲》而得名。祢衡富于才华而又性格高傲,最终惨遭杀害。凤凰台在金陵城南,李白作有《金陵凤凰台》诗,李白一生不得志,晚年遭遇更为不幸。以上两地皆为高中丞居官宦游处。 这首诗既暗写了祢衡和李白,又隐喻了高中丞,既反映了高中丞“明月”“清风”,操守清廉,又肯定了他不妄交游。鹦鹉洲与凤凰台,祢衡和李白,真可谓之“人物江山两绝”,然而“才高不为世容”。这里既惜祢李,又叹中丞。这首小诗,其艺术水平绝不亚于唐代圣手。(参照《元代少数民族诗选》注解)

顾炎武在民族斗争的激烈年代里,他的六言诗直抒胸臆,充满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如《榜人曲》 :“侬家住在江洲,两桨如飞自臻,金兵一到北岸,踏车金山三周。真州城子自坚,京口长江无恙。舣舟夜近江南,恐有南朝丞相。”这首诗用了文天祥《指南录》的典故:敌船临江,百姓无一舟可问,与人为媒,皆以无船长叹而上。佘元庆遇其古旧,为敌管船,遂密叩之,许以承宣使银千两,其人曰:“吾为宋朝救一丞相,回建大功业,何以钱为……  ”(引用于《顾亭林集》该诗注解)此诗借船夫之口,抒发了作者对爱国主义的赞扬和崇敬心情。

王夫之,明末清初卓越的思想家。著有六言《咏史》27首,借史实写“行朝”时事,广泛地反映了当时各方面的情况,语多讽刺。(游国恩《文学史》)如第十首:“元载饥寒扫迹,苏秦车骑迎门,裹马装妻勾当,骷髅血肉乾坤”。这27首“咏史”,上自殷商,下至元明,上下几千年,可谓之一部“简编中国通史”。其诗特点是首首用典,句句议论,也是一部史论。如第十五首:“肯死魔留佛种,再来鹰化鸠啼。借问邦昌为相,何如任永淫妻。”

  郑板桥(1693 --- 1765),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常给自己最爱画的竹子和兰花画配上诗词。其中配有六言诗的有五首。皆为题“离竹”画。梅兰竹菊,人谓“花中四君子”,许许多多仁人志士,通过这几种自然界中佼佼者的形象,用饱蘸感情的笔墨赋予他们以特定的内容,表情言志。郑板桥尤其如此。如“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竿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这四美的品质就在于“不谢”“有节”“不移”和“不变”,这也是诗人一生所追求的,也是作者人格的写照。作者还运用六言诗谈“竹”的画技:“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悚悚,何必重重叠叠”;“画竹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从人不得其法,今年还是去年。”这些都是颇为独到的精湛的艺术创作的高论。

综上所述,从唐代开始,六言诗已经完全成熟,近体六言代替了古体六言,形式越来越工,路子越走越窄。唐代还有六律,宋代以后,几乎全是六绝。绝句体裁最小,诗人们认为最难做,要求作者艺术手段甚高,概括力最强,才能在区区四句之中,表达出作者思想感情最切要、最精彩的部分。如果做好了,也最耐人咀嚼,但同时也最束缚人,因此六言诗也就日趋衰微。 

六、六言诗的影响

1、对词的影响

词有词牌,有许多词牌明显地受有六言诗的影响,更有一些词牌,上阕、下阕或全篇就是整齐一律的六言诗。我们不妨这样说,随着词的兴起,六言诗被融入了词的血液之中,正像骚体六言被引入散文一样,六言诗也日益丧失其做为独立诗体的地位。

王建和韦应物的8首“三台”六绝,在《全唐诗》中,既被收入诗“杂曲歌辞”中,又被收入词中。特别是把词牌“调笑令”释为:一名三台令,一名转应曲,一名中调令。“调笑令”的格式为:2.2.6.6.6.2.2.6。(王建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沙独嘶,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而三台词的格式为:6666。(王建的三台令:树头花落花开,道上人去人来。朝愁暮愁即老,百年几度三台。)两者相比,“调笑令”增加了两个重复 的音节,如果把“调笑令”的首句“胡马”作为诗名,把第五句“迷路”去掉,并不影响诗的内容,都成为“三台”诗了;反之,若把“三台”诗首加上“三台,三台”,在“朝愁”句后,重复“即老”,也不影响内容,又变成“调笑令”了。

何满子,词牌名,其词格式为:666666,整齐划一的六言诗。花间派词人们写有何满子,内容皆为描写色情,举和凝一首为例:“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懂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可堪虚度良宵,却爱兰罗裙子,羞他长束纤腰。”寿山曲,也是一种词牌,其格式是每句六言,共十句。冯延巳就作有寿山曲。(略去其诗)

“如梦令”、“西江月”等词牌,把其中的四言、五言、七言稍加增减,便成为六言诗了。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如果把“稻花香里说丰年”改成“稻花香说丰年”,就成六言绝句了。

更有趣的是,“清平乐”下半阙便是四句六言,“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宋代晏殊也作过两首清平乐,却全是四句六言诗。其一:酒阑人闲草草,阑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其二:紫薇朱瑾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综合以上数例,笔者认为:词是诗的变体,六言诗被融入了词的怀抱,日趋丧失其作为独立诗体的地位。本来人们就“偶一为之”,这样,其出路就更为狭窄,不易流传。

2、对曲的影响

曲是继词而兴起的又一新诗体。词,诗之余也;曲,词之余也。曲和词相比较,更为自由。曲继承了词许多特点,所以,在元曲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六言诗的影子。

如《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生活之树长青,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也不会死亡。六言诗尽管是被人们忽视的角落,但它却象墙角的野草一样,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它和其他古典诗歌一样,随着对文化遗产的发掘继承和创造,也焕发出青春。陈毅、毛泽东都写有六言诗。如果注意收集的话,从报刊上都能找到六言诗。譬如《民主与法治》83.1期上的漫画诗就是一首六言诗:检查 ---- 一时,享受 ---- 一世。享受实实在在,检查意思意思。笑骂由他笑骂,好房我自占之。这种歪风邪气,定要坚决刹住。早已三令五申,岂能听之任之。查明情节轻重,党纪国法论处。

生活之树长青,文学是社会生活、时代精神的反映。六言诗的产生与发展,也同样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屈原的《离骚》和《九歌》 ,孔融、曹丕的建安风骨,嵇康的正始之音,陆机的骈俪诗风,王维的山水之乐,陆游的慷慨悲歌 …… 等等。无不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从语言形式上看,笔者不妨把它叫做现代六言诗吧。 注:六言诗的材料选至1985年,1985年以后没有再选,此小文叫做六言诗小史吧,奉献给读者,敬请批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b060cf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b.html

《六言诗的产生发展与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