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发布时间:2019-05-20 04:44: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掌握重点语句的赏析;

3、熟练而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在此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难点:

掌握重点语句的赏析

突破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授课时数:

一课时

知识链接: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作家作品:

李贺 (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长吉、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2、写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3【注释】

(1)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后人多用来吟咏边塞征战之事。 (2)摧:毁坏。(3)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4)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5)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战场上血迹。(6)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 (7)临:抵达。 (8)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 (9)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10)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11)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人才。 (13)提携:提起 (14) 玉龙:指宝剑。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1)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2)结合注释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1)创设情境,引入《雁门太守行》

(2)解题。

“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简介作者:师生交流资料(检查预习,了解作者风格)。

朗读诗歌:

(明确朗读的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节奏;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停顿。

2解诗意:在初读感知基础上,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不明白之处,师生解疑。

全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斗场面;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一说:《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4、悟诗情:理解情感。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

明确主题:

描绘一场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3)齐读(要求读出韵味,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2)结合注释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1)创设情境,引入《雁门太守行》

李贺是唐代的诗人,他一生应试难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壮志难酬,27岁就英年早逝了。正因为应试遇挫,仕途不顺,所以,他致力于诗。据说,李贺写诗非常勤奋,外出时总背一破囊,得诗句便写投囊中,暮归再成诗篇。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给后人留下了两百余首诗。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韩愈当时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送给韩愈,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不翻则已,一翻就拍案叫绝。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雁门太守行》,而这首诗,竟然是李贺在17岁写成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看看这首诗究竟凭什么让韩愈拍案叫绝?

设疑自学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世称

2、给加加点字注音。

( ) 声( ) 燕脂( )( ) 霜( ) 提( )

3、解释词语:

黑云: 摧: 角声:

半卷: 临: 玉龙:

4、朗读展示:(明确朗读的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节奏;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停顿。

(2)译读全诗:参照注释,翻译诗句。

合作探究:

1、第一句即是写景,又是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

第二句写守城将士

2、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答:

3、描绘颔联的场景并赏析?

答:

4、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5、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达标测评:

1、对《雁门太守行》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人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2、默写《雁门太守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bb535f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fe.html

《《雁门太守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