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在狱咏蝉》赏析

发布时间:2016-11-26 07:08: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原文】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法厅事:法官审理罪犯的公堂。法:法曹参军的简称。 仙都:仙人聚居处。 羽化:道家称成仙为羽化。 徽纆:系囚用的绳索。 非谓文墨:不是为了文辞的华美。

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代指囚徒。 客思:游子怀乡思人的情怀。 侵:侵扰。

那堪:哪能忍受。 玄鬓:古代妇女的发式,状若蝉翼,称蝉鬓,其色黑,故又称玄鬓,这里代指蝉。

高洁:清高廉洁。古人多称颂蝉栖息高树,餐风饮露,品格高洁。这里以蝉自喻,表明自己清白无辜。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作者任侍御史,因上书议论时政,得罪武后,被诬陷为贪赃罪入狱。在狱中闻秋日蝉鸣有感,遂赋此诗。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咏蝉,抒发了诗人品性高洁却无罪被诬身陷囹圄的郁愤,充满了对人世不平的哀怨,也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感情深沉,取喻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是咏物诗中的名篇。

开篇紧扣题目,由身陷囹圄耳闻蝉鸣而触发思乡之情,进而由观蝉鬓更生忧思难堪之念,然后以蝉所处风高露重的艰难处境,联想到个人的身世遭际和时政的昏暗。而一腔怨愤,郁结难遣,高风亮节,谁人相知,因而倍感伤怀。全是一唱三叹,情致凄婉,“缘事而发”,托物寄情,可见此诗确为初唐五律中“音情顿挫,光英朗练”之作。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状寒蝉之处境艰难,霜严露重,难以飞越;树多悲风,鸣声难抑。暗喻朝政昏暗,自己含冤负屈,难以申辩。

蝉,是一种物候性意象,在中国的文人诗中负载着诗人悲愁哀怨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情感符号。不同时代却又大致有着相同遭遇的人们听到蝉鸣,都会感发大致相似的情感意向。所以骆宾王在狱中听到秋蝉疏引,发声幽息,会情不自禁地感而缀诗。骆宾王诗中的蝉,当然也就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而是积淀了悲愁体验的情感符号。汉魏以来,许多文人曾作赋称颂蝉的美德。从此,本属微陋之物的蝉在文人心目中更加完美起来,成为高洁人格的化身。受到士人美化的蝉,其实正是对象化的士人自身,是士人自身道德人格的美化。骆宾王在这首诗的序中说蝉票君子达人之高行,在诗中称蝉高洁,其渊源所自,就是汉魏以来对蝉意象的人格化认同。骆宾王咏蝉,是紧紧围绕着蝉羽弱声微的特点来写。而这两个特点,正好反映了诗人当时有志难申、求助无力的处境。由于蝉的意象已积淀了悲愁的情感因素与高洁的人格因素,由于在诗前的序文中已铺叙了蝉的美德,因此,诗中所咏虽未以蝉的美德为主,而蝉的高洁之美实际上已尽在其中;虽未明言自己心事,而那激切的心声已跳荡于其中,分明可感可闻。方东树说: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自然已到。(《昭昧詹言》卷二十一)《在狱咏蝉》即是这样的咏物上乘之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bd20b7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e.html

《骆宾王《在狱咏蝉》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