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纸条高考特辑·第一弹 -

发布时间:2019-06-01 20:08: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作文纸条高考特辑·第一弹 | 时代发展:划时代之桨,扬奋进之帆

一进入五月份,仿佛空气都变得急躁起来。

我们期待那个日子,又惧怕那个日子。我们既希望白驹过隙,又许愿时光凝滞。

每一个抵达成功之港的人,必然拥有一颗坚不可摧的心。而在高考前建立自信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踏实地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道题,积累好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

在最后的23天,请沉下心来,跟着纸条君一起逐个辨析2019年的高考作文热点。相信理解了它们,语文考场上的你会底气十足,所向披靡。

要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道酬勤。

纵观2018年的高考作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个人”与“国家”紧密结合起来。这要求新时代的新青年,不仅要“读圣贤书”,更要知“天下事”;不仅要追求个人理想,更要学会将“小我”融入“大我”,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但是,这种偏宏观的立意角度绝不是让你把文章写得空洞乏味,阅卷老师想要看到的,是有情感有温度的语言表达,是以小见大、化虚为实的艺术诠释;而这种看上去政治色彩较浓的命题材料也不是让你一味地念口号、唱赞歌,真正的高分作文逻辑严密、有理有据,其作者善于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思考万物人生。

作文纸条高考特辑,将结合2018-2019的时政热点,分别从时代发展、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人文素养、思辨精神、生态文明、家国情怀七个角度,为小伙伴们建构逻辑框架,梳理行文思路,并配以相关的短句素材,从根本上帮助大家突破思维混乱、言之无物的困境。此外,纸条君还会在文末附上相关的人物、时事素材链接,让你迅速get可以用到论据中的事例。

当然,纸条君给出的思路绝不是标准答案,仅作为抛砖引玉之用。小伙伴们若有更好的想法和思路,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讨论~

本期关键词——时代发展

时代,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意味的词。它既是传统的,承载着民族记忆;又是现实的,融汇着当代精神。

时代是流动的,是变幻的。谈到时代,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将它与发展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着眼于新的时代定位,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通过新的实践开拓一片新天地。

回顾2018年的高考作文,从全国卷一《2035年“时光机”》到全国卷三《改革开放三部曲》,再到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无一不要求小伙伴们以正确的历史观把握社会变迁,并拥有积极的时代参与感。

新时代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面对新时代,什么样的态度才是适合的?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做?跟着纸条君一起思考一下吧~

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2019年,对于所有中国人都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前夜。

在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具有五个内涵: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对于国家来说,时代机遇与时代挑战并存。

从近代百年的砥砺求索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励精图治,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锐意创新,时代变迁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而处于新的历史交汇点的2019年,既是充盈着勃勃生机的机遇,亦是潜伏着无数坎坷的挑战。

▎对于个人来说,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与客观的时代环境相互影响。

时代塑造我们,我们亦描绘时代。一方面,交织着诸多历史记忆的时代,不断地形塑着我们的性情和习惯;另一方面,我们也并不是毫无思想的机器,我们的每一次抉择、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进取,同样在影响着这个时代环境。

如何面对新时代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置身于新时代的风口,国家、民族、个人都不能沉浸于历史的成就、忽略现实的风险,都不能原地踏步、踯躅不前。

▎对于国家,全球化时代充满风险,要居安思危,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国家要居安思危,保持忧患意识。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挑战,而21世纪作为一个全球化时代,互联网超越时间和空间,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社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调整和重构,机会与风险并行。面对这样的时代,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理论,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对外开放,不畏乘风破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时代是朝前走的,发展不是情怀的敌人,相反,只有发展才会给情怀创造基础。

——《人民日报》

▎对于个人,和平年代更应该勇于拼搏,承担时代责任,开拓未来,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我们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这个海晏河清的时代,我们当然可以去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富足和愉悦,但安于现状会让一个人丧失斗志,贪图安逸会让一个灵魂沉重不堪。作为时代的青年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时代就像筛子,筛得每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

——《碎琉璃》

七十年的沧桑变幻,四十年的飞跃前进,时代在不断变迁,社会在持续发展,不同的环境塑造了不同时代的人。而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勇立潮头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不畏艰辛,不忘初心。他们如同一棵挺拔的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林鸣坚持走自我研发之路,带领团队耗费无数心血攻克技术难关,造就“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黄旭华默默奋斗在科研一线,隐姓埋名三十载,用一生换来了核潜艇的中国制造;高锟在众多同行的非议面前依旧坚持研究,走遍全球各大玻璃厂商,终让光纤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徐颖践行“严谨、创新、耐得住寂寞”的科学精神,与无数科研工作者自主研制北斗导航系统,提升国家的科技软实力。(相关人物素材链接见文末)

我们常说,这是消费主义的时代,没人能逃过金钱的诱惑;我们常叹,这是功利主义的时代,没人能忽略利益的衡量;我们常常随波逐流,视“个人主义”为普世价值。但仍有这样一群人,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泛舟而下,却不随世浮沉。他们是时代的脊梁,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

对于时代发展,我们既可以从时间维度去追溯,细数历史长河中的社会变迁;亦可以从空间维度去观察,深思今时今日的机遇与挑战。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最好不要忘记思考“你”自己在新时代中的定位,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纵观2018年的高考作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个人国家紧密结合起来。这要求新时代的新青年,不仅要读圣贤书,更要知天下事;不仅要追求个人理想,更要学会将小我融入大我,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但是,这种偏宏观的立意角度绝不是让你把文章写得空洞乏味,阅卷老师想要看到的,是有情感有温度的语言表达,是以小见大、化虚为实的艺术诠释;而这种看上去政治色彩较浓的命题材料也不是让你一味地念口号、唱赞歌,真正的高分作文逻辑严密、有理有据,其作者善于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思考万物人生。

作文纸条高考特辑,将结合2018-2019的时政热点,分别从时代发展、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人文素养、思辨精神、生态文明、家国情怀七个角度,为小伙伴们建构逻辑框架,梳理行文思路,并配以相关的短句素材,从根本上帮助大家突破思维混乱、言之无物的困境。此外,纸条君还会在文末附上相关的人物、时事素材链接,让你迅速get可以用到论据中的事例。

当然,纸条君给出的思路绝不是标准答案,仅作为抛砖引玉之用。小伙伴们若有更好的想法和思路,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讨论~

本期关键词——科技创新

科技实际上是一个复合概念,包括科学与技术。科学是发现,探索并建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将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实现某种功能。

在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唯有将科技与创新紧密结合,给新的发展动力架上充满活力的双翼,才能抓住历史机遇,迎来飞跃和发展。

去年的高考作文虽然没有直接考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内容,但全国卷一《2035时光机》、全国卷三《改革开放三部曲》中均有隐晦涉及,前者着眼时代感,后者从重视速度到重视质量,都与创新有藕断丝连的联系。而2016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2014年辽宁卷《科技对生活的影响》、2012年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则直接涉及科技主题,要求小伙伴们对其进行辩证地思考和理解。

科技给当代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创新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将创新精神落到实处?跟着纸条君一起思考一下吧~

科技

科技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还在人们的思维领域掀起了惊涛骇浪。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然而,科技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科技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对于国家而言,科技是处于历史交汇期的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轴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点。

在现代社会中,经验的重要性逐渐被理论取代,科技以其强大的预测能力摒弃了人工的重复试错;传统手工业被大机器的批量化生产取代,科技以其超乎寻常的加速度掀起了新一轮工业变革。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类的新智慧以某种形式战胜了古老智慧,这其实是人类的又一次自我超越。

——柯洁

对于社会而言,科技发展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过度科技化会疏远人际关系,而滥用科技则会导致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病菌肆虐等灾害。

一方面,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丰富的精神资源,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加快了外在世界的变化,却忽视了人类心灵的承受限度和适应能力,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感觉轰炸、信息超载和决策压力。

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陈丹青

与信息数量越来越不成正比的是,我们距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

——《澎湃新闻》

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索尔仁尼琴

如何看待科技发展

以辩证的态度看待科技发展,保持忧患意识。

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前夜,我们要乐观以待,也要秉烛忧思。

——《新京报》

坚守初心,科技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依归。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纪伯伦

一切发展的旨归,不是数字不是物,而是大写的

——《中国青年报》

创新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创造新的事物或思想,是社会变迁的源泉。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改良旧的思维定势;创新的核心是,代表着丰富与完善。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

为何创新

对于个人而言,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无,将决定他的发展前途。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革新和大机器生产使社会对纯粹体力劳动的需求不断减少,对脑力劳动的要求不断提高。身处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

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商君书》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桓宽

对于社会而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追求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双丰收,还是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创新都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都是一剂效力非常的灵丹妙药。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意识上的转换,更需要通过创新转变发展模式,从而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对于国家而言,创新能力愈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

科技领域作为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没有捷径,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

——《人民日报》

如何创新

对世界充满好奇,不随波逐流。

必要性不是创新之母,好奇心才是。

——·雅各布斯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创造力最重要的不是发现前人未见的,而是在人人所见到的现象中想到前人所没有想到的。

——薛定谔

脚踏实地,注重实干。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

习惯会约束一个人的行为,偏见会局限一个人的视野。跳出舒适区,突破惯性思维,敢于思他人所未思,敢于做他人所未做,不仅需要创新意识,更需要坚持、胆识和勇气。

顾方舟为了让小儿麻痹症活疫苗走进偏远地区,精心研制方便运输的糖丸疫苗,为千千万万儿童送去希望;杨璐菡时时刻刻专注于课题研究,坚持“24×7”的工作模式,为器官移植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胡玮炜在众人犹豫之际,果断地做出共享单车的尝试,不惧探索之路上的磨难与挫折,大胆地迈上科技改变出行的小径。(相关人物素材链接见文末)

创新是一种勇于突破的能力,更是一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科技如一粒火种,点燃了整个人类社会,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超时空性和无限性。创新更是科技的加速度,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当然,纸条君给出的思路绝不是标准答案,仅作为抛砖引玉之用。小伙伴们若有更好的想法和思路,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讨论~

本期关键词——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晶。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开始发挥强大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创造出绚丽多彩的精神产物。它们彰显着人类的生命,升华着人类的精神,丰富着人类的生活。

文化艺术,可溯源至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譬如那些古拙的鱼纹彩陶、浪漫的敦煌壁画。它还体现在现代人对过往文明的传承和改造,以及现代人在新时代背景下所创造的新文化。古老文化能否抵挡住时间的冲刷,走向未来,在于人们如何对其进行重新挖掘与弘扬;现代文艺能否不断开拓新天地,永葆活力,在于人们如何对其进行理性审视与创新。

回顾往年的高考作文,从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到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从2017年全国卷二《读名句的感触和思考》再到2018年江苏卷《语言》,无一不要求小纸条们重新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及那些贯穿古今、流光溢彩的艺术文明。

作为个人,我们如何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和美?对于一个社会,文化艺术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待文化?接下来,纸条君将从重新挖掘(个人)”“积极弘扬(社会),以及文化自信(国家)三个层面,来探讨文化艺术这个话题。小伙伴们快跟着纸条君一起思考一下吧~

审美生活意味着什么

走在街头,各类文化产品和工业艺术品将我们包围。都市人徘徊于名目繁多的现代艺术展,快时尚的服装店挤满了年轻男女,流行过时的红绿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无限切换,令人头晕目眩,却又沉溺其中。

人人都行色匆匆,急切地从快餐式文化快餐式艺术中找寻自我的存在,希冀通过文艺的休闲方式”“紧跟潮流的时尚触觉”“光鲜亮丽的衣饰展现自己的审美品味,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消费主义的同谋。要想真正拥有一种个人的、内在的审美生活,提高生活格调,究其根本,需要自身生活态度的转变、审美能力的修炼。

关注日常细节,发现生活之美。

过一种审美生活,就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细节、发现美的眼睛。在这个崇尚竞争、追求卓越的年代,很少有人的目光会停留到脚边漫游的一行蚂蚁、河塘中追逐嬉戏的游鱼。人们往往追逐那些被贴上美丽标签的商品,却错过了日常生活中充满灵动的点滴,以至于难以领略到外界之物自然流露的艺术美感。

我感到,自己仿佛变得蔚蓝,变得无边无际,眼睛和指尖上,栖息着无数的星辰。

——马林·索雷斯库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论衡》

与美交流,陶冶情操。

充实我们的审美生活,不仅要善于发现美,还要学会与美的事物、美的艺术交流,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这些经过历史淘洗的经典,蕴藏着真正的美的内涵,值得我们去欣赏、学习、钻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艺术交流、与作者交流,充实心灵、陶冶性情。

积极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艺术,之所以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保持魅力,有赖于整个社会对它的积极传承与弘扬。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要顺应潮流,艺术技艺也要不断革新,这就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肩负起薪火相传的使命,永远对其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匠心精神,是传统文化中优良品质的一个缩影。

所有精美的艺术与工艺作品,都是由一种专心致志、做到极致的心思锻造的,这是流淌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血液中的美好精神——“匠心。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闪闪发光,在时代变迁中坚守最初的信仰,在无数传承者的持续打磨之下,历久弥新。

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

——林清玄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

——《了不起的匠人》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

——龙应台

文化创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于传统文化根基,又要运用新思维和新技术,为其注入时代活力。

文化绝不是一幅死的挂在墙上已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

——龙应台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走好文化自信之路,就要求作为国人的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领悟其特质,并懂得如何在它的指导下进行实践。

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兼收并蓄的特质。

从民为邦本到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从锐意创新到开放包容的视野胸怀,中华文化的特质,让国民的信心更大、底气更足。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源于中华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源于中华文化不断进行的自我更新,源于中华文化积极与世界文化交流,兼收并蓄。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亦不是一项内心观照的意识活动,它需要我们用具体的行动来落实。

落实文化自信,在实际行动中就要把握好四个方向。首先,区分精华与糟粕,学会用理性的、批判的态度审视过去的文化;第二,防止两个极端,既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又不全盘否定本土文化,警觉文化自负,培育健康的文化心理;第三,善于在不同文化中寻找共同点,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四,坚持实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保证人们享受基础的文化资源同时,促进文化产业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化,使文化领域充满生机。

过去文化的产物中除了瑰宝外,还包含着许多我们应该予以抛弃和剔除的形形色色的糟粕。

——卢那察尔斯基

和合共生的中国方案,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新华社评论员《让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命运共同体构建》

文化艺术的发展,不能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脱离,否则,一个社会的文化就很难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处于今日中国的我们,在传承和弘扬文化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传统美德,为艺术注入时代精神。经过细致琢磨而焕发生机的传统文化艺术,才能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对它保持信念。

近两年来,中国正在大踏步走一条文化自信的道路,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性态度,不断磨合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中国的连接点,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唤起当代社会人尘封的精神角落。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和《了不起的匠人》等文化纪录片,到许多综艺节目慢慢开始强调华夏精神、传递弘扬优秀文化的正能量,我们都能看到一条逐渐明晰的通道,它正在将过去的优秀文化艺术与今日的社会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更加确信自己的文明,更加懂得如何保持它的魅力。

文化艺术类的命题,是江浙地区经常关注的考点。看到这类题目的时候,可以按照纸条君上面列出的三个层面,即个人社会国家进行思考,结合目前社会的时事热点、中国发展的大势展开讨论。当然,纸条君只是提供一个思路,相信小纸条们会有更多更好更丰富的想法,多思考、多练笔,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

本期关键词——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内蕴丰厚的词汇。人文,即人文科学的简称;素养,则囊括了能力素养精神素养。而人文素养的核心,并不在那些可以被量化的能力,而是着眼于后者,立足于以人为本

人文素养,是一种重情重性、追求美好的精神,是一种人之为人所应具备德性。无论是钻研知识还是崇尚道德,人们最终的立足点,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或严苛的清规戒律,而应该是人的尊严和感受。

人文素养要求我们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培育人文素养,不仅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更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2018年的高考作文,无论是上海卷《被需要》对人的价值实现的探讨,还是天津卷《器》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强调,或是浙江卷《浙江精神与浙江人》,都与人文素养直接相关。此外,若想在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全国卷一《2035时光机》等作文中取得高分,也离不开在人文素养的维度进行必要阐发。

作为个人,如何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如何更好地培育人文素养?接下来,就和纸条君一起思考吧~

读书与修身

读书启人心智、明人精神,它是每一个人拓展眼界、提升自我的最便捷的渠道。陋巷深处的小贩,可以在晨曦中吟唱唐诗宋词;被繁琐工作困住的白领,亦能在夜灯下品味哲理人生。

书籍给予人的价值,绝不仅仅是试卷上的分数、众人的崇拜,抑或银行卡上的数额,它最大的意义,体现在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体现在帮助我们怡情养性,开辟一处心灵的桃花源。

既要读有用之书,也要读无用之书

一方面,人的肉体要在现实的物质世界生存,有用之书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人的精神可以超脱现实而存在,无用之书虽然可能无法迅速产生实际价值,却关乎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单纯为了功利而读书,难以全神贯注,难以持之以恒。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

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我们在阅读一本书,因为它毫无用处。

——夏尔丹·齐格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梁文道

要学书中理论,也要行脚下之路

书中的内容虽然源于名人大家的思想,经过了一定的历史检验,但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即使他受众人景仰,即使他是旷世奇才。《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人的思想能完全超越个体和时间。

人们对复杂世界的认识从没有标准答案,任何理论都需要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唯有将理论知识化为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它们的真正价值才得以展现,它们的内涵意蕴才会与时俱进。正如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浮士德》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起来,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物质与精神

物质与精神,是人类生活的两个向度。两者的发展应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物质丰裕和精神富足双轨并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才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

物质丰裕是精神追求的现实基础。

《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身体与心灵从来都是密不可分,忽略物质单谈精神,不仅是虚伪的,更是无理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精神得以发展的源泉,经济增长是文化进步的基础。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一是人口再生产,二是物质再生产。

——易富贤

精神富足是物质发展的必要保障。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拥有思想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物质的桎梏,追求精神创造和精神品质。对于一个社会和国家而言,精神塑造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影响着物质文明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方向。

社会不但需要果蔬药材,却也一样迫切的需要蔷薇与地丁。

——周作人

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丰子恺

精神文明建设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植根于深厚的人文素养。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强大的重要支柱,是一个民族面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坚实底气。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过程。

道德之花在华夏沃土尽情绽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管子》有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际,莫如树人。”“得以树立,首先在于品德,其次才是知识。立德树人,立的是上善若水之德,树的是明月清风之人。

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此涵养之重要。

——薛瑄

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

——《杀死一只知更鸟》

站在山里的夜空下,仰望苍穹,发现今夜的天空缺失几颗道德的星星,虽然依旧辽阔无垠,却缺失原有的美丽。

——李汉荣

知识之光在神州大地尽兴放射

知识,尤其是科学文化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成果,它的精髓是追求真理,它的信仰是崇尚理性。在柏拉图的定义中,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

知识能够拓宽人们的生活空间,丰富人们对万事万物的理解。科学文化知识,是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但无论知识发展到何种程度,以人为本,是它应该具有的气质;实事求是,是它不可或缺的手臂。

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已经掌握知识的幻觉。

——霍金

思索是一道大门,通向现世上没有的东西,通到现在人类想不到的地方。

——王小波

在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能有所坚守、有所超脱,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不计较眼前得失,真诚地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苦思冥想的结晶,更是他以一生所实践的承诺,无论是治学还是治国,他都坚持以这种精神砥砺前行,反对知行分裂、知而不行的流弊;不管面对何种生命境遇,泰戈尔都未曾放弃追求爱与美好,他的诗歌具有天然的美感,很少有愤懑与悲伤,总是洋溢着慈悲与希望;在大时代的风雨飘摇中,梅贻琦始终扎根在教育,开创了清华的黄金时代,为新中国培养了众多大师,保存并延续了文化的血脉,一生清华,一生清白。

对于人文素养,我们既可以深入挖掘这个词本身的内在蕴含,探讨人之为人所应具备的素养,也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角度进行整体性观照。同时,我们更可以将自己对于生活、生命的感受、体悟与思考融入其中,以真挚的笔触去书写读书、修身、精神、道德的价值。

本期,纸条君将带领大家走进第五个关键词:思辨精神。

去年的全国卷二,给的是这样一段材料: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种题目,就是典型的思辨类作文题。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分辨。它考察的是一个人的逻辑思考能力。在对这一类作文题进行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贴着题目给出的材料本身,细细研究,并尝试着提炼出材料的主旨。然后,你所提炼出来的主旨,就可以作为你即将要写的作文的立意。

比如说,针对上面这段材料,我们将材料的内容概括一下,就可以发现,材料讲的主要是:军方决定加固飞机身上弹痕多的地方,而沃德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机身弹痕少的地方一旦中弹,飞机就回不来了。

这样一段短短的材料,我们只要稍微分析解读一下,就可以提炼出许多的主旨来。比如说军方大多数人都错了,只有沃德一个人是对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段材料的主旨是: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然后,为什么军方的大多数人都犯错了呢?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所有的调查样本,所有的样本应该包括返航的飞机坠毁的飞机,而军方的大多数人只关注到了返航的飞机的情况。由此,我们又可以提炼出一个主旨——人们常常会忽略自己看不到的东西,以幸存者为样本进行的统计和估测会造成认知偏差。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延伸。大多数人,都会习惯性地将分析范围限制在返航的飞机中,这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导致的。对这一角度,我们又可以得出立意——时时审视我们的惯性思维,力求推掉思维里的墙。

所以,对于这种思辨类的材料作文题,一定要贴着材料本身,细细地去分析,把材料的主旨提炼出来。然后再将这一主旨作为作文的立意。

以上,就是纸条君给各位小可爱提供的应对思辨类作文题的审题思路。挂一漏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本期关键词——思辨精神

思辨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总的来说,它要求人们具有一种抽象思维能力。所谓的就是一分为二,所以思辨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要求我们以理性的态度,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另外,思辨精神也要求我们不断地探寻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原因的原因……从而不断地追问下去,直至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

但随着时代发展,思辨这种研究方法逐渐与实证主义相结合,即我们既要进行逻辑上的思考,又要结合现实的情况,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运用辩证法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

当然,在我们明白了事理的来龙去脉后,我们也就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建议了。所以,思辨类的作文题,最适合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递进式结构来写。

让我们拿2018年深圳二模的作文题来举个例子。这个作文题是这样的: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从这个作文题中,我们看到了一对矛盾,那就是儒家文化挤公交之间的矛盾。然后,我们就可以追问这对矛盾产生的原因,我们会发现,一个人遵从儒家文化而致挤不上公交车的根本原因是:只有他一个人遵从了儒家文化,而其他人却违背了儒家文化。试想,如果所有的人都遵守儒家文化,那么大家就都会排着队上公交车,就不会出现拥挤的情况。

所以,在拥挤的人群面前,我们还是应该保持礼让的态度。我们做好自己,并期待着自己的礼让行为可以感染身边的人,这样,社会才有可能慢慢变好,儒家文化才能重新滋养整个社会的文明。

所以,儒家文化挤公交之间,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在深层次上,它们是统一的。在这其中,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除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辩证法还有两个规律:一是质量互变规律,即量变与质变;二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其实质是扬弃,是一种批判意识。接下来,纸条君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更加深入地认识一下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对立……然而,这些对立并不是完全无法调和的。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一些矛盾就可以化解,从而走向统一。

比如,许多人会因沉迷电子游戏浪费青春、失去未来,但也有人通过坚持训练成为职业电竞选手,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正如木心先生所言: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首先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之中。我们都知道:人是动物。但这并不全面,准确地说,应该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个性是棱角分明的,是有刺的。太过锐利的个性,很容易伤到别人,从而难以达成与别人的合作。因此,为了和谐共处,我们必须压抑一部分个性;我们必须融入群体,在某种程度上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与规范。个性共性的对立统一要求我们避免两个极端,即盲目从众个人主义

所有的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

——赫尔曼·黑塞

所有的极端对立之中自然就包括极端个性极端共性之间的对立。极端个性就是个人主义,而极端共性就是盲目从众。当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通过独立思考而走出了盲目从众个人主义的漩涡,那么,这种改变,对于个人来说是一次升华;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涅槃。

既要关注主要问题,又不能忽略次要问题

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在这其中,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前者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后者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在着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同样也要关注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物质诉求与精神建设之间的矛盾。

量变与质变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运动状态。量变主要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质变则是指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个飞跃的过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就很好地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其中,无数次绳锯水滴积累的量变,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质变,即木断石穿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一根稻草对于一只骆驼来说无关紧要。但如果不断地增加压在骆驼背上的稻草,1根、2根、3……10000……10000000……总有最后一根稻草,当它压在骆驼的背上时,就将骆驼彻底压垮了。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风赋》

正所谓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所有小的问题、小的隐患,如果不加注意,任由其积累量变,那么,小问题总有一天会变成大的祸患。从量变到质变,有时候就是一瞬之间。因一块马蹄铁而丢掉整个王国(相传英国国王理查三世曾因战马的马蹄铁掉落而致失势,最终输掉了战争)的悲剧,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演。

物极必反,要学会把握度

量变不仅会带来质变,量变甚至会使得事物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莫言 《檀香刑》

物极必反,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住事与物的度。五味令人舌僵,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可见,过度的感官刺激反而会伤害人的感官。适度的是最好的,过度的是潜藏着毁灭性的。物极必反这一思想对于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极具启发性。抖音、王者荣耀、朋友圈……在互联网中,有无数的内容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但是,若是不加节制,那么我们必将在信息的漩涡之中溺毙。物极必反,不可不察。

批判意识

批判意识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保持怀疑,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对历史或现实进行理性审视,对身边人和身边事进行深入思考,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才能不断地深化。

审视不合常理之处

在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多问一句为什么,也许就能找到通往成功的真理。天花曾肆虐横行,死者不计其数。但感染过牛痘的挤奶工却从不被传染。对于这一不合逻辑的地方,琴纳医生不肯轻易放过。为什么挤奶工就从不被天花感染呢?他朝着这一与常识相反的方向深入探索。最终发现了,牛痘接种是消灭天花的有效方法。

如果琴纳医生没有这种刨根问底的批判精神,那也许直到今天,人们都无法摆脱天花的梦魇。

最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逻辑。

——余秋雨《行者无疆》

抛弃理所当然

批判意识不仅要求我们在不合常理的地方多问几句为什么,就是在符合常规之处,我们也可以认真想想:这真的是对的吗?

反者道之动,众人皆知不代表正确,习以为常不一定合理。当你勇于朝着相反方向进行探索,打破思维定式时,新的真理或许就慢慢地显现出来了。就像文章开头讲到的沃德那样,对于大家一致认同的观点,也不忘从反方向上深入思索一番。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追忆似水年华》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倾向于认为,书上所说的知识就一定是对的。对于书上与媒体上的知识,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全盘接收,觉得那就是事实和真理。但事实上,很多权威的观点并不是那么坚不可摧。哥白尼的日心说与伽利略的落体实验,都是在向已有的权威理论发出挑战。

批判意识要求我们挥手告别生活中种种的理所当然。经过批判,经过独立思考的思想,才是经得住考验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08c2e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e.html

《作文纸条高考特辑·第一弹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