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答案】 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应该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故答案为: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2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首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千寻二字极言其高,其意为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的高塔。
B. 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峰上的千寻塔之高。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的可以见旭日冉冉升起。
C. 第三、四两句可以第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内容的升华。 D. 末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答案】 D

【解析】【分析】本诗反映的是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进行理解。对选项要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

3古诗阅读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注释】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黏天浪:连天的波浪。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1)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2)围绕个人生活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回答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陆游传》)。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闲人,并非他的本意。即便被迫闲居乡间,他也是闲不住的,采药、治病、救人,在书剑报国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生的素志。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塞上长城。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村居生活终究难以消释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沦的英雄豪气。因此,放浪山水的闲情逸致,借酒后的豪兴以挥斥,正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这种似正实反的笔法,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 此题围绕个人生活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围绕个人生活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4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即事 ·徐侨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 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2)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解析】【分析】(1 在家贫亦好的意思是在家里贫穷也好。在下文中有体现,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粗布衣被也不妨碍温度,青菜羹也富有余味。从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操。
2)诗中提到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不管是在家还是居官贫穷对人都是好的。诗人为何能有如此心境主要是作者有安贫乐道的情操,淡泊名利的情怀。因此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
故答案为: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理解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落落:松高大的样子。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三、四两句展现了________、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
________的田园生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淳朴自然
2)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
【解析】【分析】(1)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第四句描绘的是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的画面,而第三句展现的是牛羊自回村子的画面。牛羊自己回村子看出这里民风淳朴,百姓相处和睦,整体氛围是闲适的,而儿童不认识官员的衣冠,看出这里的人都不追求名利,性格淳朴,追求自然。故描绘了闲适恬淡、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2)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夏寒长松联系在一起,指高大的松树遮天蔽日,遮住阳光,形成绿荫,给人阴凉的感觉。草木茂盛,绿树成荫,整体的氛围是清幽美好的,故情理之中。 故答案为: 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 淳朴自然
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
【点评】本题考查画面概括。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充实画面内容。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首先理解诗句,然后理解词义。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来反衬人们的,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根据意境来分析山村的特点。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分析可知,用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
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故答案为:(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来反衬人们的,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指出该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7古诗鉴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答案】 1C
2)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分析】(1C项有误。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有误,应是指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另外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不当,应营造出一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据此,答案为C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也可以从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赏析。语句把黑云喻敌军,并以甲光”“金鳞开相对,写出了两军对垒的场景,突出情势的危急;还可以从诗人所抒写的感情角度去赏析诗句。通过描绘两军对垒的情势,用甲光向日金鳞开表现将士们严阵以待,突出地表现了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答案是多元的,答题时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C

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考生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要选取好赏析的角度,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8阅读下间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是一首七言________。(体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千寻形容塔高,借塔的高峻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 B.最后两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C.这首诗即景说理,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D.全诗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答案】 1)绝句 2B
【解析】【分析】(1)今体诗又叫近体诗,大体分为两种:绝句、律诗。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此诗有四句组成,故而是绝句。
2B项,“‘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错误,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故选B
故答案为: 绝句; B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的把握,注意律诗和绝句的区分。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静谧而富有生气,表现诗人内心的兴奋。 B.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照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如,昏鸦/数点/傍林飞。 C.本文写景的三句诗,句句紧扣字,既是春之晚,又是天之暮。 D.樵夫渔人,担柴捕鱼,一路归来,从遥见可知,作者的视角是远望。

2)请你展开想象,描绘出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所表现的画面。 【答案】 1A
2)柴门外落花纷飞,宛如一帘花幕将夕阳余晖遮掩,花幕外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紧挨着树林低飞,像数点墨迹泼洒在天边,宁静而安详。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内心的兴奋不当,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体现的闲适安宁
2)描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此题一定要把落花遮掩夕阳、乌鸦傍林低飞的景象描绘出来。 故答案为:A
柴门外落花纷飞,宛如一帘花幕将夕阳余晖遮掩,花幕外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紧挨着树林低飞,像数点墨迹泼洒在天边,宁静而安详。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这是一道选择题,选项涉及诗歌鉴赏的多个方面,要求考生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诗人的情感、表现手法等。考生要对选项内容进行仔细的审读,逐项辨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考生要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用生动形象地的语言进行描绘,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10关于下面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出此次出行的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B. 颔联中一字,化动为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字,写出了船达平原旷野时江水气势之博大,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C.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把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D. 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化动为静错。应该是:化静为动。通过字的化静为动的手法,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
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1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初夏时________的劳动气氛。 2)第四句字富有意味,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 1)紧张忙碌
2字把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解析】【分析】 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农村少年儿童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上半首写"村庄儿女"昼耕夜绩的劳动生活,赞扬他们年纪虽轻,却早已"当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后半首通过细节描绘了农村初夏时紧张忙碌的场景, 把从小热爱劳动而又天真烂漫的农村儿童形象刻划了出来,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
天真还未懂事的小孩还没学会如何去帮助耕种和织布,但也会在桑树下面学起了种瓜。表现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而又天真烂漫的形象, 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故答案为: 紧张忙碌
字把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确定具体语句或者自己归纳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二字的妙处。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
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花木本是无情之物,但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爱春惜春之情。
2)示例一:我认为是贬抑 。杨花榆荚既无绚丽色彩,也无妩媚姿态,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虽然有了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示例二:我认为是褒扬。杨花榆荚虽然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为留住春色不惜牺牲自身,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为增添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解析】【分析】(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字,用在草树上;用在红紫上,可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其作用当与拟人法的作用大致相同。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外,还要答出诗人的情感态度。
2)这是道比较开放的试题,答题时可自由选择答案,但都必须言之有理。如果认为是贬抑,可抓住杨花榆荚虽然有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的特点分析;如果认为是褒扬,可从它们为增加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方面去分析。
故答案为:花木本是无情之物,但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爱春惜春之情;
示例一:我认为是贬抑 。杨花榆荚既无绚丽色彩,也无妩媚姿态,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虽然有了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示例二:我认为是褒扬。杨花榆荚虽然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为留住春色不惜牺牲自身,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为增添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把握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df317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f4.html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