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8-09-18 22:11: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溶解的秘密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几课,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在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 每组三种实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始做实验。
  实验一: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师: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老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小记录本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2)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糖化的快。
  (4)指导幼儿做记录,那种糖化的快。
  (5)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6) 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化的最快的糖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
  实验二:
  (1)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那个碗里的糖化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
  幼儿将泡腾、果珍倒入水中搅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出现的现象,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中幼儿经历了从猜想、实验、记录,到讨论和交流的基本环节,注重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让孩子在自己的动手操作试验中验证猜想的结果,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种现象让幼儿探索的兴趣始终积极高涨,孩子们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在实验中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幼儿的提问。但在活动中很多幼儿上课时多以听和记为主,很少主动的提出问题,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更加主动学习。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若干。
  2.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
  3.每人四张纸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2.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3.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的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镜子  设计意图:
  本活动取材于新时代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2)大班教育活动设计(下册)中《我奇怪 我发现》主题中‘光与影’的活动内容之一。镜子是幼儿日常生活所需品,除了用来照镜子整理自己,镜子其他的功能可能了解的并不多。《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有趣的镜子》是本次半日活动的第一个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当双面镜子的夹角改变了,摆放在镜子前物品的影像也会不同,从而使幼儿的探索活动从无意转向有意,激发幼儿探索镜子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中,感受镜子成像现象的有趣与神奇。
  2.通过玩玩、看看,了解镜子角度变化和成像数量之间的关系。
  3.能够将经验进行迁移运用,感受镜子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活动准备:
  人手一面单面镜、双面镜;油画棒、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1.一面镜子的游戏。
  (1)谜语导入,引出“镜子”。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仔细听,猜猜谜底是什么?明明亮亮,又平又光, 谁来看它,跟谁一样。(幼儿答:镜子)对,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镜子(教师出示镜子)
  (2)幼儿每人一面镜子,两人合作,感受镜子成像现象的有趣与神奇。
  师:我请小朋友用镜子照一照自己,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答:里面的人和我长得一模一样,丰富词:一模一样)
  请你来说说,镜子里面的你长得怎样?(漂亮吗、帅吗?)请小朋友用完整话来表述。
  师:我请你们动动脑筋,怎样让自己不回头,就能看见我身后的老师? (幼儿动脑想办法)
  师小结:把镜子放在面前,调整镜子的角度,高低就能从镜子中能看见后面的人和物。
  师:那现在我要更进一步了,我想看见自己后脑勺的发夹,可我怎么也看不到,谁能帮我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让我看到那个漂亮的发夹?
  (幼儿尝试探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否和同伴一起来合作,看看能不能找到好办法?(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帮助摆放镜子的角度)
  师小结:我看到XXXXXX用的办法,我请他们上来演绎一下,大家给评评是不是一个好办法了(用二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调整好镜子的位置,就能看见自己后面的头发)
  2.双面镜子的探究。
  (1)师:刚刚,我们用一面镜子、用两面镜子来照自己,都能照出不同角度的自己,那我现在要变换一种镜子来照照自己,又会有怎样的秘密?教师出示双面镜,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镜子,丰富词:双面镜
  (2)幼儿每人一面双面镜,自由探索,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双面镜的初次探索:我们一起用双面镜来照一照,你发现了怎样的秘?(引导幼儿发现镜子里的事物数量发生变化了)
  师:能告诉我你的发现吗?(幼儿回答)
  师小结:用双面镜照自己我们发现了一个自己变成了二个,那么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魔术,看看这个魔术怎么变。
  3.夹角成像小实验。
  (1)用奇妙的镜子给油画棒变魔术,教师讲解示范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
  师:这个魔术师这样子的:有一根蜡笔,放在双面镜的面前,变动双面镜的角度,去找找镜子里的蜡笔会变怎样的魔术?
  出示笔录表:这里有一份记录表,第一栏画得是镜子摆放的大小角度,请小朋友把蜡笔放在镜子前面,按照上面的角度摆放好镜子,然后观察镜子里的变化,把你看到的画在对应的表格里面,你看到几根蜡笔就在记录表上用几个圆点表示。
  (2)幼儿自主操作,记录观察的结果。(镜子夹角越来越合拢,镜子里油画棒的数量就越来越多)
  师提问:从这个魔术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回答)原来镜子夹角越来越合拢,镜子里油画棒的数量就越来越多。
  4.油画棒的魔术
  师:刚才我们是变动镜子的夹角来变魔术的,那么我们来变动蜡笔摆放的位置又有什么发现呢(幼儿探索回答)
  5. 延伸活动: 镜子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小结
  师:镜子的魔术有趣吗?(幼儿答:有趣)那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镜子也很多,你还看见过怎么样的镜子呢,它有什么作用?(幼儿答,教师出示ppt小结)接下来我请小朋友去找找幼儿园还有哪些镜子,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下楼,注意安全。
  ()户外游戏【10:00——10:20
  活动名称:手影游戏
  活动目标:
  1.学习几种玩手影游戏的手势,体验手影游戏的趣味。
  2.尝试与同伴合作表演手影小故事。
  活动准备:手影视频,投影仪,手电筒若干,创设较暗的环境。
  活动指导:
  1.指导幼儿根据视频提供的手势来进行手影游戏。
  2.关注幼儿游戏,指导幼儿进行相互的合作,不推不挤。
  ()集体活动 10:20——10:5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083a2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9.html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