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发布时间:2020-04-14 21:37: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课时

5 孔乙己


【学习目标】

1 •积累生字词,回顾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了解时代背景。

2.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明确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重点

3•通过研读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其性格特征。 难点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深镇的咖啡店的格局, 是和别处不同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一一大约玛丽张的确

被判无期了。” 201589日,一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的孔乙己体改编的

文章爆红于网络。 在这之前,同学们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有了解呢?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

来探究这个人物形象吧!

二、 预习展示

1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 《呐 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 虽然在1905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 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

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

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2.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颓唐(tu 1) 附和h e) 孱水(ch m)

阔绰(chu c) 间或(ji m)

3. 理解词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4.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说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

明确:鲁镇咸亨酒店。

⑵小说的人物有哪些?主人公是谁?叙写了哪些事?

明确:人物有:孔乙己、掌柜、 “我”、喝酒的客人;主人公是孔乙己;叙写了孔乙己 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

三、 合作探究

理清故事情节

1. 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

明确: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4自然段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 6自然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7自然段

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8自然段

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11自然段

2. 按照小说的情节,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 - 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 第二部分(4 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 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 开端、发展

第二层(10 12):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高潮

第三层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结局

辨析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1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明确:⑴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和性格特征

(2) 肖像描写:①孔乙己第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要分析;②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 要求学生朗读并简要分析;③断腿前后两次肖像的对照,更加显出他的遭遇之悲惨。

(3) 语言描写:

女口: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

迂腐可笑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窃书不能算偷 ……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迂腐不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⑷神态描写:

睁大眼睛极力想为自己争辩,维护做人的尊严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酒客的讥笑戳痛他内心的伤疤

(5)动作描写:

女口: “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 向酒店卖弄分文 不少,表明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 “排”的动作,恰如其

分地显示他掩饰自己虚荣的心理。

“摸出四文大钱”的“摸”,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他的境地非常悲惨。从 “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的“走”,十分贴切,“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 用“手”来“走”,说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 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严重, 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此时的孔乙己已全无人的尊严,更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2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孔乙己地位低下但又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又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 又自欺欺人;遭人嘲讽但又自命清高, 孤芳自赏;命运凄苦但又麻木不仁, 至死不悟。当然, 他也有善良、质朴的一面。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2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重点

3•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难点

*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通过对孔乙己的各种描写, 认识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然而

这样一个悲剧的结果, 仅仅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 自命清高吗?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造

成他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

二、 预习展示

1 •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 么?

明确:笑。

2.各种人是如何取笑孔乙己的?应怎样理解?

明确: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 “附和着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 “听得

笑声”“赶热闹”的笑。短衣帮的笑,是无聊生活中的片刻快活, 反映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

的关系冷淡无情。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 “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

三、 合作探究

分析环境描写

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通过酒店的布局和出场的人物可以看出孔乙己生活 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明确:作者描写的社会环境:1)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 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2)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

面。3)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 态炎凉。

2•前三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明确: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赏析写作特色

1 •学生通读4- 12自然段,讨论:文中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笑?作者用 笑声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明确: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这哄笑主要来自于 “短衣帮”,他们也是受苦人,与孔

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 哄笑取乐,在劳累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 烘托

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色彩, 小说以“乐

境”写哀,更见其哀。也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 的意义更加深刻。

2•小说没有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 作用是什么?

明确:小说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给读者以真实感,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

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见证者, 小说以一个纯真的少年的视角来写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 映照

出社会的冷漠,更富有感染力。

分析悲剧原因,探究作品主题

孔乙己的下场是悲惨的,造成他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说揭示的 主题是什么?提示:从小说反映的社会背景分析原因

明确:其社会原因有三:其一,是封建科举制度诱导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死读经书,迂

腐不堪,不会谋生,成为社会的废物;其二,是封建社会的 “愚民思想”,使得广大民众认

识不到自己被奴役的地位,反而嘲笑、愚弄和自己同处一个阶级的人;其三,以丁举人为代 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把孔乙己推向了死路。

小结: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这篇小说的主旨,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归纳:一是从 孔乙己这个角度出发,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戕害, 控诉了科举制度的

罪恶;二是从民众这个角度出发,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们的麻木冷漠, 侧面

反映了圭寸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四、 板书设计

I科举制度扎乙山辻膺不堪虫会谋生}]

笑愚民政策短衣fflH麻木不仁'冷漠无情」悲

丨封建统治丁举人(横行霸道播端残忍订

五、 教学反思

在整篇文章的讲解过程中, 我都特别注重教育的循序渐进性, 让学生对文章知识的理解

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另外,在整个教学思路的设计中, 我也关注到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 学生只要做到课中认真听讲和课后复习消化,对文章的掌握应该没有问题。

不足之处:《孔乙己》是篇传统的篇目,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选它。文章篇幅不算长, 但要学好它,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老师的引导就极为重要了。在这一点上,我可能做 得还不是很好,以后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15枣儿

【学习目标】

1 .熟悉剧情。重点

2. 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中反映的社会现实。 重点

3. 把握本文运用的象征手法,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难点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像一幅画,充满 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像一首歌,闪烁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 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 《枣儿》中的小男孩却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经历。下面就让我们

一起走进孙鸿的戏剧一一《枣儿》。

二、 预习展示

1. 了解作者。

孙鸿,当代剧作家。他所写的话剧小品《枣儿》 ,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

获“ 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

2. 积累词语。

竹匾(bi m) 掸去(d m)

囫囵(h ul tn) 咀嚼(j uju e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决,不敢前进。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3. 通读话剧,概括剧情。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 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 这一老一少 交谈起来, 十分亲热。 在谈话中, 老人回忆有关 “枣儿”的往事, 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 男孩要把 “枣儿” 留给父亲吃, 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 他们满怀亲情, 呼唤各自的亲人 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 “枣儿” 。

三、合作探究

(1)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社会现实

1. 怎样认识本文中的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

明确: 剧中的老人是一个农民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 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剧中的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 他思念父亲, 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 天真而又懂 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这种天性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 你对剧中未出场的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 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 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2) 把握象征手法

1. 揣摩语言,分析下列台词的象征意味。

(1) 老人 老子个儿大……就叫“枣儿”。

⑵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不中看,谁要啊。

(3) 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4) 男孩 枣儿叔叔……爷爷,你怎么了?

(5) 男孩 爹回来会带……你的枣儿甜!

(6)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 会回来的。

明确: (1)并非指个子,隐含了永不褪色的亲情,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情。

(2) 老人内心呼喊儿子,因儿子没有回应而伤心;老人年老,被儿子遗忘,透出一种深 深的失落感。

(3) 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 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

(4) “迷路 ” 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 家园的失落。

(5) “巧克力 ” 具有与 “枣儿 ” 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走 出去的人们,往往迷恋于外在世界,忘记了回家的路,但他们最终会回来的,喧嚣之后是平 静,躁动之后是安宁。

(6) 道德、伦理、亲情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但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不可阻挡地席卷 着一切,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

2. 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示例: 生 1 :枣儿象征着亲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 的情感困惑。

2:枣儿象征着故乡。老人喜欢怀旧,表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儿子久出未归,离 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

3: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 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 会的缩影, 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 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 人们的情 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教师总结: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 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 赋予了 “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 使全剧具

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请大家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1: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2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3 :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

4 :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 家园的追寻。

5:剧本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 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师总结: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 思考,令人遐想,让读者的想象尽情飞扬。

四、板书设计

亲悄 故乡传统 精神家园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知识讲解比较全面, 学生也积极参与某些问题的讨论, 课堂氛围很好,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不错。

不足之处:本文是一篇话剧,我忽视了让学生从表演的角度读剧本,一个方面是朗读,另一

个方面就是实在的表演,这种看似简陋的表演形式对学生理解人物与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也符合剧本的真正用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课堂效果应该会更好!

六、 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 •看望;访问。 ()

2 •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

3 •竭力保持庄重。 ()

4 .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

5 •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七、 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寂静幽静恬静安静

1 •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的小路上散步。

3 .同学们()地坐在教室里。

4 .四周一片(),听不到一点声响。

5 .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八、句子工厂。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陈述句)

2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写句

子)

3 .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

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4 .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把”字句:

“被”字句:

九、要点梳理(课文回放)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 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 以 及她 : ;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

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

(一)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 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 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 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 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 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 永恒的美的象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66d626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8.html

《孔乙己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