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探析 介绍

发布时间:2018-10-30 05:16: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探析

2011-3-26 17:03:06

关键字:便利店 上海

  摘要:我国便利店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21世纪后上海等特大城市发展尤为迅速,并出现多种模式。2004年底,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后,国外零售巨头加快了对国内市场的渗透,直接加剧了国内零售业的竞争,零售企业间的竞争也由原来单一的产品或价格竞争转变成企业之间乃至企业群之间的综合竞争的较量。在上海市内本土品牌便利店占据绝对地盘优势,而海外品牌门店数仅占20%左右。好德与可的合并后门店数已达2000余家,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便利公司,而国外品牌以其良好的服务意识,优势的物流信息系统,充足的资金,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迎头赶上,成为后企之秀,中外品牌之间将进行一场长期的拉锯战。

  前言:19933月上海出现了第一家便利店,2010年在上海市已达到5000余家,销售规模更达到100多亿,纵观上海便利店17年,是世界零售史上现代零售业态创新高速发展的典范,尤其是创造了用小型店铺来改造传统小商店发展现代零售业的成功模式。但回顾上海便利店发展的10余年我们也不容乐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没有一家便利店公司在盈利,内资便利店单店日营业额仅为4000元左右,经营模式转型迫在眉睫。

  1.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

  1.1 上海便利店总体情况概述

  1.1.1 总体情况。从1995年到2001年前,上海先后出现了 “可的罗森联华良友85818”等便利公司,并成为五大主导品牌。曾有媒体预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便利店市场将由这五家分占。但到了2001年,由于好德 “喜士多21”三个新品牌的诞生,打破了媒体预言,上海便利店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2004年全家进驻上海再次打破原有格局。目前好德与可的合并后门店数已达2300余家,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便利公司,联华快客门店数达到2000余家,而营业额只有15亿,日本品牌罗森一度亏损,在华联控股后,现已实现扭转,加盟率达到76%,全家便利则后来居上,目前已达400余家,加盟率也在38%,仍保持高速增长状态,2009430,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11如期在上海四店同开,并且创下上海便利店单店营业额最高纪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家门店。而上海本土便利店的盈利水平尚在1%左右,目前仍然是亏多盈少。以上海大型便利公司与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Eleven比较,经营业绩提高的潜力很大。如单店日均商品销售,7-Eleven约为1.5万人民币,上海平均不到4000元,有的甚至不到3000;商品毛利率前者为30%,后者为16-22%不等,如果包括后台收入,综合收益率为25-29%,比前者的综合收益率也要低7-9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前者在5%以上,后者在1%以下,做十几个亿的公司,净利润在1000-3000万不等。

  1.1.2 上海便利店主要数据分析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在经历漫长的四年洗礼之后,在门店数上好德/可的与快客占据着仍主导地位,除良友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是在门店占比方面除光明有所增长外,其余内资均出现下滑,而下滑的市场空间则由外资迅速填补,初步显示出内资与外资的差距,然而根据目前的市场来看这一差距在今后几年仍会继续扩大,不少内资便利店隔壁就是外资便利店,外资便利店内的顾客盈门与内资便利店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对比,在门店到期后,不得不退出市场竞争。从加盟数据分析来看,外资罗森仍然保持较高的加盟率,好德/可的的加盟率则出现下滑,虽然其余内资加盟均有所增长,但与外资的增长幅度相比,进一步显示出内资的不足之处,也显示出在消费者认可和投资者认可方面内资明显弱与外资。在此数据统计之时(201011)统一集团下的7-11便利店正举行50店庆活动,这个便利巨头在2009430开店以来一直开足马力,高速前进。由于7-11目前不吸引加盟,且在2006年未进入上海市场,故未加入统计数据分析。

  2.上海便利店经营模式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73c50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8.html

《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探析 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