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暨林业工作大会上的讲话稿

发布时间:2019-11-02 11:5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暨林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暨林业发展工作大会,这是2017年召开的第一次高规格、大范围的会议,充分显示县委、县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坚定决心。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式,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退耕还林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县上下迅速行动,真抓实干,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退耕还林工作。刚才,县林业局通报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推进情况,纪泽同志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影山镇、麻万镇花园村和贵州丰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作了退耕还林工作经验交流发言,各镇分别向县政府递交了退耕还林工作责任书、森林防火工作责任书和荒山造林责任书。等会,志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识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以深化认识为引领,切实增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形态,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重要标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民生、事关后代、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之高、部署频次之密、推进力度之大,传递的信号不言自明2016122,在浙江湖州召开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如今,生态文明之机前所未有,生态文明之势越发强劲,生态文明之路逐渐明晰。当下,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党的主张、国家战略、人民意愿。从省级层面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着眼于“管当下”与“利长远”相结合,把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作为“三块长板”打造,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探新路、作示范,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呈现出自上而下“推动”,自下而上“主动”的多轮驱动特点,顺利实现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成为我省的主色调,生态文明已经成为贵州大地的主旋律。从州级层面看,州委、州政府提出了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的发展理念,抢占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开放合作、城乡统筹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制高点”为引领,黔南州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从我县内部看,解决好发展与生存的矛盾,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满足人民对生态环境的新要求,是我们当前抢抓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我们要站在较高的战略起点上谋划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从全县发展大局出发,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谋划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完备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在整体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中不断拓展和深化绿色发展新认识,强化新实践。以创新发展理念焕发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加快推进生态产业、绿色经济,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和效益;要以协调发展理念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加快林业、生态、旅游等现代产业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绿色发展理念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坚实基础;要以开放发展理念凝聚生态文明建设新合力,积极参与全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创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条件;要以共享发展理念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特别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补齐发展短板,增添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坚守两条底线的选择。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对全国的普遍要求,是我们党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新论断。我县来说,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既要“赶”又要“转”的方略,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坚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以扩大开放增活力,补足发展“短板”,稳中求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我们将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摆脱“资源路径依赖”,避免“资源优势陷阱”。我们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把住绿色门槛、守住生态红线,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而是要用生态环境营造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需要经济新常态下,过去那种不惜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的要素驱动、外延扩张式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难以为继,倒逼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而加强生态环保,推进企业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高投资效益和发展质量,正是经济转型的内在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坚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以生态环保助推经济转型,提升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决胜同步小康的有力抓手贫困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经济社会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文明问题,生态环境脆弱与贫困问题互为因果。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生态环境脆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补好“短板”,必须一手抓扶贫开发,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把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是全面的,是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小康社会。我们只有切实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问题,才能积极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让人民群众在健康、优美、资源宽裕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

二、以退耕还林为切入点,厚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十二五”以来,我县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9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营造林10.7万亩,森林面积达1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9%。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这项成果的巩固和提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十三五”期间,我县退耕还林的任务为18.49万亩,数量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对我县来说,这既是增加森林资源,保护绿水青山,进一步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的重大工程;也是增加群众收入,创造金山银山,进一步厚植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实现“两线”一起守,“两山”一起建目标的重要措施和路径。

(一)解决好退耕还林退哪里的问题。在任务安排上,要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安排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特别是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整组整寨搬迁点。按照“应退尽退”原则,既要确保完成18.49万亩的目标,又不局限于目标数。具体来说,要严格实施“四个必须退”,以百泉、麻万为代表要加快实现二环以内25度以上坡耕地必须退,以甲摆水库、基高水库等为代表要加快重要水源水库周边必须退,以影山、麻尾为代表要加快重要交通道路可视范围必须退,以麻万花园村易地扶贫搬迁绿化示范点为代表要加快易地扶贫整组整寨搬迁点必须退。“四个必须退”要与城镇化建设、全域旅游、易地扶贫搬迁等发展相互融合,探索产城景融合发展新路径。要认真谋划布局,营造环城林带、城镇片林,在县城二环线可视区域实现“一山一景”、“一季一景”, 大力种植观花、观叶、观果树木,培育景观林,带动周边农村造林绿化,形成城乡共建、互动发展的绿化一体化格局,退出一条绿色产业带、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解决好退耕还林种什么的问题。林业是生态的主体,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在全县现有林地面积上占有一定的份量,更重要的是相对于过去以松杉为主的林种结构来讲,退耕还林品种新且呈多样性,调整了林业结构。一要种好经济林。当前,我县林业发展机遇最好、产业成长空间巨大,未来我县林业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大力发展经济林。发展经济林既能保护生态,又能增加群众收入,是林业扶贫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无患子、刺梨、苗木花卉、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木竹加工等绿色产业,加快培育“一村一品”,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逐步引导群众种植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色经济林作物,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二要种好生态林。各镇要统筹推进城镇绿化工程,完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让环境美起来、生态好起来。要紧紧围绕今年省、州旅发大会,优先抓好影山百泉基长旅发会道路沿线绿化造林工作,厚植景观林、生态林,通过退耕还林的大力实施,真正建成“山上松柏葱郁、山间道路林荫、山下林果环绕”的“悠悠独山”。三要种好营造林。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提高造林完成率、合格率和成林率为抓手,围绕国土全面绿化、县域荒山彻底消灭目标,按照“封造结合、以封为主、造管并重”思路,全面动员动员、协调联动完成20.29万亩营造林建设,其中人工造林13.98万亩,上司、下司、麻尾要抓好6.31万亩封山育林,抓好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三)解决好退耕还林谁来种的问题。一是让“市场”来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元化产业组织体系。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竞争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林业企业;创新开展林地“三权分置”促进“三改三变”,鼓励农民通过多种形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做好产业规划、市场调研和项目包装,加快打造产业板块,增强产业聚集度。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和林农合理分工,密切协作,拉长产业链条,上游链条要延伸到基地、到千家万户,下游链条要延伸到企业、到中介组织、到广阔市场。二是让“模式”来种。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建设渠道;大力推行“三改三变”,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要不断完善林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引导以林地、林木、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为纽带,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提高退耕还林组织化和产业化发展程度,规模发展特色优势经果林产业。是让“改革”来种。加快林业确权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不断深化,确保林权证到户率达到100%。积极稳妥地推进县级国有林场改制工作,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组建林业投资平台,发挥县级国有平台作用,搞活生产经营,繁荣林业经济。另外,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探索公职人员参与林业发展,鼓励激励有能力、有技术、有意愿公职人员参与林业大扶贫,实行“干部+,+精准扶贫户、+生态效益、+产业发展等模式,推动林业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形态创新,在全县形成主动作为、引领示范、先行先试的积极局面,助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四是努力做到“三个尊重”。要正确引导群众走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努力做到“三个尊重”。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尊重市场规律。靠山吃山,造林靠林,唱好“山”字经,打好“林”字牌,因势利导,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算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尊重群众选择。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放到工作的首位,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82676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c0.html

《在生态文明建设暨林业工作大会上的讲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