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8-10-27 15:30: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1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因为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目前中国进入新时代,尤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乡村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农村治理存在很多问题,极大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1、人才短缺,治理主体能力弱化。

农村治理关键是要靠人来推进。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现在留守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及其它弱势群体,导致乡村治理人才短缺和社会治理主体明显弱化。尽管近年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同样面临诸多障碍,社会治理绩效短期内也难以提升。

2、村民参与度低,自治后劲不足。

现在人们都将精力和心思放在个体发家致富上,对土地依赖性减少,对村庄关注度降低,对乡村事务热情降温,甚至连三年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都不愿参加。常住农村的妇幼老弱病残人员受身体、年龄和文化素质等影响,既没有参与乡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没有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不少乡村的村委会选举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村民自治陷入了尴尬。

3、维权不畅,干群关系紧张

近年来,随着村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面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各种矛盾纠纷,村民对村干部怨言增多,村民维权行动有增无减。但由于村民表达诉求渠道有限,加上没有自己的代言组织,致使矛盾纠纷无法在基层和源头上得以化解。一旦基层维权受阻,许多人只好放弃理性表达诉求和法律解决途径,转而寻求越级上访,加剧了基层干群关系紧张。

4、监管不力,村官腐败时有发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支农惠农项目和财政投入的增多,对于村官来说,由于乡镇监督太远、群众监督太软,加上农村基层因处在制度体系末端而受到的约束不大,这为他们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导致侵吞民生资金、蚕食群众利益的现象频现,不仅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侵蚀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合法根基。

5、建设资金匮乏,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强的情况下,县财政支持十分有限、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成为空壳、社会捐赠十分有限,导致乡村治理可支配资金捉襟见肘,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7、道德缺失,乡风文明每况愈下。许多村民的生活富裕了、环境改善了,但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没有随之提升,崇尚享乐、爱好攀比、赌博成瘾、离婚骤增、婆媳不和、弃养老人、纠纷不断。乡村精神在缺失、乡风文明每况愈下。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改革剥离了基层组织对资源的垄断权和分配权,基层组织的行政能力和政治权威明显弱化,这给乡村灰色势力的抬头提供了可乘之机。

8、环境整治反弹,环境污染严

自开展创新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我县农村的村容街貌大为改观,但还有一些村对于生活垃圾仍然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任由村民堆放在村庄的街道边沿或者村外的马路旁边。规模养殖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不仅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极大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与健康,与生态宜居严重不符。

9、宗族势力干扰严重。一些宗族势力对农村各项事务的治理以及农村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一是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威胁。在部分村,出现了宗族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政权的现象,严重威胁着农村基层政权和农村的社会治理;二是宗族势力阻碍了乡村民主化进程。一些规模较大的宗族势力常常会操纵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导致正常有序的选举活动被扭曲和破坏,阻碍村民行使正常的选举权利,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阻碍了乡村民主化的进程;三是宗族势力影响了乡风文明的建设。宗族与宗族之间相互排斥,既不利于农村产业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推广,也妨碍了乡村治理的推进,严重影响乡村先进文明的传播。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的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秩序,动摇了村民自治的基础,而且给农村治理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ad6d5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6.html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