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发布时间:2011-09-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刍议如何抓好高一年级的作文教学

2011-4-6 7:56:46

徐越

高一新生的作文习惯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升作为高中作文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高中整体作文教学的质量。为了了解高一新生的作文普遍情况,笔者于200895日在所在工作单位徐州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共790人,有效问卷755份),调查结果能够较客观地地反映本学校作文实际情况。问卷结果如下:

阅读情况

1.每天课外平均阅读时间达到半小时的仅有20%

2.阅读内容为时尚消遣类的达到33.8%,其次是时事新闻类占21.7%,位于第三和第四位的是学习辅导类和校园青春类,而名家名篇则位列最后仅占10.9%

3.写作读书笔记的情况中不写和被动写作的高达62.2%

写作情况

1.老师要求写和考试要考这两项占全部写作动机的67.6%,工作生活需要和记录生活表达情感需要两项占27%,完全出于对语言表达热爱的全年级仅5人。


2.作文过程中立意方面有困难的高达94.6%,其中自认为立意平庸的占78.4%,其余则为立意不准。

3.写作材料方面存在材料匮乏的占48.7%,材料庸俗的占45.9%

4.写作结构方面硬套的占64%,无结构概念的占8.2%

5.语言方面无话可说的占10.8%,而言之无味的则占78.4%

从问卷情况可见,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不容乐观。他们不喜欢被人逼着写自己不感兴趣或没有思考过的话题,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又不能写到作文中来,不是他们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写进去的能力。原因有:第一,不会思考。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仅仅是感兴趣,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因为缺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面对作文话题,没有什么最高认识,也就不能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第二,不会表达。纵然是自己喜欢的故事、运动项目,说了半天也不能把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这背后的问题应该是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习惯和能力的缺失,从而导致作文思维能力的缺失。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写作训练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认识高中阶段要掌握的各种文体。明确自由写作和规范写作的区别和联系。自由写作包括平时的日记写作、周记写作、征文写作、文学社写作等等,这种写作样式可能是“不为文、不为意”[1]很少受到文体的限制。而规范写作则包括课堂写作、考试写作,这类写作有明确的规范性,写作训练的直接目的是
写出规范的高考应试作文。规范作文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文体明确。所以明确文体概念和特征尤为重要,此外,文体不同起到的表达效果不同也是学生必须要明确的。根据文体要求对高中生写作的重要性高一初始阶段写作训练的重点是:1.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的教学和片段练习。2.记叙文“入格”教学和训练。3.议论文“入格”教学和训练。4.说明文“入格”教学和训练。在练习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的教学和片段练习时可以不从理论上灌输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的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初中课本上印象深刻的精彩段落来感知这些表达方式的概念,进而在感性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从而达到对概念的理性把握。比如说到描写学生马上就联想到初中时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中关于父亲越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场景,立刻就明白了描写中有一类是动作描写,在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意抓住动作细节才能更好的达到描写的表达效果。

1、记叙文写作教学对策

1)范文鉴赏、模仿。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学生,对记叙文的认识比较肤浅,写作的记叙文形式比较单一。这时就要借助课本和读本的选文,增加学生对记叙文的感性认识。在这个阶段主要的训练重点是对文章的鉴赏和在此基础上的模仿。

在高一记叙文训练阶段一定要利用好苏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一、二和选修一、二。其中好多文章或片段都是记叙文写作的典范,其艺术技法之娴熟,情感抒发之真切都是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要努力的方向。其中可运用材料俯拾皆是,例如:

杨子《十八岁和其它》中对于孩子十八年中成长片段的选取和情感的抒发方式;张洁 《我的四季》中象征手法的纯熟运用;老舍《想北平》中通过平平常常人、事、物的选取寄托浓情的抒写;欧·亨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情节的巧妙设置和主题的表达;鲁迅《祝福》的祥林嫂的塑造;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严谨的叙述顺序、高超的人物塑造艺术等等文章和片段都为学生理解记叙文写作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模仿提供很好的素材。学生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品读和模仿,从中学到了佳作中的技巧、语言和手法,提高了感悟能力,历练了思想,激发了创造的热情。在学生的写作思维活跃以后,教师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回忆感受生活体验,从中提炼写作素材。

2)生活感悟、记录。匈牙利当代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2]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的确,学生通过留心观察,认真体验,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这是作文训练步骤里关键的环节,也是写作内容独特性、写作风格个性化的基础。例如,让学生读《我与地坛》里最感动自己的片段和语句给自己的母亲听,并记下她的反应。从这个练习就可以鲜活的看出学生笔下每个母亲的不同。

(3进行必要的记叙性思维训练。高中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鼓励学生尽情抒写,发挥想象、抒发情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培养和发展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品质是记叙文思维训练的重点。而思维训练对于训练内容的设置特别是与语言相关的训练内容的设置要求极高,这需要教师对思维机制的科学把握和具有高度的教学灵活性、艺术性。平时训练时可根据每篇课文里要掌握的课标词汇说一段话,词汇本身没有逻辑关系,通过想象力加工后再通过语言输出,这就象是做了一次很好的思维体操。如果坚持每篇课文都如此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会得到更多的训练,还有一个收获是课标词汇在训练中也轻而易
举的掌握了。另外,还可以根据CCTV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颁奖词的形式,给自己写一篇若干年后的颁奖词,也可尝试分别就10年后、20年后、30年后、40年后„„各写一段颁奖词。这样的练习也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副产品是学生在想象与表达中树立或温故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再比如课本《最后的常春藤》一课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把握,通过想象补写老贝尔曼在那个夜晚是如何完成他的杰作的,这里既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等。记叙文着重“开放”和“想象”,在此基础上训练强调“收”和“推断”的议论文,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象与表达中树立或温故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再比如课本《最后的常春藤》一课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把握,通过想象补写老贝尔曼在那个夜晚是如何完成他的杰作的,这里既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等。记叙文着重“开放”和“想象”,在此基础上训练强调“收”和“推断”议论文,从感性到理性,“现象世界的把握到生活事理的领悟,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3]
2.议论文写作教学对策

1)分析、认识失败的议论文。高中生在刚开始写作议论文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材料,即证明论点的论据枯竭,对所有的论点都会写到历史上的人物如司马迁、鲁迅、周恩来等,现实中的丛飞、杨立伟等,表面上看这些材料可以百搭很多主题,实际上游离了所有的主题,对任何主题都没有大的说服力,这与学生平时材料的积累太少有关。高中生在刚开始写作议论文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二:会写出很多“论点加例子”的文章,这种文章文体特征不明确,议论性不强。在论证的过程中通常就是论点加上二三个事例。论点和事例之间以及事例之间简单堆砌、机械黏贴,缺乏必要的针对性议论。这与不懂得如何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究其根源与高一新生普遍存在分析问题能力较弱有关。

2)教会学生如何积累材料。①关于积累材料特别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教科书是我们写作素材的宝藏。因为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教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②网络世界也是丰富的写作素材来源。《语文课程标准》上说:“可利用广播、电视、网等媒体,扩展语文学习的渠道。”笔者认为,网络时代的信息型作文,也是扩展语文学习渠道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所以,本人利用自己的一堂语文课组织了一个活动。“这节语文课的任务就是上网查找文天祥的相关资料。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生已大呼小叫着冲向机房了。这其实是我精心安排的一堂有关搜集写作素材的专题讲座的准备课,同时也是教学《指南录后序》文学常识准备课。在网络世界中,孩子们很珍惜着我给的这个自由世界,关注着文天祥的点滴信息,一篇篇有关文天祥的介绍吸引着他们的注意,一段段精彩的有关文天祥的文章开阔着他们的视野。课后,无需我多言,文天祥这个人物形象几经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有关文天祥人物及事迹的文章也让他们懂得了相同材料的不同角度的运用会让材料活起来。③通过变换角度拓展素材同样是让材料丰富起来的有效途径。我在一堂如何巧用写作素材的课上给学生印发了如下资料,这些材料的共同点是都引用到苏轼生平的文章,但引用的角度不同就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景。

材料一:忘记和铭记(全国丙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沉沉浮浮。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
随着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日落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

材料二:说“安”(北京卷)


“乌台诗案”的惨酷经历使天真的东坡一度陷入精神的困境——他从监狱走向黄州,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向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深自闭塞,扁舟草履,垦荒种地,杂处于渔樵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一首《卜算子》,真实地记录了东坡对于人生痛苦的反思。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他无情地剥除了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即便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利益或声名。在对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渐渐回归于澄明、空灵、淡泊与安然。

材料三:留给明天(天津卷)


一直卷在新旧两党争权夺势的政治漩涡之中,苏子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勾当之上,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明天的命运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当我们循着“杭州-黄州-琼州”这条贬谪苦旅去寻觅先生精神家园的时候,我们找到的不是“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的悔恨与惶惑,而是“苏堤春晓”的胜景,是“安乐医院”的温馨,是“千骑卷平冈”的豪迈,是“吾与子共适”的安然。把对明天的忧虑留给明天,不就意味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今天的生活之中,用坦然无畏的心灵、认真负责的态度、果断有力的行动去拥抱人生的每一刻时光吗?

材料四:纪念(广东卷)

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祯曾经说过:“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掘,定会受到天然的淘汰”以肯定白堤、苏堤对西湖的重要意义。可以假想,没有这两道大堤,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美景也许只能永远的留在古画卷中了。

苏轼,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那些奇绝的诗文,更有这一道至今实实在在横亘在西湖上的长堤。较之屈原、李白、杜甫,同是伟大诗人的苏轼在民间有着更多的亲和力。他的诗文脍炙人口,他的轶事广为流传,以至于一道“东坡肘子”的名菜,黄州、杭州、海南都争说自己才是正宗。

走在苏堤的烟柳中,踏着脚下坚实的土地,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最值得纪念的:高贵的人格、实在的成就、爱民的心。

通过这份材料学生看到:同样是关于苏轼的生平不同角度的运用就符合不同的主题;不管对材料如何运用,全面深刻的理解材料是活用的前提;高考优秀作文中常出现的材料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3.中学说明文写作教学对策


说明文在构思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进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教学与训练。要教会学生善于根据说明文类型(实物说明文、程序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不同,以及说明重点(是构造特征,还是功能特征,是性质特征,还是形状、色彩特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说明顺序。当学生安排了恰当的说明顺序的时候,就已经从宏观上进行了说明。当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解决后,说明文的骨架就已经树立起来了。剩下的说明任务,就是在这个说明文的“骨架”上生成“血肉”。这血肉就是微观的具体的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的运用。说明方法、表达方式选用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和说明意图进行说明;二是要将说明方法、修辞方式按照说明方法的顺序规律安排好说明的顺序。说明文中,其他表达方式很少用到。因为它一般不用发表见解、主张,所以很少用议论;它也用不着抒发感情,所以也用不到抒情;但有时它会在行文中讲一个与所说明的对像有关的故事,增添文章的情趣,所以有时会用到记叙。

说明文的写作核心是交给别人关于某种事物、事理的知识,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学生有“别人”的概念。“别人”的特征直接决定写作的相关要素。曾经看过一堂名师教学《死海不死》的实录,学生当堂提出一个似乎和文本无关的问题:这篇文章到底是写给谁看的。这位名师也许没有预设这个问题,但课堂生成的这个问题成了更大的亮点。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出结论:这是一篇旅游推介性质的文章,它的阅读对象就是游客或是潜在游客。这个问题明白了,再去理解语言、结构、写作目的之类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当然对写作要有“读者意识”也有了一个鲜活的理解案例。

通过以上训练,高一学生的写作习惯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当然写作水平也会有明显的进步。

--------------------------------------------------------------------------------
[1]李白坚.趣味大作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王鹏远.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
[3]程晓菊.高中文体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王云飞

上好作文讲评课,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就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讲评要有针对性。老师要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类,确定一个问题,把握住重点进行讲评。例如,针对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问题,老师可以选出学生写的作文,组织讨论,使学生知道作文不能说空话。选出的作文要有上中下各等级,这样才能启发学生认识到好作文好在哪里,差作文差在哪里,并对照例文加以改正。这样的讲评有目的,符合学生实际,学生乐于接受,效果很明显。

二、讲评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作文讲评由批改讲评两部分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批改就是查漏,找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为讲评提供依据;讲评就是补缺,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知识缺陷。作文讲评课上,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做讲评的主人。我的做法是,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写批语有侧重性、针对性、鼓励性和指导性。侧重性是指写作的总要求、总目标。老师的批语要简洁明白,有的放矢,既要恰当地指出文章的错误,又要给学生指明改进的方法,便于学生改正。针对性是指出作文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批语要抓住要害,一针见血,使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有何危害。鼓励性是指批语要循循善诱,切不可恶语伤人或一棍子打死。指导性是避免说套话,句子不通顺内容不丰富等大而空的批语是不受学生喜欢的。


三、讲评要让学生参与。老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范文,让学生现身说法。讲评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讲评课上,老师应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指出缺点,对有代表性的问题正确引导。老师可以选择学生给大家朗读自己写得好的作文,并介绍自己的经验,然后当众总结作文中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习。最后,老师还可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找出差距,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完成习作,期望老师对作文有恰如其分的评价。情况有三种:其一,优者,经过匠心布置,特别盼望老师表扬,给予肯定。其二,中等生,曾在写作中有过苦恼,对遣词造句,材料筛选,布局谋篇出现过模棱两可的态度,也盼望给予中肯的评价。其三,差者,怕老师在讲评中出自己的丑,拿自己的作文作笑料。针对上述情况,愚认为要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老师在讲评上要下大力气。首先要做到三熟。即熟悉其写作水平;熟悉其写作过程;熟悉其写后心理。做到了三熟,讲评时,便于对症下药。其次,讲评语气要热情,态度要和蔼,避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最重要的是讲评要及时,得法。习作兴趣未降至冰点时及时,行之有效的讲评,可谓是久旱之雨,行船之顺风;得法的评改,更能使学生抓到作文的准绳。

要真正做到作文讲评行之有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读评语。教师写作评语要有针对性,要扣作文训练目标,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作文评语不要程式化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批语可几百字,短批语可只言片语。
评语写出要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学生阅读评语要写后记,谈出三点看法:1、谈对评语的意见。2、看评语后指出哪些自认为特色处未得到评价。3、谈看评语后的收获。后记的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

二、简评讲。即紧扣作文训练目标,筛选佳作,评点佳作,把作文讲评课上成佳作欣赏课。要专拣写的好的作品朗读,最好让学生自己读。哪怕只是一个句子,几个词语,亦或是一个好的开头、结尾、段落,乃至全篇。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品里有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这样能巩固他的学习所得,加强他的信心,鼓励他的兴趣。(王尊政《两位专家教我改作文》1984年《中国作家年鉴》)这样给写作水平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学生对讲评课会产生好感,对作文有了兴趣。若处理得当,适度褒奖,势必造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为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通常录制学生优秀作文录音带,于课堂上播放;或把优质作文张贴在宣传栏,供大家评点。

三、巧妙导。作文讲评课上,老师不必把存在的问题一一罗列,教师要当好导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教师要设计导向讨论题,对焦点、共性问题向学生进行访谈,把作文讲评课上成信息交流课。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巧妙引导,让学生七嘴八舌的展开讨论,评析长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辩中解疑,这是最有利的评改方法。

如:讲评课前刻印几篇,优劣兼顾,下发学生,学生两相对比,发表看法,学生在阅读分析中增长了见识,哪些该删,哪些突出,各有见解,互相讨论。亦可针对问题集中的优劣
文,设计导向题,比较阅读,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这既是口头练习,也是一个再写的过程。学生在优劣文章的对比中,好文章,受启迪;差文章,受启示。

四、重总结。作文讲评课上教师要总结,更要让学生参入总结。学生依据训练目标、讲评重点,当堂总结:总结收获;总结对本次训练的认识;总结对讲评重点的体会。通常做法是前后桌四人小组开展活动:一人总结,其它人补充。大家各抒己见。亦可找一二名同学总结,其它人补充。

五、再补写。鼓励学生在文后写札记。较差的学生进行二度作文既对同一题目进行第二次训练。第一次带有尝试性,第二次便带有规律性。学生在讲评课上有时茅塞顿开,即兴作文,效果远远超过第一次。重新补写收到了一步一个脚印的作文训练目的,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记叙文得分要诀

作者:陈观子 文章来源:《课堂内外》创新版 点击数:1843 更新时间:2010-5-30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它长于记叙,工于描写,以情真为优,以生动为美。

[方法介绍]


记叙文如何写才能得高分?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招 大题小做,以小见大——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选材要“新”,要“美”,而要做到“新”和“美”,则首先要做到“小”。有的同学怕走题,围绕话题什么都说。结果什么都没说清楚。所以我们应该“大题小做”。怎样“大题小做”?关键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选择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的“某一方面”,如写“心事”,我给它加个定语。写“猪八戒的心事”,想想角度还不够小,再细一点,写“猪八戒偷吃西瓜时的心事”。一般来说,记叙文应注意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人、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画面、一个或几个最能撩拨你情感的瞬间,即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点来表现抽象的情感或道理。 试对比以下写法——

以“成长的滋味”为话题,一学生写: 妈妈怀孕的时候,„„ 我呱呱落地的时候,„„ 幼儿园的时候,„„ 小学阶段。„„

上初中了,„„

从娘胎一直写到现在,600字的文章,没有一个明确的点,角度过大,战线过长,难以集中笔墨。写来就空洞乏味,缺乏个性,文章也就缺失清晰的思想和情感的力度。这是大多数同学作文的通病。 而另一学生写:


端坐在闷热的教室,同学们紧捏着拳头,额上渗出细细的汗珠,眼珠子如定格了一般,死死地盯着赵老师和她正要宣读的下个月参加集体舞的名单,支棱着耳朵,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仿佛这么一喘,这名额就飞了。

“参加集体舞的同学有:李小蔓,梁晓。赵光,马可„„”赵老师不紧不慢地读着。一个个被点到名字的同学如一瞬间绽开的大红花,紧绷的脸舒展开来。我,还是缩在那被遗忘的教室的角落,离赵老师很远,揪紧了心,紧攥着拳头,咬着嘴唇,就像咬着我的心。等待着一个奇迹,或许,或许下一个就是我。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赵老师的语音落下,我的心凉了下来,松开了冰凉的拳头,上面清晰地刻着我深嵌的指甲印,脑子里只悬着一句话:“只有我不能去。 此文段抓住了一个小小的切口。只选择“我”想参加集体舞而又不能参加这么一件事来写成长的滋味,而这么一件事中,作者又把其笔墨集中于老师宣读集体舞名单的那个时刻。如此,听宣读时同学们的紧张、渴望与急切,大家愿望达成之后的愉悦与欢欣,而“我”被淘汰下来时的受伤与失落,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 “大题小做”,唯其小,故有新;唯其小,故能集中笔墨,叙之鲜活,议之深入。如此小处切入,大题小做,就不再有空洞肤浅、难以落笔之忧。 第二招 叙述具体,描写细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 风似剪刀

选定事件或瞬间之后,如何将其写细写具体?方法是很多的,现推荐一个五字法:看、听、感、想、做。即当我们要描写一件事时,我们可以问自己’那时候我的眼睛看到什么?(我的耳朵听到什么?(我的心里感受到什么?(我的脑里想到什么?(我有哪些行为?( 比如,现在要写一篇以“告别”为话题的记叙文,你可以集中笔墨写这样一个时刻:三天后就要中考了,学校全面停课,同学们纷纷将资料搬回家去„„这时,你是否看到教室里满地的狼藉,看到同学们忙碌而迟疑的身影?是否听到老师衷心的祝福,听到师弟师妹们欢欣的笑声,听到自己心中幽幽的叹息?是否想起你也曾经无忧无虑。恨不得时光从今年一下子飞到明年。想起这三年来大家一起走过的忧伤和快乐?是否感到自己有一种流泪的冲动,触摸到自己心中又兴奋又期待又不舍的琴弦?你是在回忆中彷徨,还是在告别中与同学相约未来?„„ 当然,“看、听、感、想、做”这五字法并非任何时候都要全部用上。用与不用,用哪一种,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和应用上是否妥当来决定。假如我们对某个材料要详细地写,则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都用上了,内容便较充实;如果打算简略地写,则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即可。

第二招 语言优美。文采斐然—— 淡写风神浓写韵。天涯知

有素心人

这里解决的是如何写得美的问题。语言优美,文采斐然,它包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巧妙、意蕴丰厚四个方面。

(要使词语生动,就要选用具有生命力与穿透力的词语,做到写景状物,求其穷形尽相:写人叙事。务能生动传神;议事言理,当求精辟透彻。一般来说,要特别注意修饰性诃语及动词、形容词的准确运用。请看以下两例:

1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一个“吱”字,使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动感与品尝者的快感。

2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
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轻轻”等形容词,“理理”“拍拍”“笑笑”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女歌手性格的活泼开朗,得胜后的轻松自豪。

(所谓句式灵活,就是要通过句式上的长短交错、整散结合的搭配,表现出一种参差错落、高低俯仰、灵动自然的美;还可以通过常见的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表现出丰富的语气、情感。如:

1 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萧乾《吆喝》 此段起首一个长句。然后“气力足”“嗓子脆”“脑子快”等三字短语,和“口齿伶俐”“咬字清楚”“随机应变”等四字短语变换交替,显得摇曳多姿,节奏明快,俏皮活泼。 2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

这里连用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抒发了对母亲深情的赞美。 (恰当的修辞使文句优美,使文章神采飞扬,使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宣泄。请看以下两例:

1 有青翠高大的松柏,有玲珑芬艳的野花,高与低、绿与红,点染完美的画卷;有如云朵飘飘的风帆。有如赤鳞翔浪的木船,枝与叶,动与静,成就远航的轻骑。(山东一考生《齿轮》

此句用对偶、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营造了一种美丽的抒情氛围,表意凝练。 2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衷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瞋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冰心《观舞记》

这里每个分句用“忽而”领起,用排比手法,一抑一扬、刚柔相济。多角度全方位地描绘了卡拉玛舞蹈时表情和动作的瞬息万变,突出其舞技的精湛,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其他修辞如通感、顶真、反问、设问、呼告等,均可根据需要适时运用。需注意的是,修辞的使用要准确,要恰到好处,尤其是比喻,一定要找到意象之间的相似点,不可似是而非,若禁不起推敲,还不如不用。 (所谓“意蕴丰厚”,就是文章的某些关键句尤其是点题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或饱含睿智的生活哲理,或有着独特的人生感悟,且含而不露,曲而不直,留给读者想象品味的空间。试对比下面三组句子:

1 ①虽然没什么成绩,但尽力就好。

②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2 ①有愿望而不努力奋斗,愿望必然落空;只有努力奋斗,才有实现愿望的可能性。 ②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3 ①许多事情可以重来,但时光却是无法重来的。

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

这三组句子,每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其第①句均直接而平淡,是一种干巴的抒情议论,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第②句均形象且富含警策意味。具有一种凝练美,令人过目难忘。这样的句子,就是“意蕴丰厚”的句子。这样的句子若用于点题。必然为文章添色不少,也会使立意深刻而富于震撼力。


那么,怎样使文章语言做到“意蕴丰厚”呢?方法有三:

一是引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留心记诵诗词歌赋、名言警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累多了。写起作文来自然能信手拈来。

二是化用,“乐观就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病树前头的绚烂春天”就化用了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是自创,主要方法是使用诗化的语言,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如上面所举的泰戈尔的名言。实际上是将“尽力做事”形象化为“鸟儿飞翔”这个画面,然后用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又如“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它是将“感动”这种无形的感觉形象化为“泪流满面”这种有形的表情动作。

此外,想要化无形为有形,就要在平时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善于从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山川变迁、日星隐现等现象中品出生活的况味来。 第四招 嘲优化组材,巧妙构思——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 在最高层

这里解决的是布局谋篇问题。

许多同学作文的基本结构是:开头议论抒情。中间叙事说明,结尾口号作结,而中间部分的叙事则起因、经过、结果直铺下来:或从小时候写到长大后,或从初一写到初二写到初三,每个阶段又无实例,常流于空洞贫乏的介绍„„如此,读者看了他的开头就知道他的中间和结尾写的是什么,毫无悬念,令人兴味索然。

其实,只要稍加变通,略作剪辑,再用上我们前面谈到的方法,就可以化平庸为神奇—

对于重点叙述一件事的文章,我们可将开头的议论删去,直接进入叙事;叙事不从起因开始,而是直奔高潮,写出高潮时相关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或景物的形、声、色、态等,并趁人物(尤其是“我”激情洋溢时插叙所思所想,或回顾过去,交代来龙去脉,或联想、想象,勾连相关事件。这样的文章,奇峰迭起。变化无穷,情意深浓,吸引力强,往往令人荡气回肠。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起首,从最触动自己情感的瞬间写起,先浓墨重彩描绘了眼前开花的紫藤萝瀑布的辉煌灿烂,而后勾连“生死谜,手足情”,并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苦难经历,由此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样的文章,景美。情真,意深,读来令人动容。《地下森林断想》《爸爸的花儿落了》也是这类文章。 对于写几件事的文章。我们可从这几件事中分别取一个横截面对其进行画面化的描写,并以一条线索将其贯串起来。如,从小到大,奶奶关心“我”的事例很多,写作时以“有这么一双手”为线索,专写几个事件中关于她的“手”的几个细节,以“手”体现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另外,书信日记、分幕剧本、换位写作、细节铺陈、场面组接、特写镜头、托物言志、第二人称叙述等构思法,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你尽可以因文而取,为我所用。但无论使用哪一种组材方式,我们都应努力将文章中的事例情感化、场景审美化、细节唯美化、议论抒情感性化,使得通篇文章具有表情达意与情感宣扬的双重魅力! [运用示例]


灯下的探访牵动我的情思



◇广东省湛江一中 张嘉裕

晚休后,匆匆赶回在学校旁租的屋子,恍然间。看到路口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寒风中微
微地瑟缩着。

“妈,你怎么在这儿?进屋去吧。

见了我,妈的脸顷刻舒开了,笑着帮我取下书包。“怎么这么晚,作业很多呀? “嗯。”我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句。

“你今天不是说头晕么,我特意上来给你煮了碗糖鸡蛋,还买了维生素,每天两次,每次两片,一定要注意身体,这些天忽冷忽暖,别感冒了。还给你买了牛奶,是舒化奶,对肠胃好呢。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省着啊„„”妈絮絮地讲开了,正是我不耐烦的。 “哎。知道了,知道了。”我厌烦地摇摇头,加快了脚步。 妈不作声了。到了初三后,她总是顺着我。

走了一小段路,妈加快脚步,奔到路灯下。路灯下蹲着一个人。 “咳,咳,起来,女儿回来了。喏,你看,你爸又喝多了。

爸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揪心地咳喘着,用陌生的眼光。仔细地打量了我一番,一番检查后,眨着充血的双眼,满意地说:“哦,回来了,那我们回去吧: “行,我们走了,记得喝糖水,趁热,别凉了。

妈搀起爸,摇摇晃晃地转过身,灯光一片片泻下来,泻在妈日趋驼下去的后背、爸那日趋秃去了的后脑上,仿佛就那一刹那,他们老了。

他们用双肩挑起了过往的岁月,扛起了生活的风霜,用双手为我创造了一个世界,耗去青春年华,只要是我想要的或是他们觉得我应该拥有的,都为我一一做到。他们竭力给我一切,想使我成为一个幸福的孩子,让我拥有更高的起点和更好的未来。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铺路,把自己做成一个圆规,圆心是我,他们则不知疲累地围着我转。圆心在哪儿,他们在哪儿;我在哪儿,生活的重心在哪儿。而我,是一只贪婪的吸血虫啊,索要、索要„„我一直以为父母还年轻,我还小,路还很长,我能永久地徜徉在这个温暖的襁褓中,可以在父母健壮的臂膀下无忧无虑地生活。

我何曾想过父母走上一个小时来看我仅为了煮一碗糖鸡蛋?何曾想过母亲用患风湿的手把十几斤的牛奶扛上八楼?何曾想过父亲醉了酒仍要撑着走来看我一面?我仅知道糖鸡蛋太甜,牛奶不好喝,父亲酒醉让我丢脸。而我又是如何挥霍父母的心血,挥霍我的青春? 只要六月能够有他们期待的收获,他们会笑,放声大笑,那是他们十几年操劳的价值的唯,,证明!可现在这样的我,又如何做到?
“回去吧,要是喝了糖水觉得好。我明天再来煮。 点评 此文是“大题小做,以小见大”的典型佳作。父母之爱,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只选“灯下的探访”来集中表现。为了充实文章内容,增加情感的力度,谋篇布局上,作者还在情思高潮中插叙过往,并猜想父母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撑着来见“我”一面,“我”服务,在联想中流露出对父母深深的愧疚,最后以母亲的话语收束,回应前文,将父母之爱推向极致,可谓浑然一体,情深意浓。描写方法上,作者用“看、听、感、想、做”五字法对母亲瑟缩的身影、絮絮的话语。父亲摇晃的脚步、充血的双眼,父母日渐苍老的背影。“我”从不经心不耐烦到顿悟到感恩的过程等。都作了细腻的描写,真切动人。语言上,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很有表现力,如“见了我,妈的脸顷刻舒开了”的“舒”字,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久等孩子而终于见到孩子后的舒心。又如“灯光一片片泻下来,泻在妈日趋驼下去的后背、爸那日趋秃去了的后脑上,仿佛就那一刹那,他们老了”一句,“泻”字写出了光影的变幻,整句画面感很强,直触读者柔软的心底。文章关于“圆规”“圆·心”和“吸血虫”的比喻。以及“我何曾想过„„”的排比,张扬了激情,使情感得到了充分的燃烧。

[总结]
最后,请同学们揣摩一下中考一类文标准:切题,立意好,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注意照应,详略得当;语言得体、流畅。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加分:
立意深刻;选材新颖;感情真挚;语言优美。面对这些要求,你是否做好准备了呢? 送给大家一句关于记叙文写作的箴言:

慎审题,巧立意,大处着眼,小处人手,笔法多姿绘华章。 深感情,美意境,高屋建瓴,锤词炼句。开合自如成佳作。
---本文来源 我爱语[ http://www.52yuwen.com/ ]欢迎光临最大的语文公益网站!---http://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74/xzyj/201005/13853.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b73832b90d6c85ec3ac6af.html

《高中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