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3849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雷电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 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 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3. 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情感方面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经过一年多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但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呢?对,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是的,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身
死的爱国诗人屈原。那么,是怎样的遭遇让诗人作出这样的抉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 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116日-19786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49日郭沫若获得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2.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作用。
3.历史资料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e925b20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1.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