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发布时间:2019-12-30 15:2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2.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辨析下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3.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③市:.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辨析下列""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4.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

注释 ::"",,.户口:人口.……:裹判断.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___________.

原文5.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 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6.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 )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7.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 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疾:同,嫉忌。条干(g 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

原文8.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意谓:心里认为。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邪(y ):同举: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9.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4.妾闻主圣臣忠(   )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原文10.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导读:在主人的骄宠下,稍大则忘己之麋也,欲与外犬嬉戏,终于被食却至死不悟。可见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

注释   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d ):恐吓。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良:的确。俯仰:周旋,应付。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畋得麋麑(       )      2.自是日抱就犬    )   3.习示之(   )

4.然时啖其舌      )  5.麋至死不悟(       )    6.走欲与为戏(     )   二、翻译

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1.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    :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不足为信的。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注释  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隶,属。书具:书写的用具。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父利其然也(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    4.从先人还家(        )

二、翻译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本文后,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2.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     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

3.而人之未达也(         )       4.扪烛而得其形(         )

二、翻译

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3.献曲求诗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导读:这是一则写文人闲情逸趣的小品,写得清朗明快、情趣盎然。苏东坡生日宴饮,踞高峰,临大江,宾朋满座,举桌皆欢,这是情趣之一。李委知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以笛声贺寿,作进见之礼,别出新裁,这是情趣之二。李委吹笛,技艺超群,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堪称出神入化,醉倒满座,这是情趣之三。没想到李委抛砖引玉,借此求诗,而且并非偶发求诗之想,而是袖出嘉纸,原来早有图谋;他的祝寿新曲《鹤南飞》捧得苏东坡心花怒放,虽然与李委素不相识,但东坡也就欣然从命了,这是情趣之四。读这样的小品,有一种超凡脱俗、耳目清凉、心旷神怡之感。

注释 元丰:北宋神宗赵顼年号。东坡: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下文,是作者自称。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精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酣___ 俗___ 腰___ 既___ 袖___ 从___

二、翻译:

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客皆引满醉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四字格成语概括这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4.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导读:王猛严肃执法,不避权贵,是国家的重臣,苻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苻坚怎么能没有法,只是没有执法的决心,没有必行之法罢了。《韩非子·有度》云刑过不避大臣,而不是刑不上大夫

注释: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内史,官名领京兆尹:兼京兆尹之职。奏未及报:上报了皇帝不等批示。奏,奏请。报,批示。疾恶纠察:疾恨坏人,纠查案件。刑免:判刑、免官;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

2.特进、光禄大夫强德    )3.猛下车收德    )   4.与邓羌同志(   )

二、翻译

1.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驰使赦之,不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文义,试对王猛、秦王坚作简要评价:

王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5.三镜

  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衰。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导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深解其意,善于采纳明臣进谏,不断对照检点自己的得失,历史上贞观盛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注释:戊辰:这是贞观十七年正月的戊辰,这月壬子是初一,下推至戊辰是十七日。羽葆鼓吹:羽葆是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指鼓吹乐队,乐器有鼓、钲、箫、笳等。皇家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羽葆仪仗。羽仪指羽饰车盖、鼓吹等。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今葬以一品羽仪(    )  2.悉辞不受(    )

3.上思徵不已(         )       4.非亡者之志(         )

二、翻译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由上文的故事可知即为_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位期间,善于采纳臣子的建议,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_____的局面。

原文16.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   

注释:奥博:含义深广。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俊才:出众的才智。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竟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   )  2.勇者竭其力(   )

3.炀帝恃其俊才(   )    4.骄矜自用(   )

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l. 2.穷尽 3. 4.发语词

,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2.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1.等到 2., 3.不如

,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3.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1.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4. 沛公至咸阳

沛公进入咸阳,各位将领争先恐后奔向府库把金银布帛等财物分掉,唯独萧何抢先进入皇宫搜集了秦朝丞相御史府的法律条文等文档收藏起来。沛公被封为汉王,让萧何担任丞相。项王带着手下烧了咸阳后离开。汉王之所以能全面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地方的好坏、民间疾苦这些事,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所有文书档案的缘故。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让韩信担任大将军。

一、1. 2.用 做 3……的原因

二、汉王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疾苦,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的图籍。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5.四面楚歌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

一、1.      2.就    3.自己、亲自    4.没有人

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   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

三、乌江.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惋惜  不可沽名学霸王

6.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很糊涂,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这样可以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一、1.吃惊  改变脸色   2.我,谦词   3.聪明,才思敏捷   4.君主厌恶他

二、l.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俸禄越是多,施舍越加广泛。    2.话说得好啊!这类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三、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7.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比富,双方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晋武帝曾经把高二尺多的一棵珊瑚树赐给王恺,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王恺给石崇看,石崇看罢,用铁如意一敲,随即就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贝,变了脸色,声音严厉。石崇说:不值得生气,现在我就赔你。于是命左右尽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高的,枝条树干世上少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王恺茫然若失。

一、l.常    2.完    3.尽    4.像  ,迷惘

二、1.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两家)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2.(瑚树)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

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8.太宗罢朝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一、1.定要  乡下佬,指魏徵    2.触犯    3.文德后李世民之妻  穿戴        4.皇上圣明臣方忠诚 

二、1.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          2.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三、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9.临江之麋

  有一个临江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便把它饲养起来。带进门时,一群狗馋得直流口水,都摇着尾巴跑了过来。那个临江人很生气,把狗吓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抱着小鹿接近狗,经常让狗看,叫狗不可乱动,渐渐地又让狗和小鹿玩耍。时间长了,狗都能顺从主人的心愿。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麋了,认为狗的确是自己的朋友,和狗互相碰撞翻滚嬉戏,越来越亲热。狗怕主人,就跟小鹿周旋玩耍,表现得很友好,但是经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以后,鹿走出门外,看见别家的狗在道上很多,就跑过去想和它们玩耍。那些狗看见鹿,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鹿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鹿到死也没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一、1.打猎    2.靠近    3.给……    4.但是    5.醒悟    6.跑

二、1.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     2.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

三、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

10.伤仲永   

  金溪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为人作诗讨钱),不让他学习。我早就听说了这件事。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他,此时他已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已和从前的名声不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一、1.   2.以这件事为奇  渐渐  ……为宾客   3.以……为利   4.死去的父亲

二、1.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2.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三、本文写一个孩子从未读过书,突然不但会写字,还能作诗,虽然有传说夸张之嫌,但作者的本意是规劝人们要不断努力学习。 

11.盲人识日

   一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样子,便去询问有眼睛视力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有一天他听见钟声,以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物的道比太阳还要难以发现,而人没有洞晓,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样。通达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引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从盘到钟,从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一、l.眼瞎   2.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3.洞晓   4.用手摸

二、l.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2.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三、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12.献曲求诗

  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苏东坡生日,生日酒席摆在赤壁矶下。人们坐在高高的山峰上,可以低头看到树顶上的鹊巢。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江面上响起了笛声。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得音乐,他们对东坡说:笛声很有新意,决不是一般的乐工。派人去询问,原来进士李委听说是苏东坡的生日,专门作了一支南曲《鹤南飞》献给东坡。大家呼喊他,让他来到跟前,原来是个戴着青头巾、穿着紫色皮衣、腰间插了一支笛子的人。他吹奏完新曲,又畅快地吹了几个曲子,笛声嘹亮,就像要穿透云层崩裂山石一样,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李委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很好的纸,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您的,如果能得到您的二首绝句就很满足了。苏东坡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   

一、酣(喝得痛快,酒兴正浓)   (一般、普通)   (腰间插着)   (已经,以后)。 袖(从袖子里 从(听从,答应)   

二、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                  2.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三、抛砖引玉

四、《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3.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苻坚从河东回来,任命中央禁卫军营的将领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之职。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财物、子女,成为老百姓的患害。王猛刚一到任就把强德拘捕了,上报皇帝后不等批示,就已把他杀了,陈尸于市;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已来不及。王猛与邓羌志趣相投,疾恨坏人,纠查案件,没有什么顾虑,一个月左右,被杀掉、判刑、免官的权豪和贵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惊,邪恶的人连大气也不敢出,路上丢失的东西无人拾取,治安很好。苻坚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一、l.京城最高的地方官长   2.朝廷中一种特殊的官号. 3.初到任  4.志趣相同

二、1.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家财物、子女,成为当地百姓的祸患。        2.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没有来得及。

三、1.王猛不怕权贵,严格执法,是国家的重臣。        2.秦王坚在王猛严肃执法之后,叹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岂能无法,只是无必行之法,袒护亲属是刑不上大夫

14.三镜

  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徵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一生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仪仗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全都推掉不接受,而用布篷车载运棺柩埋葬。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皇上亲自撰拟碑文,并刻在石碑上。皇上思念魏徵不止,对左右大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正衣整冠;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发现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一、1.现在    2.推辞    3.停止    4.心愿

二、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出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三、 贞观之治

15.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戊子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读《隋炀帝集》,发现它文辞深奥博大,含义深远,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怎么做起事来就相反了呢!”魏徵回答说: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让有智慧的人献出自己的计谋,让勇敢的人能够竭尽全力。炀帝依仗自己出众的才智,骄傲自满固执己见,所以他嘴上说着尧、舜的话,身体却去做桀、纣的事,竟然自己还不觉察,以至于灭亡。唐太宗说:历史的教训刚刚过去,应当成为我们行动的老师。

一、1.    2.尽    3.倚仗    4.骄傲  固执己见

二、1.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做事为什么相反呢!  2.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三、要善于借鉴历史的、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地完善自己。

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岑文本:唐大宗时宰相,文学家。蜃:大蛤蜊,吉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則透。苏秦:战国纵横家;董生;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推基遮,以求专心。饬:整理。懿:美好。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苏秦刺________

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

2)下面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夫人禀性定        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B. 必须博学成其道    日始出时去人近

C. 燧动焰发          有地隐然                          D. 待学成而        人谋而不忠乎

3)用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1)大腿;懂得道理

2A

3)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股:大腿。知道:现在要分开解释,懂得道理。

2A项,都是虽然B项,来/认为。C项,表顺承/表修饰。D项,成为/给,替。故选A

3)重点词语的理解:,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本性;,情趣;,整理。句意为: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句意思是就好比大蛤蝌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句意思是《礼记》说:玉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两个句子都强调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

故答案为:大腿;懂得道理

⑵A

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常见虚词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重点语句的分析,结合语句进行概括。

【附参考译文】

    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礼记》说: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所以古人以勤于学习为美德。

3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节选自范公俑《过庭录》,有删改)

【注】负:凭仗。规:劝诫。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国:则有去怀乡          出则无敌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略无阙(《三峡》)

C. 乐:然则何时而        钟鼓之(《关雎》))

D. 斯:微                是陋室(《陋室铭》)

2)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愤郁颇见辞色。

3)语段【甲】中第一,二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 1D

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

3)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4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对朋友要真诚帮助;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做人要谦虚。

【解析】【分析】(1A项,国都/国家;B项,处在/地方;C项,喜悦,愉快/使……快乐;D项,均是指示代词,此;这的意思。

2)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翻译。

3)抓住关键句分别进行概括即可。第一段,从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等可知其描绘的是萧条阴冷的景象;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可体会其抒发的是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从秦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等可知其描绘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根据此乐何极”“心旷神怡”“宠辱借忘”“喜洋洋等可体会其喜悦的情感。

4)根据两文的内容和主旨谈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⑴D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

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⑷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对朋友要真诚帮助;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做人要谦虚。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乙】滕子京很有才华,造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州知州(的位置)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范仲淹和他年龄相仿,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答。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范仲淹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范仲淹在)文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好友了。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沧浪亭记(节选)

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 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阜():土山。并(bàng):靠近。杠(gāng):独木桥。碕():弯曲的堤岸。榜(bàng):摇桨,划船。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B.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C.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D.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2)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B.      C.      D. 

3)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 其地       自以为大有所(司马光《孙权劝学》)

B. 旁无民       无何(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C. 水之又竹     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 草树       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4)写景散文继范仲淹后呈现偏于议论的风气,请你分析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答案】 1C

2B

3D

4)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意欲归隐的感情。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故选C

2ACD符合文意,B纵广合五六十中的寻不是,古代八尺为一寻,相当于两米多,而一里是500米。

3A更加/好处;B居住/停留;C水的北面和山的南面叫作阳/太阳;D形容草木生长茂盛。故选D

4)结合语句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据此可知这句话表达的感情是: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意欲归隐的感情。

故答案为:⑴ C⑵B⑶D

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意欲归隐的感情。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附参考译文】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土山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依傍着水边在杂花修竹掩映中得到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划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段流露出作者两种不同的感情。

B. 春和景明之景是为了反衬喜洋洋的心情。

C. 作者以古仁人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准则。

D.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便是迁客骚人

【答案】 1)范仲淹;滕子京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C

【解析】【分析】(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以:因为。

3A. 前两段流露的是迁客骚人B. 春和景明之景是借景抒情,是为了直接抒发喜洋洋的心情。并非衬托。D. “斯人指的是古仁人。故选C

故答案为:范仲淹;滕子京;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⑶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祯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记数千言,赵先生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身先之,无倦,诸生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节选自《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埒(liè):等同,齐等。矱(yuē):尺度。朴:通,打人的器具。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记数千言________

赵先生居其下________

诸生侧凛凛________

一朴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日所诵书必与    然而禽鸟知山林乐(《醉翁亭记》)

B. 讲说甚详恳        其名鹏(《北冥有鱼》)

C. 身先之            径寸之木(《核舟记》)

D. 面曰            真无马邪(《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答案】 1)每天;以……为耻;侍奉;给予

2C

3)第五子很是骄横放纵,即便是太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4)讲说详恳,规矩严明,重视背诵,以身作则。

【解析】【分析】(1句意为:每天能记住好几千句话。日,每天。

句意为: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辱。耻,以……为耻。

句意为:那些学生陪从在两侧,心中凛然。侍,陪从。

句意为:并且留下一根木棍。遗,留下。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助词,的

B.给/

C.用/

D.它的/表示反问语气

故选:C

3重点词语:甚,很。虽,即使。翻译: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

重点词语:若,像。此,这样。翻译: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重点词语:诚,确实。秋,时候。翻译: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可知他勤学,有上进心。根据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可知其以身作则。根据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可知其规矩严明。

故答案为:(1每天……为耻陪从留下

2C

3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

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4勤学,有上进心以身作则规矩严明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赵准,藁城人。高个儿,美髯,性情刚强坚毅、方正严肃,从早到晚没有萎靡神色,不苟言笑。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当时有一个聪明的少年,每天能记诵几千言,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每天所记诵的书一定要和他等同,白天记诵的数量不足,就整夜读书(以至)忘记了睡觉。赵准在顺天府乡试中中举,做了学官。藩王令诸郡王都(跟随赵准)学习经学,赵准给他们讲解很是详尽恳切。门下弟子常有几十人。(赵准)规矩尺度很是严格,诸生走路站立都合乎规范。赵准尤其重视背诵,他以身作则,不知倦怠,诸生侍奉在侧,神情恐惧。当时太守有十个儿子,第五子很是骄横放纵,即便是太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一天,太守听闻赵先生严厉,亲自带着第五子来,并且给予赵准一个荆朴,宽二寸,厚半寸,在它上面写道:专治第五子,不要涉及其他学生。诸子一旦远远看见赵准就很惊恐,都一改常态,认真学习。

7文言文阅读

与程 秀才

【北宋】苏轼

    某启。去岁僧舍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覆手,幸而此身尚健。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襁褓泡幻,不须深留恋也。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乍热,万万自爱。不宣。(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程秀才:程天侔,苏轼在惠州时的朋友。僧舍:指嘉佑寺,苏轼在惠州时的家居之地。海外:当时苏轼被远贬到海南岛儋州,故称海外侍下:代指父母。爱子之戚:指程夭侔之子新亡。泡幻:指死亡。悉数:全部说完。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之气。不赀():不可计量。造物:造物者,指天帝。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险即止。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亦未易悉数/则何时而乐耶

B. 人知之,免忧/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自号曰醉翁也

C. 聚散忧 如反覆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D. 有一幸,无甚瘴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

3)请补写下面句子省略的内容。

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

4)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在信的开头回忆了与程秀才的相聚之乐,感慨当时不懂珍惜,如今却无法相见。

B. 苏轼在得知朋友程秀才失去襁褓中的爱子而悲伤时,劝慰他不必太过留恋,太过悲伤。

C.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生活极其不易,一无所有,苏轼为此感到十分悲伤难过。

D. 苏轼与小儿子建造房子,并得到学生的帮助,但他也因学生躬身泥水之劳而深感愧疚。

5)结合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此间食肉,病药,居室,出友,冬炭,夏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答案】 1D

2)仆 / / / 矣。

3学生;仆(我、吾)

4C

5)苏轼到海南后,列举食无肉六无以至数不尽的,可见其遭遇相比之前在黄州、惠州更差,再没有可以提起生活兴趣的事了。但是,苏轼却以一殿后:惟有一幸,无甚瘴也!且再加上惟有一幸,苏轼之奇,尽在其中,足以看出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解析】【分析】(1A然而;既然这样。B老朋友;因此。C快乐;快乐。D只有;只有。

2)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离开惠州后,大儿子那一房也失去了一个孙子,我也非常的悲痛,但现在好多了。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仆 / / / 矣。

3)结合语境理解,苏轼被贬到海南后,盖了几间茅屋居住。这些房屋是依靠几十个学生帮忙盖的,哪些学生亲自劳动。让苏轼感到惭愧。据此答题即可。

4ABD理解正确。C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生活极其不易,一无所有,但苏轼并不为此感到十分悲伤难过,而是非常达观,庆幸自己还有健康的身体。

5)首先要理解字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其表达了苏轼什么样感情。没有。结合句意分析,苏轼到海南后,吃饭没有肉,生病没有药,居住没有房屋,出门在外没有朋友,冬天没有炭火,夏天没有寒泉,这里列举六无以至数不尽的,可见其在海南的生活之苦。但是,苏轼却庆幸自己有一幸,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苏轼能在不幸中看到幸运的地方,看到生活中好的方面,足以看出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故答案为:⑴ CD

/ / / 矣。

⑶ ①学生;仆(我、吾)

⑷ C

苏轼到海南后,列举食无肉六无以至数不尽的,可见其遭遇相比之前在黄州、惠州更差,再没有可以提起生活兴趣的事了。但是,苏轼却以一殿后:惟有一幸,无甚瘴也!且再加上惟有一幸,苏轼之奇,尽在其中,足以看出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答题时只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即可知省略的内容。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此题考查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联系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赏析的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e9739a4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0.html

《2020-2021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