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发布时间:2020-08-11 09:46: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相关提示,猜人物,引出《史记》

一、谈话导入 

1、两千多年前,一个人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他的名字是司马迁。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司马迁的内心深处,感受司马迁发愤写作的全过程。齐读课题。 

 《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而它的创作更是一部人生的苦难史、奋斗史。司马迁在写《史记》的过程中,遭遇了一场飞来横祸。到底是一场怎样的飞来横祸呢? 

二、感受“悲愤”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小节,找出有关语句。

出示:正当他专心致志……入狱受了酷刑。

 (1)司马迁为何入狱受酷刑?对这个事件同学们了解吗?

知道这位将军是谁吗?他就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李陵出兵攻打匈奴,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消息传到朝廷,汉武帝非常生气。当时司马迁想到李棱一贯的为人,便仗义执言,称李陵投降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汉武帝便迁怒于司马迁,对之动用了酷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

2)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对司马迁动用的酷刑是一种宫刑。  

3)出示补充材料 司马迁所受的酷刑是腐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也是所有刑罚中最卑贱的一种,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它带给受刑者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受刑者终生受辱,生不如死。它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地活着!

对于出身官宦世家,饱读诗书的司马迁来说,这可真是一种奇耻大辱呀。同学们,当时的司马迁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引读: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出示填空,感悟悲愤。司马迁悲的是( );愤的是( )。

联系上下文

所以,引读“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酷刑使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使他再也抬不起头来,再也不能昂首挺胸,这怎能不令他伤心欲绝,所以,引读“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酷刑也使他无颜面对父亲的重托。所以“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电脑出示)  

4、同学们,司马迁后来在《报任安书》中这样描述(电脑出示)请你来读一读:我遭受了这场灾祸,为人耻笑,污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脸面再去父母的坟墓拜祭呢!每天愁肠反复回转,在家里恍恍忽忽,若有所失,外出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去。每当想到这种耻辱,就汗流浃背,沾湿衣裳。自己简直就是个宦官,连深山岩穴之中都没有自己的藏身之处!(指名学生读)  

这是何等的悲和愤啊!一起再读这句话。(“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过渡:此时此刻,摆在司马迁的面前有两条路,死——彻底解脱,生——继续忍受身心的煎熬。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后来的司马迁是这样想的——板书:生与死的抉择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出示)

指名读。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决心大,态度坚决 一定 和感叹号)

让我们一起坚定地读读这句话。

司马迁为什么一定要活下去?他为什么会发愤写作?  

三、解读发愤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3自然段,想一想,都有哪些原因?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现在我们开始全班交流。谁先来说? 

A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

⑴自由地读一读,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原因。

指名说。

这是司马迁的人生价值的体现,也是他的一句人生格言,一句千古名句,不仅激励了自己,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

这里的“固”和“或”是什么意思?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什么意思?

司马迁选择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他要死的有价值?

⑵在司马迁看来,如果选择血溅墙头那么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司马迁认为怎样的死才算是有价值的呢?(他要写完《史记》,完成父亲的遗愿;不被命运屈服,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活着的时候能造福于人类;不让一生虚度,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⑶为了让自己的死重于泰山,所以司马迁打消了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念头,而是选择了活下去。谁来帮我们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评议再读。

要建功立业,活出生命的价值的信念牢牢地支撑着他,所以他要发愤写作。当他独对苍天,对天呐喊时,他这样说:(女生读)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男同学,请读出一个把屈辱埋在心里暗暗下决心的司马迁(师生一起读)——全体同学起立,请读出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司马迁—— 

正因为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所以他放弃了死,选择了生。

好,接下去交流,还有什么原因?  

“司马谈临终之时,……史书哇!”

因为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父亲临终时的嘱咐,所以他要发愤编写《史记》。  

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请同学们深情地读读父亲的话。(自由读)临终时,父亲为什么泪流满面?

父亲临终时念念不忘的是史记,他把史记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哪个词给了你这种强烈的感受?

指名读。评读。我听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我感受到这份遗嘱的沉重。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份满含热泪而又沉重的嘱托。(齐读)

看着奄奄一息、泪流满面的父亲,握着父亲骨瘦如柴的手,听着他语重心长的嘱托,此时的司马迁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填空。 

此时的司马迁也早已( ),他( )地说:“

是的,司马迁从此牢记父亲的嘱托,于是他每天忙着——忙着——忙着——,每当他累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父亲的嘱托给予了司马迁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还有什么原因?  

父亲的影响

“受父亲的影响……历史资料。”

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迁?从哪儿看出来?

老师从课外资料中得知,司马迁十岁起诵读古文,二十岁开始了他的游历。司马迁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奠定了编写《史记》的基础,就此放弃,真是太可惜了,所以他要坚持下去。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剩下的原因谁来交流?  

 家乡、英雄的影响

△“司马迁出生在……心里十分激动。”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哪些古代英雄的故事对他以后写《史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示: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居然写了《国语》;孙膑被剜(wān)掉膝盖骨,竟写了《兵法》……

这些人物中有大家熟悉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爱国诗人屈原、兵圣孙膑,也有陌生的左丘明,他是中国春秋时史学家,双目失明,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无论是谁,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是什么?(遭遇困境、坎坷但都坚强、勇敢地活下去并做出了一番成就,这就是发愤)

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听着英雄们的故事,司马迁十分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 (他要把英雄故事记载下来传给后人  他也想当英雄,成就一番事业 他想我的遭遇跟英雄们比算不了什么?我也要像他们那样坚强、勇敢地活下去,并有所作为。) 

是啊,古代名士们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光辉事迹鞭策着他,激励着他,所以他要发愤写作,有了活下去的动力,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出示)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养育了他,英雄的故事鞭策着他,父亲临终嘱托时时提醒着他,活出生命的价值的信念牢牢地支撑着他,所以他要活下去,他要发愤写作。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此时,在司马迁的脸上,我们已经看不到痛苦和绝望,看到的是责任、使命、不屈、坚韧,是发愤。他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出示插图和“想到这里,他尽力……隶字。”(师生一起读) 

哪些词震撼着你?(尽力克制、全都埋在心里、重)

他克制着自己的什么?(受到的耻辱、痛苦)化悲愤为力量。

过渡: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司马迁写《史记》的感人场面。(放音乐《楚歌》)在昏暗的油灯下,在阴暗的牢房里,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书的呢?

(出示文中插图和想象填空

句式四组,分组练写)

交流。

师:短短46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司马迁。板书: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

带着我们的感动一起读。出示:他尽力……隶字。

四、叩问发愤的内涵  

1、引读: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自由读读这段话,把目光聚焦到一个数字、一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来之不易、记录的时间长……)

终于:多么来之不易呀。

13年:一年365天, 13年该有多少天呀?想一想,这漫长的日日夜夜司马迁是怎样熬过来的?

52万字:52万字,字字都是泪,字字都是血,难怪说是用生命写成的。感谢司马迁留下这部洪篇巨制。这个数字让人震撼,每个工整的隶字都是司马迁心血的结晶。

辉煌巨著、前无古人:这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史书,他是无人能及、无法超越的。

毕生的心血,用生命写成:如果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又怎能写出这鸿篇巨制。

△整整13年,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不断地研读、整理、走访,司马迁坚持了下来。不仅如此,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漫天的流言蜚语。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勇气,怎样的才华和信念去支撑!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史记》前无古人,它是一部辉煌巨著,它是司马迁发愤的成果,是司马迁生命的杰作,这是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更是对司马迁的讴歌!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课文最后一节,并一起读。 

2、司马迁的生命在血与泪中被升华,最终凝结成千古绝唱《史记》。

(板书:血与泪的结晶)

《史记》不仅是司马迁尊严与崇高的象征,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光荣,是我国文化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曾经这样赞扬《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部巨著,他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是忍辱负重、勇敢刚正、坚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伟大的人格)

3、有人写了这样一句话赞颂司马迁 :(出示)厄运不改男儿志,泣血丹心留青。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司马迁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那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铸就了他奋发有为的精神。老师相信在学习的过程中,司马迁的形象一定已在你心中悄然立起,而且越来越丰满、厚重。《史记》这部书也变得不再那么遥远、陌生,(出示书)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   

2、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像这样把困难挫折当作是一笔财富、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又何止司马迁一个,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发愤是什么?  

出示:发愤到底是什么,

它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

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

它是谈迁( )。  

发愤是海伦

发愤是阿炳   

发愤是   

3、这无数个发愤了造就了无数个英雄,无数个英雄的人生经历凝成了无数句震耳发愤的话语,给我们以启迪,催我们奋进。让我们一起记住他们。 

出示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六、课后作业:阅读《史记》,感受司马迁伟大的人格魅力。

板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事业高于一切

荣辱置之度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5d4e65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5.html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