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45906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曾有学者将但丁与我国的屈原相比,谓屈原被逐乃赋《离骚》,但丁流放才有《神曲》。邂逅年仅8岁的贝特丽丝,在但丁第二次见到她时,她已被迫嫁给了一位伯爵,25就死去了。贝特丽丝带走了但丁的梦想,也把美丽和哀伤留给了但丁。但丁是个对爱情矢志不渝的人,他一直爱恋着她,永志一生。
2《神曲》的主题
1)把人类“引到幸福的境地”。 获救、救赎成为其基本主题,途径即信仰,对神的 皈依。象征信仰的贝阿特丽齐才有资格带领诗人进入“天上王国”。但丁生活在14世纪的意大利(但是当时的意大利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由很多小邦国、公国、候国还有教皇国等组成的。神学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所以,《神曲》里面也有很多中世纪神学方面的因素。 狱分九层,状如漏斗,越往下越小。 居住于此的, 都是生前犯有重罪之人。他们的灵魂依罪孽之轻重,被安排在不同层面中受永罚。 地狱里有:贪官污吏、伪君子、邪恶的教皇、买卖圣职者、盗贼淫媒、诬告犯、高利贷者,也有贪色、贪吃、易怒的邪教徒。
诗人最痛恨卖国贼和背主之人,把他们放在第九层,冻在冰湖里,受酷刑折磨从冰湖之底穿过地球中心,就来到了炼狱。炼狱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山,也分九层。这里是有罪的灵魂洗涤罪孽之地,待罪恶炼净后,仍有望进入天堂。悔悟晚了的罪人不得入内,只能在山门外长期苦等。
炼狱各层中分别住着儿以骄、妒、怒、惰、贪、食、色等基督教“七罪”中罪过较轻者的灵魂。但丁一层层游历,最后来到顶层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随即离去。原来他尚无资格进入天堂,只能在“候判所”等待。此时天空彩霞万道,祥云缭绕。在缤纷的花雨中,头戴橄榄叶桂冠、身着狸红长裙,披着洁白轻纱的贝阿特丽齐缓缓降临。贝阿特丽齐一边温柔地责备诗人不该迷误于象征罪恶的森林,一边指引他饱览各处胜境。在她指点下,但丁进入“忘川”,顿觉身心一爽,忘却了往昔的痛苦,随后贝阿特丽齐带他进入天堂。 天堂共有九重天。天使们就住在这里,能入天堂者都是生前的义人,英明的君主、学界的圣徒和虔诚的教士,才能在此享受永恒的幸福。天堂气象宏伟庄严,流光溢彩,充满仁爱和欢乐。在第八重天,但丁接受了三位圣人关于“信、望、爱”神学三美德的询问,顿感神魂超拔,跟随圣人培纳多进入神秘明丽的苍穹,欲一窥“三位一体”的深刻意义,但见金光一闪,幻想和全诗在极乐的气氛中戛然而止。
但丁精心安排了两个人物作为自己的导师,一为象征理性、知识的维吉尔,一为象征信仰、虔敬的贝阿特丽齐。基督教认为人人都是罪人,因此,地狱、炼狱中所囚之人,都是有罪的灵魂,区别只在罪的性质不同,罪的轻重不一,他们都是现实社会中各色人等的体现。 天堂中的人是经过炼狱活尽罪恶后的灵魂, 以与神同享荣耀。但丁在进入炼狱之前,天使用利刃在其额头刻下七个象征罪恶的 P”字(意大利语中“罪过”一词的首字母),诗人在炼狱中每登上一层,既有一位天使将 P”字抹去一个,及至走出炼狱山,七 P”字全被抹去,表明罪恶已清,可上天堂上。
地狱、炼狱和天堂分别对位应着“人间天国”和“天上王国”。象征理性的维吉尔只能“人间天国”里充当诗人的引路者,象征信仰的贝阿特丽齐才有资格带领诗人进入“天上王国”。 说明但丁是将信仰置于理性之上的。
《神曲》的主题,意在探索诗人自身、意大利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命运,但丁的结论是,意大利民族和整个人类必须在信仰的启示下,以理性规范行为,实行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不断超越,才能与最高真理合一,获得光明的前途。
但丁笔下天堂的九重天结构,则是以被教会接受的托勒密天体论为依据的,诗中所谓的“永久的轮盘”,正是托勒密关于宇宙是由同一轴心上的九重天构成的球面体理论的写照。
2)同时具有批判精神和新思想的萌芽,使诗人成为 文艺复兴新时期既将到来的预言者。
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诗人,但丁不可能不接受中世纪文化的洗礼,但《神曲》中表现出的深刻批判精神和新思想的萌芽,则使诗人成为文艺复兴新时期既将到来的预言者.但丁肯定古希腊、罗马的先贤,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维吉尔等人由衷地赞佩,肯定这些异教时期灿烂文化的代表者,肯定知识和理性精神,客观上就批判了中世纪的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尽管作为一个基督徒,但丁不可能将他们直接安排进天堂,但却把这些“高贵的”异教徒放进地狱中一个毫不受苦的美丽幽静之处。但丁还同情为爱情而遭惨杀在地狱中受苦的保罗和弗兰采斯加,批判了教会的禁欲主义。他希望政权和神权分而治之,这一思想在其政治理论著作《帝制论》中已经阐释过了。但丁认为教皇和皇帝都是太阳,教皇掌握神权,皇帝掌握政权,教皇不应该干涉世俗政权。在《神曲》中,但丁对教会干
预世俗政权的现实给予了抨击: “一向有两个太阳,照明两条路径:一是尘世的,一是上帝的。现在呢,一个太阳遮没其他一个了;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手里。” “今日罗马教堂,把两种权力抱在怀里,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但丁把干涉世俗政权的教皇置于地狱之中,忍受酷刑的折磨,贪婪、残暴、买卖圣职的教士、牧师等都打入地狱。在地狱中遇到尼古拉三世教皇的灵魂,诗人痛斥: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卜尼法斯八世教皇当时尚在人间,诗人却在狱中为他找好了位置,倒栽于石穴中受火刑的惩罚。
但丁还抨击腐败的教会势力, 将贪财败德的主教们比喻为 “穿着牧人衣服的贪狼”。 诗人鄙视那些丧失原则、见风使舵的政客,在地狱第一层外为他们的灵魂专设一个长廊。这些人连地狱都不肯收容,在长廊里被无数大黄峰蛰刺,被狂风吹得飘来荡去。 4《神曲》与西方的死亡观★
“如果我坐在人生的海岸上,竟冥想死亡与来世,那么,有谁来编制他们的热情的歌呢? “回忆、冥想、思考死亡是老年人的事,而年轻人是活泼地面对生动的世界和生命。” ——泰戈尔
孔子在面对学生追问死亡问题的时候,很不高兴地回答: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鲁迅坦言自己阅读《神曲•炼狱篇》时“上不了天堂”的一段经历: “有些鬼魂还在把很重的石头,推上峻峭的岩壁去。这是极吃力的工作,但一松手,可就立刻压烂了自己。不知怎地,自己也好像很是疲乏了。于是我就在这地方停住,没有能够走到天国去。”(《且介亭杂文二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事》
但丁所进行的是一次在死亡之国的旅行。旅行的时间是1300年,但丁35岁。按照但丁自己的观点,这正是人的生命力达到顶峰的时候。但丁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道路的顶点时去做一次“死亡之旅”? 《神曲》全诗共有100歌,地狱、炼狱、天堂各33歌,第一歌是全诗的序曲,交待这场游历的起始: “就在我们人生里程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 “我说不清我怎样走进了那座森林,我是那么睡意沉沉。”当他看到阳光的指引,将要走出这座昏暗的森林时,迎面又碰上了拦路的“豹、痴子、母狼’,“一步步把我逼回太阳在那里沉寂的地方’。就在但丁呼救的时候,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是奉天上圣女贝雅德丽采之命前来搭救但丁的。他要但丁跟随他一起去游历幽冥世界,然后才能走出困境。干是,但丁就开始了他的死亡之旅。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关节:第一,诗人为什么会陷入“昏暗的森林,?第二,诗人为了走出困境为什么要去游历 “幽冥世界”?这是我们理解但丁进行“死亡之旅”的缘由和目的的关键所在。
“昏暗的森林”指的就是一种人生状态:人们没有看到人生真正的目标,或者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因而在人生道路上徘徊不前、随波逐流、昏噩度日,这种生活状态就是人生所陷人的“昏暗的森林”。对三只拦路野兽的寓意,公认的注释是“豹”代表肉欲, “狮子”代表骄傲,而“母狼”代表贪婪。 然而,这些寓意不仅是普泛性的,更具有特定的时代内涵。但丁在这里所指的是中世纪末期出现的对传统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构成威胁的三种新的力量:正在逐渐受到肯定的人的世俗欲望—“淫欲之豹”,人在神的面前抬起头来肯定自身价值和人的理性精神—“骄傲之狮”,以及伴随这种新的人生方式而出现的普遍的难以自制的人的欲望的膨胀和人性的堕落一一“贪婪之狼”。 但丁敏锐地洞察到中世纪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在新时代无法回避的挑战面前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但丁不仅对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怀疑,对人生感到困惑,而且面对时代的冲击,面对新的挑战,他感到恐慌,感到了自己的无力,他无法解决面前的难题,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回到真理的道路上来。所以,他才大声呼救。
西方“向死而生”的文化传统。★
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在向对手挑战时说,如果他得胜,就交还死者的遗体,让希腊人把死者埋在海边: “将来,有人路经此地,驾着带坐板的海船,破浪在酒蓝色的洋卜面,眺见这个土堆,便会出}言感叹:那里埋着一个战死疆场的古人,一位勇敢的壮士,倒死在光荣的赫克托耳手下。将来,有人会如此说告,而我的荣誉将与世长存。”什么样的人生观与什么样的“死亡观”相关联,面对死亡思考人生,已经成了希腊文学的传统。
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大约从九岁开始,人便具有了对于死亡的比较明确的概念,知道自己和同类终有一死,知道死亡是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可怕的“旅行”。正是从这时开始,人所具有的属于生物性本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8ade2c915f804d2b16c148.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