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月满西楼》诗与曲

发布时间:2012-04-24 10:20: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月满西楼》的诗与曲

摘要:本文选取中国古典诗词《一剪梅》之《月满西楼》,根据其诗词特点从歌词内涵到音乐本体等方面进行分析。文章共分三部分阐如何演绎好“月满西楼”的深远意境、深邃内涵等内容,以及对演绎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者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进行讨论。以期通过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作品的分析、传唱传播来发扬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内涵审美价值

关键词:古诗今曲 融合

《月满西楼》取自李清照之名作《一剪梅》,作曲家苏越将这首古诗词改编为现代歌曲。由于音乐的加入而大大丰富了诗词本身的表现力,在很多方面影响并改变诗词的艺术审美特质和艺术表现方式。古曲将抽象复杂、不易捉摸的内心感受,以平静而内涵丰富的旋律表现出具体的耐人寻味的意境,因而更容易打动听众的心,引起共鸣

一、诗的解读

《月满西楼》一辞来自于旷世才女李清照当年所作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人。 公元1101年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情感甚笃。 因赵出仕宦他们间时有小别,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不少著名的辞篇。李清照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人、女作家,在宋代众多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二)诗词赏析

以辞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上阙——“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作者的思维与想象都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作者的相思之深。

下阙——“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阙首句的句意。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笔者解读:每个人心中,爱情的表现形式都不同,但思念和愁却是共有的。只是世间这纷纷扬扬的愁之中,唯有李清照表达得最完美。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可触摸、容易被人理解、耐人寻味的经典。

古诗今乐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辞作,辞人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唐诗宋词直接成为当时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量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二、音乐本体分析

(一)今曲《月满西楼》音乐创作背景

这首 《月满西楼》的创作是由著名音乐家,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国际pops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曾出任北京影音出版社社长、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艺术总监的苏越。他多次担任国内外各重大艺术奖项评审委主任或委员。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多重奖项。在中国音乐界享有盛誉的有《黄土高坡》、《血染的风采》等等。

苏越将神州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接洽起来,在这个作品中, 曲作者不拘于古曲,而是按照现代的人的领会艺术品的美意见意义举行再创编,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觅联合点。就是说,既接收了神州古典音乐,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好些个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之手段。

(二)音乐本体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声乐作品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随着世人对古典文化的重新认识,古典诗词变得越来越被尊重,古词新唱古曲新谱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古典诗词固有的含蓄凝练等特点,使得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有了被进一步区分对待以及研究探索的必要趋势。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创作和演唱方面,既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的音乐理论和技法,又注重从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土壤中吸取养分,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现代艺术歌曲延伸。

1.旋律写作特点

这首歌曲的旋律清新流畅,从主题旋律线的连续进行形态来看,结合歌词的四声特点级进和跳进的综合运用,采用了水平式、上升式、下降式、环绕式、波浪式等类型。旋律丰富、充实,伤感情绪贯穿始终,似乎使我们看到词人独自凭栏远眺,柔柔的月光洒满西楼,雁字回时,那种清冷,那种孤独,那种寂寥。主题的发展手法采用了民间常用的鱼咬尾的方式,使得旋律得以贯穿(见谱例1)。并列的句式用同头换尾的方式进行写作,从而进一步巩固作者的乐思。

【谱例1

2.曲式结构及调式调性特征

歌曲采用了单二部的曲式结构,前有引子后有尾声。AB两段均为方整结构,运“同头换”的手法(见谱例1)

调式调性上采用了广泛使用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创作中的七声雅乐羽调式,这种调式特别适合表达忧郁的,暗淡的情绪,曲作者采用这一调式进行创作与歌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尤为贴切。

间奏运用“重复”的艺术手法反反复复出现的旋律形成缠绵回环的情景让人无端惹愁丝,倍感孤独寂寞。歌曲将抽象复杂、不易捉摸的内心感受,以平静而内涵丰富的旋律表现出来,很容易打动听众的心,引起听众的共鸣。

B乐段的旋律,直抒相思与别愁形成先抑后扬的对比。在艺术手法上,曲作者设计了一个极具特色的主题短句,并把它贯穿全曲。(见谱例2

【谱例2

3.配器特点

《月满西楼》的音乐制作大多采用电子合成器制作,二胡古筝作为色彩乐器,但整体上仍是以中国民族乐器音色作为主线。 曲中渲染了十分浓郁的孤寂情绪——思妇若独倚危楼,锦书不至,望眼欲穿,更多急切。

此曲的配器给人以娴雅中略带矜持的感觉,似有一种淡淡的迷惘,还不够急切。对情还不够自信,更像待字闺中的少女,娓娓倾诉对心上人的相思!曲中在高潮部分采用架子鼓来渲染,又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爱的自信和坚定。

三、不同的演唱版本的情感表达

这首歌曲有很多演唱者都演绎过安雯、邓丽君、董丽也唱过同名歌曲,却是刘家昌的作曲的版本,歌词也不同。

1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词意典雅优美,曲风荡气回肠,极具伤感与空幽哀怨,古曲音乐与现代通俗曲风相结合,形成一段完美的经典之作。安雯版的“月满西楼”的唱出了清照的相思郁情。

2邓丽君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这首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

3董丽的声音干净如清泉,背景音乐古筝和二胡清新幽怨而雅致,不管是乐器的配合演奏还是女声的融合,都相得益彰,童丽的高音让人感觉出了清照的应有的那种气质,能够表达出那个时代的意境,使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能够在人的内心形成震撼。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乐曲,古曲新唱,古而不涩。

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中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听罢古曲《月满西楼》,只觉得满怀离情别思,曲调缠绵幽怨,为别情词作。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女词人以她独特的方式感知到人类最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又以她独特的技巧表达出这一情感。苏越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的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参考文献

1】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1  

2北岳文艺出版社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305306

3】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四期

4】人民文学200212

5】创作201003

6】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33

7】王敏.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D]. 华中师范大学 , 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abfc8ed0d233d4b14e6940.html

《浅谈《月满西楼》诗与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