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简介及碑文

发布时间:2018-06-26 14:38: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门二十品

简介:

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窟”之一。在龙门山上,有自北魏至北宋开凿的大大小小的佛窟,至今尚存的就有一千三百五十二个,有佛龛两千三百四十五个,造像多至十万余尊,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书风古拙、天然率真、多姿多彩,为北魏造像刻字的代表作。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窑)。这些造像记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有道高僧。他们为孝文帝歌功颂德或为祈富欀灾而开龛造像。他们的名字多在史书上有所记载。这些造像记中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因此,龙门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龙门二十品包括:

1. 《牛橛造像记》(公元495年)

2. 《一弗造像题记》(公元496年)

3. 《始平公造像记》(公元498年)

4. 《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公元498年)

5. 《司马解伯达造像记》(公元477-499年间)

6. 《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年月不详,或于北魏太和、景明)

7. 《郑长猷造像记》(公元501年)

8. 《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公元502年)

9. 《高树造像记》(公元502年)

10. 《惠感造像记》(公元502年)

11. 《贺兰汗造像记》(公元502年)

12. 《马振拜造像记》(公元503年)

13. 《太妃侯造像记》(公元503年)

14. 《比丘法生造像记》(公元503年)

15. 《杨大眼造像记》(公元506年)

16. 《元燮造像记》(公元507年)

17. 《齐郡王元佑造像记》(公元517年)。

18. 《慈香造像记》(公元520年)

19. 《比丘道匠造像记》(年月不详)

20. 《魏灵藏造像记》(公元506年)

碑文内容:

1、《牛橛造像记》(公元495年)

简介:

《牛橛造像记》全称《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过去曾有牛橛龛之称,是龙门二十品造像龛之一。牛橛造像龛在古阳洞北侧,位于杨大眼龛上方。圆券形,龛楣刻十一童子牵花绳,童子手持莲花,二童子间刻莲花蕾,两端各一飞天,飞天头前一浅雕小飞天。二狮蹲距弥勒膝下,交脚下刻力士,手托弥勒双足。龛楣下方左右,身着胡服的供养人。主尊是戴宝冠交脚弥勒坐像,为弥勒上兜率天宫时的菩萨形象。头光内刻莲花,外刻七身坐佛。背光外参外层火焰纹由各以坐佛为中心的十七组火焰纹组成,内层十身飞天分两侧相对以璎珞供养。

碑文:

太和十九年十一月,使持节司空公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请工镂石,造此弥勒像一区,愿牛橛舍於分段之乡,腾逰无碍之境,若存托生,生於天上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乐自在之处,若有苦累,即令解脱三涂恶道,永绝因趣,一切众生,咸蒙斯福。

2、《一弗造像题记》

简介:

《一弗造像题记》即《一弗为张元祖造像记》,全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正书,10行,一行3字。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是龙门二十品造像龛之一。下方邻比丘惠感造像龛,是龙门二十品中最小的两个造像龛之一。龛高36厘米,宽19厘米,深30厘米。龛为忍冬卷草纹尖拱楣圆券形,连珠纹立柱,龛底施水波纹。内刻袒右肩斜披袈裟佛及二菩萨。龛下锩刻造像记。字数虽少,却端庄整肃,遒劲沉稳。曲直变化,奇正相生,令人叹为观止。

碑文:

太和廿年,步辇郎张元祖不幸丧亡,妻一弗为造像一区,愿令亡夫直生佛国。


3、《始平公造像记》

简介:

《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造像记在龛的右侧,高130厘米,宽40厘米。此造像记是龙门二十品中唯一的阳刻作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书。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碑文:

夫灵踪□启,则攀宗靡寻;容像不陈,则崇之必□。是以真□□於上龄,遗形敷于下叶,暨于大代,兹功阙作。比丘慧成,□□影濯玄流,邀逢昌运,率竭诚心,为国造石窟□□,□系答皇恩,有资来业。父使持节、光□大夫、洛州刺史始平公奄焉薨放,仰□颜,以摧躬□,匪乌在□,遂□亡父造石像一区,愿亡父神飞三□,□周十地,□玄照则万□□□,震慧响则大千斯□。元世师□,父母眷属,凤翥道场,鸾腾兜率,若悟洛人间,三槐独秀,九棘云敷,五□群□,咸同斯愿。太和廿二年九月十四日□。朱义章书,孟达文。(“□”表示缺字)

4、《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简介:

《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全称《北海王元详为母子平安造弥勒像记》。造像高88厘米,宽42厘米,是元详随北魏孝文帝南伐迁都至洛阳的历史实录。造像龛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长乐王丘穆灵亮夫人尉迟造像龛上方。龛高138厘米,宽102厘米,深17厘米,在古阳洞中属于中型洞窟。龛内主佛为交脚弥勒。两侧胁侍菩萨皆双手合十侍立。圆拱形龛楣内刻十五天人持花绳。

碑文:

维太和之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皇帝亲御六旌,南伐萧逆。军国二容,别于洛汭。行留两音,分于阙外。太妃以圣善之规,戒途戒旅,弟子以资孝之心,戈言奉泪。其日,太妃还家,伊川立愿,母子平安,造弥勒像一区以置于此,至廿二年九月廿三日,法容刻就,因即造斋,镌石表心,奉申前志。永愿母子长餐化年,眷属内外,终始荣期,一切群生,咸同斯福。维大魏太和廿二年九月廿三日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元详造。


5、《司马解伯达造像记》

简介:

《司马解伯达造像记》,北魏太和间刻,正书。在古阳洞北壁。正书,14行,其中678行,一行3字,余皆一行5字。可见64字。此记具有笔力方峻、气势雄强的时代风气,又不拘成法地发挥自我创造意识和智慧,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

碑文:

都绾阙口游激校尉,司马解伯达,造弥勒像一区,愿皇道赫宁,九荒沾泯,父母康延,智登十地,仕达日迁,眷属道场,声求响和,斯福必就,六趣群生,咸同此愿。太和年造。

6、《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

简介:

简称《孙保造像记》,在古阳洞顶部。正书,5行,一行612字不等。造像龛位于窟顶偏北侧,高40厘米、宽26厘米,与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造弥勒像龛(邻近约60厘米)和广川王祖母为幼孙造弥勒像龛呈三角形布于窟顶。像龛高110厘米、宽80厘米、深14厘米。圆券形龛楣,龛内主尊为交脚弥勒菩萨,坐双狮座,二菩萨双手合十置于胸前伫立两侧。背光及龛楣无饰,似未完工。推测此龛开凿开景明年间。

碑文:

孙保失乡,播越,历载,终始冥愆,未及免之,不幸早死,今为保造像一区,使永脱百苦。魏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

7、《郑长猷造像》

简介:

全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正书,可见八十四字,书法劲厉朴拙,结体方整,隶意较重。景明二(501)九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8行,一行12字。有翻刻本,其第7行‘敬造’敬字左上点漏刻。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口上方南侧,共六龛,均为圆券形浅龛。分上、中、下三排,每排两龛,其大小不等。圆楣拱内刻卷草葡萄纹,主尊为交脚弥勒(已经残破)。左右二胁侍菩萨侍立。景明二年九月三日(公元501年)完成。造像记位于佛龛右侧,高50厘米、宽35厘米,记景明二年郑长为亡父、母皇甫、亡儿士龙以及其妾陈玉女为亡母徐,各造弥勒像。碑文书法有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的重要意义。

碑文:

前太守护军长史,云阳伯长猷为亡父敬造弥勒像一躯,一躯郑长猷为母皇甫敬造弥勒像一躯,一躯郑长猷为亡儿士龙敬造弥勒像一躯,一躯郑南阳妾陈玉女为亡母徐敬造弥勒像一躯。景明二年九月三日诚讫。

8、《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

简介:

简称《孙秋生造像记》。在古阳洞南壁。(黄易拓得)正书,13行,上列为记,一行9字;下列题名,行30字。额正书‘邑子像’三字。额旁二太守名:右二行,右三行。乾隆拓本,其记第三行‘刘起祖’之‘刘’字画完好。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讫。此碑书犀利刚劲,宽博朴厚,较《始平公造像》笔法多变,龙门碑刻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孟广达文,萧显庆书。楷书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体方劲峻拔,沉着劲重。笔法凝练自如。

碑文:

大伐太和七年,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区,愿国祚永隆,三宝弥显。有愿弟子荣茂春葩,庭槐独秀,兰条鼓馥于昌年,紧晖诞照于圣岁。现世眷属万福云归,洙输叠驾。元世父母及弟子等来身神腾九空,迹登十地,五道群生,咸同此愿。孟广达文,萧显庆书。

9、《高树造像记》

简介:

全称《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正书十行,一行14字。可见一百三十九字,书法峻整劲健。景明三(502)年五月刻。在古阳洞北壁。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右侧,与步辇郎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为邻。龛高94厘米、宽78厘米、深13厘米,主佛结跏趺坐,主佛两侧有二胁侍菩萨,均有背光。此龛完成于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造像记位于造像龛左下方,高40厘米,宽28厘米。记载邑主高树、解伯都等三十二人的邑社造像,共同祝愿仙逝父母及见存眷属的来生。造像时间于孙秋生二百人造石像记同年同月完工,发愿文也大致相同。

碑文:

景明三年五月卅日,邑主高树、唯那解伯都卅二等造石像一区,愿元世父母及现世眷属,来身神腾九空,迹登十地。三有同愿。…


10、《惠感造像记》

简介:

全称《比丘惠感马为亡父母造像记》,正书,14行,一行5字。可见六十六字,书法沉劲方重,犹存隶意。景明三(502)年五月刻。古阳洞北壁。有翻刻本,第12行‘顾’字左上缺一点;末行‘像’字缺二笔。

碑文:

景明三年五月卅日,比丘惠感为亡父母敬造弥勒像一区,愿国祚永隆,三宝弥显,旷劫师僧、父母、眷属与三涂永乘,福锺竟集,三有群生,咸同此愿。

11、《贺兰汗造像记》

简介:

全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正书,原共有一百六十字,本帖精选清晰的前二十行精品一百三十二字,书法峻整隽永。景明三(502)年八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5行,一行10字。

碑文:

景明三年八月十八日,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侍中、使持节、征北大将军、广川王贺兰汗造弥勒像,愿令永绝苦困,速成正觉。

12、《马振拜造像记》

简介:

全称《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优填王造像题记),正书,连额书“邑子像”可见一百二十八子,书法峻丽,别有风味。景明四(503)年八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9行,一行15字。额正书‘邑子像’三字。最初选拓的〈龙门二十品〉中无此题记,康有为提出质疑,方岩〈校碑随笔〉以〈优填土〉为唐刻而删去。顾燮光〈梦碧移石言〉亦如此。

碑文:

景明四年八月五日,邑主马振拜、维那张*成、维那许兴族卅四人为皇帝造石像一区。……

13、《太妃侯造像记》

简介:

全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景明四(503)年七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29行,前22行一行6字,字较大;后7行,一行4字,字较小。

碑文:

景明四年十月七日,广川王祖母太妃侯,自以流历弥劫,于法喻远,嘱遇像教,身乘达士,虽奉联紫晖,早顷片体,孤育幼孙,以绍蕃国,冰薄之心,唯归真寂。今造弥勒像一区,愿此微音,资润神识,现身永康,朗悟真觉。远除旷世无明惚业,又延未来空宗妙果。又愿孙息延年,神志速就,胤嗣繁昌,庆光万世,帝祚永隆,弘宣妙法,昏愚未悟,咸发菩提。……

14、《比丘法生造像记》

简介:

全称《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正书,可见一百四十二字,书法上用笔圆润和谐,结势华丽流美,有钟繇之范,为同类北碑所罕见。景明四(503)年十二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1行,一行13字。

碑文:

夫抗音投涧,美恶必酬,振服依河,长短交目,斯乃德音道俗,水镜古今。法生儌逢孝文皇帝专心于三宝,又遇北海母子崇信于二京,妙演之际,屡叨末筵,一降净心,忝充五戒,思树芥子,庶几须弥。今为孝文并北海母子造像,表情以申接遇,法生构始,王家助终。夙霄缔敬,归功帝王,万品众生,一切同福。魏景明四年十二月一日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

15、《杨大眼造像记》

简介:

全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无刻石年月。但此造像既称为孝文皇帝元宠所凿,当在景明元年(五○○)至正始三年(五○六)间。楷书,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

碑文:

邑主仇池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夫灵光弗曜,大千怀永夜之悲,□踨不遘,叶生含靡道之忏,是以如来应群缘以显迹,爰暨□□,□像遂著,降及后王,兹功厥作。辅国将军、直阁将军、梁州大中正、安成县开国子、仇池杨大眼,诞承龙曜之资,远踵应符之胤,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其行也,垂仁声于未闻,挥光也,摧百万于一掌,震英勇则九宇咸骇,存侍纳则朝野必附,清王衢于三纷,扫云鲸于天路,南秽既澄,震旅归阙,军次之行,路经石窟,览先皇之明踨,睹盛圣之丽迹,瞩目彻霄,泫然流感,遂为孝文皇帝造像一区,凡乃众形,罔不备列,刊石记功,示之云尔,武。

16、《元燮造像记》

简介:

全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正书,可见九十五字,并有浅刻佛像二幅。书法峻美,结体古雅。正始(507)年二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3行。一行9字。

碑文:

   魏圣朝太中大夫、安定(石坏空五格)王元夑造。仰属亡祖亲太妃亡考太傅静王亡妣蒋非及见存眷属敬就静窟造释迦之容,并其立侍。众彩圆饰,云仙焕然,愿亡存居眷,永离秽趣,升超遐迹,常值诸佛,龙华为会;又愿一切群生、咸同斯福。

正始四年二月中记。

17、《齐郡王元佑造像记》

简介:

简称《元右造像记》。熙平二(517)年七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4行一行16字。末为年款29字。古阳洞南壁的刻石完好,而北壁泐损较甚。

碑文:

夫玄宗冲邈,迹远于尘关,灵范崇虚,理绝于埃境。若不图色相以表光仪,寻声教以陈妙轨,将何以依稀至像,仿佛神功者哉?持节、督泾州诸军事,征虏将军、泾州刺史、齐郡王祐,体荫宸仪,天纵淑茂,达成实之通途,识真假之高韵,精善恶二门,明生灭之一理,资福有由,归道无碍,于是依云山之逸状,即林水之仙区,启神像于青山,镂禅形于玄石,缔庆想于幽津,嘉应于冥运,乃作铭曰:茫茫玄极,眇眇幽宗,灵风潜被,神化冥通,舟舆为本,旷济为功,德由世重,道以入鸿,超观净境,遐绝尘□,图形泉石,构至云松,□□□□□三空,福田有庆,嘉应无穷。熙平三年七月廿日造。

18、《慈香造像记》

简介:

全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袖龟三(520)年三月刻,在慈香窟。正书,10行,一行1011字不等。

碑文:

大魏神龟三年三月廿□日,比丘尼慈香慧政造窟一区,记乙。夫零觉弘虚,非体真邃,其迹道建崇,日表常范,无乃标美幽宗,是以仰渴法律,应像营微,福形且遥,生讬烦躬,愿腾无碍之境,建及□恩,含润法界,□众□泽,□石成真,刊功八万,延及三从,敢同斯福。

19、《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简介:

全称《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无造像纪年,正书,13行,一行7字。可见九十一字,书法方骏规整。依据其风格和所处位置,当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间。书法具有典型的魏碑风格,以方笔为主,粗细错落有致,结字紧密,四方舒展,雄浑挺拔,伟岸多姿,劲健风骨,意气豪迈。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高树解伯都三十二人造像龛上方,大小不等共五龛。左侧大龛,高133厘米,宽90厘米,深12厘米。圆券形楣,饰忍冬纹。龛内主尊为戴冠交脚弥勒,有项饰。坐双狮座,头光中心刻莲花,围绕九尊坐佛,火焰纹舟形背光。两侧菩萨双手合十而立。菩萨头顶上方各一小龛,内刻一坐佛。造像记位于大龛右侧,小龛中间,高22厘米,宽46厘米,内容是比丘道匠,造像六区,原"皇道更隆",原与亡故的师僧父母"魂兴神游",同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的西方极乐世界,以求避绝三途恶道。

碑文:

大觉去尘,有生谓绝,寻处刊形,则应合无方,升峰由源,思果依本,是以比丘道匠,住与妙因。今悟尽性,竭已成心,造像六区。上为皇道更隆,三宝无点,愿师僧父母,魂与神游,宿与慈会,身终百六,视绝三涂,动不远于如来。有气者咸资来业。

20、《魏灵藏造像记》

简介:

全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题记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有额,楷书三行九字,额中间竖题“释迦像”,字略大于两侧,额左题“薛法绍”,右题“魏灵藏”。北魏造像习惯用别体字,此题记尤多。虽刻造时间无明确记载,但书法风格酷似同窟的“杨大眼题记”,或疑同出于一人之手,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原石身高75厘米、宽40厘米、额高15厘米、宽15.5厘米,是龙门造像题记中碑刻和书法艺术的精品,也是龙门二十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

碑文:

夫灵迹诞遘。必表光大之迹。玄功既敷。亦标希世之作。自双林改造。大千怀缀映之悲。慧日潜晖。唅生衔道慕之思。是以应真。悼三乘之靡凭。遂腾空以刊像。爰暨下代。兹容厥作。钜鹿魏灵藏。河东薛法绍二人等。求豪光东照之资。阙兜率翅头之益。敢辄磬家财。造石像一区。凡及众形。罔不备列。愿乾祚兴延。万万朝贯。愿藏等挺三槐於孤峰。秀九蕀於华苑。芳实再繁。荆条独茂。合门荣葩。福流奕叶。命终之後。飞逢千圣。神颺六通。智周三达。旷世所生。元身眷属。舍百鄣则鹏击龙花。悟无生则凤升道树。五道群生。咸同斯庆。陆浑县功曹魏灵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aec9d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6.html

《龙门二十品简介及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