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发布时间:2021-01-12 02:20: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荆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运用 (共8题;共32分)

1. (2分) 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狐裘(qiú)       锦衾(qīng)      散入(sàn)    

B . 瀚海(hàn)       阑干(lán)       难着(zháo)    

C . 羌笛(qiāng)     琵琶(pí pa)     卷地(juǎn)    

D . 风掣(zhì)       辕门(yán)       路转(zhuàn)    

2. (2分) (2012·丹东) 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 一般人都有很隐秘的“心理缺陷”——害怕见大人物。见了大人物就手足无措,张牙舞爪 , 甚至还要浑身发抖。

B . 家长对孩子们的关心真是处心积虑、无微不至。

C . 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布袋里,然后将信件递给他。

D . 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声名显赫的小人物,在他身上,却拥有着许多熠熠生辉的可贵品质。

3. (2分) (2016八下·敦煌期末)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 . 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 .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 .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

4. (2分)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删去“能否”)

B . 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删去“从”和“中”)

C . 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在“航运”后面加“的作用”)

D . 由于冷空气给北京带来的降雨并不明显,而且又有充足的日照时间,可是气温并没有像先期预计的那样低。(把“而且”改为“那么”)

5. (2分)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朱自清的《绿》对绿色的赞美,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陆蠡的《囚绿记》借讴歌绿色,表现了一种不屈的民族气节。

B . 闰土与祥子都是上世纪旧中国劳动者的形象,不同的是祥子的身上增添了一丝反抗意识,而这种反抗意识到《多收了三五斗》中“旧毡帽朋友”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C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颂,主要内容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合称“六义”。

D .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不仅写作背景、创作时代基本相同,其抒发的政治理想也有相通之处,甚至写景技法也颇多相似。例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6. (4分) (2018九上·嘉兴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wǎng________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zhǎn________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磨lì________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shǔn________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7. (8分) (2017七下·苏州期中)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 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________》)

(2) 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 ________,复奏如初。(《赵普》)

(4) 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志在流水。(《列子》)

(5) 万籁此俱寂,________。  (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8. (10分) (2017七上·长沙月考) 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让你习惯计算机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应运而生。学校也举行了以“感悟汉字魅力,规范汉字书写”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1) 学校准备举行汉字书写比赛,请你为本次比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七(一)班的东东对学校举行此次活动不以为然,他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计算机书写已经普及,有更好的书写方式,我们何必浪费时间练习写汉字呢?你能不能以东东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他的话。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65分)

9. (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次北固山下                                     乙】落叶

王湾                                                    唐 孔绍安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甲诗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你谈谈它妙在何处?

(2)

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10. (16分) (2017八下·东台月考)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故常奇之________           ②比行百余里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2)

下面各组中加下划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    

B . 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 . 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 . 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

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11. (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知 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1)

本文 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                   

(2)

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

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

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12.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得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人的好。”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⑭“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⑮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⑯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⑰“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⑱“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⑲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1)

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

⑩和 ⑭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

(3)

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4)

第⑩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

文章⑥~⑩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7八上·乐清月考) 朱自清目睹父亲艰难攀爬月台的背影,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深爱;宗璞面对紫藤萝的繁华,感悟到了生命的勃发;当莫怀戚与妻子弯腰背起母亲与儿子,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心中荡漾。生活给了我们太多难以忘怀的“这一刻”,那份甜美与温馨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间。请以“这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记叙文;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 (共8题;共3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7-3、

7-4、

7-5、

8-1、

8-2、

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65分)

9-1、

9-2、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ba912b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e.html

《荆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