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散文阅读

发布时间:2019-08-11 03:26: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散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现代阅读专项解读
    【2018年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⑾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⑿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2014中国散年选》,有删改)
  14.结合选,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15.结合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16.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17.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案】
  14.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②交待的写作对象 ③点明写作内容 ④暗示的主旨 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15.“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 (意近即可)
  16.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①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解析】
  14.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
  17.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选取原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句子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重点筛选4~11段中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
  【2018年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完成下面小题。
  儿歌
  邓云乡
  古人说:“千秋万岁名,不如少年乐。”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不羡神仙羡少年。”这都是至理名言。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看着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说不清的乐趣。
  为什么说夏天呢?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褂、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孩子们都在户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
  (甲)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了。小孩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屋里、廊子上还喊不应。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
  (乙)夏天雷阵雨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被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儿歌道:
  风了,雨末了,老和尚背着鼓了。
  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了”,却没有人注意,只是这样说。后看到老先生们写的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了”,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是读“鼓”的。难道说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是这两个吗?不然,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有的。
  (丙)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在当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马头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的爬行着。北京话很奇怪,因为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水牛”的词汇,却把蜗牛叫“水牛儿”,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小不点,写出两个字完全一样,这不要说外国人翻译起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怕也会弄不清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中,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抑扬而深情地唱道: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噢!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噢——
  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
  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但我听惯了妹妹们和同院小孩玩的时候的歌唱声,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
  (选自《燕京乡土记》,邓云乡著,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有删改)
  11.中描写了三个唱儿歌的场景,分别是: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__________;________。
  12.末说:“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哪些情感?
  13.分别说说中三处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及作用。
  (甲)_________
  (乙)_________
  (丙)_________
  【答案】
  11.(1)雷阵雨时,妈妈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 (2)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
  12.对儿歌的喜爱,对充满童趣的幼时生活的怀念,对老北京风俗的留恋
  13.(1)示例:甲处的语言白相间,描绘了夏雨忽至时的场景,与孩子们玩耍时活泼轻快的情形相映成趣; (2)乙处连用了两个相关的比喻,表现了雷阵雨中小院的安稳和小屋的摇撼,烘托出妈妈唱儿歌的安详气氛; (3)丙处多用叠词,表现了雨后小院花草的自然清新,富有画面感,使下蜗牛的形象显得更加可爱
  【解析】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读本,注意把握关键词。根据例句分析: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用同样的句式概括出【乙】【丙】两处场景即可。分别是:雷阵雨时,妈妈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把握作者情感要与主旨分析相结合。本通过三个场景唱个歌的描绘,写出了对儿歌的喜爱,写出了对童年的怀恋,写出了对故乡的怀恋。然后回答作者的情感即可。
  【2017届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的,完成下列各题。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 尘
  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20 分钟。成绩出,满分120 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 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A 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 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苑• 破茧成蝶》 有删改)
  1.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写中考失利后,“我”没有放弃,继续为梦想拼尽全力,终获成功的故事。(或:写“我”在中考栽过跟头后,重拾信心,继续努力,最终赢得高考的故事)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②一直蒙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
  
  
  【答案】①“偷偷”是瞒着别人的意思。用神态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我”不能进入实验班的委屈和不甘,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实验班既渴望羡慕又害怕别人知道的复杂心理。
  ②“割开”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经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后,信心骤增的心理。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作用这两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句①中的“偷偷”是不为别人知道的意思,表现了“我”对实验班的渴望与羡慕,同时又怕这种心情被别人知道。句②中的“割开”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我”成功后喜悦之情临之快。根据这些理解整理作答。
  3.请从A、B 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
  
  
  【答案】示例:A.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衬托出“我”中考失利后伤心、失落、沮丧的心境。
  B.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我”高考成功后喜悦、激动、兴奋的心情。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从A句内容看,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可以从环境描写对人物情感的渲染与衬托作用赏析;B句是心理描写,可以从心理描写的作用分析。
  4.第⑤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答案】不能。因为这一情节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侧面衬托出“我”的勤奋刻苦。如果删去,就不能突出“我”为梦想而拼尽全力的执着。
  5.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运气往往是为那些努力付出的人做准备的,越是努力,运气越好。
  【解析】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分析。结合中的事件看,作者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努力了,付出了,那么他成功的机会也就会多,所谓“运气”是靠自己的努力创造的。
  散“六步阅读法”
  这是根据体特点阅读散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主的散,包括杂、小品、随笔、游记、传记学等。根据散选材范围广阔、结构自由灵活、表现手法多样的特点,阅读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一抓“眼”,二明“散聚”,三得“神韵”,四重“感情”,五识“线索”,六扣“中心”。
  只要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就能达到读懂一篇散的目的。下面就对这“六步”法加以介绍。
  一抓“眼”。“眼”是精要之所在,或揭示题旨,或点明写作缘起。它像人的眼睛,特别传神,通过这个“心灵窗口”,可以窥见作品的感情基调。抓“眼”就是要抓住表现或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白杨礼赞》中“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眼”;《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眼”,怀念背影,怀念父亲。
  二明“散聚”。理解“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不要被散材料“松散”的表象迷惑,要抓住它“神聚”的实质,明白所有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是为中心做铺垫的。明白所有的材料都被一根主线——中心贯穿着,明白这种写法还能收到曲折有致、跌宕起伏之效。
  三得“神韵”。抓“眼”、明“散聚”在阅读时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是读懂散的最基本的要求。除了读懂,还要欣赏。得“神韵”就是要欣赏散的语言美、景物美、意境美、表现手法美。如《春》的明丽、鲜艳、五彩缤纷、勃勃生机,《济南的冬天》的清新、婉约。优美的散就像诗,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四重“感情”。所谓重“感情”就是留意所描绘的具体形象,着重体会所融之情。《春》中“山朗润起了,水涨起了,太阳的脸红起了”,这是在写景,但更是在抒情,抒发对春的喜爱之情,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散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识“线索”。散为达到“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也用线索把所有题材串联起。常见线索有思想感情的变化、时空的变化、某事物等。如《荔枝蜜》就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将全组成艺术的整体。阅读散抓住线索,就能看出材料的内在联系。
  六扣“中心”。散一般都不直接点明中心思想,往往是借助具体形象,通过联想,在具体形象中,寄托自己的感情,如《绿》《海滨仲夏夜》都是借景抒情的,阅读时应紧扣这一点。
  一、阅读《母亲和树》,完成小题。
  母亲和树
  张亚凌
  ①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
  ②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
  ③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赞?我还是不解。
  ④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晾晒衣服被褥的。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
  ⑤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
  ⑥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
  ⑦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自然没气势。
  ⑧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母亲也就无可奈何了,“这孩子!……”懒得再搭理我。时间长了,先是我攀扯的那一枝斜下,后,整棵树看起也歪了。
  ⑨1990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人,就要学得像树一样皮实……”
  ⑩母亲还说起邻家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30岁死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2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
  ⑪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以至于在母亲已经走了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
  ⑫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复绿复枯萎。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
  ⑬母亲离去了,纵然心里装满悲伤,我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选自《时光深处的柔软》,有删改)
  1.本写到了哪些树?它们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2.请根据句后括号内的提示,分析其表达效果。
  (1)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2)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分析第⑦、⑧两段在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内容,请你说出第⑬段中画线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回答问题。
  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起伏多变,为下做铺垫。中交代歪脖子树的由,为下写母亲对我的高考失利劝说作铺垫。
  4.示例:母亲通过树对“我”的教育将影响“我”的一生。母亲已经和树融为一体,她也是像树一样的人。
  【解析】 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5.第一空:季节(或时间,或四季,或春夏秋冬)
  第二空:鲜活(或充满活力,或充满快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和结构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脉络分析即可。通读全可知,作者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池塘为脉络对故乡的池塘进行描写,即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第八段作为过渡段,在描写完四季的池塘之后,作者用“鲜活”二字总结性地形容多年以前的故乡池塘,即池塘特点为“鲜活”。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作用的理解。解答时,结合主题,分析上下语境进行解析。拟人是一种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把本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池塘比作村里人共有的孩子,并通过“应答”等拟人化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塘的灵性,表现出人与池塘的和谐关系。“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句式、结构、意思相似,都是池塘的美景,组在一起,展现了池塘的活力,富有趣味。综合上述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7.(1)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生态的恶化。
  (2)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永远失去了。
  (3)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古典乡村之美永远逝去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九段从客观角度集中描写了迟暮的池塘现状:“锅底塘已被人填平”“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等描述表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和作者的心痛。作者在第十一段提到另外两方面的“痛苦”,即“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8.(1)关注环境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生存的家园。
  (2)关注保护美好事物的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曾经给我们带美好的事物。
  (3)关注发展和传承的问题,提醒我们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时,结合题干要求通读全并理解分析作答。本通过将多年以前鲜活的故乡池塘与现在的迟暮池塘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池塘迟暮的心痛和对保护池塘这类美好事物的呼吁。作答时从“过去”“今天”“未”三个层次解读:首先,作者通过描写过去的池塘带给他的美好回忆,提醒我们保护池塘这一类曾经为人们带珍贵回忆的美好事物;其次,池塘的迟暮代表了现代社会急需关注的环境问题,作者呼吁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再次,作者描写了过去人和池塘的和谐关系,并想到池塘的未,提醒我们未应该在发展现代社会的同时传承人与自然的关系。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答案不唯一,结合内容分条列举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ef03f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35.html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散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