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伪心灵鸡汤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警惕伪心灵鸡汤
王昕若

NoSouringtheChickenSoupfortheSoul
今年夏天,火了一部叫《后会无期》的片子;这片子呢,又火了一种鸡汤体,叫做“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我想说,一生过得好不好,倒未必在于听过多少道理,更重要的,在于你是否能审时度势,以稍事理性的自我意识和坚定的意志去把握自己的命运。
说道心灵鸡汤,恐怕先得从1993年由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共同负责出版发行的《心灵鸡汤》书系说起。当时这一系列的书超过200种,其中有许多还针对特定的人群,如母亲鸡汤、祖父鸡汤、囚犯鸡汤、孩子鸡汤,等等。这组书传入我国后,逐渐在本土作家圈内发酵,衍生出无穷无尽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当时的市面上,鸡汤类杂志如《读者》《知音》等遍布街头巷尾的报亭书肆。
现如今,社会生活基本踏入了“微时代”,传统纸媒式微。互联网不由分说地撒下一张大网,把每一个人通过点线面的原理带到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公众平台上,大量灌输式的心灵鸡汤----人生箴言啦,名人金句啦,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这些个名目繁多的鸡汤牌子或多或少地都有几分相似:初听乍看下,个饱经沧桑,尝尽人间冷暖,而事实上呢,或无病呻吟,或倚老卖老,或拒绝异论,更有甚者,为了做出正能量的味道,硬生生放些不合时宜哪怕是假货的食材进锅乱炖。
前阵子,柯震东和房祖名的“房东”事件引发起巨大喧嚣。与此同时,一则微博也在网上热传,被转发了近四万次分分钟进入到了微博热帖榜。该微博堪称戳人泪腺:“警校的缉毒班大家曾经约好每五年见一次面,如果能一个不少,大家都会哭。少一个,少两个,太正常了……(好朋友)做缉毒警的时候去世不28岁,世间有贪有恶,可是你无法否认有善”
人总是容易感动,但是当煽情的叙述者遇到较真的对手,这份心灵鸡汤式的故事就未必经得起推敲了。有好事网友通过搜集各种证据判断,这是一个“随口编造的‘症能量’流言”,夸大了禁毒警察的伤亡率。网民还将博主及相互感动的人定位为“三观症患者”。在多位名人涉毒被抓的契机下,这故事唤起了人们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对缉毒警察的敬意,也突出了吸毒贩毒之恶,主观愿望无可厚非。但细查之下,它其实是2011年网传“刑警学院95级缉毒班全部牺牲”谣言的翻版。当年这故事的心灵鸡汤的宣传也是感动了万千网民。结果呢,涉事学院辟谣:系里毕业生500人,至今未接到任何一人牺牲的消息。没想到,两年前被炖烂的伪鸡汤,借着“房东”吸毒事件的东风,又玩了一把“复出”而且又再次引起了很多“三观症患者”们的激烈共鸣。
甚至于,连掌掴假象的涉事网民,也被一群网友围攻。其最有代表性的理由是:“死多少人不是重点,重点是面对此事,你必须要心怀感恩。更有人称,“三观症”总比叫嚷着原谅吸毒的人要强。应该说,涉事微博的重点不在于死了多少人,而在最后两句:世间有贪有恶,可你无法否认有善。这句鸡汤式的感悟,就是万千网民煽情的落点。虽然不可否认它是一个好的正能量的出发点,但是用一个谎言来铺垫情绪、推导观点,失去了事实的依托与真实情感的说服力,为了造就这么一句鸡汤的效果,去导演一出虚假大戏的曲意奉承,是否可取?!遗憾的是,反驳者反对的本是事实层面的虚假,但是围攻的人们却将别人的求真态度,当作了对正确三观的否定,于是就续演了一出被鸡汤灌晕了头的续集。
编故事以达到鸡汤的宣扬目的,暴露的其实是一些人求真意识的匮乏。“三观症患者”认为,只要鸡汤煲出的味道是香的,食材真与否就不那么重要了,哪怕是需要添油加醋也在所不惜。泪点越多越好,情感越煽越烈,连真实、客观的底子都不用兜了。这种罔顾真相的扭曲,将情感动员的需求最大功利化,到头来不是正好损害的是人们对三观的信任度么。要知道,谎言通向的路是不信任,怕它感人。
这些年,批评向来有风险,但要赞美某个群体、典型,他身旁的一片红叶,很多人都可以说成是他心中的一团热火。这种鸡汤虽然用料鲜美,但是强制灌输或者避重就轻的方法明显会带来差强人意的效果。下面让我们看一则实例,是关于学术界鸡汤大师于丹的真实情况还原。
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们毕业留在北京,没有钱。买不起房子就租了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于丹答到:第一,你有多少同学想要留京没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大学生:“哎,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间还觉得自己挺高兴的。说完,于丹似乎对他的回答挺满意,露出会心一笑。
我们如果不加以思考,便会像这位大学生一样,心有释然地全盘接受于丹的回答,因为她的答案看起来似乎有理有据。但是如果你仔细推敲,便会发现问题的关键漏洞:大学生阐述自己的问题,诸如买不起房、无法回应人际交际、薪水低,实际上问的是如何应对物质上的一无所有这一问题。而于丹导师呢,偷换概念般地以精神的东西去狸猫换太子了。
毫无疑问,这位大学生在品完这剂鸡汤后(实际上是迷魂汤),还是会陷入先前问题的泥沼。事实上,针对这个问题,材正料足、火候恰当的心灵鸡汤---实际的解决方法不是没有,譬如,可以给他若干职业生涯规划、理财方案、人生规划等等方面的建议,藉此助他去解决人生面临的第一个经济窘境(这绝对不是几分钟心灵鸡汤的教导就能解决的实质性问题)
近些年,很多政府官方都开通了倾听民众声音的平台,但是最终的走向仍然是如出一辙的“形式化”。有道是,空谈误国。很多政府官方的声音也陷入了心灵鸡汤的模式,甘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发布的信息传播的意义均是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但是却很少有真正接近群众诉求的。鸡汤谁都会煲,关键是你做出来的这锅鸡汤是流于表象、毫无作用、浮夸无味还是能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能温暖人心的心灵鸡汤,不光本质要求真求实,其品味的途径也应该是自然天成,适当适量的,这样才能在辅佐的精神层面上达到它相应的目的。而那些为了鸡汤而不要“真”,本质上价值颠倒的伪心灵鸡汤,其实就是精神上的传销,喝多了恐怕会得病,到头来还得治。
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04a13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1.html

《警惕伪心灵鸡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