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课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8-06-30 03:26: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桥》是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

《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是谈歌。

这篇文章塑造了两个人物,一是老汉,一是小伙子。老汉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指挥全村群众渡过木桥,自己却被洪水吞没。从老汉身上,我们看到和平年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

平时,老汉就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他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因此他得到全村人的拥戴,在村中享有崇高威望。

在汹涌咆哮的洪水面前,老汉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沙哑地喊话”,表明老汉操心劳神,身心疲劳。洪水越涨越大,一直维持过桥队伍纪律的老汉突然从队伍中揪出一个插队的小伙子,因为一人插队,可能导致后面队伍的混乱,可能有更多的生命落入死神的魔掌。在和死神赛跑时竟发生这样的事,而且这个人竟是自己的儿子,是可忍,孰不可忍。老汉简直气炸了肺!“冲”“揪”“吼”“凶”等字眼,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徇私情的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

小伙子为什么要“插队”?或许,他从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排山倒海般的洪水把他吓懵了,他要逃生,逃生是人性的本能,他才二十多岁,美好的生活刚刚开始;或许,他是家中独子,父母已年迈,母亲体弱多病,正在外地治病,他要尽快出去照料母亲;或许,他已讲下一门亲事,外村有他的未婚妻,他们相亲相爱,他要急着去看心上人……

    想着这些,他忘记了自己是个党员,忘记了父亲要求他排到队伍后面,直到被父亲从队伍中揪出来,看到父亲怒火填膺,他才意识到自己乱了纪律,“乱了纪律用得着这么大吼大呼吗?这老头简直是小题大做。”小伙子心里有气,“瞪了老汉一眼”,不情愿地站到队伍后面。

水势还在加大,水已经爬到了父亲的胸膛,小伙子把自己前面的二名群众推上窄窄的木桥后,桥下只剩下他们父子俩了。小伙子快速移到父亲身边,推了父亲一把,“快上木桥”,小伙子连推带叫。不料,父亲却喊“你先走!”,并且拼尽全身力气推他,父亲手力大,竟把他推上了桥,然而桥塌了,父子俩淹没在滚滚波涛中。

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伙子犯有过失,但他知错能改,知耻后勇,我们觉得小伙子是个真实的形象,他就生活在我们之中。不仅真实,我们还感到小伙子可爱,他像一个天真淘气的孩子。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会想到:当今社会,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就像文中的老汉一样,当群众遇到困难危险时,他们挺身而出助人救人,为了群众利益他们会毫不犹豫献出生命。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桥,这是文章以“桥”作题目的深层含义,也是作者歌颂的以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表达方法很有特色。

一、构思新颖,设置悬念

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末尾;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最后写洪水退去,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课文到此戛然而止,这时读者才恍然大悟,明白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震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二、课文多用简短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课文如一首诗,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给人很强的节奏感。

    全文五六百字,由27自然段构成。一般的段落仅一行,最短的一句话,仅7字,最长的一段,不过三行。

    课文开篇就写黎明时,雨突然加大。像泼,像倒。四个字,分两句,写出雨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洗练,增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为之动容。像这样的例子在文中还有不少。

    三、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7a6e64e45c3b3567ec8b41.html

《桥的课文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