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24 21:30: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考纲要求]
2019年《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所列理解5个考点和分析综合3个考点,主要针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规定如下:
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备考指导]
1题型稳中有变。分析综合题、翻译题,2009年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变化。2014起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试题有了微调,删去2013年及以前的信息筛选题,增设了断句题,而且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2014年及以前均设有一道考查文言实词的单选题,至2015年后替换为一道文化知识题,仍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2016年与2017年各题题型及其针对的考点保持一致。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10题仍旧是断句题。2018《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出现了实词考查单选题,说明这个考点依然要重点复习。
2”“兼顾,以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主。选文是课本外的,但答案却能在课本内找到。断句题、翻译题,甚至分析综合题,皆体现出这一特点。
3.始终坚持浅易原则。浅易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选文基本上出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2007年至2018年,全国卷中《宋史》选文9篇、《明史》选文6篇、《旧唐书》选文2篇、《新唐书》选文1篇、《北史》选文2篇、《宋书》选文3篇、《后汉书》选文3篇、《新五代史》选文1篇、《晋书》选文1;第二,文章用词均为常用词;第三,文章均采用常见句式;第四,文章可在脱离写作背景的情况下读懂;第五,文章是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4特别关注点。要特别注意2018《考试大纲》古诗文阅读中沿用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考点。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卷、卷古代文化知识题都契合了这一考点,使2017年、2018年考卷中的古代文化知识试题在《考试大纲》中得到正式确认。
5.考点全覆盖。要提醒关注的是,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虽然只有4道小题,但是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点的覆盖仍然是全方位的。不单独设虚词题、筛选信息题等,似乎遗漏了某些考点,但实际上这些考点在断句题、文化知识题、分析综合题和翻译题的考查中都有所体现。


全国新课标卷对文言文的考查,其选文一直是“正史”中的古代人物传记。

从历年高考选文来看,唐宋元明的传记文出现得比较多,传主或为文臣,或为武将,大部分位居高官,有不凡的业绩,而又贤良方正,道德品质堪称表率,多为有远见卓识、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关注民生、政绩卓著、清正廉明的官吏,是历史上具有正能量的人物。
阅读文言人物传记类文本时,可以根据传人记事的特点从以下三点入手解读:1.厘清脉络,锁定时间节点
人物传记有基本的规范:开头对传主作简单介绍,如姓名、字号、籍贯、官职升迁,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中间是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任职地点及变动、主要政绩、成就、特长、性格特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结尾交代人物的结局,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厘清文章脉络,抓住表现人物经历节点(时间节点的词语比较关键,此类词语主要有以下三种:

2.辨析褒贬,明晓“春秋笔法”人物传记以事实说话,事迹中蕴含了对人物的评价——往往以道德评价为主,常常一字寓褒贬,即“春秋笔法”。
概括分析题中,常常对传主的形象特点进行概括和评价,因此,明晓春秋笔法,更有助于理解文章,利于答题。
3.依据选项,扫清阅读障碍
分析综合题的四个选项(三正一误,基本上按行文的先后顺序设置,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阅读中遇到“难解”或“不解”之处可先读分析综合题的四个选项,原文中找到对应内容,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分析综合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了依据。
史传类文言文的行文思路有一定的模式,显示在结构方面的特点也相对稳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b2ccf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6.html

《文言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