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8-13 12:22: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四首古诗。

2、学生能理解感悟四个的意蕴。

教学过程:

1、回顾关于近体诗的文体知识。

1、绝句:共四句;按每句的字数划分,可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律诗:共八句;按每句的字数划分,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有可分为四联,依次为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其中颔联和颈联的前后两句对仗。

2、《竹里馆》

1、找学生朗读这首诗,体会景物背后人的感情。

2、教师提示易错的字“琴”。

3、学生通读“诗歌解读”和注释,自己先领会诗歌。

4、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

应着重注意景与情的关系,诗人在竹林中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在这样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的放松,在与自然对话、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3、《春夜洛城闻笛》

1、找学生朗读这首诗,体会景物背后人的感情。

2、教师提示易错的字“满”。

3、学生通读“诗歌解读”和注释,自己先领会诗歌。

4、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

不知何人深夜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满全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子的游子,又有谁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之情呢。

4、《逢入京使》

1、找学生朗读这首诗,体会景物背后人的感情。

2、教师提示易错的字“袖”

3、学生通读“诗歌解读”和注释,自己先领会诗歌。

4、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

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制。东望故园,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这里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5、作业

在作业本上把这四首诗默写一遍。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初步的古诗词素养,能够参照注释理解一些诗词的含义。但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挖掘诗词的内在深层次的内涵。而且,学生对一些情感,在生活中体验不足,需要耐心地讲解。

效果分析:

本课基本达成目标,学生能诵读,能背诵,能默写,对诗歌的内涵也有初步的理解。但学生阅读和生活体验稍有不足,需要留待后日,真正能体味诗歌的韵味。

教材分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旨在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能诵读,能理解,能感悟。而且每首诗 的右面有详细的注释,下面有精到的解读,学生根据这些也能比较好地把握全诗。所以,教师只需要做适当的点拨即可。

1、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2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逢入京使》一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的诗句是: (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6、杨花榆荚无才思,

课后反思:

本堂课学生诵读做得还不太充分和深入,有蜻蜓点水之嫌。这样学生不是太能在涵咏中体会诗歌的深厚内涵。同时,在解读诗歌、引导学生时也有些操之过急,太早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时机。

课标分析:

传统古诗文的积累和修养,是对中学生的必要要求。在课文的编排之外,另外增加古诗词,便是这一要求的体现。对于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不能仅仅会背诵而不能体味其内在意蕴。所以,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背诵,又要重视对诗文的感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c664c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7.html

《初中语文 -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