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山中访友》

发布时间:2018-06-30 13:47: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内容:山中访友(第一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写景的文章。板书:山中访友,学生读题。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2、出示任务一: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提出问题。 

2)“我”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简洁的词句评价一下“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3、交流: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简洁的词句评价一下“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预设交流讨论。(亲密的;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板书:亲密友善热爱)

二、学习“访友”,感受朋友情

1画出感情深厚的句子,指名读,集体补充完整。

2、示范: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自己和山中朋友这种亲密、喜欢之情的呢?老师选择了一句认真品读了一番,把它写成了旁注。

(出示)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鸟儿和露珠富有生命的灵气和人类的热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情谊深。

3、引导归纳品味的方法:在指明修辞方法后,结合句子说说表现了什么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什么感情。

4按照段落分配品味句子,集体交流

预设:

第三节: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1) 自由交流,补充,评价;(板书:比喻)

(2) 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第五节: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自由交流,补充,评价;(板书:拟人 排比)

(2)师生合作朗读。 生读某一位朋友的招呼,师随机回答。生读某一位朋友的招呼指名一生回应。教师读某一位朋友的招呼,指学生作答。

三、感悟“联想”,体会表达效果

1出示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2、讲解“联想、想象”:

“知己”什么意思?谁是“我”的知己?

作者从眼前看见的实实在在的事物——树,想到自己跟它的关系相似的“知己”,这种写法叫联想。(板书:联想)

想象一下树怎样迎接“知己”?

是啊,作者仿佛看到了树干变成胳膊舒展手臂,想拥抱我。无数片树叶变成眼睛,忽闪忽闪的,友好向我示意。这一切是不真实的,而是作者心中的创想,这叫“想象”。(板书:想象)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3、自主学习: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选择一、两句,并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联想或想象的?

4集体重点段交流,师生评价。

预设

啊,老,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老桥联想到了什么?

(2)把“你”读成“老桥”,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变成第二人称“你”,想象两人面对面倾诉,拉近了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3)有感情地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2)思考:这段联想与古桥的联想有什么不同吗?

(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引导讨论: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的?

(2)朗读这段文字。

四、小练笔

作者把山中的一切都看成了有生命的人,都看成了自己的朋友,又有过这种体验吗?你可以采用第二人称“你”进行面对面倾诉,你可以展开想象、联想,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的等修辞。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走进山林,探访 “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文本的线索:

(1揭题后,我让学生猜测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是谁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通过初读课文,学生明白了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3)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然后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在教学快结束时,我问学生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学生纷纷回忆到:春游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愉快,看到小鸟和树枝随风摆动,我们觉得他们的心情和我们一样高兴,小鸟在快乐地唱歌,树枝好象也在欢乐地舞蹈。我通过激发学生回忆类似的体验,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总之,在教学时,我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主线理解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山中访友(第二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板书:山中)平时,你们一般去山上主要干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李汉荣却去山中——(板书:访友)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梳理介绍“友”

1、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且把作者到山中访了哪些友写在了学习单第一题。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成果。

学习单1:作者到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然后用适合的方式写在下面。

2、(投影出示两个学生的学习单1)比较:同样找到了这些朋友,两个同学在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这样的梳理方式,给你怎样的感觉?

3小结: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发现作者去拜访的的朋友,并不是生活中的人,而是———(生答:山中的一景一物)

三、研读“古桥”,体会“景是人”

1、师:让我们跟随作者先去拜访第一位朋友----古桥(出示)学生朗读word/media/image2.gif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2老师这样来介绍这座古桥(出示)

word/media/image3.gif

3、分组朗读,比较一下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课文把古桥当做朋友来写)

4、探究自学:这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圈一圈关键词,在旁边作好批注。

5、学生交流:古桥是个怎样的朋友?从哪里看出?

6、在作者眼里,这是一位德高望重、默默奉献的老友。请读出这份感觉。(朗读展示)

7、小结:此时此刻,在作者眼里,桥还是桥吗?而是-----(人、友)(板书:景是人)

三、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体会情感

1、师:文章还有不少语段也把景当作人来写,请自学。(出示)

word/media/image4.gif自学任务:

1、读第三自然段到最后,画出一处把景当做人来写的句子。

2、这是一位怎样的朋友,圈圈关键词,品味这样写的效果,在句子旁做好批注。

3、试着读出朋友的感觉。

2、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分工,准备展示。(出示要求)word/media/image5.gif

合作学习与展示:

1、①②号向大家汇报小组找到的关键词句。

2、③④同学向大家交流小组的发现。

3、⑤⑥负责读出朋友的感觉。

3、小组汇报展示

重点语段一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1) 小组成员汇报,其他成员补充。

2朗读汇报,师生合作朗读。

3作者在山中还走访了哪些朋友?仿照上面句式写一写。

重点语段二:(出示)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 比较着读一读,体会:在表达上与刚才的语段有什么不同?

(2) 朗读:让我们融入树林,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3) 小结:把自己当成景物来写。(板书:人是景)其实这是作者的联想(板书:联想)

四、总结文体,摘抄美文

1、师:为什么作者会把景联想成友,又把自己联想成景呢?这都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山中一景一物充满了浓浓地情意(板书:热爱之情)

2、布置作业:摘抄喜欢的语句。

《山中访友》评析

一、 以学习为驱动,注重言语实践

整节课以“学习单”为驱动,贯穿教与学。按“课前预习梳理——课中仿写——课后积累”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学生凭借学习单开展自主学习,在梳理山中的朋友时,学会了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在仿写中,初步体会到了在写景中融入联想的表达效果。

二、把握“写景文”的文体特色,凸显年段特点

本课六上的一篇写景的散文。对于写景的文中,学生已不陌生:四年级学习按顺序写景,如《颐和园》;五年级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如《草原》;到了六年级聚焦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写景中融入情感。本课,教师抓住《山中访友》在写景中开展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制定目标,设计教学,符合年段特点。

三、运用比较,感悟联想的表达效果

教学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的人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文本独特的言语表达。第一次改写古桥一段,将实写古桥与课文拟人化进行对比,学生即可发现课文是把景物当人写;第二次是将作者变成一棵树的片段与把景物当人写的段落进行对比,形成认知冲突,体会课文就有“景是人”,又有“人是景”。,这两种形式的联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e92e2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b.html

《人教版小学语文《山中访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