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记忆)运作原理

发布时间:2020-07-20 21:44: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为什么要采纳这样的学习方法呢?

一般人学习之所以低效,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大脑怎么运作。一旦你开始了解自己的大脑是怎么运作的,很快的,你就会发现学习是有套路的,而且你可以利用这套方法,大幅拉升自己的学习初速度。

在这里我先告诉各位五个结论:

大脑并不擅长思考,而且大脑的思考是很缓慢的

多数的思考,并不是真的思考,而是调用过去记忆所组成的结果

人是利用已知的事务理解新的事物,但「理解」其实是「记忆」

没有重复的练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题海战术以及填鸭教育,有时是必须的

1. 大脑并不善于思考

在这社会上我们最常嘲讽的一个现象:「大多数人是不用脑子思考的」。其实这真是事实!

你仔细想想,其实大脑真是用来思考的吗?如果你叫大脑随便做一则演算,其实大脑的演算,往往是比我们现在所发明的计算机来说,效率是极其低的。做个 7 * 8 的数学还行,但要是改个 177*288 的快速演算。就瞬间就当机了。

蜡烛、火柴、图钉

在这里,我举一个「大脑其实不善于思考」的例子。

一个空屋子里有一支蜡烛,一些火柴,和一盒图钉。目标是让点燃的蜡烛离地五英尺高,你已经尝试把蜡烛底部沾上蜡液,但还是沾不到墙上,怎样才不用手扶,让点燃的蜡烛离地五英尺高?

这一个题目,正常一般人在看到题目后,很少能在 20 分钟内给出解决答案。

但是如果你把这个题目「具象化」,也就是真的生出这些设备,放在眼前。

你就会发现这道题目的答案其实并不难。你只要把图钉倒出来,把盒子用图钉钉在墙壁上,再把蜡烛在盒子里,就完成了这个任务。

大脑的「思考」特性

这个例子解释了「思考」的几个特性。

首先,大脑的思考是很缓慢的。

接着,思考是很费力的。大脑很难凭空想像出这个场景并运算出解答。甚至可能「完全答不出来」。

但是如果把大脑接上视觉系统与触觉系统。因为视觉系统与触觉系统进行了可靠的回传,大脑实质上是调用了其他地区可用的资源做了运算。就能迅速得出答案。

那么,既然思考那么费力。我们平时是怎么样费工夫的做出日常生活中的各样决策?

习惯

答案是:习惯

「习惯」就是「我们做过某件事的记忆回路」,大脑调用「过去的记忆」,让身体自动做出判断。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引出今天要介绍的第二条认知学事实:

大部分人做的决策,其实真不是基于大脑所做的思考,他们是「记忆」组成的结果

2. 多数的思考,并不是真的思考,而是调用过去记忆所组成的结果

大脑的运作原理是这样的:

接收到环境刺激 => 然后把决策放到工作记忆上=> 熟练之后烧到长期记忆中(事实性知识、过程性知识)。

工作记忆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意识、思考的「工作区域」。

(以计算机比喻,就是电脑的内存。容量小,资料存在时间短,重开机就不见了。)

长期记忆就是我们长久以来储存的事实性知识、经验。

(以计算机比喻,就是电脑的硬盘。容量大,资料存在时间长,可以长期复用。)

而长期以来,我们日常遇到的大量决策,事实上是调用了长期记忆(经验以及不变的科学事实),自动完成。

而所谓的解题与思考,是复用了短期记忆以及长期记忆而成。

比如说以 177 * 288 这个例子

7 * 8 是长期记忆,是我们小时候背的九九乘法。

接下来我们要算  170 * 280。接下来 ....

好了。你知道这有多难了。

人类几乎很难凭空展开这个算式。

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工作记忆中只能暂时存 7 ± 2 结果(对人类无意义的结果)。人类事实上很少在思考,更多的是调用「记忆」在做决策。

3. 人是利用已知的事务理解新的事物,但「理解」其实是「记忆」

人是利用已知的事务理解新的事物,但「理解」其实是「记忆」。

「理解」其实不是一个调用大脑思考的过程,而是一个匹配「记忆」的过程。

很多行业为什么不喜欢招小白,事实上就是因为小白经验过少,缺乏太多相关记忆,可以直接匹配学习。

又或者是为什么一般人难以上手编程,而且对于学习编程,感受到痛苦。

这事实上就是因为「编程」里面的知识,跟过往几乎所有的生活环境运作原理几乎是不匹配的,所以造成「无法理解」,而大量调用大脑资源匹配、思考,结果却一无所返的情况下,造成意志力崩溃。

很多人学习编程事实上是被一堆所谓枯燥的「基础知识」,所吓跑的。

老手觉得「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但「基础知识」恰恰对许多新手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编程书反例:Git 如何运作

比如说,我引述一本所谓程序员界的 Git 初学指南,来谈谈: Git 如何运作」。

『那么,简单地说,Git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这一章节是非常重要的。若读者了解Git的本质以及运作的基础,那么使用起来就会很轻松且有效率。在学习之前,试着忘记以前所知道的其它版本控制系统,如:Subversion Perforce。这将会帮助读者使用此工具时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Git储存资料及运作它们的方式远异于其它系统,即使它们的使用者介面是很相似的。了解这些差异会帮助读者更准确的使用此工具。

Git与其它版本控制系统(包含Subversion以及与它相关的)的差别是如何处理资料的方式。一般来说,大部份其它系统记录资讯是一连串档案更动的内容。这些系统(CVSSubversionPerforceBazaar等等)储存一组基本的档案以及对应这些档案随时间递增的更动资料。

Git并不以此种方式储存资料。而是将其视为小型档案系统的一组快照(Snapshot)。每一次读者提交更新时、或者储存目前专案的状态到Git时。基本上它为当时的资料做一组快照并记录参考到该快照的参考点。为了讲求效率,只要档案没有变更,Git不会再度储存该档案,而是记录到前一次的相同档案的连结。 Git的工作方式如图1-5所示。』

「若读者了解Git的本质以及运作的基础,那么使用起来就会很轻松且有效率」,听起来是多么讽刺啊。 

绝大多数需要学 Git 如何入门的人,是一无所知的小白。 Git / Subversion / Snapshot / 参考点,这几个名词,对一般人来说是无意义的。不只是一般人,甚至是一辈子都在使用 FTP 部署代码的程序员来说,他也不了解你在说什么。

正确比喻:时光机

所以呢,一般要怎么让「读者了解Git的本质以及运作的基础,使用起来很轻松且有效率」。

1. 告诉他 Git 是个时光机

2. 你可以用一套图形化的工具操作这个时光机,任意回到希望回朔的时间点。之后你可以在任意时刻检查你之前所写的代码,并检查变化。不仅是开发团队,甚至是很多写作团队,也开始利用这套工具实行协作。

3. 因为绝大多数的人看过小叮当或者是科幻电影,所以他能够理解时光机是什么,也知道时光机能带来的好处。进而愿意接触以及使用这个工具增进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在听完我讲这个例子时,就已经对 Git 这套工具产生兴趣,实际去使用了。

而等到使用者理解了Git 可以帮他做什么之后,且想控制更多细节时,就会愿意使用命令列,操作更高级的命令与效果,进而去研究Git 的底层运作,学到更多奇技淫巧,从而「使用起来更轻松且有效率」。

所以之前这份 git 入门教程到底是写给谁看的?我只能这样说,我认为这不是写给入门者看的,即便这章叫做「Git 基础要点」。这就是一般编程书的坑。

我们话题扯得有点远了。总之呢?你得记住这样一个结论:

人类只能利用已知的事物理解新的事物

而这是许多教育界圣经,如教育七律,反覆提及的教学要点。

人类的「理解」,实质上是一道不断在旧有记忆上不断叠加累积的过程。

4. 没有重复的练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如果一个人,带球的同时还要思考踢球的角度和速度,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足球选手。像这样的低层次过程必须不假思索,才能给更高层次的过程,比如战术策略提供足够空间。

正因为我们的工作记忆之狭小,如果你将大量需要调用的资源放在工作记忆,那么大脑就会瞬间寸步难行。就如同这个足球选手来说,如果他要一边思考踢球角度和速度,那么下场不但不只是「无法射门」,甚至可能是「跌倒」。多半优秀的足球选手进行射门,往往是凭「直觉」判断,「感觉」角度对了,场上有空档,直接踢出一个漂亮弧度的球,射门成功​​

这个直觉,往往就是 深焊在肌肉里面的长期记忆

而一般人所谓的学习,事实上是在将新东西存在短期记忆中,进行「理解」的连结。再透过反覆的练习,往下放置在长期记忆中​​

5. 题海战术以及填鸭教育,有时是必须的

在过去我们的应试教育中,因为我们大量的被灌输填鸭教育以及题海,以至于我们痛恨「题海战术」以及「填鸭教育」。所以,往往对于「肌肉的记忆」练习术这件事十分苟同。

甚至是,因为我们对于「题海战术」过于痛恨,甚至得到了相反的结论:「我们未来教育学生,必须使用理解型教育」这个甚至看似正确,但事实上是谬误的决策。

注意啊。在前面我讲了「理解」实际上是「记忆」的相关连结。

如果你的大脑,从来未曾存在相关记忆,那么又如何「理解」。又比如说,你如何让幼儿理解 7 * 8 = 56;中学生理解 e = mc²;想学编程的大学生,理解 git repositroy 机制。

答案是:你不能。

因为事实上他们就没有这样的相关记忆可以去做链结。所以你只能让他们硬背,直接先锁在记忆区里面。等待将来更有意义的相关材料,进一步的将这些硬背的东西,锁到更深的地方。

6. 右脑模式开始探索整体框架

如果「编程」是你这辈子从未碰触过的学问,那么按照大脑最容易入门的方式,其实就是:

不要强求自己用眼睛,甚至不用大脑去理解,把左脑模式关掉

尽量的摸索一个外围框架,在大脑深处种下记忆点。 (比如说你只要知道「输入什么」,然后可以「得到若干输出」就好了。(如果你连什么是有效的外围框架都不知道。不如直接付费去上新手班,从教练身上学一个一个外围高频套路,可以少掉很多坑)

透过肌肉的练习,把这些记忆点种到肌肉里面。 (打错字再犯,无法理解但常用的都先背起来)

形成了一个防摔记忆层后,再用左脑去分析自己未来想知道更多的东西

一层一层的用「已知解释已知」。

当然,在这当中要保持「开心」、「有成就感」,不妨完成一个小作品后,就扔上网给那些也不懂编程的朋友看一下,得到他们的赞美。唯有充满成就感的学习,才是初学状态最重要的。有成就感的进步,才容易形成习惯回路。

这一路写下来,相信你开始可以理解,为什么社会上「政治正确」的这些「常识」:

学习编程必须要有天赋

必须在学习编程中「看」懂每一个步骤

学习必须要扎实,要从技术基础原理学起

学习当中禁止使用捷径,如复制代码

是有多么毒的吧!如果按照社会上这套「常识思路」,「编程初学者从入门到放弃」根本就是 99% 可以预期的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111e972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0.html

《大脑(记忆)运作原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