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区优质课一等奖

发布时间:17147042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朗诵本词,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学会通过想像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在漫漫的文学长河中,众多的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对月抒怀,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绝唱,既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又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豪放;既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又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那么又逢月圆夜,宋代的大文豪苏轼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水调歌头》,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板书:水调歌头 苏轼) 二、走近苏轼
1、了解苏轼。(幻灯出示:完成填空) 2、教师简介“词” 三、品读
1、学生朗读(检测字音,指出正误) 2、听范读,掌握节奏。 3、配乐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品析 (一)感知内容
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1、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

2、结合课下注释,试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的内容表达出来。 (二)上片分析
先齐读上片,然后回答问题。如果能马上解决,请举手发表看法;如不能,可以寻求“学友团”的帮助。(板书:上阕)(齐读上阕) 1、苏轼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从哪里看出来。 2、中秋的月亮象征什么?人们赋予它什么情感?
3、在上阕中,作者是否正面描写了明月?词人由美好的月色想到了什么? 4、理解“月宫” 的深层意思 5、理解“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理解“高处不胜寒”
7、那作者究竟是喜欢人间还是喜欢天上?哪句词表现出来的?
小结:作者想摆脱现实、忘掉一切,但是又不愿忍受朝廷的勾心斗角,最后诗人想通了,积极乐观的态度战胜了消极的思想。苏轼正是借助月亮表达出他矛盾的心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板书:把酒问月抒感慨)(男生齐读上阕) (三)下片分析(板书:下阕)
1、苏轼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怀念他弟弟呢?(幻灯出示材料)
(幻灯出示)材料一:苏轼原被贬到杭州,这时苏辙在济南为官,苏轼为了离弟弟近一些,抛掉湖山秀丽的杭州,请求到密州出任,但到密州后,仍不能与弟常见,此时他与弟弟已经七年没有见过面了。他们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
材料二: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
材料三: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130首。 2、你能不能从词的下阕中找出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
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我们发现苏轼在词的下阕里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并由怀念弟弟悟出人生道理。(板书:赏月怀弟悟人生)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苏轼这种(板书: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是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作品反映的主题。(齐读下阕) 3、深入理解“乐观”
说到苏轼的乐观,让老师不禁想到了他的一生,苏轼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14e4643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e.html

《打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区优质课一等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