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本《老子》释文

发布时间:2020-07-20 08:16: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漢簡本《老子》釋文(一)

說明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簡稱“漢簡《老子》”)現存完整竹簡一百七十六枚,殘斷竹簡一百零五枚;經拼綴後,共有完整及接近完整的竹簡二百十一枚,殘簡十枚,另有兩枚完整竹簡遺失,推測漢簡《老子》原書應有完整有字竹簡二百二十三枚。其完整簡長31.9-32.2釐米(以長32.1釐米者最多),寬0.8-0.9釐米,三道編繩,有契口。寫滿字的竹簡一般每簡二十八字,文字分佈極為均勻整齊,極少數簡寫到二十九字。該抄本避漢高帝劉邦的諱而不避漢惠帝劉盈的諱,故此抄本應當抄寫於漢高帝時期,是西漢初期的抄本。文字書體清秀飄逸,體勢略向左下方傾斜,與成熟的漢隸接近,但獨具特色,堪稱西漢初期隸書藝術的瑰寶。

據統計,漢簡《老子》全書正文現存五千二百字,另重文一百一十字,此外還有計字尾題十三字,簡背篇題八字。推測原書正文應有五千二百六十五字(較其自注字數多二十字),另重文一百十四字。殘缺的文字有不少可據上下文補出,對理解文義有影響的闕文總計不超過全書的百分之一,在目前所見出土簡帛《老子》古本中保存最為完整。

漢簡《老子》分為上、下兩篇。二號簡背面上端有“老子上經”四字,一二四號簡背面上端有“老子下經”四字,書體與正文一致,應為抄寫者所題,即漢簡《老子》上、下兩篇的篇題。其《上經》相當於傳世本《德經》,《下經》相當於傳世本《道經》。全書共分七十七章,其中《上經》四十四章,《下經》三十三章。每章均另起一簡抄寫,章首(第一道編繩之上)有圓形墨點“·”作為分章提示符號,章尾未寫滿的簡形成“留白”。通過簡背劃痕的驗證,確認《上經》、《下經》之內的章序應與傳世八十一章本一致。

本《釋文》根據《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校錄,如有疑問請讀者核對原書。

凡例

1.[]中為原簡文殘缺根據他本補出的文字。

2.()前為通假字,中為正字。

3.<>前為訛字,中為正字。

4.【】中的數字為簡號。

5.文中所稱“王本”即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本的簡稱。

老子上經(此四字書寫於第二簡背)

第一章(王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一】之而無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二】應,則攘臂而乃(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三】夫禮,忠信之淺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四】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被(彼)取此。【五】

第二章(王本三十九章)

●昔得一者,天得一以精(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六】以為正。其致之也,天無已精(清)將恐死<>;地無已寧將恐發(廢);神無已靈將恐歇【七】;谷無以盈將恐渴(竭);侯王無已貴以高將恐厥(蹶)。是故必貴以賤為本,必高以下【八】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賤之本邪?非也?故致數輿(譽)無輿(譽)。不欲【九】祿祿(琭琭)如玉,[落落如石]【一〇】。

第三章(王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也,弱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一一】

第四章(王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堇(勤)能行;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一二】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沬(昧),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谷,大白如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1736db7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b.html

《汉简本《老子》释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