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发布时间:2020-11-26 04:31: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5、前瞻性原则: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妥善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目标的矛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而实现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现状调研

(一)现状概况

(1)区位:太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北纬30°56--37°33,东经119°55′—120°54,距离市区15公里,距95公里,距陆上76公里,水上42公里。区现有公路通往西山、光福和胥口,水路四通八达。

(2)气候:度假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受太湖水体调节作用影响,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足,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降雨量1096.9毫米,适宜休闲度假旅游。

(3)地质:平原地质为西南较古老的太湖推复构造之局部,湖底海陆相交互的黏土,粉砂土,细砂土沉积地层。渔洋山,岛一线岛山形态分布,格受到断裂构造线的控制,基岩出露明显,除渔洋麓和岛屿东缘由小片青龙灰土岩外其他均属泥盆系五通英砂岩,岩性坚硬。

(4)水文:度假区南部、西部濒临太湖,区还有两处岛屿,湖岸总长达31.4公里,度假区河流纵横,横河、香山运河、顺提河横贯东西。河水主要有太湖补给,历年最高水位4.92m,最低水位1.95 m,平均水位2.99m

(5)生态环境:度假区山体绿化资源非常丰富,区村民注重植树绿化,湖边、河旁、鱼塘、公路边、道路旁、村前村后广泛植树栽花,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区林场集中,种植树木果林,加之沿开阔的水面,生态环境优越。太湖外两侧坡地、滩地,总面积达上万亩,已形成低滩种芦苇,高滩插枊,堤旁栽穗槐的绿色环境。

(二)现状资源概况及分析

1、自然资源现状及分析

在约25平公里的规划控制面积香山街道集中着各种极具潜质的自然生态资源,有形态各异的山体,有优美的太湖岸线,丰富的水网体系和品种多样的绿化树木。其自然地貌条件具有环太湖地区地理特征极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1)自然山体

度假区(香山街道山体自然景观丰富,生态资源良好,山林植被茂盛,形态也基本保持原风貌,但也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山体遭到开发建设性破坏。马公山和小横山最为重。渔洋山和南旺山等山体由于开山采而局部有所残缺。

山体植被遭受一定程度的毁坏。而毁坏的部分又都集中在太湖和太湖大道的主景观面上,使太湖岸线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部分山体如南旺山和小横山等由于开挖时间过长,且长期暴露在外,已引起部分水土流失。

部分山体(主要是叶山岛东部山体)由于开发的原因已基本失去了山地和山体的地貌特征。

渔洋山、墩山、穹隆山等主要山体的山麓上分布有大量公墓。

(2)岸线

度假区香山街道太湖岸线很长,共计31.42公里。沿湖岸线的太湖风景非常优美,岸边生长有多种水生植物,岸上有绿地,加之自然的山驳岸和太湖水的微澜荡漾共同构筑了度假区沿岸旖旎的自然风光。尽管度假区岸线呈现出较好的风貌和形态,但依然存有不足:

保护利用不足:主要指位于渔洋北侧、岛西侧、叶山岛西侧岸线。现状岸线是以苇地和自然山驳岸为主的原生态岸线。虽然视觉效果佳,但未被人使用,规划应对此进行合理保护加以利用。

建设开发不当:主要指位于岛南北侧和叶山岛东侧岸线,由于被建设成为直墙式护岸,破坏了人们的亲水空间,同时视觉效果也欠佳。

(3)绿化

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处处充满绿意,自然生态优良,区山体、绿化资源非常丰富,度假区村民也注重植树栽花,加之开阔的太湖水面,形成区良好的绿化景观层次。

现状高层次绿化主要指山体绿化。现状的山体植被绿化较好,但植被以常绿的针叶林为主,林相单一,色叶植物种类少,色相变化单调,花草木少,规划应增加山林绿化的植物种类,形成四季有景的山林景致。景观绿化主要指大桥公园和凤凰台。其中凤凰台景观较好,但现状规模太小。而大桥公园位置重要却建设过于简单,缺少引人入胜的景点、亮点,有待规划进一步加强。

现状中层次绿化主要指分布于村庄边和宅前、宅后的苗圃,培育有广玉兰、红叶、水杉、香樟等。果林以梅、桃、杏、、桔子、枇杷为主。区果木集中,品种繁多,为度假区绿化锦上添花。

现状低层次绿化主要是位于行政机关、高档别墅及重要道路两侧的草地和沿太湖河岸以苇地为主的生态湿地。该层次绿化缺乏色彩鲜艳的花卉,规划应加强度假区花卉品种的设计,在主要景观点、重要节点处应呈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色。

word/media/image2.gif(4)水系

状水系密集,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光。太湖湖面辽阔,水质较好。人工河道基本是东西走向,其中香山运河和顺堤河具有防洪功能。现状自然水系多呈南北走向,从村边穿过。区池塘、鱼塘众多,水质优良,养殖有鱼、虾、贝类等。另外现状灌溉渠、防洪闸等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尽管度假区水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状河道不贯通,有待进一步梳理,防洪河道有待进一步疏浚。

个别湖湾及小河的水质因受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而有富营养化趋势。

2、文化资源现状及分析

太湖流域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适宜人居的好地。太湖的山川秀气,造就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春秋越争雄,直至当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这片土地上荟萃了无数中华英杰,留下了数不尽的名人遗址。春秋时期,夫差与西施在这里演绎了一场回肠荡气的历史悲剧,著名军事家武,在这里著出了传颂千古的子兵法。末汉初的商山四皓,在这里树立了孤标傲世的隐士风。东汉名臣买臣也在这里发愤成才,三国时国都督陆逊,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父子两代,在这块土地的滋润下名垂千古,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感慨这里的地灵人杰,留下了传世的书法佳作,北宋两代贤相仲淹与成大更是从这里走身中国的政治舞台。宋代大学者叶梦得,抗金名将世忠、梁红玉、明初紫禁城的总设计师蒯祥,正德年间阁大学士签,明中期影响后世数百年的门画派巨子、文征明、唐寅、仇英,明末书画巨子董其昌,清代大学者士祯、顾嗣立,洋务运动的骨干人物桂芬,乃至近现代在文化、政治舞台上叱诧风云的章太炎、柳亚子、根源、叶楚伧、家淦,曾在这里留下了遗踪。这里名人遗址之大,中国传统文化气氛之浓,在国堪称首屈一指。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恩泽雨露,使无数民间工艺的璀灿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盛开。这里是举世文明的绣之乡,从汉唐起,这里大师叠出,使绣成为世界是艺术百花坛中的奇葩。这里是中国派微雕工艺的发源地,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工艺品,至今仍为世人所叹服。这里是式象牙雕刻的大本营,从明代起玲珑剔透的派牙雕就风靡全国。明嘉靖时期盛极一时的门画派,使这里成为全世界收藏家们憧憬的书画圣地,而以蒯祥为鼻祖的香山派建筑艺术,又成为中国明清宫式建筑的渊薮。自古越旌歌地轻柔委婉的曲,历来令人醉,这里诞生了高雅宜人的昆曲和余音绕梁的评弹,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几分光辉。

经过时间的冲刷和历史的沉积,现状仍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1)历史文化遗存

度假区香山街道现状分布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有6处。即昙花庵、董其昌墓、武练兵场、二妃庙、二妃坟、蒯祥墓园。其中昙花庵和蒯祥墓园是现状开发利用较好的人文景区,但规模较小。董其昌墓、二妃庙和二妃坟现状仅留有遗址,尚未进行开发利用,而武练兵场已遭破坏。

(2)传统风物

香山街道现状分布的传统风物主要古井、古树、古建等。其中古树主要分布于尚未开发的山林、村落中,树种有银杏、水杉等,古井主要位于具有一定年代和传统特色的村落,如湾里村(是一处村融山水中,人在画中居的田园村庄),渔帆村(蒯祥故居所在地)。古建筑位于叶沙岛西侧平头山南的村落,建筑呈现江南特有的天井式布局。另外民居的门牖也呈现出一定的历史遗迹。

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度假区香山街道的文化遗存较多,但不成系、不成规模,呈现散珠碎玉式的布局形态,需要挖掘整理,逐步修复保护。

(三)现状潜质与存在问题

1、从现状资料分析可知,太湖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潜在发展优势较为明显,集中表现为:

(1)度假区香山街道位于重要旅游区域--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的核心地带,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2)度假区香山街道有公路向北连接光福等景区,向东通市区,向南可达东山镇,并通过太湖大桥与西山岛相连。度假区香山街道还可凭借水路北通长江,东至,南至杭嘉湖,西渡太湖至宜兴及。因此度假区对外交通非常便捷。

(3)位于环太湖地区的中心位置,边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昌盛、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文化氛围浓厚、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4)旅游业的良性循环为度假区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5)长三角及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太湖度假区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

(6)度假区(香山街道)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江南著名的水乡古镇木渎、光福、东山、西山和湖等景区,进一步带动度假区的旅游业发展。

(7)市三古一湖(即古城与古典园林、江南古镇以及太湖)的品牌优势,有利于太湖度假区知名度的提升。

2、太湖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现状存在问题较多,既有规划层面的问题,也有旅游策划层面的问题。

(1)规划层面存在问题:

·规划滞后,指导性差,导致盲目开发建设。

·土地利用混乱,度假功能不明确。

·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小,级别低。

·开发商追求最大利润与政府的短期行为,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度假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2)旅游策划层面存在问题:

·“散珠碎玉式的旅游资源不成系统。

·休闲度假容贫乏,度假环境较差,旅游形象模糊,主题不突出,没有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旅游发展主导思想多变,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不配套。

、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功能定位

根据区位分析太湖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位于历史发展的主轴上,通过它的发展可传承历史文脉,延续城市历史空间,保护好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太湖的美丽风光。度假区香山街道又是一百六十平公里度假行政辖区的核心部分,与太湖各风景名胜区相辅相成,且位于太湖各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对边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承担了相当的旅游度假职能。同时基于中央对在太湖建立文化论坛的新世纪发展战略,规划将度假区功能定位为:

太湖旅游度假小城镇;环太湖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和休闲娱乐的中心;一处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东西文化交流的平台。

(二)发展目标

抱着保护第一的目标,从保护整个环太湖地区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角度出发,实现绿色太湖、文化太湖、健康太湖的主题。同时通过加强度假区香山街道的建设,优化太湖旅游度假行政辖区的结构,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旅游度假产品更上一个层次。

(1)进一步提升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品位,把握保护太湖资源的契机,将其建设成为环太湖地区乃至市未来最主要的休闲度假中心和度假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从整个市区来看,虽然有四条相对主要的城市绿楔。但相比较而言,最具规模、最有特色的城市绿楔主要分布在太湖沿线,而就目前休闲度假格局来看也是环太湖沿线最有发展潜力。可以毫不夸地说,现在和未来的休闲度假中心就是在环太湖地区,而度假区既是休闲度假中心地又是度假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2)体现绿色太湖的生态性

通过太湖生态湿地项目、山地生态项目、农业生态项目、林果生态项目的建设来体现绿色太湖的主题。

(3)成为文化主题突出的旅游度假区

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即通过文化论坛的建设),使人们能够得到文化上的熏,艺术上的醉,知识上的提高,情趣上的满足。

(4)打造健康太湖的形象

通过休闲性的健身活动、参与性的旅游体育活动、保健性的中医疗养以及现代文明的娱乐场所的建设来为旅游者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创造一种健康有益的度假环境。

(三)空间发展研究

对于太湖地区的发展模式,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种空间模式:

全面保护模式

西部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环太湖地区,是市动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因此,提出全面保护生态功能区,禁任不利于自然生态区的建设行为。此策略旨在全面保护太湖地区的自然资源,使其真正起到调节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和丰富动植物种群的作用,尽量做到保持其原始风貌,体现自然与人文特色。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以自然生态区、自然保护区为组团形式的空间发展模式。

全面开发,建湖滨新城模式

所谓的湖滨新城,是指环绕东太湖湾地区,兴建以休闲观光旅游和人居为主体、风景优美和配套高标准设施的新城区。包括西山、东山、渡村、藏书、横泾、浦庄、胥口和光福南部,充分依托太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沿太湖带状发展模式,充分体现湖滨新城的特色。

适度开发,片区组团核心发展模式

在充分依托太湖旅游资源的同时,考虑太湖旅游度假行政辖的现状基础条件,对辖区的核心(即香山街道)进行重点开发,形成片区核心式的发展模式。所谓的片区核心是指依托太湖度假区的重点乡镇,利用其现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做大做强,最终形成片区核心向外辐射,带动边地区发展。

对以上3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保护是环太湖地区的主基调,其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面,一是区域的生态环境及其资源,二是区域的人文遗存及景观资源

针对前2种发展模式,即全面保护和全面开发,都是比较极端和片面的发展模式。

进行全面保护,势必造成边地区的落后,进而使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展现其精华部分。基础设施配套的后进也会造成旅游的滞后性,最终影响太湖地区的旅游开发。

相反, 进行全面开发建设,大搞湖滨新城,在太湖边集中开发建设,势必会造成景观的极大破坏,使太湖资源失去原味,丧失太湖组团的自身特色。成片开发滨湖新城是对太湖资源保护的极大挑战。因此,这种发展模式对以保护为主旨的太湖度假区是不适合的。

就现状较为松散的结构来看,强调适度开发、片区组团极核增长模式是比较合理的。针对西部区域自身特有的太湖资源优势,合理的结构性调整,可以使太湖组团结构更加有机、紧凑。建成太湖度假区后可以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有效控制光福、西山、包括东山镇无序蔓延和扩,有利于保护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不可再生的西部区域资源,带动整个环太湖地区的发展 。通过对度假区的建设,带动整个环太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总体规划

(一)规划控制面积香山街道用地规划结构与布局

(1)规划设计目标

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及区位优势。将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建设成为融山、水一体的湖滨生态度假城镇。

(2)结构特征

形成 一带、一环、两轴、两岛、五区的规划结构。

一带:依托太湖滨水资源形成沿湖滨的休闲旅游带。即利用自然的太湖驳岸和水边湿地开发建设旅游设施形成滨水区的休闲旅游带。

一环:依托自然山体、水系形成环绕核心区的绿色生态环。该生态绿环将区香山街道的墩山、小横山、串联其中,将现有河流鱼塘整治放大的小型湖泊点缀其上,形成融山水湖泊绿化于一体的生态绿环。

两轴:为了突出核心区在度假区香山街道的标志性地位,规划形成两条面对太湖开敞的水轴,将太湖自然风光渗透进核心区,将核心区风光融入自然山水中。东西水轴的西部以一组度假宾馆为起点,至东部度假区香山街道标志性商务建筑;南北水轴北部为度假区政府所在地,南部是商业水街。水轴两侧以公建为主,为居民和旅游者服务。

两岛即叶山岛和岛,以文化论坛为主要容。

五区:指西北部的滨湖度假宾馆区、南侧的滨湖亲水度假村区、中部的核心商贸娱乐区、北部的动迁居住区和东部入口居住区。

中部核心商贸娱乐区:包括度假酒店、商务办公、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为度假区所有人口提供服务。

滨湖度假宾馆区:位于渔洋山与米堆山之间临太湖的区域,以一组星级宾馆为主。为旅游人口服务。

滨湖亲水度假村区:南部滨临太湖的扇形区域。以度假村性质的度假别墅、度假公寓为主。为旅游人口服务。

东部入口居住区:是度假区的东部门户,以居住建筑为主。是外部迁入居民、房地产吸引人口的居住区。

北部动迁居住区:背靠山体,以多层居住建筑为主。是现状区居民动迁区。

(二)道路系统规划

(a)原则

1、分离过境车流,使区尽可能少受过境车流影响。

2、强调强调自然的线型,道路断面及绿化配置应有度假区的特色。

3、滨水道路通而不畅,保护滨水区,不为过多机动车干扰。

4、尽量多设置小型停车场,为旅游者驻留提供条件。

(b)案

形成 T字型的主干道和字型的次干道,解决区交通。同时在度假区的核心区和滨水区提高支路网密度以缓解交通。

1. 主干道:T 字结构

规划利用区香山街道原有望湖路和中心路,形成T形主干道结构。主干道是度假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是交通性道路,沿街两侧用地格控制出入口。规划主干道的红线宽度为30米, 道路红线两侧各控制30米绿化带。

2.次干道: 字结构

次干道是与主干路衔接的集散道路,主要承担各功能分区间的联系,是生活性道路。规划次干道的红线宽度为20--24米,道路红线两侧各控制20米绿化带。

3.支路系统

支路作为各功能分区部的联系道路,承担短距离交通的功能,是生活性道路。规划注重支路的连贯性,同时便自行车出行。规划支路的道路红线宽度为12--20米。

4.自行车道与步行道系统

结合度假区香山街道运行需要,建立安全、便的自行车、行人交通网络。在人员活动稠密区,结合绿化、商业设施建立步行街区。规划在核心区中心湖面围和河道沿岸建设融购物、娱乐、文化、休闲、信息等一体的商业服务步行广场。规划在度假区香山街道主要河道两侧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与干路两侧的自行车道、人行道和支路,共同形成连续的自行车、步行交通网络,并与公交换乘体系相结合。

5.广场布局系统

结合度假区香山街道公共设施和绿地系统规划,设置商业区购物广场、行政中心的市政广场、休闲广场等公共游憩广场。

6.停车设施系统

规划按照人均拥有公共停车面积0.8~1.0平米的标准,配置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公共停车场用地为10.6公顷。其中机动车停车面积为8.6公顷;非机动车停车面积为2公顷。规划机动车停车以分散停车为主,机动车停车场主要结合车站、商业中心、片区中心等地区布置。非机动车的停车宜分散布置(如加宽人行道)。

(三)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a)原则

1、尊重现状自然山水格局,禁对山体进行破坏性的开发。

2、强调湖光山色的空间特征,建立点线面结合的多层次绿化系统,通过楔形绿带对用地进行渗透。

3、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营造和谐生长的人文环境。

4、通过水体整治与绿地系统相结合,达到山水交融的视觉景观效果,同时将用地布局与建筑设计融合到山水之中。

(b)案

面状绿化:规划充分利用现状的自然空间景观格局,即利用区域外围山体、湖泊湿地,形成渔洋山、穹隆山、米堆山山林公园绿化和太湖自然风光园,并将生态农业串联其中,成为外围生态绿环。规划利用河道、水系及绿化开放空间将小体量的墩山、小横山、串联起来,将现有河流鱼塘整治放大的小型湖泊镶入,形成融山水湖泊绿化于一体的部生态绿环。

线状绿化:利用沿路、沿河50100米绿地形成二横一纵的楔形绿带,将生态绿地渗透到整个区域。另外,绿地也是线状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度假区公园绿地系统的联系纽带和通畅的视觉走廊,在形态上以长藤串瓜的形式将各片区绿地连接起来,绿带宽度控制在10-50米之间。

点状绿化:规划充分利用街头绿地以及居住区设置的居住区及小区级绿化,形成点状绿地系统。

整个度假区香山街道绿化景观系最终形成由外围山体、湖泊湿地等组成的绿色生态外环,由部一环、三山、五湖组成的绿色生态环,以及遍及全区的 二横一纵的楔形绿带,结合各功能区的主题公园、街头绿地,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生态的绿地景观系统。

(四)城市设计

(一)原则

1、基于自然山水和光福机场飞机起降对净空限高的要求,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2、强调在空间视觉上的有序性和景观性,形成融山、水、城镇为一体的空间格局。

3、寻求建筑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建筑与自然相融,并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线。

4、在强调山水格局的基础上,烘托出度假区特有的人文环境,使之具有高层次、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二)规划容

1、规划特色

度假区香山街道的建设应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立良好的协调和共生关系,结合度假区香山街道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构架,形成山水相伴、四季常青的景观特征。为确保度假区香山街道空间与自然山水的锲合,规划通过山、水、绿、建筑的相互映衬,形成融合的空间环境关系。通过生态绿地、公园、沿河及沿路绿带构筑度假区的宜人环境。

2、景观轴线

依托主要干道、河道、建筑进行组织,结合各种绿地形成多条纵横交错的景观轴线。并以核心区为视点,通过南北向、东西向两条水轴,形成二条视觉走廊,可直接眺望太湖。

3、标志性节点

核心区是形成有强烈识别性的标志性节点。主要由标志性建筑、广场、绿地等要素构成,是度假区的一个亮点,也是整个太湖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的一组标识性建筑群体。

4、天际尺度控制

规划寻求建筑与山体之间和谐的对应关系,以山体为背景,形成建筑天际线与山体轮廓线两条相互映衬的波形曲线,建筑假借山景,山景映衬建筑,二者相得益彰。

5、建筑色彩与风格

建筑色彩:居住建筑色彩宜淡雅、舒适、古朴、宁静、自然,公共建筑色彩依性质而定,办公建筑宜素淡雅,商业建筑色彩可相对活泼。

建筑风格:既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又要有时代特征。同一组建筑群体的风格、造型、色彩应协调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从细部、小品等面谋求单体的标识性。

、旅游规划

(一)形象目标

度假区香山街道以其资源、区位及现状可塑性大的特点,使其成为整个环太湖地区的中心和形象聚焦点,也是整个太湖形象改善和档次提升的动力点,其主要功能是休闲、娱乐、度假。它应是城镇居民梦中的世外桃源,是让繁忙的现代人休闲的理想场所。它应体现未来休闲的潮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二)度假区香山街道特色创意

度假区香山街道的结构规划,由青山绿水构成景观轴线,烘托度假区的人文环境,并将度假区香山街道的各功能组团组织成一个整体。景观规划通过山体及边地带的大面积植绿,水体整治成系,达到山水交融的视觉景观效果。在此基础上,将建筑融合山水之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山、水、城镇景观。度假区旅游线路按自然和文化景观序列形成两条主线。一条沿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东入口太湖大道太湖大桥叶山岛的自然风光带,另一条从太湖水星--商业水街核心区文化水街--太湖西岸的人文景观带。

七、资源保护规划

(一) 保护体系

建立二大资源保护类型即自然资源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坚持在开发过程中要关注、协调人、自然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湿地、林地、古村落等自然、文化资源敏感区边,不新建旅游设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保护规划

1、自然资源保护规划

(1)保护好该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的整体环境。

(2) (2)加强对度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乡土物种,控制外来物种的侵入,利用乡土物种植树造林,提高度假区香山街道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通过风景林、果树林、花卉园、药材园的建设,营造太湖流域优美的生态旅游度假环境。

(3)加强对太湖水体资源的保护。遵守不破坏水质的原则;特别注意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开展水上游乐体育活动,要防止汽油、垃圾货物生活污水的污染。

(4)加强对山体旅游资源的保护。禁开山采、毁林垦荒等破坏植被和景观的活动,保持山体林木风貌的整体性和观赏性。对被破坏了的山林,应逐步进行修复,改善生态环境。

(5) 加强对太湖岸线资源的保护。度假区香山街道的太湖岸线空间应以原生态的开发为原则,禁在岸线上进行大量建设性开发,以保证岸线空间的公共性。控制太湖大道的车流量,仅通行旅游车,保证沿太湖岸线的生态环境。

2、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重视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规划对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历史文化遗存控制日游客量,对遗址性历史文化遗存作保护性开发,对需修复的古建筑应修旧如旧,对古井、古树等传统风物予以保留。

(2) 重视对特色村落的的保护。岛、叶山岛上传统村落以粉墙黛瓦为主,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民居风格。同时各居民点依着山势布局,高低错落,形成了独具韵味的山村风貌,规划对这种山村水乡民居风貌应加以保护。

(3) 重视对原有生活式的保护。度假区村民生活安逸、闲适、富足,代表着一种生活式。规划尽量不改变这种生活式,即最大限度的保留大片林地并规划大量生态农业用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1c5a2a5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d6.html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