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比兴”修辞格的翻译探析

发布时间:2019-03-16 17:31: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陕北民歌比兴修辞格的翻译探析
作者:王萱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11

        一、陕北民歌翻译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向全世界的传播和推广,是翻译工作者无可推卸的责任。陕北民歌既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抹亮色。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和艺术化的努力,使陕北民歌走出中国,唱响世界,令更多的地区和民族了解它、接受它、喜欢它,具有促进国际交流和沟通的重大意义。因此,翻译好陕北民歌,无疑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向外传播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陕北民歌译介工程倡导将优秀的陕北民歌(包括红色民歌)以新的语言形式推介到世界和当代各种文化活动及学校教育中,这项文化跨界工程也对我国红色文化向全世界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并且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国友人关注陕北文化,促进陕北地区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陕北民歌中的比兴修辞格

        从文学层面来看,陕北民歌歌词大量地运用了《诗经》国风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增强了陕北民歌的文学魅力。特别是信天游里,许多歌词,通常是上句起兴,下句点题。运用比兴引起人们广泛的联想和想象,使抽象概念或隐含的感情活动变为具体形象,令人易于理解和感受,并给人美的享受。例如: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叫一声哥哥你快回

        来》),上句的一对对鸭和鹅的意象为后面眺望哥哥的抒情描写起了兴。酸汤荞面辣子红,大女子吊辫爱死人(《拔起黄蒿带起根》),上句用当地人熟悉并喜爱的酸汤荞面调辣子来打比方,通过人们的通感,以味觉所感触的具体的美,引起人们视觉的美感。五谷里(个)田苗子 / 惟有高粱高 /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 / 数上(那个)兰花花好。(《兰花花》),这句前边便是后边的”——用高粱在五谷里的高挑比兰花花在女子里的出众,不光形象贴切,而且意境优美。阳洼洼糜子背洼谷 / 那达想你那达哭。(《什么人留下交朋友》)这便是”——先咏糜谷之事以引起怀人之词,不光能使表情达意顺理成章,而且还为人物活动创设了阔远的背景。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明显用的是起兴的手法:用红日初生,光照大地的景象引出一代伟人毛泽东,形容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对最具代表性的比兴手法的翻译直接决定着译文的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1c233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8.html

《陕北民歌“比兴”修辞格的翻译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